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析微藻生物技术产业前景和研发策略

王鹏;李阳

关键词:微藻生物技术, 产业前景, 研发策略
摘要:微藻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我国科学技术研究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我国已经将研究重点落实到了微藻生物技术研究上来,希望通过微藻生物技术研究,可以开发生物能源,进而有效的应用生物能源。对此,本文就微藻生物技术产业前景进行分析,探究微藻生物技术产业的研发策略,希望对于促进我国生物能源运用有所贡献。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我国牛奶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

    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现代社会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地沟油、三鹿奶粉事件、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社会人心惶惶,人们对食品的关注度也在骤然上升。牛奶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营养来源之一,其营养非常丰富,易吸收,可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但是,牛奶的安全问题却备受争议,本文就我国牛奶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作者:黄彬;王晓东;张皓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连玉武:用生物酵素保卫餐桌安全--记“生物酵素”研发人、中国生态学理事连玉武教授

    2012年至2014年,一项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农业技术,植物精华酵素营养液微生物肥料,分别在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呼兰区、军川农场、五常市进行小规模水稻栽培试验,经过有关部门监测,3年的生产实验中,在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情况下,分别获得23.17%,31.2%和45.5%的增产效果。

    作者:光明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谈食品工程中营养强化剂的应用方案

    食品营养强化剂能够适应不同人群的生理需要和职业需要,是保证人们在各种劳动条件下获得全面合理的营养的需要,以维持和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为补充食品中营养素的不足,可以添加食品营养强化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食品的营养强化剂不仅能提高食品的营养质量,而且还可以改善其保藏性能。本文叙述了食品强化剂营养强化剂的作用,阐述了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原则,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作者:焦延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析降脂营养保健油的有效研制

    本文阐述了降至营养保健油的基本概念及使用降脂营养保健油的意义,并对其制备工艺以及所选用的原材料进行分析与讨论。

    作者:张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试谈对《白酒分析方法》的理解与应用

    白酒中酒精度的测定预先要经过蒸馏。总酯的测定做空白试验,毛细管柱色谱法的应用提高了测量的准确度,缩短了分析时间,且可用于酯、酸、醇、醛等特征分析,测定组分更多,分离效果更好。

    作者:王雷钧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谈食品色谱分析中标准物质管理和使用

    食品色谱分析标准物质管理使用食品中添加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常用色谱法定性定量。色谱分析是利用样品混合物中各组分理、化性质的差异,各组分程度不同的分配到互不相溶的两相中。当两相相对运动时,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反复多次重新分配,结果使混合物得到分离。一般使用外标法和内标法对分析物质定性定量。标准物质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和很好确定了的特性值,由以校准测量装置,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材料或物质。标准物质的准确复现直接影响检测结果。在食品检测色谱分析中对检测数据起关键作用,加强色谱分析用标准物质采购和管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可追溯性。

    作者:张念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阴离子型亲水胶体对马铃薯原淀粉膨润性质的影响

    本文利用离心方法测定了酸、碱对不同种类的阴离子型亲水胶体-马铃薯原淀粉复合体系溶解度、膨胀势及持水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亲水胶体的种类、酸、碱等均显著影响亲水胶体-马铃薯淀粉复合体系的膨润性质。除亚麻多糖外,添加其它亲水胶体均不同程度的导致马铃薯淀粉的膨胀势、持水力降低,但对溶解度无显著影响。

    作者:冷云;郭传祯;马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三种食用菌对镉元素富集作用的研究

    利用食用菌的富集作用来探究平菇、香菇、鸡腿菇对重金属镉的吸附能力。通过测定三种食用菌在含有不同浓度镉标准溶液的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的生长情况、在液体培养基上菌体的湿重和干重,采用ICP设备检测液体培养基中菌丝体内镉含量来评价其富集效果。结果表明,随着镉浓度的升高,菌体中镉含量也随之升高,食用菌菌丝干湿重逐渐减少,富集能力为香菇>鸡腿菇>平菇。

    作者:王馨萍;魏志刚;陶艳丽;马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探讨我国食醋安全生产与监管

    食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调味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醋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我国目前的食醋安全生产现状,对我国食醋安全生产问题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针对性地提出监管措施。

    作者:杜兴林;秦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冷杀菌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及其繁殖是引发食品变质的重要因素,因此杀菌成为了食品加工中关键的环节,冷杀菌技术是一种新型技术,和传统的热杀菌技术有较大差别,它不但能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保护食品功能的生理活性,还能保持食品的新鲜度以及原有的风味和营养成分,本文对冷杀菌新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作者:温敢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绿色环保番茄生产技术要点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绿色蔬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因此,种植绿色蔬菜有利于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基于此,本文笔者就绿色环保番茄生产技术要点进行简单的介绍。

    作者:钟世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析食品质量管理中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作用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是民生问题,同时与政治经济及科学发展息息相关,近年来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正在受到政府和公众越来越多的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具有多样的表现形式与错综复杂的产生原因,给我国食品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战。作为国际公认的科学原则与手段,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在食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应对和处理食品安全问题,对食品质量管理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概念入手,对食品质量管理中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作用进行探讨。

    作者:陈甜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质量管理在食品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食品安全的问题还是经常发生,这就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威胁,因此,食品实验室中质量管理要引起重视。食品质量检验是通过食品检验机构来实现的,为了保证食品质量能够达到标准,确保食品是安全的,改变如今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对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提升是相当重要的,从而从根本上保证食品的安全度,确保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作者:王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析我国转基因食品决策中引入公众参与的必要性

    转基因食品安全由于其决策的主体和风险的承担对象具有很强的不对称性,因此如何修正此类决策的决策程序以保证决策结果的合法性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风险社会理论政治再造的要点和协商民主相关要素分析认为,公众参与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转基因食品决策的合法性。

    作者:汪霖;陈婷;严磊;黄夏初;卢善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酱菜中苯甲酸的仪器比对分析

    了解实验室中不同型号的液相色谱仪对3批次样品的相同项目的检验情况,通过测得数据的复现性和差异程度,验证液相色谱仪在检验酱菜中得苯甲酸方面的检验能力。参照国标方法酱菜的苯甲酸进行检测,两台仪器间的比对实验结果误差均小于10%,符合试验误差允许范围。通过对数据结果的分析得知,液相色谱仪在检验酱菜中苯甲酸的检验能力稳定,仪器误差主要来自标准曲线的建立、色谱柱的柱效、进样流速以及流动相的浓度。

    作者:申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分析

    本文对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明确了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作者:李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模式识别法在食用油真伪鉴别中的实践分析

    探讨在食用油真伪鉴别中,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联合模式识别法(SIMCA),建立FTIR-SIMCA 分类识别模型的实践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各品牌合格食用油15种和伪食用油5种,抽取样品进行FTIR 检验,并根据图谱完成SIMCA 模型的建立。结果:训练集真伪食用油模型中,拒绝率与识别率均为100%,两种食用油有较高独立性,互不交叉;验证集模型识别,拒绝率与识别率同为100%。结论:FTIR-SIMCA 分类识别模型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可有效实现食用油真伪的鉴别,且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

    作者:陈学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北京市食品信用档案建立与管理研究

    食品的安全不仅关系到人的生存和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民族的素质与兴衰。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了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本文及用户北京市当下食品监督管理现状以及问题,提出了适合于北京市自身发展食品信用档案建立及管理建议,以更好的促进北京市整体食品安全管理有效性。

    作者:门玉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关于运用液相色谱技术进行食品安全检验的几点思考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为关注的话题,地沟油、毒大米、染色馒头、红心鸡蛋等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影响,导致生活质量大大下降。因此,应加强对食品的安全检验,提高食品的食用安全指数,寻找切实有效的食品检验方法至关重要。液相色谱技术是现代食品检验的主要方式,其精确度相对较高,值得在食品检测领域应用。本文就关于运用液相色谱技术进行食品安全检验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作者:郭晓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食品中维生素E的检测方法综述

    维生素E广泛存在于食品中,是人体所必须的一种重要维生素。由于其是脂溶性物质,不溶于水相,因此在检测过程中提取就非常困难,在测定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现存的测定方法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简要介绍维生素 E的检测技术的状况,目前的检测方法包括比色测定法、光谱测定法、电化学测定法以及色谱测定法和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法。本文阐述了这些测定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以及各自的优缺点,着重论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其检测器在维生素 E 分析中的应用,后提出目前维生素E分析检测技术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

    作者:黄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

主管:中国商业联合会

主办:商业科技质量中心 北京肉类食品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