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跃龙;钱林学
目的:观察子痫前期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能否改变患者血浆之中的VWF含量。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接收的90例子痫前期患者,按照入选顺序将其分成A组和B组,每组45例患者。 A组患者接受传统常规治疗,B组患者在A组治疗基础上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入院的时候和接受治疗3~5 d后进行静脉血液的抽取,对两组患者的血浆VWF:Ag水平等进行检测。结果:两组子痫前期患者在接受治疗前的VWF:Ag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但是接受治疗后,B组数据有明显降低,A组变化不明显,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子痫前期患者行低分子肝素治疗,可以改善患者血浆之中的VWF的水平含量,在传统治疗方法基础上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法,治疗效果显著,有值得肯定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綦丽霞;王建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生殖细胞肿瘤常见的是畸胎瘤,多发生在女性卵巢。因胚胎发育时期生殖细胞沿胚胎中线移行,所以也可见于沿身体中轴线分布的器官脏器,如头颅、纵膈、颈部、后腹膜、骶尾部等处。而肝内畸胎瘤尚属罕见。我院发现1例肝脏成熟性囊性畸胎瘤病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汪雅洁;王树全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 )联合碘伏、双氧水灌洗对糖尿病足感染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手足外科糖尿病足实施VSD治疗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28例,仅在常规清创后,实施VSD封闭负压引流;实验组30例,在实行VSD封闭负压引流的同时,联合碘伏、双氧水进行创面灌洗。比较两组引流管堵塞率,创面细菌感染率、VSD敷料更换次数。结果:58例糖尿病足感染创面均完全愈合,常规组与实验组的引流管堵塞率分别为32.14%和3.33%,(P<0.05);创面细菌感染率分别为21.43%和6.67%,(P<0.05);负压敷料更换平均次数分别为4.5次和2.1次,以上指标实验组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在VSD治疗糖尿病足感染的同时,加用碘伏双氧水联合灌洗比单纯的应用VSD封闭负压引流,能够减少引流管堵塞,降低创面细菌的感染率,减少负压敷料更换次数,值得临床借鉴和应用。
作者:缪旭;宫涌馨;刘岩;耿艳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溃疡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84例溃疡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 n=42例)和治疗组( n=42例);两组都在抗感染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 MSⅡ),治疗组给以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治疗( CSⅡ)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及4周的溃疡面积、空腹血糖水平( FPG)、C-反应蛋白( CRP )、白细胞计数( WBC计数);记录治疗4周后的溃疡愈合的情况以及分析与溃疡愈合的相关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2周、4周时的溃疡面积明显缩小( P<0.05),在治疗后1周、2周及3周的FPG、CRP及WBC计数明显降低(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溃疡愈合良好率(88.1%)明显高于对照组(66.7%)(χ2值=5.509,P=0.0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治疗前) FPG、CRP 及WBC 及治疗4周后FPG、CRP及WBC计数与溃疡愈合呈现正相关( P<0.05)。结论:胰岛素泵能够有效控制溃疡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的血糖水平,抑制患者的炎症反应,防治感染扩散,对促进溃疡愈合起到促进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阳;郭春燕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呼吸衰竭患者进入急诊抢救室的时机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97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患者为法定工作时间进入急诊室抢救的患者,对照组为非法定工作时间进入抢救室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入院生理指标及抢救成功率差异;并根据入院时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进行分及患者转归进行分层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液中乳酸含量、APACHEⅡ评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 Fib)、死亡率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97例患者存活77例,抢救无效死亡20例,存活组和死亡组的血PH值、PaO2、PaCO2、血液中乳酸含量、APACHEⅡ评分、D-二聚体、Fib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PACHEⅡ评分<20分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差异不显著(P>0.05);APACHEⅡ评分≥20分的对照组患者死亡率46.67%高于对观察组的14.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APACHEⅡ评分<20分的呼吸衰竭患者入急救室时机对患者的转归无影响,但APACHEⅡ评分≥20分的患者,入院时机会对患者结局产生影响,应该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因入院时机造成的患者不良结局。
作者:热娜·依马木;凯塞尔·吐尔吾;李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清β-HCG、孕酮联合B超测定对早期异位妊娠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2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62例正常妊娠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孕妇血清β-HCG、孕酮及子宫内膜厚度,同时比较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观察组血清β-HCG、孕酮均低于对照组,且子宫内膜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血清β-HCG、孕酮联合B超测定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清β-HCG与孕酮并结合B超监测对于及早发现异位妊娠更具优越性,可减少漏诊与误诊,在早期异位妊娠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浆膜下阑尾切除术( Subserous appendectomy ,SA)对周围粘连型( Adhesions a-round appendicitis ,AAA)及后位急性阑尾炎( Rear acute appendicitis ,RAA)患者的疗效观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选择方案。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92例AAA及RA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SA术式(观察组,46例)及传统的开腹术式(对照组,46例)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肠道反应的持续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在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手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的疼痛VAS评分及VDS评分方面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A术式治疗AAA与RAA的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徐昌维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跟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约75%的骨折累及距下关节[1],距下关节不同程度的破坏将影响患足的负重及行走功能。对于累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治疗上多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复位后关节面并利用钢板有效固定,预后优良率达3/4[3]。通过外侧入路对累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进行复位及固定时,大多需要参照与距骨保持正常关系的内上骨折块[4],复位后如何将螺钉通过跟骨外侧壁钢板准确的固定在内上骨折块的载距突上并且将副损伤程度降低到小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方向。
作者:那磊;王培;丁华杰;孙勃;姜洪涛;高君;王维;于昌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腰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主要原因,它主要是由于椎间盘退变,纤维环破裂,导致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好发年龄为20~50岁,其中20%左右的病人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高的发生率催生了手术技术不断地革新改进,从有创到微创,从单纯的髓核摘除到脊柱融合术,人们对手术效果要求的同时也加强了对早日回归社会恢复社会职能的渴望,合理地把握下床时机是增强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及早日恢复健康的促进剂。查阅相关文献,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床的时间及下床的方法也是众说纷纭,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为临床提供指导。
作者:杨冬蕊;李淑英;徐英华;任艳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特点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宣汉县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1268份恶性血液疾病患者血流感染的血培养标本,所有标本均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统计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药物敏感性。结果:1268份血液培养标本中,检出94株病原菌,阳性率为7.41%;革兰阳性菌34株,占36.17%;革兰阴性菌55株,占58.51%;真菌5株,占5.32%;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常见( P<0.01);选择4种常见致病菌(人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进行药敏试验,其中,革兰阳性菌对利福平及万古霉素为敏感;革兰阴性菌对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及丁胺卡那为敏感。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发生率较高,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且对多种抗菌药物均具有耐药性,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汪淑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逍遥散加减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收治的68例中浆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西药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内服逍遥散加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28例,治愈率82.35%;好转4例,占11.77%;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治愈8例,治愈率23.53%;好转11例,占32.35%;总有效率55.88%。两组间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逍遥散加减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白玉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结合温针法治疗慢性膝关节滑膜炎的治疗效果,以及该方法与常规其他治疗方法的比较及区别。方法:对50例滑膜炎患者采取中药熏蒸治疗仪熏蒸,并与温针法治疗比较。方法:根据滑膜炎的不同临床表现选择不同年龄段的该病患者92例;同时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以温针法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自拟中药温通汤,利用中药熏蒸治疗仪对局部熏蒸治疗,于治疗2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熏蒸结合温针法治疗滑膜炎的总有效率为92%。结论:熏蒸结合温针法治疗滑膜炎经济、方便,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艳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患儿,女,2007年10月5日出生,身高125cm,体重22kg,在正常范围,头围48cm,头围小于正常标准,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目前患儿语言表达困难,只能发简单的字词,且发音不清,能理解的别人简单的语言,姿势的稳定性差,左右两侧不对称,头部习惯于偏向左侧,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手、脚动作稍显得笨拙。出生史:足月顺产,孕1产1,出生体重3.3kg, Apgar评分1min、5min、10min为10分,无宫内窘迫,无呼吸困难和哺乳困难等。既往史:患儿出生后至今未出现中枢系统感染性疾病,无严重的颅脑外伤,没有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缺氧,无惊厥发作史,出生后做过听力筛查、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筛查均正常。患儿自出生后未进行过定期的体检,询问病史,患儿运动发育均晚于同龄儿童,3岁时仍不能主动说话,就诊做Gesell检查,DQ为70表明发育迟缓,辅助检查:头颅核磁提示脑白质发育不良,染色体检查正常,遗传代谢性疾病检查未见异常。其父母均为26岁适于生育年龄,母亲孕早期无异常病史,但母亲孕期长期从事电脑工作,孕期长期情绪压抑。无阳性家族性遗传病史,家族中无精神发育迟滞的病儿。
作者:王宏蕾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超声在疲劳性跖骨骨折诊断及随访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2009年8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200例跖骨疲劳性骨折患者的X线、CT及超声检查资料,200例患者均经辅助检查或随访证实为疲劳性跖骨骨折;本研究通过统计分析比较超声在诊断跖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声像表现。结果:首次超声检查确诊191例跖骨骨折患者,其中第二跖骨干骨折118例、第3跖骨干骨折73例,首次检出率为95.50%;X线首次检查确诊第二跖骨干骨折78例、第3跖骨干骨折49例,首次检出率为63.50%;CT首次检查确诊第二跖骨干骨折96例、第3跖骨干骨折61例,首次检出率为78.50%;三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超声检查的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和CT(P<0.05),CT的检出率显著高于X片(P<0.05)。随访中骨皮质由“菜花样”或“蘑菇样”突起改变转变为第12周的“环形”或“丘状”突起改变处回声增强,骨表面光滑、边缘锐利,患足周围软组织及血流信号0级。结论:超声检查能够对较为隐匿的跖骨骨折进行较为准确的早期诊断,并能够对骨折愈合过程的骨痂动态变化进行观察。
作者:王跃龙;钱林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观察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接受治疗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102例进行研究。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51例)及对照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及其他常规措施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予以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的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NDS评分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98.04%(50/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27%(4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评分及NDS评分相比,差异均不显著。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及NDS评分均分别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经药物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刘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比较分析口腔冲洗法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的6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作为本次的临床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被给予常规棉球擦洗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口腔冲洗护理,记录两组患者的细菌培养结果和护理后不良反应。结果: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阳性比(16.67%)低于对照组的阳性比(50.00%),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试验组患者的细菌种类(2种)低于对照组的细菌种类(4种),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0.00%)高于试验组(23.33%),均P<0.05,两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口腔冲洗法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护理的应用效果较好,有效消灭菌群,护理后不良反应少,临床护理可考虑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王丽娜;吴永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第二产程利多卡因阴部神经阻滞后,应用无会阴保护自然分娩的方法,倡导自然分娩,不使用助产手术和人工干预,减轻产妇分娩创伤。方法:选择住院初产妇,单胎头位,无剖宫产手术指征,于第二产程胎头拨露时两组均用0.5%利多卡因做双侧阴部神经阻滞,分别应用无会阴保护自然分娩、传统会阴保护分娩两种方法。结果:不使用助产手术和会阴保护,在分娩时间上P>0.05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会阴损伤程度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分娩中应用利多卡因会阴神经阻滞后无需会阴保护,无延长第二产程,明显减少会阴侧切率及阴道损伤率,是非常理想的分娩方法。
作者:王素霞;阎凌;王海艳;赵玉玲;刁红洁;高智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上颌前牙区不翻瓣即刻牙种植术对患者口腔内软硬组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前牙或者前磨牙修复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以及对照组50例。对照组实施翻瓣的即刻牙种植手术,观察组则实施不翻瓣的即刻牙种植手术,统计并对比两组术后整体情况,术后软硬组织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PES评分与VAS评分。结果:观察组在术后1d的肿胀和疼痛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术后12个月的牙龈乳头指数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术后12个月的骨愈合及牙龈沟出血方面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手术12个月后的嵴顶吸收值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7d的牙槽嵴顶和植体距离及手术12个月后的牙龈沟深度等方面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的PES评分及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上升,但观察组的上升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上颌前牙区实施不翻瓣的即刻牙种植手术,疗效更佳,更具美感,值得推广。
作者:刘伟林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浆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 ADMA )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灶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将本院160例急性脑梗死病例,根据病灶大小分为腔梗组、小面积梗死组、中等面积梗死组、大面积梗死组4个观察组,每组各40例,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 NI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联合质普法(HPLC)检测其血浆ADMA浓度,比较各组间血浆ADMA水平,分析血浆ADMA水平与病灶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4个不同梗死面积急性脑梗组及对照组血浆ADMA水平分别为(0.57±0.23)umoL/L、(0.79±0.21)umoL/L、(0.93±0.23)umoL/L、(1.12±0.25)umoL/L、(0.32±0.19) umoL/L,组间多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血浆ADMA水平与病灶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存在正相关,差异经统计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健康者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水平较之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并与患者的梗死病灶大小以及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存在正相关。
作者:余蕾;黄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出血并发症的临床用药方法选择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中期妊娠产后出血患者116例,根据患者用药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药治疗相同疗程后按照疗效标准进行数据统计,后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组间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无一例治疗失败者,总有效率为100%,其中痊愈者40例(占68%),有效者19例(占31.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疗效数据统计结果( 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药物联合治疗对中期妊娠产后出血患者具有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铁燕;李红松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