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陈玉霞

关键词:关节置换, 康复, 心理干预
摘要:目的 研究心理干预配合康复训练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在本院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60例,用抽签法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对照组30例.2组均接受排尿功能及肢体功能的康复教育,研究组给予心理干预,比较术后心理状态、第1次排尿情况及术后第1个月末临床康复效果评价.结果 研究组术后心理状态及第1次能自行排尿的情况(顺利14例,占46.7%)明显优于对照组(顺利7例,占23.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研究组第4周末康复训练功能锻炼计划完成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第1个月时,研究组的置换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配合康复教育,可显著提高术后肢体早期功能训练的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早日恢复肢体功能.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干预合并氟西汀治疗青少年强迫症的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合并氟西汀治疗青少年强迫症的疗效.方法 将72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用心理干预合并氟西汀(36例为研究组)和单用氟西汀(36例为对照组)系统治疗8周;采用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CS)、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第8周末,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00%,88.9%,x2=4.24,P<0.05);研究组Y-BOCS[(6.5±3.6)分]和HAMA总分[(11.6±5.3)分]与治疗前[分别为(25.6±5.5)分,(27.5±6.2)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结论 心理干预合并氟西汀治疗青少年强迫症疗效更显著.

    作者:刘增训;史振春;由炜;翟静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大学生在不确定情景下析取推理成绩的预测性影响因素

    析取推理(disjunctive reasoning),认知心理学上认为是对事物的各种可能性及其结果加以析取的思维过程.在不确定的情景中,这种思维活动的典型特征就是需要考虑各种方案的可能结果.

    作者:黄任之;李则宣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认知干预对服毒自杀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

    服毒自杀多是在精神因素影响下产生的严重消极行为.研究表明,自杀患者往往存在消极的应付方式[1].但对服毒自杀这一特殊的自杀群体的应付方式研究较少,笔者对2004年6月至2007年5月本院急诊科收治服毒患者进行认知干预,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学勤;黄麦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动态面部表情情绪不明确识别的fMRI研究

    目的 利用事件相关设计的功能核磁共振(fMRI)成像技术及性别识别实验范式,探讨面部表情情绪不明确识别的神经基础.方法 利用1.5T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检测26名健康女性受试者识别视频形式的悲伤、喜悦及中性面孔性别时的脑部反应.图像数据经SPM2软件处理和统计分析,获得脑区激活图.结果 与动态中性表情性别识别相比,动态喜悦表情性别识别激活右颞下回(BA37,26像素)及右颞中回(BA22,81像素)等脑区,而动态悲伤表情性别识别激活双侧额中回(BA10/6,37/23像素)、左扣带回(BA31,22像素)、右海马旁回(BA28,27像素)、右楔前叶(BA31,18像素)、右顶下小叶(BA40,22像素)、左顶上小叶(BA7,27像素)、左尾状核、左豆状核、左丘脑、双侧颞中回(BA21/22,238/56像素)等脑区(Z>3.34;P<0.001).结论 动态悲伤表情情绪不明确识别可能由一个包括额顶皮质和皮质下(如基底节、丘脑、边缘系统)等脑区的分布式神经网络所调控,而动态喜悦表情情绪不明确加工仅仅激活一些与面孔运动有关的脑区.

    作者:姚志剑;杜经纶;谢世平;滕皋军;刘文;曹燕翔;刘海燕;王丽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已婚男性性商量表的编制与信效度检验

    目的 编制测量已婚男性性商量表,检验其信度和效度.方法 用已婚男性性商量表测量全国9个省(市)22~70 岁已婚男性520人,回收有效问卷477人,效标样本192人,间隔2周重测样本32人.通过因子分析等考察量表的信度与效度.结果 新编量表条目与总分相关在0.450到0.723之间,各条目决断值(CR)均有显著性;重测信度为0.981,Cronbach'sα系数为0.940,分半信度为0.905;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5个公因子,解释方差总变异的55.90%,因子载荷在0.420~0.755之间.新编量表总分以及五个分量表(性生理、性心理、性爱抚、性欲、性交流)与效标Olson婚姻质量问卷(ENRICH)三个分量表和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有一定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249~0.710之间.结论 已婚男性性商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用于我国男性性健康水平的评估.

    作者:伍君仪;胡佩诚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企业外来管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的相关性

    目的 了解企业外来管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生活事件及应付方式.方法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事件量表(LES)、应付方式问卷(CQ),对企业外来和本地管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外来组SCL-90总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敌对、偏执及精神病性因子分[(148.21±40.30)分、(1.56±0.036)分、(1.83±0.53)分、(1.76±0.51)分、(1.67±0.53)分、(1.57±0.46)分、(1.66±0.52)分]均高于本地组(P<0.05,P<0.01).相关分析显示企业外来管理人员SCL-90因子分中除恐怖因子外均与LES总分、因子分呈正相关(P<0.05,P<0.01);CQ因子中合理化、求助、自责、幻想、退避因子分与SCL-90因子分及总分均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 企业外来管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生活应激因素较多,应付方式不同可对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应引起重视.

    作者:任兰振;李洪荣;张志坚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精神医学专业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防御方式的比较

    目的 比较精神医学专业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防御方式的差异.方法 应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和症状自评问卷(SCL-90),对177名精神医学专业学生和330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防御方式进行评估.结果 精神医学专业组SCL-90总分[(1.27±0.28)分]及各因子评分均低于临床医学专业组[(1.49±0.34)分],差异具有显著性;2组在DSQ各维度差异均具有显著性,临床医学专业组在不成熟型防御方式中的抱怨[(3.49±1.77)分 vs(3.96±1.65)分]、幻想[(5.06±2.47)分 vs(5.55±2.36)分]、分裂[(4.31±1.07)分 vs(4.61±1.35)分]、躯体化方面[(3.69±1.82)分 vs(4.06±1.53)分]评分高于精神医学专业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精神医学专业组在成熟型防御方式中的升华[(6.26±1.49)分 vs(5.79±1.64)分]、幽默[(4.97±1.22)分 vs(4.68±1.28)分]方面评分高于临床医学专业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在中间型防御方式上,精神医学专业组在反作用形成、理想化、同一化方面评分高于临床医学专业组,差异具有显著性,临床医学专业组在解除、假性利他、伴无能全能、隔离、否认方面评分高于精神医学专业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精神医学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精神医学专业学生较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较多地使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方式.

    作者:张秀贞;李功迎;陈勇;张金响;张增;翟爱玲;苏中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D-半乳糖衰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特定脑区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目的 探讨D-半乳糖衰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特定脑区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以揭示学习记忆能力与特定脑区抗氧化酶活性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皮下注射D-半乳糖建立衰老模型,在MG-2型三等分辐射式迷宫中进行学习记忆能力的检测后,将大鼠立即断头处死,分别测定大脑皮层、小脑、纹状体、海马、下丘脑五个脑区SOD、CAT、GSH-Px活性.结果 D-半乳糖衰老模型大鼠迷宫正确反应率为(58.9±5.4)%,比对照组的(66.8±8.9)%明显降低(P<0.05).24h后达标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衰老组(29.5±12.8)次,对照组(16.6±6.2)次,P<0.01],24h正确反应率明显降低于对照组[衰老组(67.3±10.3)%,对照组(79.1±6.9)%,P<0.01].与对照组比较:皮层、海马、纹状体SOD活性(衰老组:66.12±5.89、80.46±6.57、87.82±6.87;对照组:57.63±4.21、67.46±6.80、68.37±6.52)显著降低(P<0.05和P<0.01);CAT活性在皮层、海马、纹状体、下丘脑四个脑区(衰老组:6.45±0.55、5.86±0.35、6.93±0.63、8.89±0.38;对照组:5.32±0.56、4.76±0.38、4.37±0.43、6.11±0.37)均显著降低(P<0.05和P<0.01);各脑区GSH-Px活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D-半乳糖衰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衰老过程中海马、皮层、纹状体、下丘脑的抗氧化酶活性变化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

    作者:张向阳;宋志刚;钱欣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不同类型癫痫发作大鼠的认知功能变化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癫痫发作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戊四氮点燃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慢性癫痫(CEP)和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GNCSE)三种癫痫动物模型,采用交替电刺激Y迷宫、抬高迷宫和旷场试验观察致痫后不同时间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情感反应变化.结果 SE大鼠致痫后1d电Y迷宫错误次数TE[(10.0±3.0)次]多于对照组[(7.7±2.7)次];抬高迷宫开放臂中逃避时间[(57.4±34.0)s]长于对照组[(34.2±15.2)s],进入次数[(3.5±1.7)次]多于对照组[(2.2±1.1)次];旷场活动的格子数(44.8±31.4)格、站立次数(5.6±3.3)次及排出粪便颗粒数(1.3±1.7)粒均少于对照组[分别为(78.2±42.7)格,(9.3±5.0)次,(3.1±2.4)粒]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30d均无差别.CEP大鼠电Y迷宫TE在1 d和30d均增多(P<0.05);抬高迷宫开放臂中停留时间及进入次数和旷场活动格子数、站立次数及粪便颗粒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别(P>0.05).GNCSE组大鼠1 d电Y迷宫TE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30d差异无显著性;且抬高迷宫和旷场试验与对照组相比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癫痫发作可以导致实验动物活动习性改变、警觉水平降低、情感行为异常及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等多种认知功能受损的表现,而且不同类型的癫痫发作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有所不同.

    作者:娄燕;王维平;刘玲;李攀;段瑞生;赵秀勉;赵桂英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女性精神分裂症与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性侵害案件的特点

    在我国司法精神病鉴定实践中,性侵害案件受害者以精神发育迟滞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常见[1,2],但对两类患者受性侵害特点的比较,报告不多.本研究就此进行了分析,为两类患者的救治和管理提供依据.

    作者:郭华;杨建章;尹玉珠;王春阳;赵福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临床护理人员离职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人员离职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长沙市12所医院515名注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四份调查问卷进行资料收集:一般资料问卷收集护理人员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工作满意度问卷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现状;组织承诺问卷测量组织承诺水平;离职意愿量表测量护理人员的离职意愿与离职倾向.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与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有:组织承诺(标准化回归系数sβ=-0.358)、工作满意度(sβ=-0.238)、学历(sβ=-0.173)、任职方式(sβ=0.170)、护龄(sβ=-0.120)、收入(sβ=-0.104).结论 影响长沙市临床护理人员离职意愿的因素依其大小依次是,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学历、任职方式、护龄、收入.

    作者:易巧云;朱海利;任小红;李桂源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心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 研究心理干预配合康复训练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在本院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60例,用抽签法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对照组30例.2组均接受排尿功能及肢体功能的康复教育,研究组给予心理干预,比较术后心理状态、第1次排尿情况及术后第1个月末临床康复效果评价.结果 研究组术后心理状态及第1次能自行排尿的情况(顺利14例,占46.7%)明显优于对照组(顺利7例,占23.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研究组第4周末康复训练功能锻炼计划完成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第1个月时,研究组的置换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配合康复教育,可显著提高术后肢体早期功能训练的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早日恢复肢体功能.

    作者:陈玉霞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大学生学习压力感问卷的初步编制

    目的 编制大学生学习压力感问卷,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压力感的测评工具.方法 结合开放式问卷所获资料,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大学生学习压力感的理论维度,编制了大学生学习压力感自评问卷,并用此问卷施测于369名大学生,使用SPSS11.0 for windows XP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相关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及信度分析.结果 大学生学习压力感问卷可以提取7个因素,分别命名为学习前景压力、学业竞争压力、学习成效压力、学习气氛压力、课业负担压力、学习条件压力及家庭期望压力;大学生学习压力感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和分半系数分别为0.9348和0.8907,各分问卷的信度在0.6533以上,各分问卷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544~0.841之间,各分问卷之间的相关为0.281~0.688.结论 自编的大学生学习压力感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作者:田澜;邓琪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老年期抑郁症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老年期抑郁症与血清瘦素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57例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和35例正常老年人的血清瘦素浓度进行测定.结果 老年期不伴Ⅱ型糖尿病抑郁症患者组的血清瘦素水平[(25.13±21.29)ng/ml]和伴Ⅱ型糖尿病抑郁症患者组的血清瘦素水平[(41.65±28.19)ng/ml]均显著高于正常老年人[(10.84±9.16)ng/ml](P<0.01),老年期伴Ⅱ型糖尿病抑郁症患者组的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不伴Ⅱ型糖尿病抑郁症患者组(P<0.05].18例老年期不伴Ⅱ型糖尿病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瘦素水平[(24.13±24.55)ng/ml、(28.84±36.56)ng/ml]差异无显著性(P=0.497);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HAMD评分与血清瘦素水平无显著相关性(r=-0.071,P=0.633).结论 老年期抑郁症存在瘦素分泌异常增高,可能与抑郁症状有关;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不影响血清瘦素水平;糖代谢异常影响瘦素分泌.

    作者:梅刚;袁勇贵;李海林;方群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艺术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

    艺术院校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有研究提示该类学生心理问题明显偏多[1],也有研究提示其心理问题检出率在不同院校大学生中较低[2].但继往研究均为单因素研究,缺乏综合性的指导意义.

    作者:郑慧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医学硕士生思维风格特点的调查

    思维风格是个体运用的偏好方式,而不是能力本身[1].本研究采用中文版斯腾伯格的思维风格量表(Thinking Styles Inventory,TSI)对医学硕士生思维风格特点进行调查.

    作者:秦浩;林志娟;陈景武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重庆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发展特点

    目的 探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发展特点.方法 采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量表(AMQS)对重庆市的2576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在心理健康素质的适应、人际和个性等主要维度上,女生得分高于男生[(2.97±0.41)分 vs(2.89±0.39)分,(2.92±0.40)分 vs(2.86±0.39)分,(3.00±0.37)分 vs(2.91±0.34)分,P<0.01];(2)在心理健康素质各维度上不同年级学生得分差异有显著性(F=16.03,P<0.01),初一年级得分高于高一年级;(3)在心理健康素质的人际、动力系统和应付方式维度上,重点中学学生的得分高于普通中学学生的得分.结论 女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总体状况好于男生,初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发展水平好.

    作者:张骞;张大均;江琦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自恋型人格障碍与B群其他类型人格障碍的鉴别诊断

    自从DSM-Ⅲ(《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三版)诊断体系建立以来,将人格障碍作为独立的一轴发展成全新的诊断思路,与此同时开始了对人格障碍共病问题的关注和对轴Ⅱ各型人格障碍诊断的独立性的重新审视.

    作者:张天宏;肖泽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4种流畅性测验上海社区中老年人的常模分和划界分

    目的 结合中国文化特征,通过在大样本正常中老年人中使用,分析4种流畅性测验的适用性和变化规律.方法 正常中老年人来源于上海市社区,年龄≥55岁、≤79岁、教育程度在初中及初中以上、没有严重的脑部和躯体疾病、检查配合良好、简明精神状态量表>24分.符合要求的共339名,男140例,女199例.年龄:55~60 岁107人,61~70 岁140人,71~79 岁92人.教育程度:初中105人,高中114人,大学120人.被试要求完成一组流畅性测验,包括语义流畅性测验、观念流畅性测验、偏旁流畅性测验和五点测验.结果 (1)流畅性测验的总分指标与年龄的相关系数均比较低,均小于0.2;(2)流畅性测验的总分指标与教育程度均有较强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2,其中偏旁流畅性测验总分与观念流畅性测验的放散回答和教育程度相关性强;(3)在偏旁流畅性测验中,列举有偏旁提示作用的汉字要明显多于偏旁无关的汉字;(4)在五点测验中,错误数和重复数比较高并与年龄、教育程度没有显著相关性;(5)制定了测验指标的划界分.结论 4种流畅性测验及其划界分可以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和科研评定.

    作者:孙一忞;郭起浩;袁晶;洪震;吕传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失眠症患者抑郁障碍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目的 评估失眠症患者抑郁障碍的共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失眠专病门诊就诊的失眠患者进行前瞻性登记,连续收集专病门诊中符合ICD-10非器质性失眠症诊断标准、并能配合问卷及量表调查的患者,通过自编问卷进行详细的人口学资料及失眠临床特征调查,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DRS17)进行抑郁障碍的筛选,同时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失眠症患者存在抑郁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 52.8%失眠症患者存在抑郁障碍,14.0%为重度抑郁.总睡眠时间少(OR 1.618,95%CI 1.239~2.114)、经济状况较差(OR 1.755,95%CI 1.210~2.544)、生活不规律(OR 2.395,95%CI 1.321~4.343)、女性(OR1.899,95%CI 1.139~3.166)为失眠症患者合并抑郁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失眠症患者有较高的抑郁障碍共病率,对总睡眠时间少、经济状况较差、生活不规律、女性的失眠人群要特别重视与抑郁障碍共病的可能.

    作者:张瑛;吴恒趋;宋峥宏;孙亚蒙;林岩;苗玲;李焰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济宁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