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玲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护理.方法 对我院2007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21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1例患者经精心治疗护理后好转19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9.52%.2例死亡患者出现严重呼吸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吻合口瘘在临床较为常见,做好围术期相关护理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续致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激光泪道疏通术后处理的方法,以提高本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将139例泪道阻塞患者随机分两组,术后随访6个月~1年,观察疗效.结果 非支撑物76眼,治愈67眼,好转6眼,无效4眼,有效率96.1%;插管71眼,治愈66眼,无效5眼,有效率为93%.上段泪道阻塞及泪道功能不全者疗效较差.结论 应用KTP激光治疗泪道阻塞是国内外正在开展的新疗法,治疗后关于是否留置支撑物的问题各持己见.
作者:孙健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中药颗粒剂是在汤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中药剂型,分析其在医院的应用情况.方法 对我院2006-2010年颗粒剂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中药颗粒剂处方数占中药总处方数的比例逐年增加,颗粒剂销售额占中药总销售额的比例也迅速增长.结论 中药颗粒剂有许多优点,深受临床医师和广大患者的欢迎,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刘冬菊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抗癫痫药物所致脑病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2010年38例抗癫痫药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实验室或影像学检查,观察患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影像学改变及实验室检查相关项目的 变化,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结果 在本组患者中引发抗癫痫药性脑病的药物有苯妥英钠(PHT)、卡马西平(CBZ)、拉莫三嗪(LTG)、丙戊酸钠(VGB)等,患者多由反应迟钝、精神迟滞、意识障碍等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有不同程度改变,在经过减药或停药后症状很快减轻或消失,预后良好.结论 抗癫痫药物引起的脑病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对长期、大量服用抗癫痫药物的患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继友;王霞;杨杏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用药是指始于正确诊断,对症下药,正确开方(医嘱),妥善调配,患者遵嘱,随访负责,灵活调整治疗方案的一体化过程.此过程以完整的用药系统为依托,该系统是医、药、护、技、管理者、患者或其监护人在职责范围内参与合理用药的完整流程,形成体系,以达到药疗的佳效果.
作者:石远苹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对3~6岁儿童的膳食营养情况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价.方法 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6岁儿童资料180份,对该类人群的膳食营养情况及营养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研究对象的钙离子的摄入量普遍偏低,3~4岁儿童的维生素C摄入量偏低,4~5岁儿童的维生素A和锌元素的摄入量偏低,机体能量来源主要通过肉类摄入.结论 近几年来我国3~6岁儿童的营养状况已经有明显的提高,充分了解该类人群的营养状况特点,以此作为依据对该类人群的日常饮食和营养摄入情况进行指导的主要依据.
作者:郑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奥美拉唑治疗上腹痛综合征(EPS)的疗效.方法 连续选取2007年1月-2009年9月在我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EPS患者112例,剔除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史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停用所有药物1周后,A组口服奥美拉唑10mg;B组口服奥美拉唑20mg;C组口服奥美拉唑40mg,均为早餐前服用,4周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3组患者经不同剂量奥美拉唑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经4周治疗后,B、C两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和C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2例EPS患者研究期间,未观察到任何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3种剂量的奥美拉唑均能缓解EPS患者的症状,奥美拉唑20mg/d的疗效明显优于10mg/d,奥美拉唑20mg/d是治疗ESP较恰当的剂量.
作者:谭婷婷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在促使产妇提前泌乳、提高泌乳量、产后恢复、子宫复旧、及排尿情况等方面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75例作为观察组,7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于产后返回病房后使用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实施治疗,对照组则自然恢复.结果 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泌乳量增加、产后排尿早、促进子宫复旧、乳块淤积减轻.结论 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使用方便、一机多用、多部位使用、省时省力、经济实惠、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可以在产科病房里推广使用.
作者:高鸣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托拉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出血性脑梗死后脑水肿的疗效.方法 将我科2010年4月-2011年4月住院的出血性脑梗死12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交替应用托拉塞米与20%甘露醇.对照组单用20%甘露醇.1周后观察两组疗效及血清BUN、Cr变化.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总体疗效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BUN、Cr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血清BUN、Cr明显升高.结论 小剂量甘露醇与托拉塞米交替应用和大剂量甘露醇同样能达到快速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的治疗效果,而小剂量甘露醇与托拉塞米交替应用对肾功能的损害明显减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姝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心源性休克指心脏泵功能衰竭,从而引起有效循环量不足,各个重要器官和周围组织灌注不足引起的一系列代谢和功能障碍的综合征,可见于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心包填塞、心肌炎、风湿性心瓣膜病、严重心律失常等.心肌梗死后为常见,其合并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约15%~25%,仅凭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合并心源性休克,其死亡率高达90%[1].现总结分析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彦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曲安奈德下鼻甲黏膜下注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35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给予曲安奈德注射液双侧下鼻甲黏膜下注射,20mg/次,1次/周,5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35例给予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双侧鼻腔喷雾,400mg/次,2次/d,5周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安奈德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水平,发挥抗炎抗过敏作用,且安全有效.
作者:张小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溶血磷脂酸(LPA)是一种生物活性磷脂递质.在血栓形成初期,它由于血小板被激活而产生、释放,其主要通过四种G蛋白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发挥其生物学效应.LPA对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均有影响,近年发现LPA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及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相关.其生物学效应影响心血管系统疾病.
作者:黄元桃;柳茵;刘维军;李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胺碘酮对非肾替代治疗的慢性肾衰竭(CRF)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患者使用胺碘酮治疗前后的心室率、平均动脉压、甲状腺功能、心电图、血肌酐、血尿素氮、6min步行试验.结果 使用胺碘酮后患者的心室率下降、6min步行距离增加、平均动脉压下降.结论 胺碘酮可应用于非肾替代治疗的CRF患者中.
作者:方少华;喻红;钟文旗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手掌采血与手指采血在快速血糖测试中手掌毛细血管血糖(CGH)与指尖毛细血管血糖(CGF)结果的差异.方法 选取300例糖尿病患者同时用强生稳豪血糖仪测定CGF和CGH(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结果 不同浓度血糖CGH和CGF的空腹和餐后2h血糖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掌采血与手指采血测定毛细血管血糖无明显差异.
作者:曾维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对鼻咽癌骨转移患者进行放化疗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1年1月-2011年1月于我科治疗的180例鼻咽癌骨转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针对患者骨转移的疼痛处给予放疗照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化疗.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有效率分别是83.3%(75/90)与80.0%(72/90),而观察组的完全缓解率(26.7%)要高于对照组(13.3%).MST(中位生存时间)对照组是5.3个月,而观察组是7.6个月;患者1年的生存率对照组是10.0%(9/90),观察组是23.3%(2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疼痛的改善情况对照组与观察组疼痛缓解的有效率分别是96.7%(87/90)与93.3%(84/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化疗联合治疗对鼻咽癌骨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有一定延长作用.
作者:郭明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人性化护理在肝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验证人性化护理的优越性.方法 以我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治疗的128例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护理方法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治疗时间、不良反应率及并发症出现率等临床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不良反应率及并发症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肝病患者的护理中使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可以明显改善护理满意率、治疗时间、不良反应率及并发症出现率等,较常规护理方式具有显著的优势.
作者:张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应贯彻临床护理全过程,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做好心理护理,掌握、提高交流技巧,做好心理疏导是临床护理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技术.
作者:潘秀玲;李爱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精神专科医院住院患者退药的原因,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8年-2011年6个精神科室发生的1188例退药现象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退药原因以患者因素退药比例高占33.08%,因不合理用药占19.11%,药品不良反应占16.16%,因治疗需要退药占12.46%,收费差错占9.51%,药房、系统计算机管理等其他因素占到9.68%,退药的药品种类以口服药居多.结论 在临床用药时应注意药品的不良反应,严格按照国家处方管理办法要求开具药品,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改善服务态度,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减少住院患者退药现象的发生.
作者:周奎;陈平亚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单独及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为乳腺癌患者的诊断探寻合理方法.方法 比较48例乳腺癌术前分别行钼靶摄片和超声检查,及联合应用的结果.结果 超声与钼靶检查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P>0.05);二者联合应用后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与钼靶检查的准确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6,P<0.05),与超声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P<0.05).结论 钼靶摄片和超声检查都是乳腺基本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也是诊断乳腺癌的有效方法,两者各有优势和缺陷,联合应用大大提高了乳腺癌的检出率.
作者:于千乐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80例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它的浓度与血管病变支数成正相关.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与D-二聚体密切相关.
作者:张晓明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