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川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2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105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分析其声像图特点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单纯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为70.8%,化脓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为87.5%;坏疽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为91.7%;阑尾穿孔及周围脓肿诊断符合率为100.0%.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操作简便、无痛苦等优点,诊断符合率较高,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宋晓梅;罗红 刊期: 2012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方法,总结更为有效的救治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诊疗护理经过,总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结果 6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院前急救时间3.8~12.9min 38例,死亡1例(死亡率2.6%);院前急救时间13.0~23.4min 22例,死亡5例(死亡率22.7%).结论 科学规范的急救护理措施和分秒必争的急救意识,是临床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挽救生命的重要保障,为患者的康复创造出有利条件.
作者:徐婷 刊期: 2012年第33期
对13例腹部手术后谵妄患者进行观察与严密监测,加强术前与术后护理,做好基础护理,重视心理护理,预防并发症,及早控制症状,促进恢复,提高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
作者:蒋明丽 刊期: 2012年第33期
目的 研究氧气雾化吸入器面罩吸入异丙托溴铵的有效性.方法 氧气雾化吸入器面罩吸入异丙托溴铵与传统鼻塞吸氧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氧气雾化吸入器面罩吸入异丙托溴铵与传统鼻塞吸氧相比,前者吸痰次数、痰液黏稠、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率、肺部感染率均低于传统鼻塞吸氧对照组;血氧分压则高于对照组.结论 氧气雾化吸入器面罩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是有效降低痰液黏稠,预防吸入性肺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途径.
作者:张朝晖;张蓉;龚勋;钟建华;瞿星光;曾超;姚玲;付德建 刊期: 2012年第33期
目的 通过护理干预提高空巢老人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方法 收集本科有关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情感等多方面的护理干预.结果 护理人员通过细心观察,采取系统、有效的护理措施,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结论 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较传统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作者:杨润栓;武文涛;闫玲 刊期: 2012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呼吸科住院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我院2006年2月-2011年3月呼吸科住院使用抗生素患者共160例,其中发生AAD的80例作为试验组,无AAD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AAD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情况.结果 引起AAD的抗生素主要为三代头孢(30%),其次为青霉素类(27.5%);影响AAD发生的因素有年龄大、抗生素使用种类多、抗生素使用时间长、住院时间长、禁食及采用干预措施;两组患者的静脉给药途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应合理选择抗生素,减少联合用药,慎用广谱抗生素,避免预防抗生素,从而减少AAD的发生.
作者:范伟彩 刊期: 2012年第33期
颈淋巴结核病灶清除术系颈部浅层组织手术,喉罩作为声门上通气工具已有应用于颈部甲状腺切除手术和喉癌造口术中的报道[1-3].从2010年我院引入Proseal喉罩在颈淋巴结核病灶清除术中加以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洁;韩俊杰 刊期: 2012年第33期
目的 观察一期缝合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8-2011年我院40例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胆总管T型管引流治疗;实验组采用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治疗.结果 实验组治疗成功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同传统T管引流术相比,在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上,可以减少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周宜中 刊期: 2012年第33期
目的 调查福州市饮食、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沙门氏菌携带情况,为防止食物中毒及肠道传染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7年1月-2011年12月饮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粪便标本进行沙门氏菌分离.结果 71250名从业人员中检出沙门氏菌329株,检出率0.46%,其中B群为首位,占49.3%,其次为E1群,占24.32%,E2群少,占0.6%,每年的第三季度(7~9月)沙门氏菌的检出率高.结论 加强饮食及公共场所服务行业人员的卫生意识及其携带沙门氏菌的监测.
作者:林勤 刊期: 2012年第33期
目的 使消费者更好地了解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提倡合理用药、选择恰当的药物进行治疗.方法 对广州某社区医院的拜阿司匹林心脑血管临床应用情况,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查.结果 大部分心脑血管患者对阿司匹林的认知程度不深,存在滥用和不合理使用现象.结论 针对这些现象,结合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及适用条件等进行分析,提出患者应该如何应用选择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治疗,为合理安全使用阿司匹林提供参考.
作者:黄伟星 刊期: 2012年第33期
颅脑损伤患者多病情危重,常可引起高热,致继发性脑细胞受损.我科从2008年9月-2011年9月对3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河南省华氏生产的YZK-I医用低温电子冰帽治疗仪持续头部降温,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桂林 刊期: 2012年第33期
颈动脉体瘤系化学感受器瘤,属副神经节瘤,临床较少见[1-3].手术切除颈动脉体瘤时由于解剖关系,易碰破动脉,造成大出血,甚至死亡,故手术难度大,对手术护士的配合要求高.因此,术前明确诊断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我院从2010-2012年手术室配合2例较大的颈动脉体瘤切除术,现总结如下.
作者:杨云涛 刊期: 2012年第33期
静脉穿刺是临床常用的有创性护理操作技术,留置针具有韧性好且对血管刺激小等优点,如何稳、准、快、高质量建立静脉通路,提高穿刺成功率就成为留置针应用中的重要操作内容.静脉穿刺成功的前提是保持良好的静脉血管充盈度.我科采取双根止血带结扎,留置针改良进针法,这样明显提高了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彩霞 刊期: 2012年第33期
目的 观察小儿烧伤手术麻醉维持中七氟醚与丙泊酚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5月-2012年1月收治的小儿烧伤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应用七氟醚行麻醉维持;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行麻醉维持,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意识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肢动、呛咳2例,对照组4例.与诱导前比较,两组SBP在插管时及插管后均有所下降.对照组心率与诱导前和插管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诱导前比较,心率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烧伤手术麻醉采用七氟醚维持具有较高安全性和有效率,为手术成功实施创造了条件.
作者:张艳清;陈余粮 刊期: 2012年第33期
近年来经椎间孔入路的腰椎椎间融合手术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腰椎椎间融合手术与传统的后路的腰椎椎间融合术式相比较,对椎间隙的减压和腰椎椎间融合手术融合不用进入椎管,对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影响小.而且腰椎椎间融合手术可以在专门设计的微创通道下一起完成,是目前腰椎后路微创融合手术常用的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脊柱外科采用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30例患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朝阳 刊期: 2012年第33期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蛋白尿的疗效.方法 将93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缬沙坦组和联合组,每组各31例.3组均给于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缬沙坦组加用缬沙坦,联合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缬沙坦,4周后测定各组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尿白蛋白/肌酐值(ACR).结果 缬沙坦组和联合组治疗后较治疗前,UAER 和ACR均明显好转;缬沙坦组和联合组治疗后加对照组,两项指标均显著下降;且联合组与缬沙坦组治疗后比较两项指标明显改善.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疗效确切,两者联合应用对肾功能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柯箫韵;翟海龙;杨细凤 刊期: 2012年第33期
目的 观察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将60例缺铁性贫血的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观察组(26例).治疗组给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300mg口服,1次/d;观察组不给予药物,给予高蛋白饮食指导,治疗4周测定血常规.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 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疗效明确,是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理想药物.
作者:潘志芬 刊期: 2012年第33期
目的 加强ICU质量管理,减少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方法 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分析ICU患者发生非计划拔管的危险因素,制定改进措施并落实.结果 ICU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下降.结论 实施质量持续改进管理,能有效预防ICU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陈佳 刊期: 2012年第33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我院住院的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西医治疗,而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并且两组患者均在病情稳定之后尽早进行肢体功能段能.依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序评分标准>的评定标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有良好效果,可以改善实验组患者体征与症状,增加患者肌力,配合肢体功能恢复锻炼,效果事半功倍.因此,我们认为中西医结合疗法值得在今后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黄泽滋 刊期: 2012年第33期
目的 观察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心血管科2011年1-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分组行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60例)及中医辨证治疗(观察组,60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采用中医的方式治疗,显著提高了临床效果,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使患者生存质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
作者:江建华 刊期: 2012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