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剑安;步路标;陈伟力;徐红蓉;诸骏仁
目的:调查本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02年3月至9月门诊西药房处方17 064张,以抗菌药物(包括抗细菌、真菌、病毒)处方为依据,调查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各科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的比率,抗菌药物类别及使用频数,抗菌药联用情况和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抽查的17 064张处方中,抗菌药物处方总数为6 246张,占36.6%,其中大内科占37.9%,大外科占9.1%,儿科占11.6%,皮肤科占18.5%,妇科占6.7%,耳鼻喉科占6.1%,口腔科占11.6%,眼科占3.1%,其他占3.8%;各科抗菌药物处方占各科总处方数的比率分别为:大内科38.4%,大外科25.4%,儿科44.8%,皮肤科37.5%,妇科40.4%,耳鼻喉科42.8%,口腔科46.1%,眼科38.8%,其他21.5%;抗菌药物应以单联为主;不合理用药为重复用药、联合用药不当和给药次数不当.结论:本院抗菌药物使用比率基本合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有待进一步改进.
作者:石桂梅;杨传荣;于志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单剂量口服国产和进口伊贝沙坦片的人体药动学特性和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交叉的试验设计,20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口服单剂量的国产和进口伊贝沙坦片150 mg,采用HPLC-荧光检测法测定受试者血浆中的伊贝沙坦浓度.cmax,tmax采用实测值,梯形法计算AUC,双单侧t检验及置信区间法进行生物等效性检验.结果:国产和进口伊贝沙坦片的AUC0→t分别为(6 534.69±1 448.77),(6 430.47±1 384.13) ng*h*mL-1;cmax为(1 284.16±420.68),(1 294.50±466.71) ng*mL-1;tmax分别为(1.60±0.35),(1.53±0.47) h;T1/2为(13.62±1.19),(13.33±1.26) h.经统计学处理,上述各项主要药动学参数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国产伊贝沙坦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1.98±5.32)%,生物等效性检验表明伊贝沙坦国产品与进口品具有生物等效性.结论:国产和进口伊贝沙坦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李雪宁;陈伟力;徐红蓉;汪红;李志善;诸骏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药外敷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Hutson法豚鼠模型,治疗组致敏豚鼠隔日诱喘后用中药敷贴30 min,对照组隔日诱喘后采用9 g*L-1 NS溶液浸润纱布敷贴,2 wk后处死豚鼠,取肺组织;哮喘患者30例,发作期16例,缓解期14例,治疗前后取外周血,用放射配基竞争结合法比较豚鼠肺组织及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表达状态.结果:中药透皮治疗能上调哮喘豚鼠肺组织及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含量.结论:上调β受体含量可能是中药循经敷贴治疗哮喘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沈惠风;李鹤;闵亮;秦亮甫;卢锦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病例]男,67 a.因胸痛2 h于2001年5月29日入院.查体:t 38 ℃,P 68 beats*min-1,R 18 beats*min-1,BP 68/40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淡漠,呼吸困难,口唇轻度发绀,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闻及大量湿口罗音,心音低弱,心律齐,无杂音,四肢湿冷.ECG示:Ⅱ,Ⅲ,AVF导联ST段升高0.3~0.5 mv,Ⅰ,AVL,AVF导联ST段压低0.05~0.3 mv.
作者:李明;赵新祥;徐慧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国产多沙唑嗪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安全性和降压作用,为确定Ⅱ期临床试验的剂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开放、随机的试验设计,将入选16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4名,分别单次口服递增剂量1,2,4,6 mg的国产多沙唑嗪片,观察给药后的生命体征、ECG和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单次给予多沙唑嗪片1,2,4 mg的12名健康受试者,其生命体征、精神状态和行为均无异常变化,虽4 mg组有2例出现轻度的头晕、鼻塞等症状,但受试者均能耐受.3名服用6 mg受试者,给药后0.5~3.0 h出现较严重的头晕、鼻塞、嗜睡、恶心、呕吐、心悸等不良反应,且难以耐受,研究者确认与研究药物有相关性.单次口服不同剂量的多沙唑嗪片后受试者卧、立位SBP和DBP变化:1和2 mg剂量组均<10%,幅度均<10 mmHg,无体位性低血压发生;4 mg剂量组为15%~30%,幅度均<25 mmHg,与临床上观察到的体位性低血压发生时间基本一致;6 mg剂量组为15%~32%,大幅度为17 mmHg.在1~6 mg范围内所有受试者的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结论:考虑到受试者的安全性和耐受程度,临床口服国产多沙唑嗪片的剂量以1~4 mg为宜.
作者:许剑安;步路标;陈伟力;徐红蓉;诸骏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注射液在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的药动学.方法:8例乙型肝炎患者和10名健康志愿者分别予氧化苦参碱注射液400 mg,im,用HPLC分析法测定人血浆中的氧化苦参碱浓度.结果:肌注氧化苦参碱后其体内过程符合药动学二室模型,乙型肝炎患者和健康受试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Ka)(7.2±4.0),(4.6±2.0) min;T1/2(α)(24.9±13.3),(29.8±13.8) min;T1/2(β)(141.8±22.5),(133.3±19.1) min;tmax(23.8±12.2),(19.0±5.4) min;cmax(6.80±1.48),(7.09±0.88) mg*L-1;V/F(c)(41.96±11.00),(43.64±12.40) L;AUC (847.18±137.89),(934.49±159.06) mg*L-1*min;CL(s)(0.48±0.07),(0.44±0.07) L*min-1.经统计学处理,2组药动学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氧化苦参碱在乙型肝炎患者和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王毅;孟根达莱;郑文艳;武怀书;刘栓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治疗组46例,首先应用巴曲酶分别10,5,5BU,qod,iv gtt,共3次,然后予以尼莫地平治疗;常规组48例,仅用尼莫地平治疗.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20例(43%),显著进步20例(43%),总有效率94%;常规组基本治愈5例(10%),显著进步15例(31%),总有效率8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肯定,且明显减低了病残率.
作者:杜宏;张佩芸;钱方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比较米诺环素与红霉素治疗无合并症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无合并症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87例随机分成2组,A组予米诺环素0.1 g,bid;B组予红霉素片0.5 g,qid,疗程均为14 d.疗程结束时评定2组疗效.结果:治愈率A组为86.4%,B组为83.7%,P>0.05;有效率A组为95.4%,B组为90.7%,P>0.05;2组均有10例患者出现轻微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米诺环素治疗无合并症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疗效与红霉素相当.
作者:孔繁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氯苯那敏滴鼻液中氯苯那敏、去氧肾上腺素的含量.方法:以甲醇-水(0.2%三乙胺,0.2%辛烷磺酸钠,用磷酸调节pH至3.5)比例为60∶40作流动相,以Autima C18(250 mm×4.6 mm,5 μm)为色谱柱,检测波长230 nm.结果:2种成分分离良好,去氧肾上腺素浓度在12.5~625 μg*mL-1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 3,氯苯那敏浓度在10.0~500 μg*mL-1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同时测定滴鼻液中氯苯那敏、去氧肾上腺素的含量.
作者:黄雄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病例]女,71 a.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轻度结膜炎,8月13日来院就诊,配障翳散(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批号 020405,主要成分:珍珠、麝香、天然冰片等,每盒含散剂0.3 g*瓶-1,滴眼溶剂8 mL*瓶-1),用法:应用时将本品倒入滴眼用溶剂瓶中,摇匀后滴入眼睑内,一次2~3滴,一日3~4次.晚上9点临睡前按照说明滴双眼,15 min后双眼有灼热感.晨起双眼红肿,8月14日中午红肿消退,其他症状消失.8月15日停用,8月16日上午继用,症状重现.
作者:程宗琦;金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富马酸奎硫平(QTP)浓度的HPLC法.方法:以DiamonsilTMC18柱(250 mm×4.6 mm,5 μm)为色谱柱,流动相:甲醇-超纯水(85∶15,V/V),流速为0.8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以乙酸乙酯为提取剂.结果:QTP 80.00,16.67,1.67 μg*mL-1高、中、低3个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20%,101.44%,98.21%.日内、日间RSD均<5%(n=5).分析方法的小检测限为0.08 μg*mL-1(rSN=2).线性范围为0.17~100.00 μg*mL-1,线性回归方程为Y=8.78×10-2X-3.37×10-2,r=0.999 9(n=11).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简单、快速,可用于临床血药浓度监测和药动学研究.
作者:温预关;陈伟家;陆润基;陆欣乔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改进头孢他啶微量聚合物的测定方法.方法:按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的聚合物测定方法,但将控制流速的恒流泵更换为Waters 501泵,改变测定流速.结果:采用测定流速0.5 mL*min-1,可检出头孢他啶中的微量(<0.1%)聚合物.结论:该方法简单、迅速、准确,适用于头孢他啶微量聚合物(<0.1%)的测定.
作者:贾向群;陈奋;潘在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剂(Lipo PGE1)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为:治疗组(60例)应用Lipo PGE1 10 μg+NS 100 mL,iv gtt,qd×10 d;对照组(60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5% GS 250 mL,iv gtt,qd×14 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绞痛缓解情况、ECG ST-T变化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的心绞痛缓解率、ECG ST-T改变和血小板聚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0.05).治疗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浆黏度变化与对照组相似(P>0.05).结论:Lipo PGE1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使用方便,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闫农;张树新;刘淑媛;杨冬梅;唐文睿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项重要进展.国内应用酚妥拉明与间羟胺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心力衰竭(心衰)已取得显著疗效[1].但随着该疗法的广泛应用,也有引起不良反应的报道[2].现就本院儿科1999年11月至2001年5月应用酚妥拉明与间羟胺治疗小儿肺炎伴心力衰竭引起的不良反应作一分析.
作者:王淑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透皮吸收促进剂(penetration enhancers,PE)是一种能可逆地改变皮肤角质层屏障功能,又不损伤任何活性细胞的化学物质.按化学结构的不同,可分为亚砜类、吡咯酮类、醇类、表面活性剂、脂肪酸及其酯等16大类[1].由于它能增加药物透皮吸收,因此常用于激素、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抗高血压药及中药等局部透皮制剂中.其作用机制主要有改变角质层的微结构;增加脂质流动性;作用于一种或数种脂质成分和改变蛋白质构象等几个方面[2].本文就近几年PE研究的新进展,包括促进经皮吸收的新方法、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与其他透皮吸收促进剂的联合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刘毅;周冠怀;陈红专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为临床清虚热的首选药物.自1971年首先发现其提取物对鼠疟、猴疟有显著的抗疟作用,次年命名该有效单体为青蒿素(artemisinie),1981年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至今,研究发现青蒿素除具有抗疟作用外,尚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作者:杨耀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建立RP-HPLC法测定氯硝西泮(CZP)血药浓度.方法:血清样品加入磷酸盐缓冲液(pH=5.8),以二氯甲烷提取后在37 ℃经氮气吹干,残渣用甲醇溶解后进样分析.色谱条件:Sphrisorb ODS(250 mm×4.0 mm,5 μm)分析柱;流动相为甲醇-水(53∶47,V/V);流速0.9 mL*min-1;检测波长320 nm;柱温27 ℃;进样量20 μL.结果:CZP在0.01~0.40 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6),低检测浓度0.5 ng*mL-1(rSN≥3).平均回收率为100.8%,日内及日间RSD<5%.结论:该方法较为灵敏、准确,适用于临床氯硝西泮血药浓度监测.
作者:王长连;刘亦伟;黄品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病例]女,58 a.经胃镜检查,诊断为胃癌,于2002年10月20日收入本院外科,进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1 d给予营养药物20%乳化脂肪(浙江康莱特药业有限公司,批号 0205091)250 mL,iv gtt,qd.
作者:张群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心脏营养素-1(CT-1)及其受体亚基gp130,白血病抑制因子受体-β(LIFR-β)在失神经骨骼肌中的表达规律.方法:选用11组Swiss小鼠,每组10只,切断其右侧胫神经,分别于不同时间点取失神经支配的腓肠肌,用Northern blot法测定肌肉中CT-1和LIFR-β,gp130的mRNA含量,探讨三者的表达规律.结果:正常肌肉组织中CT-1的表达量较高,而2个受体亚基只有低水平表达;随着骨骼肌失神经支配时间的延长,肌肉细胞中CT-1的表达进行性下降;LIFR-β和gp130均为先增高后降低,但前者的表达高峰出现在失神经支配后24 h ,而后者则在神经切断后1 wk表达高.结论:骨骼肌细胞内源性CT-1表达不足,对肌肉的保护作用减弱可能是失神经肌肉早期萎缩的一个重要因素.受体gp130/LIFR-β的表达增高为进一步研究应用外源性CT-1来防治失神经肌肉萎缩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马学晓;张高孟;朱丹;顾建新;顾玉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验证谷维素与维生素B1增强地西泮的抗焦虑作用,探讨减少地西泮用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新途径.方法:将60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例,单用地西泮治疗;治疗组30例,先单用地西泮控制症状后,再按每例患者单用地西泮有效剂量减半,与谷维素20 mg,维生素B1 20 mg复合疗法.疗程均为4 wk.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控制症状者26例,占86.7%,对照组有效控制症状者27例,占90.0%(P>0.05);但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谷维素和维生素B1可增强地西泮抗焦虑作用,且减少地西泮的不良反应.
作者:张辉;杨广生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