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婴儿大量吐奶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韩慈;赵金荣;李金凤;周爱玲;王海波;高丽彩;李秀娟

关键词:婴儿, 吐奶, 原因
摘要:婴儿由于发育不成熟,常常出现吐奶现象,笔者将其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简述如下.1 原因婴儿的胃呈水平位,胃底平直,内容物容易溢出;另外,婴儿胃容量较小,胃壁肌肉和神经发育尚未成熟,肌张力较低,这些均易造成溢奶.婴儿胃的贲门括约肌发育不如幽门完善,使胃的出口紧而入口松,平卧时胃的内容物容易反流入食管而溢奶.喂养方法不当,婴儿吃奶过多,产妇乳头内陷,或吸空奶瓶、奶头等,均会使婴儿吞入大量空气而发生溢奶.喂奶后体位频繁改变也容易引起溢奶.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结肠癌患者手术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目的 通过检测CD4+、CD8+、CD4+/CD8+指标的升降,探讨早期结肠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可评价疗效的80例早期结肠癌患者手术前抽取外周血1次,手术后每3个月抽取1次,行流式细胞仪检查,了解CD4+、CD8+、CD4+/CD8+情况,随访追踪1~2年,并进行复查,综合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CD4+/CD8+比值升高、正常、降低的治愈与局部复发或转移比例分别为16:43:11和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主要指CD4+/CD8+变化,可以预示早期结肠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周卫华;梁颖;李明毅;谭洁媚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住院肿瘤患者1200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住院肿瘤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分析评价用药的合理性,为临床规范、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经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的住院肿瘤患者的基本资料、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抽查的1200份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466例次,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8.83%;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为13.4DDD,使用品种选择以头孢菌素多;单一用药379例次(81.3%),二联用药58例次(12.5%),三联用药29例次(6.2%);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196例次,占使用抗菌药物病历的50.78%,其中Ⅰ类切口手术71例次,Ⅱ类切口手术125例次;232份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历中,进行病原标本送检67例次(20.7%);36份使用喹诺酮抗菌药物的病历中,不合理用药7例次;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为45.9%;选择非限制性使用抗菌药物289例次(62.0%),选择限制性使用抗菌药物141例次(30.3%),选择特殊使用抗菌药物36例次(7.7%).结论 该院住院肿瘤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总体上较合理,但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今后应注意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重点落实对临床医师进行抗菌药物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合理用药意识,建立有效的监督和奖惩机制,以提高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水平.

    作者:胡建华;朱茜;洪露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对妊娠晚期孕妇血浆蛋白、尿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对妊娠晚期孕妇血浆蛋白、尿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50例患有妊高征的妊娠晚期孕妇作为观察组,55例健康妊娠晚期孕妇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血浆蛋白水平与24h尿蛋白定量.结果 观察组血浆总蛋白、血浆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24h尿蛋白定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高征孕妇血浆蛋白降低与尿蛋白增高同时存在.密切观察血浆蛋白和尿蛋白的变化,有助于控制疾病,预防疾病进一步发展,对保障母婴健康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军梅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小儿脑性瘫痪(脑瘫),即患儿出生前后1个月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直接导致患儿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有研究资料显示国外脑瘫患病率为2‰~3‰[1],而我国1~7岁小儿脑瘫患病率为1.2‰~2.7‰[2].近年来,脑瘫已成为儿童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采取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其发病率、致残率,提高患儿生存质量,减轻患儿家庭负担.本文重点介绍近几年治疗小儿脑瘫的几种康复方法.

    作者:张丽春;陈瑞雪;姚洪儒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磁共振成像对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价值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是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性反应.AP若诊治不及时,易转为慢性或进一步发展出现严重并发症[1].血、尿淀粉酶测定仍然是诊断AP的常见生化指标,但淀粉酶的高低不一定反映病情的轻重,且淀粉酶增高的程度与预后判断并无相关性.本文对AP患者91例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进行分析,以探讨影像学技术对AP的诊断价值.

    作者:付信飞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本院7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70例非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心肌酶谱[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变化.结果 观察组急性期心肌酶谱指标(AST、LDH、CK、CK-MB、α-HBDH)测定值高于对照组,且随着脱水程度的加重,其心肌酶谱呈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对心肌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早期进行心肌酶谱检测,并动态观察其变化,可及早发现心肌损害,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唐晓燕;田春;杨山;李杰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预防抗结核药肝损伤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预防抗结核药肝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150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72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抗结核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护肝治疗.比较2组肝损伤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肝损伤发生率为6.4%,低于对照组的22.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能有效预防抗结核药肝损伤,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罗大勇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慢性酒精中毒患者36例复饮状况分析

    目的 探讨和分析引发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复饮的各类因素,为解除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心理依赖提供有效手段和依据.方法 针对该院36例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复饮状况,采用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MMPI)和自制量表对其人格特征及社会心理因素进行测试分析.结果 F、Pd、Pa、Sc、Ma评分均显高分(>60分),K分较常模分低(<45分),提示被测试者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偏离现象,人格改变明显,处于精神病状态和偏执模式.结论 慢性酒精中毒者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其复饮与心理素质、人格特征缺陷、社会心理因素有直接关联.建立健全完善稳固的医疗、家庭、社会综合康复体系,将是有效解除患者心理依赖,防止和减少复发、复饮的关键.

    作者:冯竹娥;侯玉玲;王成喜;韩润和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石杉碱甲联合银杏达莫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石杉碱甲联合银杏达莫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V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采用西医常规脑复康组治疗,治疗组42例采用石杉碱甲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改善良性记忆障碍总有效率为88.1%,高于对照组的50.0%;治疗组改善情绪及行为障碍有效率为83.3%,高于对照组的3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主要为头晕、恶心、胃肠道症状等.2组患者用药期间生命体征平稳,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无明显异常.结论 石杉碱甲联合银杏达莫治疗VD明显优于脑复康等常规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振华;王学军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近年来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实体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高强度免疫抑制剂和大剂量化疗药物的应用以及各种导管的体内介入和留置等,临床上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现对我院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36例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断水平.

    作者:吴华容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卡孕栓在未生育者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卡孕栓在未生育者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12例未生育的妊娠早期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6例.观察组术前20min阴道后穹窿放置卡孕栓2枚,对照组直接行人工流产术.观察并比较2组术中疼痛程度、宫颈扩张程度、人流综合征发生率及术中出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疼痛程度、宫颈扩张程度、人流综合征发生率及术中出血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人工流产术前应用卡孕栓,具有软化宫颈、减轻疼痛、方法简单、安全有效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于俊岭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86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疗效较好.现对我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86例有关情况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6例,男36例,女50例,均为摔伤,根据Boyd-Griffin分型共分为4型.Ⅰ型骨折15例,骨折简单,无移位,骨折线从大粗隆斜向小粗隆;Ⅱ型为转子间粉碎骨折,共46例;Ⅲ型为粗隆下骨折,大转子至小转子间骨质尚可基本上无骨折发生,共19例 ;Ⅳ型为粗隆间骨折合并股骨干近端骨折,此型骨折粉碎程度轻重,共6例.虽然Ⅱ型、Ⅲ型、Ⅳ型转子间骨折以手术治疗为首选,但部分患者因种种情况而只能采取保守治疗[1].

    作者:杨金辉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S-100β蛋白水平动态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S-100β蛋白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病情、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76例ACI患者分为轻型组31例、中型组24例和重型组21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3例作为对照组.ACI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14天检测血清hs-CRP和S-100β蛋白水平,同时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脑卒中评分量表(MES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对照组同法进行血清hs-CRP和S-100β蛋白检测.结果 ACI轻、中、重型组血清hs-CRP和S-100β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中、重型组高于轻型组,重型组高于中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CI患者治疗后随着MESSS评分的降低,血清hs-CRP、S-100β蛋白水平也逐渐下降(P<0.01),三者呈正相关性.结论 ACI患者血清hs-CRP和S-100β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动态观察ACI患者血清hs-CRP和S-100β蛋白水平变化,有助于监测病情、观察疗效和评估预后.

    作者:黄建辉;吴海雄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热毒宁注射液致不良反应40例分析

    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病,儿童为高发群体.热毒宁注射液具有清热、疏风、解毒的功效,对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的高热、咽喉肿痛、咳嗽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现对我院2011年发生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患者40例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发生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患者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18周岁.

    作者:王强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乳腺癌耐药基因研究进展

    乳腺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首位,且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害广大妇女的健康.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乳腺癌已经成为对女性威胁大的恶性肿瘤[1].化疗和内分泌治疗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但多药耐药(MDR)常导致其治疗失败.据美国癌症协会估计,90%以上肿瘤死亡患者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耐药影响.MDR,即肿瘤细胞一旦对一种抗癌药物产生耐药,就可对非同一类型的多种结构、细胞靶点和作用机理迥然不同的抗肿瘤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性.近年来,人们对MDR的发生机制、检测手段及其逆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重点对乳腺癌耐药相关基因及其临床意义做一综述.

    作者:丁坤善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晚期胃癌老年患者临床用药1例分析

    胃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恶性肿瘤死因的第2位,目前首选治疗方法仍是手术切除,晚期胃癌患者中位生存期仅为6~9个月,5年生存率低,为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辅助化疗及全身化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泳桃;何永泉;肖志斌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心理疏导在妇产科门诊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竞争压力的加剧,人们罹患各种心身疾病的概率也越来越高.本文所指心理疏导是应用医学心理学知识,对患者产生的不适、紧张焦虑、恐惧心理进行疏通引导,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心理疾病,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所谓健康教育是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核心是教育人们培养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维持人群的健康状态.健康教育已逐渐成为门诊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使患者通过对疾病的了解消除顾虑.在门诊针对有心理问题倾向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从而提高门诊治愈率,达到治疗和预防心理疾病,促进身心健康.

    作者:杨艳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硬膜下血肿CT与MRI诊断对比分析

    硬膜下血肿(SDH)是发生在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的血肿,是颅脑外伤中常见的颅内血肿之一.根据血肿形成的时间和临床外伤后出现症状的早晚,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硬膜下血肿三型,常为外伤造成皮层动脉分支或静脉断裂,是严重的脑挫裂伤并发症,一般为新月形,但慢性硬膜下血肿及特殊部位硬膜下血肿形态则不同.本文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硬膜下血肿42例,比较CT、MRI对其定位的诊断价值,旨在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知水平,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刘荣成;赵玲玲;张萍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老年患者的用药分析

    据统计,我国已逐渐进入老龄化阶段.老年人防病治病,要使其服药后达到佳治疗效果.现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和体会,探讨如下.1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老年人除了体形外表发生改变外,主要是器官功能下降和机体调节控制作用降低.心肺功能的下降使老年人患心肺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意外、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明显增加.代谢功能的紊乱使老年人患高血脂、糖尿病、痛风的几率明显增高.老年人的肾血流量仅为成人的40%~50%,药物从肾脏排泄的速率减慢,血液浓度增高和药物半衰期延长使得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另外,老年人动作和学习速度减慢,操作能力和反应速度均降低,加之记忆力和认知功能的减弱和人格改变,常出现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

    作者:高田军;骆汉生;杨艳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藿香正气水联合山莨菪碱片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藿香正气水联合山莨菪碱片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尿布皮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予以藿香正气水联合山莨菪碱片涂擦治疗,对照组予以氧化锌软膏涂擦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高于对照组的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藿香正气水联合山莨菪碱片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疗效显著.

    作者:王红艳;苏秀霞;傅占江;国献素;冯永格 刊期: 2012年第20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