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杏
目的 建立蛤蚧大补丸的质量标准.方法 用薄层色谱法(TLC法)鉴别蛤蚧大补丸中当归、黄芪的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川续断皂苷VI的含量.结果 在薄层色谱中可检出当归、黄芪的特征斑点;川续断皂苷VI的平均回收率为98.50%,RSD为0.80%.结论 所建方法专属性强,定量方法简便、准确,能有效地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作者:张志坚;胡晓庆;李镜友;罗巧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损伤控制性手术(DCS)在非创伤腹部外科危急重症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重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行DCS患者(DCS组)和35例行传统手术患者(传统组)的临床资料,对2组患者术后体温(T)、pH值、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术后pH、PT、APT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S的合理应用及护理能有效降低危重患者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明确护理重点是患者成功实施DCS的保证.
作者:陈娟;黄小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自发性食管破裂指非创伤、器械、异物或医源性等原因造成的食管发生全层破裂,食管内容物外溢,迅速引起周围组织化脓性感染,出现重度症状而容易死亡[1].荷兰Boerhaaver于1904年首先描述,故又称Boerhaaver综合征.本病少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5∶ 1,虽可见于婴儿和青少年,但绝大多数发生于50~60岁,由于本病急剧,病情严重,病死率高达20%~50%.本病易误诊,国外报道误诊率为33.3%,国内报道为50%~86.4%[2].因此,自发性食管破裂的及时诊断、治疗及护理非常重要.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淑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温馨护理对肿瘤患者化疗的影响.方法 对45例肿瘤患者进行温馨护理干预,比较温馨护理前后患者的化疗依从性.结果 温馨护理后患者对疾病知识相关药物常识和日常注意事项等方面有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化疗依从性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温馨护理措施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化疗效果,值得在肿瘤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高洁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380例甲状腺疾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和结果,并与病理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甲状腺恶性病变诊断符合率为87.04%(47/54),良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2.94%(303/326).结论 应用二维声像图特征,结合彩色多普勒及脉冲多普勒血流参数测值,可对甲状腺疾病做出较准确的诊断.
作者:秦丽俊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特点.方法 总结52例小儿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资料,分析血肿发生的部位、性质、特点、治疗措施及疗效.结果 52例患儿中,7岁以下儿童多为跌伤和(或)坠落伤,血肿类型则以硬膜下血肿为主;而7岁以上患儿为车祸伤及打击伤为主,以硬膜外血肿多见.患儿易发生失血性休克.结论 及时手术清除血肿,解除颅内高压是治疗的关键;若治疗及时正确,小儿预后相对成人较好.
作者:周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早期妊娠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B组仅给予丙泊酚静脉麻醉.比较2组意识消失、意识恢复、定向力恢复时间及BP、心率(HR)、呼吸(P)、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结果 2组意识消失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BP、HR、P、SpO2均下降,但以B组变化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BP、HR、RR、SpO2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间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复合苏太尼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苏昕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对药品说明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对所收集的538种药品说明书中的药品名称、成分、性状、适应证、规格、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证等22个项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538份说明书中的药品名称、成分、性状、适应证、规格、用法用量、贮藏、包装、有效期、批准文号、生产企业等11项内容无缺项,其他中成药缺项较西药严重.收集的538份药品说明书中,57.1%的中成药无标示贮藏温度,39.9%的西药无标注温度.结论 药品说明书仍存在诸多问题,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监察力度,药品生产企业应强化责任感和法制观念,使药品说明书真正成为患者用药的合理指南.
作者:刘明洁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我院门诊处方存在的问题,探讨基层医院合理用药方案.方法 抽取我院2010年11-12月门诊处方500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0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60张,占12%,其中书写不规范处方45张,占9%;用药不适宜处方15张,占3%.结论 我院门诊处方存在一定的问题,应加强临床医师、药师对处方的认识,并加强处方的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谢彦丽;闫浩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布地德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7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高于对照组的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咳嗽、喘息、气促、喘鸣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哮喘疗效较好,且作用持久,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邹柳燕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手足口病是以手掌、足底及口腔发生水疱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为自限性疾病.该病多发于5~7月份,患者主要为5岁以下的婴幼儿,极个别患儿可并发心肌炎和脑膜炎等.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1].本文对我院小儿手足口病263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金艳萍;王永鸿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细菌性阴道病(BV)联合检测和白带常规涂片查找线索细胞2种检测BV方法的效果.方法 将521例检查BV患者的送检标本分别采用BV联合检测法和白带常规涂片查找线索细胞法进行检测.结果 BV联合检测和常规涂片查找线索细胞法检测BV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V联合检测法诊断BV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且具有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主观因素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华联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联合阿魏酸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行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研究组加用曲美他嗪和阿魏酸钠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后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1.84%高于对照组的75.51%,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9.80%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美他嗪联合阿魏酸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丁荣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当今,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在护理工作中,一切影响患者康复的因素,都成为护理工作的风险因素.尤其是骨科术后的老年患者,由于体弱、机体组织修复能力差,多数患者需长时间卧床,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如得不到合适的护理,会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1].护理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使医院和个人承担经济、法律及人身的风险.风险管理是护理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护理质量的根本保证[2].
作者:田丽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患者,女,71岁.主因发热、头痛5d,再发加重2d于2011年7月10日入住我科.患者于5d前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发热,自测体温高达38.2℃,感头痛,伴恶心、乏力,无呕吐,有轻咳,无明显咯痰,无意识障碍、肢体抽搐、二便失禁.于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示:WBC 11.2×109/L,头部CT或MRI给予头孢类抗生素及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治疗3d,症状无明显好转,近2d明显加重,感头痛,进食即呕胃内容物,呈非喷射性,意识清楚,伴发热,无肢体抽搐.为进一步治疗遂转入我院.患者既往体质欠佳,有T细胞淋巴瘤(Ⅳ级)病史,曾先后行化疗8次,具体化疗方案不详.
作者:李艳芳;谭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人工流产术作为避孕失败后的有效补救措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人工流产术简便、安全,但手术信息作为一种应激源,使得选择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的孕妇易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反应,甚至部分患者因过于紧张而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头晕、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人工流产综合征表现及内分泌失调和情绪障碍.因此,采取正确的心理护理,对减少患者术中痛苦和减少手术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1].报道如下.
作者:张宏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儿童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喉-头颈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及治疗与成人有较大差别,临床上大部分患儿经规范系统的非手术治疗及去除病因的手术治疗,都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仍有不少患者病情久治不愈[1].
作者:马纯彪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冠心病属于心身疾病,据现代大量研究证明,心理、社会因素可诱发或加重冠心病,行为应激可触发各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1].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病情的发展.因此,对冠心病患者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治疗非常重要.
作者:廖明凤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患者,女,59岁.因发热、咳嗽、双下肢无力4d,于2011年4月29日入院.查体:T 38.2℃,R 80次/min,P 20次/min,BP 130/70mm Hg.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粗,无啰音.心率8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无杂音.腹部(-).查血常规:WBC 2.1×109/L,N 0.433,L 0.485,M 0.082,血小板(PLT)40×109/L.红细胞沉降率(ESR)3mm/h.尿常规:蛋白(+++).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49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048U/L,γ-谷氨酰转移酶(GGT)224U/L.肝炎十项正常.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2159U/L,乳酸脱氢酶(LDH)1398U/L,羟丁酸脱氢酶(HBDH)1117U/L.血生化:UREA 4.2mmol/L,Cr 58μmol/L.EBV抗体(-).肝胆胰脾彩色多普勒超声: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被膜光滑完整,肝实质回声光点略增强.门脉及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胆囊、胰腺、脾无异常.泌尿系彩色多普勒超声:双肾、输尿管、膀胱无异常.考虑病毒感染、多器官损害(肝、肾、肺、心脏、肌肉).治疗给予注射用头孢呋辛2.25g静脉滴注,每天2次;奥司他韦75mg,每天2次;利巴韦林0.4g静脉滴注,每天2次;还原型谷胱甘肽1.2g静脉滴注,每天1次;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住院15d复查血常规:WBC 10.0×109/L,N 0.600,L 0.349,M 0.051,PLT 252×109/L.尿常规:蛋白(-).肝功能:ALT 81.6U/L,AST 29.9U/L,GGT 172.1U/L.心肌酶谱:CK 150U/L,LDH 190U/L,HBDH 158U/L.停用注射用头孢呋辛、奥司他韦、利巴韦林、地塞米松.继续保肝治疗.1个月后复查肝功能正常.
作者:孙科;刘建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别嘌醇干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的影响.方法 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按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基础上加用别嘌醇100mg口服,每天3次;对照组按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患者尿酸及血脂变化,并观察其预后.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尿酸(U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LDL)明显改善,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预后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有很重要的影响,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伴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患者应进行积极治疗.
作者:张洁薇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