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婴儿大量吐奶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韩慈;赵金荣;李金凤;周爱玲;王海波;高丽彩;李秀娟

关键词:婴儿, 吐奶, 原因
摘要:婴儿由于发育不成熟,常常出现吐奶现象,笔者将其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简述如下.1 原因婴儿的胃呈水平位,胃底平直,内容物容易溢出;另外,婴儿胃容量较小,胃壁肌肉和神经发育尚未成熟,肌张力较低,这些均易造成溢奶.婴儿胃的贲门括约肌发育不如幽门完善,使胃的出口紧而入口松,平卧时胃的内容物容易反流入食管而溢奶.喂养方法不当,婴儿吃奶过多,产妇乳头内陷,或吸空奶瓶、奶头等,均会使婴儿吞入大量空气而发生溢奶.喂奶后体位频繁改变也容易引起溢奶.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依托咪酯联合咪达唑仑麻醉行无痛电子胃镜检查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麻醉药物依托咪酯联合咪达唑仑在行无痛电子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20例行电子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无痛组和对照组各310例.无痛组行无痛电子胃镜检查,对照组行常规电子胃镜检查.监测并比较2组收缩压(S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2次消化内镜检查耐受率.结果 无痛组检查中SBP、HR、SPO2低于对照组,且2次消化内镜检查耐受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3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依托咪酯联合咪达唑仑麻醉行无痛电子胃镜检查较常规电子胃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李玲;吕贵林;王瑞俭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小儿脑性瘫痪(脑瘫),即患儿出生前后1个月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直接导致患儿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有研究资料显示国外脑瘫患病率为2‰~3‰[1],而我国1~7岁小儿脑瘫患病率为1.2‰~2.7‰[2].近年来,脑瘫已成为儿童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采取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其发病率、致残率,提高患儿生存质量,减轻患儿家庭负担.本文重点介绍近几年治疗小儿脑瘫的几种康复方法.

    作者:张丽春;陈瑞雪;姚洪儒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藿香正气水联合山莨菪碱片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藿香正气水联合山莨菪碱片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尿布皮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予以藿香正气水联合山莨菪碱片涂擦治疗,对照组予以氧化锌软膏涂擦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高于对照组的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藿香正气水联合山莨菪碱片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疗效显著.

    作者:王红艳;苏秀霞;傅占江;国献素;冯永格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80例疗效观察

    青光眼是病理性眼球内压升高导致特征性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的一组眼病或临床症侯群.有研究表明青光眼在未来将成为继角膜病之后的第2位致盲性眼病.但青光眼患者如被早期发现,合理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保持有用的视力.手术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手段,特别是闭角型青光眼.本文统计了我科近3年来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98例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于红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艾滋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主要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呕吐、腹泻、发热,麦氏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多数患者需要手术治疗,而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会导致患者抵抗力下降及免疫系统崩溃,易合并机会性感染.其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院内感染的控制、手术的成功及患者的预后,所以加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艾滋病患者术前准备及手术前后的护理尤为重要.

    作者:王占英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老年肺内感染患者的病原菌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肺内感染患者的病原菌检测及耐药性.方法 选取自2009-2011年住院的老年肺内感染患者分泌物中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65株,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对相关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65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ESBLs菌株47株,整体检出率为72.31%;抗生素按照耐药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四环素、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舒巴坦等;耐药率低的抗生素是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未发现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的耐药株.结论 准确掌握ESBLs菌株的流行现状及耐药性,对于老年肺内感染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蕉;李天萍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巴曲酶与银杏达莫联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巴曲酶与银杏达莫联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 脑梗死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观察组使用巴曲酶联合银杏达莫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巴曲酶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1.9%和95.2%,高于对照组的47.6%和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巴曲酶与银杏达莫联合治疗脑梗死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龙斌;李慧敏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小梁切除术以穹隆或角膜缘为基底结膜瓣对泪膜的影响

    目的 探讨以穹隆或角膜缘为基底结膜瓣行小梁切除术对基底结膜瓣的影响.方法 将行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90例(120眼)随机分为角膜缘组42例(60眼)和穹隆组48例(60眼).角膜缘组以角膜缘为基底结膜瓣行小梁切除术,穹隆组则以穹隆为基底结膜瓣.观察2组结膜异物感、畏光感,检查结膜充血及分泌物情况,术后检测基础泪液分泌情况、泪膜破裂时间等.结果 角膜缘组术后2、4周异物感、分泌物情况优于穹隆组,术后1、2、4周畏光感、结膜充血情况亦优于穹隆组;术后1d及1、2、4周基础泪液分泌量多于穹隆组,泪膜破裂时间长于穹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角膜缘为基底结膜瓣行小梁切除术对泪膜的影响较小,可有效减轻青光眼的症状、体征及干眼症情况.

    作者:余业明;李艳春;姜俊;侯文婷;陈善平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蚓激酶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蚓激酶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期脑梗死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9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应用蚓激酶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Fb)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b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出现出血、皮疹等反应.结论 蚓激酶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期脑梗死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

    作者:赵培祥;石广莲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HIV和HCV混合感染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是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致病因子.丙型肝炎病毒(HCV)属于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是丙型肝炎的致病因子.HIV和HCV混合感染感染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现就近年来对二者混合感染的一些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朱萍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强化胰岛素治疗对不同预后重症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IIT)对不同预后重症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3~9月入住宁夏医科大学附属总院ICU,且存在应激性高血糖、接受IIT治疗、预计住ICU时间>48h的重症患者.记录患者入住ICU后48h血糖数据、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及预后情况.按预后分组,分析应用IIT后不同预后患者第1及第2个24h血糖波动的变化.结果 共纳入184例患者,APACHE Ⅱ评分为(15.19±6.73)分,病死率为9.24%(17/184).生存组第1和第2个24h血糖波动指标(GM、GV)均低于死亡组,且生存组第2个24h GM、GV值低于第1个24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但死亡组GM、GV值在第1个和第2个24h间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IT可以影响重症患者血糖波动.应用IIT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后,生存患者的血糖波动明显改善,而死亡患者的血糖波动无明显变化.

    作者:曲楠;曹相原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86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疗效较好.现对我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86例有关情况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6例,男36例,女50例,均为摔伤,根据Boyd-Griffin分型共分为4型.Ⅰ型骨折15例,骨折简单,无移位,骨折线从大粗隆斜向小粗隆;Ⅱ型为转子间粉碎骨折,共46例;Ⅲ型为粗隆下骨折,大转子至小转子间骨质尚可基本上无骨折发生,共19例 ;Ⅳ型为粗隆间骨折合并股骨干近端骨折,此型骨折粉碎程度轻重,共6例.虽然Ⅱ型、Ⅲ型、Ⅳ型转子间骨折以手术治疗为首选,但部分患者因种种情况而只能采取保守治疗[1].

    作者:杨金辉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8例,在脑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两组均连续用药14d.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9.6%,对照组总有效率62.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有更好的疗效,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故临床可推广应用.

    作者:瞿艳红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100例分析

    2010年6月-2011年6月笔者采用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患者100例,现将腹腔镜在异位妊娠诊治中的作用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异位妊娠患者100例,年龄19~45岁,中位年龄25岁,其中未婚16例,未育25例,分娩1胎40例,放置宫内节育环16例,行人工流产1~3次32例,有不孕病史9例.术前均诊断明确,有手术指征.1.2 方法根据病情变化及患者是否保留生育功能可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输卵管增粗或先兆破裂或破裂口大且不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采取输卵管切除术.有生育要求者可用电凝刀切开输卵管,钳出胚胎及绒毛组织,出血点电凝止血.伞部妊娠可行伞部挤压,挤出胚胎组织.卵巢妊娠可行卵巢部分切除术.

    作者:秦洪霞;刘学玲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细辛脑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细辛脑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7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细辛脑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高于对照组的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辛脑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向军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环孢素A与甲氨蝶呤治疗难治性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环孢素A与甲氨蝶呤(MTX)治疗难治性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难治性GPP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4例.A组采用环孢素A治疗,B组采用MTX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87.5%、8.3%,B组为79.2%、12.5%,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红斑、脓疱消退时间短于B组;血压升高发生率高于B组,肝功能、血常规异常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但2组肾功能、尿常规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孢素A与MTX治疗难治性GPP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环孢素A具有起效更快、对肝功能影响较小等优点.

    作者:李尚坤;黄克;吴海娟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药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尝试建立一套新型的实验教学模式,结合药用植物学、生药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天然药物化学及药理学等专业知识,形成分层次、阶梯式、一体化的教学体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系统的专业思维模式,增强全面的实践能力,形成独立的实验教学理念,提升实验教学地位,摆脱理论教学束缚,真正培养出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过硬,符合社会需求的药学人才.

    作者:曲丽丽;邱敏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妊娠合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36例诊治体会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近十几年比较常见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妊娠期妇女较非妊娠期容易感染HPV,不同妊娠时期感染率有所不同,是一种严重威胁母婴健康的妊娠期合并症[1].现将我院2001年1月-2011年1月诊治的妊娠合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36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胡玉;陈玉锋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乳腺癌耐药基因研究进展

    乳腺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首位,且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害广大妇女的健康.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乳腺癌已经成为对女性威胁大的恶性肿瘤[1].化疗和内分泌治疗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但多药耐药(MDR)常导致其治疗失败.据美国癌症协会估计,90%以上肿瘤死亡患者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耐药影响.MDR,即肿瘤细胞一旦对一种抗癌药物产生耐药,就可对非同一类型的多种结构、细胞靶点和作用机理迥然不同的抗肿瘤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性.近年来,人们对MDR的发生机制、检测手段及其逆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重点对乳腺癌耐药相关基因及其临床意义做一综述.

    作者:丁坤善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106例健康教育及其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案及其效果,为防治冠心病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自身对照方法,给予106例冠心病老年患者疾病、饮食、运动、遵医嘱行为等方面的综合健康教育方案,对比教育前、教育6个月后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及遵医嘱行为.结果 健康教育6个月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评分优良率、定期复诊率高于教育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教育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健康教育方案可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对疾病的自我管理,提高定期复诊率并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靳芹 刊期: 2012年第20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