学术投稿

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研究

何兴平;杨胜利;代军;彭明尧;高云;周雪宇

关键词:食管恶性肿瘤, 放射治疗, 三维适形, 化学治疗, 卡培他滨
摘要:目的 探讨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和反应.方法 54例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单放组26例和同步组28例,常规单放组仅接受放射治疗,采用6MV线照射总剂量(DT)68Gy;同步组采用 6MV线照射,DT达40Gy时,予以重新CT定位并制定治疗计划,改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加量DT 67Gy.同步组放疗加卡培他滨口服,至放疗结束.结果 同步组和常规单放组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82.0%、63.2%、52.4%、41.5%和52.8%、29.3%、18.9%、15.9%,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组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损伤、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常规单放组,但2组患者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对食管癌治疗有协同作用且不良反应小,是积极有效的措施之一,能提高局控率,减少复发率,从而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丹参酮联合维脑路通治疗冠心病体会

    丹参酮用于治疗冠心病已越来越为临床所青睐.报道显示,临床上将其与单纯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比较,丹参酮优于单纯低分子右旋糖酐.在此基础上,笔者针对临床将丹参酮联合维脑路通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薛书斌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头孢地嗪的抗菌活性和药物学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头孢地嗪抗菌活性及药物学的临床应用.方法 8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头孢地嗪治疗,对照组采用青霉素治疗.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2.5%,对照组为2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地嗪为有效的抗感染药物,可显著提高救治效果,且无不良反应,具有较高安全性.

    作者:何欣欣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2012年度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2012年度出院病历1880份,对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作出统计分析.结果 在1880份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有480份,使用率为25.53%.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的有320份,占使用抗菌药物病历的66.67%;不合理的有160份,占33.33%.其中不合理情况包括给药频次不当、预防给药时机不当、不恰当的联合用药、换药无指征等方面.结论 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规范,但仍然存在不当之处,应加强医务人员在这方面的培训,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作者:郦晶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骨肽加红外线灯照减轻骨折疼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骨肽加红外线灯照减轻骨折疼痛的临床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2010年收治的骨折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9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方法,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骨肽及红外线灯照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肢体疼痛度.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骨折治疗的过程当中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骨肽联合红外线灯照对减轻骨折肢体疼痛有着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朱文君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苯溴马隆治疗高尿酸血症84例临床观察

    尿酸为嘌呤化合物的终末代谢产物,嘌呤代谢紊乱常导致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为痛风发病的前期表现.苯溴马隆又称苯溴香豆酮,为强力尿酸排泄剂,我们应用苯溴马隆治疗高尿酸血症84例,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赵玉安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血糖轻度异常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喹硫平与利培酮对血糖有轻度异常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167例空腹血糖轻度异常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喹硫平组84例利培酮组83例,均进行8周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6、8周测空腹血糖,第8周用PANSS评定疗效,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喹硫平组与利培酮组对血糖影响较小,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且两者疗效相当;而喹硫平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喹硫平与利培酮是安全有效的新一代抗精神病药,对血糖影响较小.

    作者:张雪琴;向道华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

    糖尿病足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为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糖尿病患者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细菌感染等多因素引发糖尿病足,临床表现为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和肢端坏疽等症状.随着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糖尿病足患者数也逐渐增多,可及糖尿病患者的49.5%,病重被截肢者占非外伤性下肢截肢患者50%,且单侧肢体截肢后,50%患者对侧肢体5年内也需截肢[1].笔者就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旨在为糖尿病足防治提供帮助.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晨霞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氟喹诺酮类药物致不良反应128例分析

    目的 了解氟喹诺酮类药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和规律.方法 收集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患者128例氟喹诺酮类药致ADR报表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128例ADR报表中,60~70岁发生率高,6~30min时间段多见,涉及的5种氟喹诺酮类药以加替沙星为主,累及的6个系统以神经系统损害明显,静脉给药容易引起ADR,多数ADR转归良好.结论 应高度重视氟喹诺酮类药ADR的报告和监测,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周珊;范秀珍;周小玲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妇产科患者围术期舒适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妇产科患者围术期舒适护理的疗效.方法 12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患者除了进行常规护理外,还进行舒适护理;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通过随访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感与舒适程度,对舒适护理的疗效做出评价.结果 试验组患者明显好于对照组,试验组Ⅱ级以上疼痛患者15例(25.0%)明显低于对照组Ⅱ级以上疼痛患者38例(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满意度100.0%,对照组满意度91.7%,2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术期的舒适护理可以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使患者家属满意度上升,有助于患者病情康复,减少医疗纠纷,值得临床上广泛使用.

    作者:邸乃健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头孢类抗生素致过敏性休克20例

    过敏性休克是指由致敏抗体对抗原物质(如某些药物、异种蛋白等)发生强烈的全身性变态反应综合征.导致全身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心排血量急剧减少,血压下降达休克水平.此外还可发生荨麻疹,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和呼吸窘迫,属严重疾症,如抢救不及时会危及患者生命.头孢类抗生素为广普抗生素,主要治疗呼吸道、泌尿道感染,腹膜炎,胆囊炎,败血症,皮肤及软组质感染等.笔者回顾性分析头孢类抗生素致过敏性休克20例.探讨头孢类抗生素致过敏性休克的发病机理、治疗及预防.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艳芬;冯雪梅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临床钙制剂使用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钙制剂的药学使用.方法 选择处方1900张,其中247张为钙制剂用药处方,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分析.结果 慢性病患者207例,占83.8%,为钙制剂处方主要应用者,以老年人、儿童、孕妇为主,病种以佝偻病、支气管哮喘、骨质疏松症、糖尿病、高血压、孕妇缺乏为显著.处方不合格21张,占8.5%,其中葡萄糖酸钙口服液不合格8张,碳酸钙D3颗粒不合格13张.结论 对钙制剂的药学特点进行分析,从不同钙制剂的特点、机体利用度、钙的作用方面进行考虑,以选择生物利用度高、优质、含量高的钙制剂合理应用,以全面提高保健和治疗效果,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作者:范维娜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癌症晚期无法进食患者肠外营养处方研究

    近20年,我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及年轻化呈走高趋势,成为中国居民死亡第一因素.癌症晚期导致衰竭的因素之一是营养摄入不足,约20%以上肿瘤患者直接死亡原因为营养不良.其中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40%~80%,故营养支持为延长生命有效方法[1].癌症晚期机体消耗严重,肿瘤生长迅速,常累及多个器官,营养支持虽不能挽救患者生命,但可通过改善营养状况,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笔者通过对我院癌症晚期无法进食患者肠外营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肠外营养处方合理性及疗效,以期为临床提供合理、安全、有效营养支持.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丽丽;史英钦;吴慧珍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补肾健脾方对小鼠急性毒性影响试验

    目的 观察补肾健脾方灌胃给药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 以含生药4g/ml浸膏的补肾健脾方药为供试品,依40ml/kg的给药量(大给药量)灌胃给药;小鼠每天2次灌胃给药,大给药量为按生药量计320g/kg.观察小鼠异常或不良反应、死亡及主要脏器异常病变.结果 灌胃给药后未见其他异常或不良反应,无小鼠死亡.处死解剖未见主要脏器异常病变.结论 小鼠灌胃给药大给药量为按生药量计320g/kg,此剂量相当于拟临床人用药的106.7倍,除给药后有短时间的不适外,未见明显的毒性反应.

    作者:季荣进;李万红;陈高萍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680例护理体会

    腹腔镜外科是当今外科发展方向之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较,具有损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1,2].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680例,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黄金丹;王丛英;陈春霞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妊娠期阑尾炎患者46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妊娠期阑尾炎是妊娠期常见外科急腹症,多发生在妊娠期前6个月.由增大子宫致使阑尾位置改变,大网膜难以包裹炎性阑尾,若炎症扩散并刺激子宫易致流产或早产,威胁孕妇及胎儿安全.故治疗以早期手术为主[1].因患者处于妊娠特殊时期,对护理工作有更高的要求,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共收治妊娠期阑尾炎患者4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晶;黄金丹;冉文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的疗效观察

    急性感染性喉炎为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急性咽喉黏膜炎性病变.此病多见于3岁左右小儿,常夜间发作,病情发展迅速,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我院以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可迅速缓解喉部水肿[1],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珍珍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住院病历使用中药注射剂合理性分析

    目的 了解宁夏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病历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2012年1~12月3190 份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46份病历使用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病历数为287份,不合理现象主要包括诊断与用药不符、无用药指征、疗程过短或过长、超剂量使用药物、联合应用不合理.结论 住院病历中使用中药注射剂基本合理,但是仍存在一定问题,应引起管理部门和临床医师重视,同时医院需加强住院病历点评的力度,进一步提高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水平.

    作者:郭艳华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门诊注射室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门诊注射室的特点是工作量大,病种多,注射室护士每天在护理操作过程中频繁接触各种疾病的患者,加上工作繁忙,护士人力不足,容易造成护理操作中的疏忽,医院感染中30%~50%与不恰当的护理操作及管理有关[1].为加强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自2012年4~11月我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实施了持续质量改进,取得良好效果,提高了合格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兰映玲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门诊药房开展药物咨询服务的必要性

    门诊药房是医院面向患者,服务患者的重要场所,我国医院药学服务也由传统的保障供应型向为患者提供负责任的药学服务转变[1].我院正在筹备建新门诊大楼,药剂科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展药物咨询服务窗口,体现人性化服务,发挥临床药学室人员的作用,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对药品消费的要求,解答患者的用药疑问,对于发现潜在的不安全用药隐患,解决实际存在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具有现实意义.一对一服务,可以增进医患有效沟通,提供便民服务,从而提升医院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仲蕾;钱先中;金惠静;陈超;仵利军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氟喹诺酮类药物为喹诺酮类的第3代药物,自1985年我国制成第1个氟喹诺酮类抗菌药-诺氟沙星至今已有20余年.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口服及静脉用药目前已达数十种,是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的抗菌药物,也是当前在国内发展为迅速的化学合成抗菌药[1].当前临床常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等.由于临床用量大增,不合理用药的现象较为普遍,致使耐药率迅速上升.因此,了解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特点、不良反应、正确掌握其临床适应证,对科学合理的应用这类抗菌药物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作者:杨春梅 刊期: 2013年第3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