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警惕胰腺癌的早期信号

张宝华

关键词:胰腺癌, 典型症状, 早期信号, 生活水平, 恶性肿瘤, 癌发病率, 中晚期, 早治疗, 早诊断, 胃肠, 疾病, 极差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胰腺癌发病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预后极差,有人称其为“癌中之王”。胰腺癌早期无特异症状,极易和胃肠、肝、胆等疾病相混淆,当出现典型症状时病情多已到了中晚期。因此要对胰腺癌有足够的重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下几种症状是胰腺癌的早期信号,应当引起人们高度警惕。
家庭医学(下)杂志相关文献
  • 三七活血更能补血

    三七,又称田七、金不换等,是中医临床常用的名贵中药材之一。中医认为,三七为治疗“血证”之要药,它有“通”“止”两大特点,即血瘀不通畅时可活血散血,有出血时它又能止血。由于三七长于散瘀止血、消肿定痛,故常用于治疗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仆肿痛,并可防治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等。用法一般是早晚一次,每次1.5~3克,温开水送服,也可直接煲汤或用牛奶冲服;如果与其他中药配伍,需遵医嘱,还可外用。但一定要注意孕妇不能服用。

    作者:蒲昭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警惕胰腺癌的早期信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胰腺癌发病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预后极差,有人称其为“癌中之王”。胰腺癌早期无特异症状,极易和胃肠、肝、胆等疾病相混淆,当出现典型症状时病情多已到了中晚期。因此要对胰腺癌有足够的重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下几种症状是胰腺癌的早期信号,应当引起人们高度警惕。

    作者:张宝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聊聊宝宝的小脚丫

    2016年1月30日,演员印小天在微博晒出儿子的出生照。夫妻俩将双手比成心形,将宝宝的一双小脚丫保护其中,画面十分有爱、温馨。可见,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也开始关注宝宝的小脚丫了。

    作者:谢鑑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家居植物你选对了吗

    养花是一种动静结合的养生法。浇水、施肥、修枝、灭虫等,劳动强度不大,但可舒筋活络,解除疲劳,加速体内新陈代谢,给人以积极的生活情志,非常适合老年人。选择得当的话,还可以防病治病。

    作者:王荣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国际禁毒日--常见毒品种类及危害

    截至2014年底,全国累计发现、登记吸毒人员295.5万名,实际吸毒人数超过1400万,35岁以下青年和少年占在册吸毒人员总数过半,滥用合成毒品人员累计登记人数首次超过滥用传统毒品人数。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害怕声音或患恐声症

    一些声音会让你听到后很不舒服,例如刮擦玻璃声、呕吐声,这很正常。但是,有些人对声音过分敏感,连别人剪指甲、擤鼻涕甚至走路的声音都无法忍受,逃避不了甚至要发怒发疯。这种怪病直到近几年才被医学界归为一种全新的神经心理障碍--“恐声症”。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如何使肠道永葆年轻活力

    对号入座:判定你的肠道是否健康如何知道我们的肠道是否出现问题,可以通过一个小小的自测来检查。请你回答以下问题,以是或否表示。

    作者:王瑞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阿莫西林颗粒剂别用热开水冲服

    冬春时节,是扁桃体炎、咽炎、鼻窦炎及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阿莫西林颗粒剂是常用的治疗药物。不过,阿莫西林颗粒在特定的条件下能够发生分子间聚合,生成高分子聚合物,从而使人体产生过敏反应。比如,用85℃热水溶解阿莫西林所生成的高分子聚合物是25℃水的近100倍,温度越高生成高分子聚合物越多。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送给母亲的三份健康礼物

    第一礼包满分早餐俗话说:“早餐吃得好,午餐吃得饱,晚餐吃得少。”可见早餐的重要性。如何为妈妈准备一份好吃且营养的早餐呢?营养早餐是健康生活的开始,一顿满分的健康早餐应该具备5个条件,即有淀粉类食物、优质蛋白质类食物、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的果蔬和坚果,以及健康的烹饪方式。

    作者:王淼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男性不育问题出在哪

    引起男性不育的原因比较复杂,临床研究发现,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精液异常大多数男性不育是精液异常所致。精子过少或精液中精子密度低于2亿/毫升,女方受孕机会减少;如果低于每毫升0.2亿或完全没精子,则会造成不育。不育男性中无精症、弱精症极为常见,不过只要及早治疗,还有希望。

    作者:王贞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单纯收缩压或舒张压高的患者如何用药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有何特点医学上把收缩压增高而舒张压正常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高血压的一个特殊类型。此类现象多发生于老年病人,特点是收缩压大于180毫米汞柱,而舒张压尚在正常范围,甚至可能低于正常范围,脉压差增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由动脉硬化引起,一般认为,动脉的硬化程度与脉压差成正比,也就是说,动脉硬化程度越高,脉压差越大。这就给降压治疗增加了难度,容易在降低收缩压的同时也降低了舒张压。

    作者:钱春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改善睡眠不必用药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不少人都有或轻或重的入睡困难、失眠、早醒等症状,医学上统称为睡眠障碍。睡眠问题虽然不会直接引起严重疾病,却可使人精神疲乏、情绪不稳,产生焦虑、烦躁等情绪。持续的睡眠不足不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还可导致其他身心健康问题,如思考能力及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免疫力下降、内分泌紊乱等,是导致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之一,久之可能诱发机体出现严重疾病。虽然可以借助药物解决睡眠问题,但不少朋友担心长期用药后的药物依赖性及副作用。那么,如何通过非药物途径来改善我们的睡眠呢?

    作者:杨盛力;张彩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小儿感染与贫血

    小儿感染也会导致贫血吗?答案是肯定的。从发病率上看,因感染引起的贫血在小儿时期的发病率仅次于缺铁性贫血,相当普遍,被称为感染性贫血。引起感染性贫血的感染种类很多,小儿以细菌引起的化脓性感染及传染病为主,多见于菌血症、肺炎、细菌性心内膜炎、细菌性脑膜炎、骨髓炎、深部脓肿、结核病、伤寒、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等。其他感染包括真菌、支原体、某些病毒(如 EB 病毒、巨细胞病毒等),还有疟疾及钩虫病等。这些感染引起贫血的发病机制不一样,如钩虫病引起的贫血是由于肠道长期少量失血造成的缺铁性贫血;疟疾造成的贫血为疟原虫直接破坏红细胞所造成的溶血性贫血;细菌毒素对骨髓造血细胞的直接抑制,是细菌感染引起贫血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夏乐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高血压用药不简单

    说起高血压如何治疗,很多人会嗤之以鼻:这还不简单吗?吃降压药呗!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服用降压药却是个不简单的问题。有些人服着降压药,血压却一直在150/90毫米汞柱上下波动,偶尔高压还会窜到180毫米汞柱以上,不知何时,心脑血管事件就发生了;有些人常年服用某一种降压药,自认为血压控制良好,不料想多少年后身体出了问题,或是肾功能异常,或是心肌肥大、心脏瓣膜反流……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肢体烧伤后的功能康复

    烧伤一般指热力、化学物质、电能、放射线等引起的皮肤、黏膜,甚至是深部组织的损伤。烧伤的康复是预防功能障碍和促进功能康复的重要手段,不仅在于促进创面愈合,挽救生命,而且要尽可能的预防和减轻后遗症畸形,恢复功能,改善外观。

    作者:周华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饮食

    中药讲究配伍,就是搭配的意思。其实,药食同源,食品更讲究搭配。不合适的搭配,绝对损害健康。人们的餐桌上有很多错误搭配,有些甚至是我们惯用的,在不知不觉中损害了健康。营养专家对此做了个总结,给大家以提醒。

    作者:高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伴有肾病的高血压如何用药

    高血压与肾病互为因果,治疗须双管齐下原发性高血压早期仅仅表现为血压增高,无其他不适及临床表现。随着高血压持续时间的推移,血压长期控制不佳而出现的肾脏损伤,称为高血压肾病,主要原因是血压升高,增加了肾小球内毛细血管的压力,引起肾血管病变,导致肾缺血性损伤,促进肾小球硬化。

    作者:苏冠华;邱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发现乳腺钙化要紧吗

    乳腺钙化是乳腺常见的影像学表现之一,指可以在乳房造影片上看到钙沉积物的影像学表现。许多中老年妇女在做乳腺钼靶检查时,会发现程度不同的乳腺钙化。一般认为,乳腺内钙化的发生与病变区域内细胞变性、坏死后的钙盐沉积、肿瘤细胞和乳腺细胞的分泌等因素有关;乳腺组织非病灶内发生的钙化,则与局部组织的炎性损伤,以及损伤修复后的钙盐沉积等因素有关。

    作者:吕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心绞痛缓解期为什么要坚持长期用药

    心绞痛是临床上常见且病情较重、发病较急和较易猝死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其发作原因是冠状动脉(供给心脏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管)狭窄,使得心脏的供血、供氧锐减。当冠状动脉狭窄在60%~70%以上时,遇到某些诱因如噩梦、情绪波动、饱餐和气候变化或活动增多、劳累过度等,就会突然诱发严重心脏供血不足而发作心绞痛,严重者因缺血过久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尤需强调的是有些病人冠状动脉可能已经严重狭窄,但平时并没有心绞痛,第一次发病就病情垂危;或冠状动脉狭窄不重,却可能因突发性心绞痛时由于特殊情况未能及时用药而猝死,需要特别予以警惕!

    作者:陆基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常吃石榴防乳腺癌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完成的一项研究发现,女性常吃石榴有助降低罹患乳腺癌的风险。新研究中,俄亥俄州立大学内科医学部教授盖瑞·斯通纳及其研究小组就石榴对加速癌细胞的芳香酶的抑制作用展开了研究。经过对石榴中10种单宁衍生化合物的筛选和研究,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化学物质具有预防雌激素敏感性乳腺癌的可能性。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家庭医学(下)杂志

家庭医学(下)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