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组干扰素慢病毒共感染对腺病毒体外复制的影响

何小艳;翁云层;张艺凡;张云;帅丽芳;李红卫;黎诚耀;张玲

关键词:重组干扰素慢病毒, 腺病毒, 共感染
摘要:目的:测定不同启动子的重组干扰素(IFN)慢病毒(LV)共感染对5型腺病毒在体外293A细胞中复制的影响。方法以重组LV-EF1α-IFNγ、LV-CMV-IFNα、LV-CMV-IFNγ、LV-Ubi-IFNα与5型腺病毒共感染293A细胞,72 h后,荧光定量PCR法测定5型腺病毒载量。结果 LV-EF1α-IFNγ、LV-CMV-IFNα、LV-CMV-IFNγ、LV-Ubi-IFNα共感染组的腺病毒载量低于非共感染对照组( P <0.01)。结论使用重组LV-IFN感染293A后,能够显著抑制腺病毒复制,为进一步开展HIV/AIDS等病毒性疾病的基因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白求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个性化护理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焦虑情绪及护理满意率的影响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模式护理对上消化道出血( UGB)患者焦虑情绪及护理满意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UGB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医院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护理前后焦虑程度评分和护理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1),对护理工作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能有效改善UGB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惠敏;李建英;张丽琼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经阴道彩色 B超对诊断瘢痕子宫妊娠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B超对诊断瘢痕子宫妊娠的效果。方法选取瘢痕子宫妊娠患者80例,均行经腹部及经阴道彩色B 超检查,根据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诊断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经阴道彩超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93.75%,高于经腹部彩超检查的65.00%( P<0.01);经阴道彩超检查的漏诊率为1.25%,低于经腹部彩超检查的13.75%( P <0.01)。结论在瘢痕子宫妊娠患者的诊断中,经阴道彩色B超可降低检查的漏诊率,提高诊断的正确性,应作为瘢痕子宫妊娠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李宗珂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方法选取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对照组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随访1年观察髋关节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 P <0.01),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随访1年,均未见不良反应,末次随访两组优良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特点,更适合老年患者选择。

    作者:赵继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管状胃代食管术治疗儿童食管瘢痕性狭窄围术期护理

    目的:总结管状胃代食管术治疗儿童食管瘢痕性狭窄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提高该病的护理水平。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4年7月接受胸骨后管状胃代食管术7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围手术期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7例患儿均治愈出院,出院前及随访行上消化道造影显示管状胃形态及功能良好,术后患儿体重增加满意。结论管状胃代食管术是治疗食管瘢痕狭窄的有效术式,与该术式配套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安全、有效和可行,适宜推广应用。

    作者:宋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团体体检中人员及流程管理经验探讨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团体为单位的体检形式已成为各体检机构的工作核心。在团体体检过程中体检人员及体检流程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团体体检人员多,时间集中,工作量大,受检者满意度低,是团体体检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强化科学合理的安排体检人员、体检项目及体检流程,是我院体检中心一直探索和解决的目标。自2006年我院体检中心成立以来,经过8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对团体体检的流程进行了规范化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冬梅;垢建华;刘烨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肱骨远端骨折前外侧入路与后侧入路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比较前外侧入路前置钢板与后侧入路双侧重建钢板两种手术入路方法治疗肱骨远端骨折( DHF)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手术治疗DHF提供参考。方法76例 DHF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后侧入路使用双侧重建钢板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前外侧手术入路前置钢板内固定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入路、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进行12~36个月随访,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4(11~17)周;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肘关节功能总优良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2.2%( P <0.05)。结论采用后侧入路能使肘关节关节面充分暴露,避免了肱三头肌的损伤,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双钢板固定符合肱骨远端生物力学特点,能提供持久坚强固定,有利于肘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王化齐;曹善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全麻与硬膜外阻滞麻醉对老年术后认知能力影响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全麻与硬膜外阻滞麻醉对老年术后认知能力影响的比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84例胸外科老年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9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术后6 h、12 h、24 h、72 h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 MMSE)评分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POCD)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6 h、12 h、24 h及72 h 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对应时间MMSE评分( P <0.01),观察组麻醉后24 h 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手术患者,对术后认知能力损伤小,可有效降低POCD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海泉;陈佳儒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中脑梗死致单纯内直肌麻痹1例

    动眼神经麻痹是中脑梗死患者常见症状,多合并共济失调、感觉障碍等症状。其中,以内直肌受累常见,但仅单纯表现为内直肌受累者少见[1]。现将我院收治的中脑梗死致单纯内直肌麻痹1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然;张江涛;李勇;杜海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7.5%高渗盐水早期治疗重型颅脑外伤合并休克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7.5%高渗盐水早期治疗重型颅脑外伤合并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型颅脑外伤合并休克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7.5%高渗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20%甘露醇静脉滴注。观察入院时、用药15 min、30 min、60 min时平均动脉压(MAP)、尿量、脑灌注压(CPP)变化。结果两组用药15 min、30 min、60 min 时 MAP、CPP 均较入院时升高( P <0.05或 P <0.01);观察组用药30 min、60 min时MAP高于对照组( P <0.01),用药15 min、30 min、60 min时尿量高于对照组( P <0.01),用药60 min时CPP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7.5%高渗盐水早期治疗重型颅脑外伤合并休克在提高MAP及CPP、改善尿量方面优于甘露醇,疗效肯定。

    作者:黄光锐;关彦钧;甄新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过渡期腹膜透析出院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过渡期腹膜透析出院患者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30例出院后腹膜透析终末期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住院期间均选择相同治疗和护理方式,观察组出院时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6个月后评价自我管理行为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经护理干预后,相关知识总掌握率高于对照组( P <0.05),自我管理行为得分高于对照组( P <0.01)。结论对需接受腹膜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出院后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作者:麦倩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CHF)合并心律失常时对血清B型脑钠肽( BNP)、醛固酮水平及心功能影响。方法将90例CHF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用药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清BNP、醛固酮水平及心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BNP、醛固酮、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BNP、醛固酮、LVESD、LVEDD均较治疗前下降( P <0.01),LVEF较治疗前升高( P <0.01),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明显( P <0.01)。结论芪苈强心胶囊治疗CHF合并心律失常效果显著,有助于降低BNP及醛固酮水平,改善心功能。

    作者:易月婵;李勤;徐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PFNA与PF-LC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比较与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FNA)与解剖型锁定接骨板( PF-LC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PF-LCP治疗;观察组采用PFNA)治疗,术后进行为期12~24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经手术治愈。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 P <0.01),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P <0.01);观察组术后髋关节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 P <0.01)。结论与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方案相比较,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确切、操作更为简便,有利于患者术后肢体活动功能的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金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不同年龄多发性骨折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的时相改变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多发性骨折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的时相变化及意义。方法检测3个不同年龄组多发性骨折患者骨折6 h内、48 h后和对照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I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指标,并对组间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多发性骨折6 h内,≤44岁年龄组患者PT、APTT和PLT均高于对照组( P <0.05或P <0.01);≥60岁年龄组PT、FIB和PLT均高于对照组( P <0.01);而45~59岁年龄组所有指标及另两个年龄组的其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多发性骨折48 h后,不同年龄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多发性骨折患者早期凝血系统被激活,随后凝血指标恢复到动态平衡状态,防止血栓的发生。

    作者:方永美;王平均;张华威;邵先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宁夏红寺堡区育龄妇女宫颈糜烂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宁夏红寺堡区育龄妇女宫颈糜烂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00例宫颈糜烂(宫颈糜烂组)及100例无宫颈糜烂(无宫颈糜烂组)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宫颈糜烂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在文化程度、带尾丝节育器、性生活前本人清洗外阴阴道、性生活前丈夫清洗下身、结婚年龄、首次性交年龄、妊娠次数、流产次数、阴道分娩次数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 P <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低、结婚年龄早、首次性交年龄早、流产次数多、阴道分娩次数多是引发宫颈糜烂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或P <0.01)。结论文化程度低、结婚年龄早、首次性交年龄早、流产次数多、阴道分娩次数多等是引发宁夏红寺堡区育龄妇女宫颈糜烂的主要因素,应针对有危险因素的重点人群进行相关健康干预。

    作者:吴喜娟;程丽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84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肺科呼吸病区治疗并发生肺部真菌感染患者84例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一时间段无真菌感染患者84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发病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中使用抗生素超过2周者、使用激素超过2周者、低蛋白血症者、使用免疫抑制剂超过2周者以及气管插管者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 <0.01)。结论使用抗生素和激素超过2周、低蛋白血症、使用免疫抑制剂超过2周、气管插管、糖尿病是真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应警惕真菌感染的可能。

    作者:尤柳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功能锻炼作业单在骨科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功能锻炼作业单在椎体成形骨水泥颗粒注入术后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76例行椎体成形骨水泥颗粒注入术患者随机分为行常规功能锻炼指导的对照组和依据功能锻炼作业单进行健康教育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依从性、住院时间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功能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 P <0.01),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P <0.01),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P <0.01)。结论功能锻炼作业单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且住院时间缩短。

    作者:武睿敏;张卫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子痫前期患者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研究

    目的:纯化和体外培养子痫前期患者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 pMSCs),研究子痫前期患者pMSCs的免疫抑制能力。方法从子痫前期患者及正常妊娠者胎盘组织中纯化培养pMSCs,应用Transwell板将pMSCs与混合淋巴细胞共培养,检测淋巴细胞数,计算淋巴细胞增殖抑制率。在培养基中加入干扰素γ,分别从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检测pMSCs的吲哚胺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表达水平。结果来源于子痫前期患者的PMSCs和正常妊娠者的形态相同,表达CD44、CD29、CD73、CD90、CD105、HLA-I类分子,极少表达CD34、CD45、CD14及HLA-Ⅱ分子。能够在体外被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及成脂细胞。细胞释放的可溶性分子具有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细胞表达低水平的IDO,但当受到IFN-γ刺激后,表达水平显著提高( P <0.05)。对照正常妊娠组和子痫前期组pMSCs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和表达IDO水平,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 P >0.05)。结论 pMSCs所表达的IDO和释放的可溶性分子可能与PE的发生、发展无关;由于现有体外培养技术不能反映pMSCs在体内的状态,也可能导致原本存在的差异难以体现出来。

    作者:沙文琼;折瑞莲;柯茹;王硕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α-硫辛酸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α-硫辛酸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PDPN)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P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α-硫辛酸静脉滴注,观察组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静脉滴注,均1次/d,用药2周。观察治疗前后胫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估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治疗后胫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MNCV与SNCV均较治疗前提高( P <0.01),观察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 P <0.01);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 P <0.01),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 P <0.01)。结论α-硫辛酸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治疗PDPN能有效改善患者病变神经传导速度及疼痛感,疗效确切。

    作者:覃毅华;杨金文;陈桂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人工流产后关爱服务对患者焦虑、忧郁及护理满意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后关爱服务( PAC)对患者焦虑、忧郁情绪及护理满意率的影响。方法选取人工流产患者2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行医院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在常规医院护理服务的基础上增加PAC。两组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对患者术前术后焦虑和忧郁程度进行评价分析,并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结果两组术后SAS和SDS评分均较术前下降( P <0.05或P <0.01),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 P <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人工流产患者实施PAC,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适宜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钟志英;吴晓燕;林晖华;陆凤江;谢冬钱;杨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中枢脱髓鞘病变患者血清 IL-10、胱抑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中枢脱髓鞘病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胱抑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中枢脱髓鞘病变患者68例(观察组),依据疾病类型分为视神经脊髓炎( NMO)组和多发性硬化( MS)组,同期选取健康人员2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IL-10和胱抑素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均具有较高的血清胱抑素和IL-10水平,分别为(15.03±4.52)pmol/L和(29.41±6.59)ng/m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NMO组患者上述两项指标水平又明显高于MS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清胱抑素、IL-10水平与中枢脱髓鞘病变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与患者病情程度密切相关,可以作为中枢脱髓鞘病变的临床诊断指标。

    作者:丘锦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白求恩医学杂志

白求恩医学杂志

主管: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