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灌注成像评价结直肠癌肝转移瘤肝动脉栓塞化疗前后临床应用研究

贾彦斌;王书行;李杨;吕增禄

关键词:CT灌注成像, 结直肠癌肝转移瘤, 肝动脉栓塞化疗
摘要:目的::CT 灌注成像研究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并行肝动脉栓塞化疗( TACE)后肝转移的灌注参数特征和改变。方法:对3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瘤肝转移患者,在治疗前后行CT灌注扫描,测量治疗前后肝转移瘤和周围正常肝实质的CT灌注参数。结果:对比30例患者治疗前后与肝实质在CT灌注成像上表现:①结直肠癌肝转移瘤与正常肝实质比较:ALP、HAF、PVP 大于周围肝实质,BF、BV、PMB小于周围肝实质。以上BF、BV、PMB、ALP、PVP、HAF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结直肠癌肝转移瘤肝动脉栓塞化疗后与正常肝实质比较:PVP、HAF大于正常肝实质,BF、BV、PMB、ALP 小于周围肝实质,以上参数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灌注成像客观评价结直肠癌肝转移瘤TACE后肝转移瘤的血供变化及血流动力学特点,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河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蛋白C研究概况

    1 PC概述PC属于维生素K依赖性双链糖蛋白,由单链和双链分子混合构成的,其中双链由氨基酸的轻链与氨基酸的重链通过 Cys141和 Cys277间二硫键连接构成,是血浆中PC的主要存在形式[1]。成熟的PC可以在结构上分成3个区域:①N 端的γ-羧基谷氨酸区域,这个区域是PC结合钙离子所必需的;②2个表皮生长因子同源区,是PC被激活的重要区域;③C端的丝氨酸蛋白酶区域,这是PC的活性区域。 PC大部分在肝脏合成,在肾、睾丸中也可有少量的合成。在血浆中的含量为(2~6)mg/L。新生儿血浆中PC水平低于成人,只有成人的27%。

    作者:王燕;刘伟;李斌;黄慧杰;王志杰;李美楠;敬小青;刘霞;孙素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直肠粘膜5-羟色胺表达水平与直肠癌前切除患者生活质量及前切除综合征发病的关系

    目的::研究直肠粘膜5-羟色胺表达水平与直肠癌前切除患者生活质量及前切除综合征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105年10月期间确诊为直肠癌并接受Dixon手术的138例患者进行研究,采集直肠黏膜并检测5-HT的表达量,随访患者发生前切除综合征( ARS )的情况,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排便功能。结果:ARS患者直肠黏膜中5-HT的染色等级显著低于非ARS患者,mR-NA含量显著低于非ARS患者;不同5-HT表达量ARS患者的GIQLI评分、SF-36量表评分、WCS评分以及WIS评分有差异;5-HT的表达量越高,ARS患者的GIQLI评分以及SF-36量表中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健康变化评分越高,WCS评分以及WIS评分越低。结论:直肠粘膜5-羟色胺表达水平降低与前切除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5-羟色胺表达水平降低会加重ARS患者的排便功能的异常程度、降低生活质量。

    作者:周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高密度脂蛋白颗粒与稳定型冠心病的相关性及严重程度分析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高密度脂蛋白颗粒( HDL-C)与稳定型冠心病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严重程度。方法:选取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冠心病患者94例,冠脉造影正常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双相电泳-免疫印迹法检测患者及正常者HDL各亚类的组成,并检测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和TG、TC、HDL-C水平,血液流变学,分析各影响因素与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血清HDL颗粒具有有变小的趋势,并且随冠脉病变程度的增加,小颗粒的preβ1-HDL、HDL3b、HDL3c水平逐渐升高。而大颗粒的HDL2b水平却减少(P<0.01),冠脉狭窄程度记分(CSS)与血清中preβ1-HDL(P<0.01),HDL3b(P<0.05),HDL3c(P<0.01)呈正相关,与HDL2b(P<0.01)呈负相关,logistic分析显示,hs-CRP 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冠心病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HDL亚类分布相关。

    作者:胡春阳;刘景委;李波;殷国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的部分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影响骨代谢的调控机制。方法:选择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合并高胆固醇血症及骨质疏松,根据患者是否接受辛伐他汀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接受降糖药治疗,并根据血糖水平进行药物剂量调节,两组均不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严格按照低脂饮食,观察组在低脂饮食基础上口服辛伐他汀20mg。两组均以28d为一个疗程,连续使用5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症状、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骨密度以及外周血PTH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骨痛(静止痛、翻身痛、弯腰痛等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的水平和治疗前相比较均降低,而观察组更佳,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均通过治疗5个疗程之后,对照组各部位骨密度、PTH基本无变化,观察组各部位骨密度以及骨钙素均有上调,PTH较治疗前下降。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在伴有高胆固醇血症时使用辛伐他汀在降脂的同时可提高其骨密度,这可能与抑制P TH的合成有关。

    作者:李亚蓉;毛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高压氧联合奥氮平治疗脑外伤伴躁狂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高压氧联合奥氮平治疗脑外伤伴随躁狂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结果。方法:选取在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间接受治疗的脑外伤伴发躁狂性精神障碍患者60人,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治疗方式为单纯的奥氮平治疗)和观察组(高压氧联合奥氮平治疗),每组各30人。治疗时间均为4周,在治疗前后使用简明精神评定量表( BPR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 CGI-SI)实行疗效评定,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清谷丙转氨酶、肌酐和体重等指标的改变。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BPRS和CGI-SI评分同治疗前比较,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但是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谷丙转氨酶、肌酐和体重等指标变化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奥氮平治疗脑外伤伴躁狂性精神障碍效果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冼莹;樊金莲;谭莉娟;肖海;谭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研究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联合治疗组,n=40)和预混胰岛素组(单独治疗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 HbA1c、FPG、2hPG、临床疗效、血糖达标时间、体质量指数、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HbA1c、FPG、2hPG均低于单独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92.5%(37/40)高于单独治疗组75.0%(30/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单独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体质量指数低于单独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用量少于单独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2.5%(1/40)低于单独治疗组10.0%(4/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通晴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干片法与气相色谱法两种方法测试酒精结果比较及实际应用

    目的::探究对比干片法与气相色谱法两种方法对血液酒精的测试结果。用同一患者的血清,血浆,全血分别用两种方法检测得出的结果比较。方法:选择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与疑似酒精中毒病患100例,碘伏消毒后同时抽取肝素钠抗凝管和普通生化真空管取得血液后得到全血,血浆和血清。分别采用干片法和气相色谱法对血清酒精浓度进行检测,并对比检测结果。结果:干片法与气相色谱法对血浆可检测的范围更大,通过统计对比发现,气相色谱法全血检测的均值显著高于干片法和气相色谱法中血浆、血清检测的结果。并且干片法回收率及用时均显著低于气相色谱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干片法对血清酒精浓度的测试具有操作简便、环保等显著优势,结果的准确度相对较低。而气相色谱法操作结果准确度高,但检测成本高。两种检测方法对酒精的检测结果具备统一的同向性,且伴有一定的差异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检测方法进行选择。

    作者:华星;荆成宝;刘婕;唐麟成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120例临床诊疗探讨

    目的::分析研究我院120例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临床诊疗特点。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疑似早发型败血症并血培养呈阳性结果的120例,回顾性分析其病历资料。结果:发生败血症的患儿中,以胎龄小、日龄小、体重低的新生儿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主要以发热、病理性黄疸、循环欠佳、喂养不耐受、呼吸暂停等,并发症主要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化脓性脑膜炎,多数患儿有WBC、CRP 及PCT异常,血培养中以G+菌为主,应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后,治愈率为75.0%。结论:对临床高度可以的败血症患儿应尽早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以提高治愈率。

    作者:荣潇;张华俐;孟建辉;马玲彦;赵莉;胡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经皮肾镜碎石术与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通过采用两种手术方法-经皮肾镜碎石术或输尿管软镜对肾结石患者进行治疗,对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探讨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11月接受肾结石治疗的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的患者43例,为PCNL组,42例肾结石患者采用输尿管软镜治疗,为URL组;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率及结石清除率的差异。结果:两种手术方法对肾结石患者的结石清除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率比较差异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皮肾镜碎石术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等优点,但治疗过程中可能导致大出血;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则使伤口接近无创,同时具有出血少,疗效确切等优点,效果优于经皮肾镜碎石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皇甫佳文;颜伟;张菊根;吴振启;郭剑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补肾健骨汤辅助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疗效及对骨密度影响

    目的::分析补肾健骨汤辅助治疗OVCF对疗效及BMD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86例OVCF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两组,每组各43例。予迪巧维D钙咀嚼片治疗者设对照组,予补肾健骨汤治疗者设研究组,对比两组疗效及骨密度。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研究组BM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OVCF行补肾健骨汤辅助治疗可促进患者BMD提升,并改善患者疼痛与临床症状,具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孙秀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宫颈癌患者血清SCC CEA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对宫颈癌患者血清SCC、CEA 表达水平的变化进行检测,明确其在宫颈癌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治疗的60例可手术宫颈癌患者和60例健康者对照血清进行化学发光法检测SCC、CE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宫颈癌中的临床诊断意义。结果:宫颈癌组SCC、CEA血清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当患者临床分期增加,肿瘤恶性程度增高,其表达水平也升高( P<0.05)。结论:检测血清SCC、CEA对于诊断宫颈癌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临床分期影响其表达水平。

    作者:黄丛秀;宝莹娜;郁志龙;孙晓革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下颌骨边缘性切除术在涉及下颌骨的口腔鳞癌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下颌骨边缘性切除术( MMR)在涉及下颌骨的口腔鳞癌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从2010年5月到2013年6月在榆林市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口腔鳞癌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成观察组(给予MMR)48例及对照组(给予下颌骨节段切除术)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手术指标,患者的1~3年生存率及复发率,以及患者术后对颜面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病理分级、pT分期、下颌骨受累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情况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以及切口距离瘤灶的长度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1~3年生存率及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整体自视、生活适应、社会评价以及综合评分均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MMR治疗涉及下颌骨的口腔鳞癌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较好,但临床应关注其适应证。

    作者:高宇;米磊;刘怀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血清降钙素原对重症患者细菌感染性疾病预后评估和病情严重程度判断的价值

    目的::研究于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中应用血清降钙素原( PCT)对评估预后与判断病情严重度的价值。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细菌感染性疾病241例重症患者予回顾性地分析,按临床结局分成存活组与死亡组,对比PCT对患者预后评估与病情严重度的判断价值。结果:存活组APACHEⅡ评分与PCT水平均比死亡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CT和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结论:PCT水平能有效判断与评估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严重度与预后。

    作者:谢艳红;陈家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蒲地兰联合阿奇霉素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临床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蒲地兰联合阿奇霉素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临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呼吸科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92例,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6例,予止咳、化痰、退热、平喘常规治疗,并予以注射用阿奇霉素10mg/kg加入250mL0.9%氯化钠注射液中,日一次静滴,治疗14d为一个周期,治疗时间为1个周期;实验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蒲地兰消炎片,4片口服,日4次,14d为一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中CD3+、CD4+和CD3+/CD8+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后两组CD4+和CD3+/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CD8+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实验组患儿外周血中 CD4+和CD3+/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③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蒲地兰联合阿奇霉素能够明显改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占峰;万春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环氧合酶-2在葡萄胎组织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环氧合酶-2在葡萄胎组织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就诊或住院治疗的56例葡萄胎患者,作为实验组,全部为女性,另选56例健康女性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以及诱导型环氧化酶( COX-2)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MMP-2、MMP-9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COX-2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葡萄胎患者的血清MMP-2、MMP-9、COX-2水平较高,对其诊断提供了依据,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作者:刘丽君;王艳军;宋涛;赵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系统性健康教育对具有代谢综合征危险因子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影响

    目的::针对具有代谢综合征危险因子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系统性健康教育,观察对人体测量指标、血生化值以及饮食习惯的成效。方法:选取139例乙肝病毒携带者,A组干预组46人接受12周的健康讲座、运动教导(每周3d健康运动)及个别营养调整,B组对照组96人,完成基本问卷及生化检查。结果:A组干预组的体重、身体质量指数、腰围、体脂率、血压、空腹血糖、血总胆固醇、血中LDL及总胆固醇/HDL比值都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对照组较之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血总胆固醇值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饮食习惯方面,干预组于对照组每公斤体重摄取的饮食脂肪量均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系统性健康教育后干预组的饮食行为总分为(51.7±6.1)高于之前(39.2±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5870,P<0.001)。结论:经过系统性健康教育干预乙肝病毒携带者不仅增加营养认知,也可以改善饮食习惯,改善人体测量指标及血脂量。

    作者:舒贝娜;许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股骨近端空心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空心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2月至2010年4月我院入院治疗的10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了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与空心钉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空心锁定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下床时间,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三年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下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均以疼痛、骨不连以及感染为主,其中观察组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0%,明显低于对照组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三年临床总有效率为79.6%,对照组患者三年期临床总有效率为51.9%,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股骨近端空心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并且三年临床总有效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亮亮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眼压视力及并发症分析

    目的::评价临床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对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9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联合治疗组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眼压、视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患眼视力平均值、眼压水平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视力水平均逐步提升、眼压均逐步下降,但同期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 P<0.05);联合治疗组、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8%、22.0%,联合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有效恢复术后视力、降低眼压,且并发症相对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曾益群;欧阳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超声普查对中青年颈动脉状况的评估

    目的::了解及评估中青年颈动脉情况。方法: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规定的中青年年龄标准,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来院健康查体的20~59岁年龄段的样本人群,总计1678例,分为20~34岁、35~44岁、45~54岁、55~59岁四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再分为四组:内膜粗糙组(组1)、内膜粗糙加钙化点组(组2)、内中膜增厚组(组3)、粥样斑块组(组4)。统计学处理采用两个率及多个率的卡方检验,分别进行各个年龄段颈动脉相同病变男女发病率的比较及各年龄段间相同病变发病率的比较。 p值<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除20~34岁及35~44岁两个年龄段粥样斑块组男女间差异显著外(两组p均<0.05),其余各组不同年龄段间同类病变发病率男女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20~34岁年龄段颈动脉病变主要为内膜粗糙,占该组总人数的20.7%,粥样斑块仅占8.7%。35~44岁年龄段内膜粗糙所占比例在四个年龄段中高为43%,内膜增厚及粥样斑块发生率也较20~34岁年龄段明显增高,两者均为28%。45~54岁及55~59岁两个年龄段则以内中膜增厚及粥样斑形成率高,分别为22.5%、50%及46.8%、46.3%,颈动脉单侧或双侧狭窄分别为12例及19例,依次占后两个年龄段受检人数的4.7%及10.2%。

    作者:杨静茹;王爱民;郭晓玲;郭海霞;王静;马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氨甲环酸减少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失血量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 Tranex-amic acid,TXA)减少围手术期失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66例单侧行THA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手术切皮前20min,观察组患者给予TXA按15mg/k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对照组未使用 TXA,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静脉滴注。比较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血红蛋白( Hemoglobin,HB)、凝血酶原时间( 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Human Fibrinogen,FIB)、输血量、输血例数和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对照组术后可见失血量、输血量、输血例数均高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术后HB低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FIB、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没有发生DVT。结论:THA术前静脉滴注TXA能够降低患者的术后可见失血量,减少输血量及输血例数,且不影响凝血功能,不增加DVT的发生率,因此THA术前小剂量使用TXA安全有效。

    作者:王建祥;金宝城;孟繁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河北医学杂志

河北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