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激与海马可塑性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亓晓丽;姚树桥

关键词:应激, 海马可塑性
摘要:海马在心理社会应激中会发生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其机制涉及宏观、微观和分子水平.应激反应中海马出现体积减小,CA3区锥体细胞萎缩,数目减少,齿状回颗粒细胞增生抑制,LTP 异常.同时伴有学习、记忆和情绪反应的缺陷.其机制可能与葡萄糖代谢障碍,兴奋性氨基酸的增加、以及脑源性营养因子(BDNF)的减少有关.分子水平的研究表明细胞内的信号转导机制异常.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跳伞焦虑对新兵认知能力的影响

    焦虑是一种复杂的复合性负性情绪,是一种预料到威胁性刺激但又无能为力去应付的痛苦反应. 在跳伞训练的不同阶段,士兵们会表现出各种形式的负性情绪,如焦虑、抑郁、恐惧等,而焦虑则是常见的.在实施跳伞的前一天,许多战士诉说自己有明显的焦虑及表现出相应的行为反应,这种跳伞焦虑对人的认知能力有何影响,是值得研究的一项课题.

    作者:施旺红;常耀明;皇甫恩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心理行为干预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影响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是由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食管粘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该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出了发病可能与心理社会应激因素有关[1],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社会心理因素对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起关键的作用[2].我们自2000年1月至2002年8月采用心理行为干预合并用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32例, 并与单纯用药治疗30例相对照,报告如下.

    作者:王汝更;陈焕春;贾成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哈尔滨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中学是人生变化快、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及健全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以下称心育)有效的时期.青少年的心理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国家未来接班人的质量,因此,国内学者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虽然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共同的特点和规律,但有地区和地域的差异,为此,对哈尔滨市855名初高中15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旨在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阐明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心育建议和干预对策.

    作者:王丽敏;侯树山;夏薇;袁丽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父母教育方式和学生个性对小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父母教育方式和学生个性对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方法应用EPQ儿童版及EMBU对41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子女学习成绩与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呈正相关;与父母严厉、惩罚,拒绝、否认,过分干涉呈负相关.学生个性对学习成绩也有一定的影响.结论父母教育方式和学生自身个性对学习成绩有一定影响,父母应采取情感温暖、理解、民主的教养方式,促进子女形成良好个性,从而促进子女成绩的提高.

    作者:梁桂玲;刘颜;邓泗沐;朱惠嫦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精神医学专业学生的人格特征研究

    目的了解精神医学与普通医学毕业班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6PF对266例精神医学系毕业班学生及310例普通医学生进行调查,并与大学生常模比较.结果精神医学系毕业班学生男、女生乐群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紧张性因子分低于普通医学生(P<0.05或P<0.01);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自律性因子分高于普通医学生(P<0.05或P<0.01);精神医学系毕业班学生男、女生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因子分高于大学生常模(P<0.05或P<0.01),敏感性、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因子分低于大学生常模(P<0.05或P<0.01);另外,男生实验性因子分低于常模,女生有恒性、幻想性、独立性因子分低于常模(P<0.05或P<0.01).结论精神医学系毕业班学生较普通医学生及一般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景丽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拟血管性痴呆小鼠大脑皮层组织一氧化氮的变化及电针的影响

    目的观察拟血管性痴呆小鼠大脑皮层组织一氧化氮(NO)的变化及电针的影响,探讨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理及电针的作用机制.方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拟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电针肾俞、膈俞、百会穴,并与喜德镇对照,分别于术后7天、15天、30天,测定各组小鼠大脑皮层组织NO含量.结果模型动物的NO含量在15天有一高峰.电针和喜德镇对模型NO含量在7~30天观察期内未见明显影响.结论模型动物的NO含量在15天有一高峰.在7~30天期间,电针对该模型的治疗作用可能非NO途径,针刺即时至7天内对NO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田元祥;赵建新;曹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心理干预对肿瘤患者情绪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通过心理干预观察肿瘤患者的情绪障碍及免疫功能的改变,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8例合并有情绪障碍的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n=35)与对照组(n=33),对照组仅给予抗肿瘤治疗,干预组则在抗肿瘤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情绪障碍严重者服用适量抗情绪障碍药物治疗,三个月后进行SDS、SAS、HRSD、HAMA评估并复测免疫指标.结果三个月后干预组SDS、SAS、HRSD、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IgG、IgM,CD3+、CD4+、CD8+及CD16+等免疫参数干预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或0.01).结论心理干预不仅有助于肿瘤患者情绪障碍的改善,而且有益于肿瘤患者自身免疫功能的提高.

    作者:李建中;吴爱勤;赵海园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非脑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和正常人记忆商数比较

    肝豆状核变性(HLD)早期临床表现特别是首发症状复杂多样,极易被误诊或漏诊,被临床医师诊断的HLD患者中多数已进入中晚期病程,脑组织受损严重,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基底节区发生软化灶,脑干、大脑皮质萎缩等改变,除出现锥体外系和肝症状外,其学习、记忆能力往往也相应地减退,甚至出现精神症状和智力下降,属于脑型HLD范畴.至于无脑症状体征的非脑型HLD患者,其学习、记忆能力无减退,学习成绩部分优秀.因此自1998~2002年,我们对非脑型HLD患者的记忆商数(MQ)进行检测,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文彬;杨广娥;王共强;杨任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抗抑郁剂和抗精神病药物应用时心血管系统的副反应

    抗抑郁剂的心血管副反应一、常用的抗抑郁剂1.三环类(TCAs):常用药物有:阿米替林、米帕明、氯米帕明(氯丙咪嗪)、多塞平、曲米帕明、去甲替林,四环类有马普替林.

    作者:杨菊贤;杜勤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应激与海马可塑性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海马在心理社会应激中会发生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其机制涉及宏观、微观和分子水平.应激反应中海马出现体积减小,CA3区锥体细胞萎缩,数目减少,齿状回颗粒细胞增生抑制,LTP 异常.同时伴有学习、记忆和情绪反应的缺陷.其机制可能与葡萄糖代谢障碍,兴奋性氨基酸的增加、以及脑源性营养因子(BDNF)的减少有关.分子水平的研究表明细胞内的信号转导机制异常.

    作者:亓晓丽;姚树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疾病诊治中认知障碍的识别

    相比而言,认知障碍是临床容易被忽视或轻视的问题,从认知障碍与躯体障碍出现的先后及认知类型,对综合医院存在的认知障碍进行分析,提出认知障碍不仅是某些躯体症状产生的原因,更应视为与躯体障碍并存、且有同等重要意义的心理症状.

    作者:张伯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杭州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及人格调查研究

    本研究采用SCL-90量表和卡特尔16PF来全面检测杭州市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征,以期对教师的心理有全面的衡量和了解.

    作者:滕春燕;边玉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妊娠期安定暴露对子一代大鼠的神经行为毒性

    目的探讨妊娠期安定暴露对F1代大鼠的神经行为毒性.方法 Wistar孕鼠随机分为4组,于妊娠第6~15d给予安定0.00、7.20、72.00、360.00 mg.kg-1d-1灌胃染毒.观察21只孕鼠妊娠及生育过程.216只仔鼠体重增长、早期生理和神经行为发育指标;10周龄时32只仔鼠进行程序控制行为测试,24只进行脑组织学检查、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的测定.结果未观察到妊娠期安定暴露对孕鼠的毒性,但仔鼠的早期生理发育及神经行为发育的部分指标3个暴露组均滞后于对照组,在高剂量组更明显(P<0.05或P<0.01);程序控制行为测试中,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无性别差异(P>0.05);各暴露组仔鼠的学习成绩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未观察到仔鼠脑组织形态学的改变,脑神经递质含量无异常(P>0.05).结论妊娠期安定暴露对F1代大鼠有一定的发育及神经行为毒性,表现为早期生理发育和神经行为发育滞后,但未观察到明显的学习记忆功能异常.

    作者:刘苹;尚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26名女兵氯磺酸中毒神经心理学研究

    氯磺酸引起群体中毒在我国属少见,尤其是军人受中毒创伤后发生心理应激障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就中毒后出现的神经心理方面的改变及治疗前后进行分析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郑良成;龙霞生;殷先锋;曾昆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99例住院精神病人外走因素分析

    精神病人因大脑功能发生紊乱,其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障碍,住院期间可发生外走,一旦外走成功,轻者中断治疗,重者失踪死亡.因此,加强病房安全管理,减少杜绝病人外走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对我院 13 年以来所有外走病人的行为进行分析,以探讨精神病人的安全管理方法.

    作者:杨世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助产人员陪伴计划分娩180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2002年7月开展助产人员一对一陪伴计划分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尤提高了日间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建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高职学生性观念现状与分析

    随着人类的进步及社会的开放,传统的性观念正受到西方性自由文化的撞击而被削弱.为了解高职学生性观念状况,我们于2002年6月对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赵汉芬;张勤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汽车司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通过对汽车司机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以期发现问题,早期进行临床干预,提高汽车司机的身心健康水平,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作者:王学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抑郁症应激性激素改变的理论模式

    HPA轴激素,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TCH)、皮质醇(CORT)以及催乳素(PRL)、生长素(HGH)及其受体广泛分布于中枢及外周器官,在应激反应时发挥作用,统称为应激性激素.应激及应激性激素与抑郁症的关系十分密切,抑郁症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系应激性疾病,本文试图对抑郁症应激性激素的改变进行一些理论解释.

    作者:张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腔隙性脑梗塞记忆障碍的初步研究

    随着神经放射学的进展,CT及MRI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人们对腔隙性脑梗塞(lacunar cerebral infarction,LCI)的研究日益深入,为探讨其记忆障碍的临床特点,我们收集了59例LCI患者进行记忆测定,以期发现其记忆受损的规律,并在LCI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提供新的理论依据.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显金;王玉革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济宁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