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院近3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陈永;李艳;陈吉生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事件, 统计, 分析, 合理使用
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ADR/E)的特点和规律,确保中药注射剂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收集的中药注射剂ADR/E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0例ADR/E报告中,60岁以上者占60.00%,男女比例持平;以静脉使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E为多见;ADR发生部位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导致出现ADR/E的原因主要与中药注射剂本身特点有关,亦与临床不合理使用有关.结论应加强对中药注射剂ADR/E的监测和相关研究,重视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和质量再评价.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阿奇霉素静脉滴注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输液速度对病患的影响.方法 成人和儿童各400例患者随机各分成试验组200例和对照组200例,有控输液和常规输液进行比较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通过有效的降低输液的速度,降低了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减慢输液速度可减少阿奇霉素不良反应.

    作者:裴冬梅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护生素质教育

    护士素质是护士应具备的职业修养,是护士通过培养、教育、自我修养、自我锻炼而获得的一系列知识技能、行为习惯、文化涵养、品质特点的综合.随着传统护理向科学护理的过渡,护士不仅是医师的助手,而且是医师的合作者;护理的手段不仅是技术操作,还担负着身心整体护理及社会性的防病治病.护理模式的转变,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护士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素质,才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因此,加强在校护生的素质教育,尽快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陈迎春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关于泻药的合理应用

    泻药就是促进粪便排出的药物,是能增加肠内水分、促进蠕动、软化粪便或润滑肠道促进排便的药物,临床主要用于功能性便秘[1].分为容积性、刺激性、润滑性和渗透性泻药四类.另外灌肠作为一种机械治疗便秘的方法,也归入泻药类.本文就患者常咨询此类药品,谈一谈怎样合理使用泻药.

    作者:何录香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苦碟子注射液不良反应1例

    中草药注射液具有药效迅速,作用可靠的优点.一些不适宜口服,不易被胃肠道吸收、对胃肠道有刺激性、易被消化液破坏的中药,可以制成中药注射剂来解决问题.某些中药注射剂还可以通过穴位注射发挥特有的疗效.但是由于注射剂的制造过程复杂,制备环境设备要求高,加上中药药材质量、杂质、有效成分的原因,近年来由中药注射剂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报道也见诸报端[1].如鱼腥草注射液[2]、葛根素注射液[3]、刺五加注射液[4]等中药注射液,用药者使用过程中发生过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随着中药制剂工艺的发展,中药注射剂在医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作者:严寓均;董乃清;刘秀坤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母婴阻断对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观察分析

    目的 观察母婴阻断对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 95例HBsAg及HBV-DNA双阳性的孕妇及其所生新生儿,分为阻断组65例和对照组30例.阻断组孕妇于孕28、32、36、39周分别肌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照组无任何治疗.2组新生儿于出生后24h 内肌内注射HBIG 200U,并于生后常规接受乙肝疫苗主动免疫,即分别于出生后24h内、1个月、6个月分别肌内注射基因重组乙肝疫苗.结果 阻断组新生儿HBsAg及HBV-DNA 6h、1月龄及6月龄阳性检出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断组新生儿HBsAb 1月龄、6月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DNA阳性孕妇有必要采用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联合免疫方案阻断母婴传播.

    作者:杨丽萍;孙淑媛;张瑞芬;刘彦霞;王敬君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心电图ST-T改变的临床意义

    众所周知,常见的心电图检查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异常心电图中,ST-T改变为常见.ST-T代表左、右心室的复极过程,任何影响心室复极的因素都能引起心电图ST-T发生异常改变.

    作者:汤迎春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评价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在2009年1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98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采取康复状态量表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对2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价并展开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精神分裂患者合理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提高社会功能.

    作者:马久华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护理干预在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血压及汉密尔顿评分的影响.方法 将69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及疾病讲座学习,观察患者护理后2、4、6、8周血压及汉密尔顿评分的变化.结果 8周后,2组患者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积分应用尼莫地平法统计分析,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1%,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更好地稳定脑卒中患者的血压及情绪.

    作者:孙蓓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复方红豆杉胶囊治疗眼、耳部恶性肿瘤1例

    患者,女,82岁.患者2010年3月起左眼部、左耳部逐渐长出肿块,无疼痛,稍有疲劳.患者既往无特殊疾病史.查体:体温36℃,脉搏68次/min,呼吸17次/min,血压120/80mm Hg(1mm Hg=0.133kPa).发育正常,营养略差,应答切题.头颅大小正常,左眼部被一约6cm×5cm大小肿块覆盖,不能视物.左耳部约8cm×6cm大小肿块,阻塞耳道.肿块均较硬,表面均有出血点,凹凸不平,固定不移.见图1.右颌下可及多个淋巴结肿大.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

    作者:苏全胜;刘小北;冒晓蓓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肝豆状核变性精神障碍患者43例的护理

    肝豆状核变性(HLD)又称Wilson病(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所致的疾病,蓄积于体内的铜离子在肝、脑、肾、角膜等处沉积,引起进行性加重的肝硬化、锥体外系症状、精神症状、肾损害及角膜色素(K-F)环等.但它是少数治疗有效的遗传病之一,研究发现,WD患者常伴发各种各样的精神障碍,而以精神症状起病者也并非少见[1].2011年9月-2012年4月我院收治43例出现精神障碍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给予低铜饮食,驱铜护肝治疗,以及奥氮平、氯丙嗪、碳酸锂、奋乃静、硫必利、氯硝西泮等抗精神症状治疗及精心护理健康指导,均病情稳定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黎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头孢尼西钠7例不良反应分析

    头孢尼西钠能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产生抗菌活性,因疗效显著而被临床广泛使用.虽然其不良反应文献报道较少,但仍有严重情况出现,现对本院近年来头孢尼西钠所致的7例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钱蕴蕾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分别给予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帕利哌酮组显效率80%,利培酮组显效率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治疗第2周起PANSS总分均有显著下降(P<0.05和P<0.01),而2组间在治疗各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高于帕利哌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

    作者:戴涛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良性十二指肠壅积症1例

    患者,女,18岁,主因恶心、呕吐4d入院(既往有类似症状1年,但未查明原因).患者入院前4d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多在饭后出现.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不含咖啡样物质,几乎是未消化食物.但有排便、排气.无明显腹痛及其他不适.入院后查体:生命体征正常.神志清楚,精神差,体质消瘦,口唇稍干,双肺呼吸音清.心率90次/min,律齐,各瓣膜未闻及杂音.腹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及,肠鸣音弱.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血、便、尿常规及肝功正常.肾功BUN 9.64mmol/L,CREA 129.5μmol/L,UA 37.10 μmol/L,电解质示K 2.79mmol/L,余正常.腹透示腹部可见少量肠管积气液平1个.胃镜示胆汁反流性胃炎,食管炎.肝胆B型超声未见异常.入院诊断:(1)不完全性肠梗阻,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2)胃炎;(3)食管炎.入院后给予护胃、纠正低钾血症及对症治疗.患者仍有顽固性恶心、呕吐症状.复查相关异常检查后回报均正常.故行全消化道造影示十二指肠降段受阻.行腹部血管超声示:上腹部部分静脉曲张(血管畸形?)向其家人交代后转上级医院后证实为良性十二指肠壅积症.已行相关治疗.

    作者:和江然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胸腺肽联合顺铂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胸腺肽与顺铂联合使用在恶性胸腔积液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2008-2011年住院病例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治疗组采用胸腺肽与顺铂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顺铂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0.8%,对照组有效率为53.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腺肽与顺铂联合使用在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能减少胸水渗出,促进胸膜粘连.

    作者:吴震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包皮环切术后合并感染的护理

    包茎指包皮口狭小,不能上翻露出阴茎头.一般情况下,包皮内板与阴茎头表面轻度的上皮粘连被吸收,包皮退缩,阴茎头外露.若粘连未被吸收,就形成了先天性包茎.后天性包茎多继发于阴茎头包皮炎症,使包皮口形成瘢痕性挛缩.若包茎严重,可引起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包皮垢积累时,可有阴茎头刺痒感.长期慢性刺激,可诱发感染与癌变、白斑病及结石.先天性包茎与后天性包茎均需行包皮环切术.而包皮环切术后的外科护理对手术的成功与否有重要意义.

    作者:訾文杰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

    肿瘤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都感觉非常害怕,而且是很不幸的事,因此在肿瘤患者患病这个时期内,他们所面临的是生活自理能力极度的下降,如饮食、穿衣、排泄等.心理上有时面临着与亲人生死离别的悲痛,肉体上的痛苦折磨使他们身心憔悴不能自拔.护士是这个时期实施护理的主要角色,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为患者及其亲属提供全面的心理支持和护理.

    作者:王计平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近3年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论文被下载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论文被下载状况.方法 对2009-2011年该院发表的医学论文被下载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近3年该院医学论文发表527篇,被下载篇数486篇,被下载率92.22%,被下载频次14 777次,均篇被下载频次28.04次.该院医学论文被下载排名前3篇论文为<星级护理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的实践与体会>被下载198次,<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进展>被下载188次;被下载177次.结论 该院被下载频次高为综述论文.

    作者:李庆梅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通心络胶囊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运用甘露醇、血塞通、天麻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通心络胶囊,疗程7~14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治疗脑梗死,改善症状明显,值得临床合理、广泛应用.

    作者:张永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罗哌卡因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罗哌卡因是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1996年在荷兰首次上市,随后相继在美国、瑞士等国家获得批准.我国于1998年首次进口罗哌卡因注射液.众多临床研究表明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局部麻醉用药.

    作者:张玲;刘支娜;于素丽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院前急救的6个环节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的一个子系统,指危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包括创伤、中毒、灾难等伤病员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救护和运送等环节,是急救过程中的首要环节,也是院内急救的基础.它不是处理疾病的全过程,而是把工作重点放在救治伤病的急性阶段,为患者接受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准确、合理、快速的院前急救措施,对挽救患者生命、减少伤残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急救医学的时间观向人们提示:佳急救期为伤后12h内,较佳急救期为24h内,延期急救期为24h后,猝死患者抢救的佳时间是4min,严重创伤患者抢救的黄金时间是30min[1].我院重视院前急救6个环节,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现总结如下.

    作者:马红梅;李霜 刊期: 2012年第3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