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新诺明黄连素氟美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菌痢疗效观察及护理

朱春凤;盖芸;崔波

关键词:复方新诺明, 黄连素, 氟美松, 灌肠治疗, 菌痢, 疗效, 中毒性休克, 预防并发症, 急性传染病, 治疗措施, 细菌感染, 配合治疗, 痢疾杆菌, 措施控制, 保留灌肠, 脓血便, 重症, 症状, 突发, 死亡
摘要:小儿菌痢是由于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小儿普遍易感,多发生在夏秋两季,轻者常以发热、腹痛,便后下坠及伴有黏液便和脓血便,为主要症状.重症者可突发高烧、昏迷、抽搐、中毒性休克等现象,甚至死亡.因此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细菌感染,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针对小儿输液服药困难,不配合治疗等特点.我院于2002年3月至2004年10月采取复方新诺明、黄连素、氟美松、保留灌肠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均收到满意效果.
河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汕头市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吸入性变应原分析

    目的:探讨汕头市小儿支气管哮喘致病因素之一吸入变应原的种类分布,为小儿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环境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吸入性变应原过筛试验(phadiatop)阳性的哮喘患儿42例,分别检测其血清三种多价吸入性变应原组合,推测小儿哮喘吸入变应原的种类分布趋势.结果:hx2、mx2、wx5的阳性率分别为100%(42/42)、38.2%(16/42)、4.8%(2/42).结论:汕头市小儿哮喘的吸入变应原的种类主要集中于螨虫、屋尘、蟑螂,霉菌类次之,野草花粉类检出率极低.

    作者:王文莉;林洁英;林若玲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米非司酮配伍经阴联合用药终止10至15周妊娠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经阴羊膜腔外注入利凡诺、阴道放米索前列醇终止10~15周妊娠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0~15周妊娠要求终止的妇女4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服米非司酮每次25mg,一天3次,总量150mg,妊娠物排出后常规清宫.观察组经阴置入12号尿管,注入利凡诺50mg+注射用水30ml,同时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600μg.对照组助手两指放入阴道内托起子宫,经腹羊膜腔穿刺注入利凡诺100mg.观察两组的引流产效果、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两组的流产成功率均为100%.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注药至宫缩的时间分别为2.08±1.23h和25.28±8.12h (P<0.001);宫缩至妊娠产物排出的时间分别为4.26±2.65h和10.84±6.65h (P<0.001);注药至妊娠产物排出的时间分别为6.34±3.12h和36.12±19.08h (P<0.001);产后2h阴道出血量观察组<100ml的195例、100~200ml的0例,对照组<100ml的187例、100~200ml的6例(P<0.05).两组无1例发生软产道裂伤、子宫损伤,且用药后的副反应小,不需特殊处理.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经阴羊膜腔外注入利凡诺、阴道放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10-15周妊娠引产成功率高、时间短、并发症少,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英姿;孙雪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三苯氧胺与光电离子治疗仪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应用三苯氧胺与光电离子治疗仪治疗乳腺增生病,比较两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作者应用三苯氧胺与光电离子治疗仪治疗乳腺增生病各136例,比较两者在疗效、副作用以及停药后复发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疗效:三苯氧胺组(总有效率94.12%)优于光电离子治疗仪组(总有效率44.12%)(P<0.005).副作用:三苯氧胺组副作用轻,发病率低,无须停药或特殊治疗.光电离子治疗仪组未发现有副作用.随访复发率:三苯氧胺组(14.71%)低于光电离子治疗仪组(88.46%)(P<0.005).结论:三苯氧胺能消除乳房疼痛和肿块,疗效显著,副作用轻,发病率低,停药后复发率不高,仍是目前临床药物治疗乳腺增生病的首选用药.光电离子治疗仪能有效消除乳房疼痛且无副作用,主要适用于表现为乳痛症者.

    作者:陈业晞;沈文律;马丽华;刘利敏;蔡高阳;陈维荣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204例输卵管妊娠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的诊断,特别是不典型病例的早期诊断,分析其发病及误诊原因.方法:对204例输卵管妊娠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输卵管切除标本经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后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初诊确诊病例178例(87.3%),误诊26例(12.1%),流产史79例,放置宫内节育器101例,合并输卵管炎及盆腔炎45例,卵巢肿瘤10例,子宫肌瘤12例.结论:流产、宫内节育器放置及慢性炎症是常见的引起输卵管异位妊娠的原因,病史、血β-HCG及B超检查对不典型病例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黄海花;郑志超;李小凤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重度烧伤62例恢复期护理体会

    2000年9月至2003年9月我院共收Ⅱ度以上大面积烧伤病人62例,针对恢复期采用了心理护理、音疗、体疗等综合性护理疗法,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顾明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培哚普利治疗老年Ⅰ~Ⅱ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对老年Ⅰ~Ⅱ级高血压病(45例)和非老年Ⅰ~Ⅱ级高血压病(43例)应用培哚普利治疗并进行比较.方法:88例高血压病患者均服用培哚普利,老年组:2~4mg;非老年组4~8mg;每日1次,疗程4周.主要观察两组降压疗效.结果:两组在治疗后均有显著的降压效果(P<0.01),但是两组之间的降压总有效率和降压幅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培哚普利治疗老年Ⅰ~Ⅱ级高血压病的疗效较好而且安全.

    作者:杜爱英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从中日医学教育的差异讨论泌尿外科教学的改革

    笔者从1996年至2000年在日本广岛大学医学部学习的4年间,对日本国立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教育进行了一些考察.深感国内医学教育存在一定不足.现就中日两国医学间医学教育的差异,谈谈本人对泌尿外科临床教学改革的一些设想.

    作者:王坚;苏劲;李普云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Ⅱ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出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尿蛋白排出量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高分辨率的彩超测量伴有不同程度白蛋白尿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股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简称IMT值),扫查下肢动脉.选择45例糖尿病人分为三个亚组,尿微量白蛋白正常者为DM-A组,尿微量白蛋白组为DM-B组,大量蛋白尿组为DM-C组.另选择15例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即D组.结果:伴微量白蛋白尿及明显蛋白尿的糖尿病病人其股总动脉IMT值大于尿白蛋白正常的糖尿病病人(分别为左:0.95±0.11mmvs0.82±0.12mm 右0.94±0.12 mm vs0.81±0.10mm,p<0.01左0.99±0.12mmvs0.82±0.1mm,右0.97±0.18mmvs0.81±0.10mm ,p<0.01),尿蛋白正常的糖尿病人IMT值大于正常对照组(左:0.82±0.12 mm vs0.69±0.11 mm 右0.81±0.10 mm vs0.70±0.12 mm,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2型糖尿病IMT增厚的危险因素与糖尿病的病程、总胆固醇水平、血压、尿微量白蛋白的排出相关.结论:伴白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存在下肢大血管病变.

    作者:冯爱萍;石云;李志芬;周忠泉;刘玲玲;赵金风;李修奎;卢洪涛;李滨;刘召义;李梅;陈岩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微波与激光配合干扰素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的随机对比研究

    目的:提高复发性尖锐湿疣的治愈率,减少再复发率.方法:将89例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微波治疗组46例,激光治疗组43例,术后配合全身应用干扰素治疗的疗效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微波治疗组治愈率100%,激光治疗组83.7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应首选微波加干扰素治疗.

    作者:窦忠东;郝长宏;王俊荣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78例外阴部尖锐湿疣临床病理分析

    尖锐湿疣(CA)是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尤其是HPV6及11型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是主要的性病之一,这早已是定论.近年来,病理外检工作中CA的检出率有所增加.因其是性病,常引起一些家庭及社会问题.本文对78例CA进行临床病理分析,重新讨论其与性乱史等方面的关系以及病理诊断问题.

    作者:李德春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手术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86例

    儿童肱骨外髁骨折亦称肱骨外髁骨骺骨折,在儿童肘部骨折中较常见,其发生率仅次于肱骨髁上骨折,属关节内骨折,如处理不当常发生各种畸形和并发症,造成肘关节功能障碍.我们近年来采用手术治疗86例,疗效满意.

    作者:徐存立;牛高潮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小儿漏斗胸的外科治疗

    胸是常见的先天性胸壁畸形,其发生充占活婴1/300~1/400[1],我院自1994年至2004年间共收治小儿漏斗胸11例,现将手术治疗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胡传贤;黄苏;费沛德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LCT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薄层涂片(LCT)对早期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可行性.方法:以我科就诊的患者作为筛查人群,选择从未进行LCT、阴道镜等检查,且均有性生活和非孕期妇女(年龄不限)共计1090例,细胞学诊断采用TBS标准,以组织学活检作对照评LCT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该人群现患病率:H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为0.55%(6/1090),SCC(鳞状细胞癌)0.028%(3/1090);结论:LCT制片效果优良,敏感度和特异度比较理想;明显提高诊断的正确性,能满足早期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需要,比较适合作为医院常规的筛查方法.

    作者:陈萍;黄诺洁;孟春燕;林楚容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全膀胱切除可控膀胱术护理

    目的:总结全膀胱切除可控膀胱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6例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6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能自行插管排尿,贮尿囊容量300~600ml不等.结论:术前给予患者心理疏导,良好的肠道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定期冲洗贮尿囊,做好引流管道的护理及自我护理指导,可减少并发症,增强患者对手术的心理和生理的顺应性.

    作者:彭颖皓;吴贵玲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五金工业噪声性耳聋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五金工业噪声性耳聋患病率与噪声接触剂量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听力计测定某镇五金工业噪声作业工人听力,并使用声级计测定作业环境噪声强度,调查作业工龄,用直线回归法分析噪声性耳聋患病率与噪声接触剂量之间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所调查五金工业噪声作业工人噪声性耳聋患病率为27.97%,各级噪声性耳聋患病率与噪声接触剂量之间存在着剂量反应关系.结论:长期暴露在工业噪声下可引起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经回归分析,要保护95%的作业工人不发生噪声性耳聋,接触噪声总剂量应控制在119dB·年以下.

    作者:蔡永明;张文渊;陈森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脑脊液置换术防治SAH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并发脑血管痉挛(CVS)是常见且重要并发症,同时也是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有文献报道[1],蛛网膜下腔的积血是导致CVS发生的根本原因,尽快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是防治CVS的重要措施.自1993年至2002年以来,我科开展脑脊液(CSF)置换术防治脑血管痉挛40例,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就CSF置换术防治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冯慧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应用Richard钉手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目的:总结Richard钉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探讨其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方法:3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早期应用Richard钉手术内固定,对术中、术后处理及疗效进行总结和随访.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愈合时间16周,所有病例均恢复行走,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达96%.结论:Richard钉在治疗老年顺股骨转子间骨折中固定牢靠,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理想,是一种有效的内固定材料.

    作者:岑怡彪;张应文;朱智敏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真人真做注射实验常见问题及对策

    皮内、皮下、肌内、静脉注射、静脉输液5种注射是基础护理学基本操作项目,是临床常用治疗手段,也是基础护理学教学重点内容之一,要求学生在校时熟练掌握操作步骤,在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开展同学之间进行角色扮演真人真做实验,一方面加深护生操作步骤记忆,为下临床打基础,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各种注射的真实感受,能更好的关心和体贴病人.我们对2004级、2005级中专护士班学生160人进行观察,现就常见问题及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周爱君;王丽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严重肺挫伤36例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严重肺挫伤的诊治认识.方法:对36例严重肺挫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严重肺挫伤患者中,临床治愈28例,死亡8例.结论:严重胸外伤患者如出现进行性咯血、呼吸困难、发绀及肺部斑点状或片状高密度阴影要考虑到严重肺挫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可能,应早期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纠正低氧血症、大剂量激素和抗生素及并发症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作者:邓述恺;郑瑛;唐瑞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研究应用进展

    近年来,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应用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血管瘤、转移瘤等获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与经皮椎体成形术相比,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能纠正病椎的后凸畸形,并在椎体内形成一个空腔,可在低压下注入粘稠度较高的骨水泥,明显降低了骨水泥渗漏率,提高了临床疗效[1,2].目前,应用球囊扩张的椎体后凸成形术已在欧美国家得到重视并广泛应用,初步临床报道效果满意[3],我国现在也开展了此类手术并获得了成功[4].

    作者:苏连澍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河北医学杂志

河北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