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仲侠;杨兆伟
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可使85%以上的APL病人获完全缓解(CR),故而成为当今治疗APL的常规首选药[1]。且用药方法简便,无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毒副作用,但也存在着如维甲酸综合症,皮肤口唇干燥,头疼头晕,骨关节痛等不良反应[2]。我科自1989年以来将其用于临床35例,效果良好,其中4例治疗中发生阴茎,阴囊皮疹,溃疡,通过及时的换药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病人坚持治疗达CR,现将其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孟丽娜;席延荣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及方法自1994年至1999年共收治肝癌患者5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大者68岁,小31岁,均经B超CT证实为原发性肝癌,常用化疗药物:表阿霉素、丝裂霉素,顺铂、5—氟脲嘧啶等,常用栓塞剂:碘油,明胶海绵。方法:在X线引导下,自股动脉插管至肝脏供应肿瘤组织的血管,经造影证实后,将化疗药物、栓塞剂注入肿瘤部位,或栓塞供应肿瘤组织的血管。
作者:杨锦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男性乳腺发育症为一侧或两侧乳房呈女性样发育,肥大,有时有乳汁样的分泌物[1]。大多属生理性或体内激素不平衡所致。但病人常产生较大心里压力。我院1991年至1999年共诊治96例男性乳腺发育症,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96例年龄18~65岁,其中18~29岁32例,30~59岁52例,60~65岁12例,1侧82例,2侧14例。
作者:曹玉根;王克俭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偶发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与预后。方法:1995年1月至2001年1月183例术前诊断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经尿道切除后病理学发现前列腺癌12例,全部施行了双侧睾丸切除术。结果:12例获得随防,随防时间6个月至5年,存活6例,长时间5年。结论:对偶发前列腺癌去势术可提高生存率。
作者:吴鸿;杨水华;韩见知;高绍青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者男性,19岁,因溺水后昏迷3h入院。患者3h前因下河游泳,不慎溺水,5min后,被其家人救起,当时患者周身青紫,呼吸困难,处于昏迷状态。伴呕吐,呕吐物为清水,及抽搐等,其家人立即将患者送当地卫生院进行抢救,给清理呼吸道后,行人工呼吸,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点,西地兰0.4mg,速尿20mg静注等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而来我院急诊。入院时患者处于深昏迷状态,呼吸急促,面色青紫,四肢冰凉,脉膊细数,体温39.5℃,脉搏140次/min,呼吸30次/min,血压14/8kPa。压眶反应及角膜反射均为阴性,双侧瞳孔等大,直径为2mm,对光反应迟钝,口唇紫绀,牙关紧闭,两肺呼吸音粗,并可闻湿罗音。立即清理呼吸道,气管插管,插管内大流量给氧。血压、心电监护,并且同时给脱水,降颅压,强心利尿。呼吸兴奋剂,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及对症治疗等。经紧张抢救约8h后,患者终于神志转清,病情平稳,又经住院8d治疗后,治愈出院。现将抢救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朱玉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一般资料70例均为子宫肌瘤患者,年龄在35~55岁,其中子宫全切除32例,子宫次全切除38例。2 患者的主要心理问题2.1 有关手术问题需了解手术多长时间、麻醉情况、开刀医生技术水平、手术成功率等。2.2 有关术后健康问题:担心术后切口疼痛,体力下降。2.3 有关术后家庭、夫妻生活问题:尤其年轻患者关心是否会发生性功能障碍。2.4 有关自身健康问题:是否会发生早衰,男性化等。
作者:徐晨曦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新式剖宫产术是近几年较普遍采用的一种新术式,我院自1998年5月开始应用,显示了手术时间短、开皮损伤小、术后拆线早的优点,但仍在腹腔内操作,且不缝合腹膜仍为人们所担心。我院自1999年10月开始采用新式腹膜外剖宫产术6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自1999年10月至2000年10月间共分娩2348例,其中行剖宫产860例,剖宫产率为36.6%。随机选择其中60例采用新式腹膜外剖宫手术作为A组,并随机选择同期120例分成二对照组:B组(60例)为新式剖宫产组,C组(60例)为腹膜外剖宫产组。三组孕周、年龄、手术指征无明显差异,术前准备、麻醉、术后护理相同。
作者:冯富忠;杨兴爽;高善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两年来,我们通过加强开胸术后的疼痛护理,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病人住院日,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重新认识术后疼痛对开胸患者的影响及术后镇痛的必要性 术后疼痛是人体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这虽是一种必然现象,但它对机体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对开胸术后的影响。研究表明,术后疼痛,使血中儿茶酚胺升高,表现为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呼吸浅快,还可出现恶心、呕吐、出汗等,同时由于致痛和炎性介质的异常释放,既可加重原发病灶的缺血、缺氧和水肿,又可引起机体激素和酶系统代谢异常,蛋白合成缓慢,分解加速,不利于切口愈合。另外疼痛可使人体免疫球蛋白下降,影响术后康复,尤其是开胸术后病人,切口深,胸壁神经受损,以致不敢咳嗽、深呼吸、翻身等,更易于形成肺不张、肺部感染、低氧血症等严重并发症[1]。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以往认为术后疼痛是正常现象,应用止痛药会成瘾,术后病人应坚持不用药而忍受疼痛的观点。以临床护理工作中,应象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一样重视术后疼痛。
作者:宋兰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病历介绍患者女,32岁,因流涕,发热4d来院就诊,诊为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给于退热抗炎治疗,在门诊静滴5%葡萄糖加穿琥宁400mg,在用药2min后,患者自述胸闷,继而恶心呕吐,呼吸困难,随后意识丧失,口唇青紫,牙关紧闭,脉搏细速,120次/min,血压测不到,诊断为过敏性休克,立即让患者平卧,持续高流量吸氧,停止输液,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mg,静推氟美松20mg,静推可拉明0.375mg,洛贝林3mg,安钠咖0.5mg,8min后血压为11/7kPa,迅速补充血管容量,30min后血压升至13/llkPa,1h后,呼吸、心率及血压恢复正常,患者转危为安。
作者:田仲侠;杨兆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与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不稳定心肌缺血综合征,也是心脏事件发生的前驱信号,选择适当的治疗对改善其预后重要的临床意义,有许多报道认为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效果较好,也有报道认为用尿激酶加肝素治疗效果也较为理想。我们借鉴他们的治疗方法,将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与尿激酶加肝素治疗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丽萍;毛力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同一胃癌中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10例正常胃粘膜、10例萎缩性胃炎、10例肠上皮化生的胃壁组织和145例胃癌组织中P21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0例正常胃粘膜、10例萎缩性胃炎、10例肠上皮化生的胃壁组织中未发现P21和P53。145例胃癌组织中P21和P53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5.2%和51.2%。表达阳性的P53定位于肿瘤细胞核内,P21定位于细胞膜或细胞浆上。P21和P53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检测P21和P53有助于评估胃癌的预后。
作者:黄维清;纪萍;王海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下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医院内感染之一,治疗困难,预后凶险。为了深入了解本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现状,我们通过对近期149例院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病例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1 材料和方法1.1 调查对象:自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者149例。
作者:凌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酸碱失衡类型。为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同步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和电解质分布,以酸碱失衡预测代偿公式,结合AG值和潜在HCO3-对119例次慢性呼吸衰竭进行酸碱失衡类型判断。结果:正常5例次,呼酸37例次,代碱5例次,呼碱3例次。呼酸和并代碱52例次,呼酸合并代酸4例次,呼碱合并代碱4例次,三重酸碱失衡(TABD)9例次,其中呼酸合并代酸代碱7例次,呼碱合并代酸代碱2例次。经AG值和潜在HCO3-判断,代酸8例增至17例。呼吸三重酸碱失衡(TABD)由0增至9例。不测潜在HCO3-有4例失检。结论:慢性呼衰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出现多种类型酸碱失衡,AG值及潜在HCO3-对代酸和呼吸型TABD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宋琼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儿腹部及颅脑复合性损伤的准确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我院10年来收治的31例小儿腹部及颅脑复合伤患儿的疗效及随访情况。结果:29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5年,其中治愈27例,伤残2例。结论:对就诊患儿应早期诊断有无复合伤,优先处理致命伤可提高生存率。
作者:徐晓青;刘爱雅;王玉红;杨广承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病毒性肝炎的分类与传播途径根据病原体的不同,病毒性肝炎目前可分为甲、乙、丙、丁、戊型五种。其中甲肝和戊肝经消化道传播,乙肝、丙肝和丁肝传播途径复杂,主要经体液血液途径、母婴垂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甲肝和戊肝只有急性患者,其它三型既有急性患者,又有慢性患者,且以慢性患者更为多见。对于疾病向来是“三分治,七分养”,尤其对于目前治疗较为棘手的乙肝、丙肝和丁肝,院外护理非常重要,是养好病的关键所在。
作者:陈爱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维持性血液透析(以下简称血透)疗法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终身替代疗法之一。本人曾对慢性肾衰患者在接受血透前及血透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分析,并施以心理护理,对保持患者心理动态平衡,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均有显著促进作用。1 一般资料我院在1999年至2000年,对29例慢性肾衰患者实施血透1652例次。其中,男8例,女21例,年龄21~76岁。有7人已做换肾手术。
作者:周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咪唑安定用于硬膜外麻醉时的镇静、抗焦虑、消除内脏牵拉反应痛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咪唑安定(Ⅰ)组和氟芬合剂(Ⅱ)组,每组20例。Ⅰ组:咪唑安定负荷剂量0.05mg/kg,然后用0.05mg/kg.h行泵持续输注。Ⅱ组:氟派啶0.05kg,芬太尼1ug/kg肌注。结果:Ⅰ组的镇静、抗焦虑、消除内脏牵拉反应痛的作用明显强于Ⅱ组,P<0.05。两组对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咪唑安定能安全的辅助于硬膜外麻醉,能有效的增强镇静、抗焦虑和消除内脏牵拉痛,对呼吸和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作者:唐晓宁;陈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多动小鼠脑内乙酰胆碱(Ach)和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的改变,探讨多动症的发病机理。方法:制备多动小鼠,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脑组织匀浆中的Ach和cck—8的含量。结果:腹腔注射东莨菪碱(3mg/kg)30min后,小鼠的活动次数显著增加(P<0.05),其脑组织匀浆中的Ach的含量为8.64±1.43pmol/g,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cck-8的含量较对照组略低。结论:多动症的发病与Ach和cck-8的变化有密切关系。
作者:李之林;严义培;刘淑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老年期心血管系统的改变老年人由于组织器官老化造成心肌细胞缩小,心排血功能减退。一旦因体力或精神疲劳而使血液需求量增加时,心血管功能可受到严重影响;老化往往常伴有动脉硬化,易引起高血压,影响血供量而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律失常及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硬化,可影响血液动力学或加重左心室负荷而引起左心功能不全。
作者:厉月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无牙体疾患的磨牙根折裂临床较为常见。由于病灶隐蔽,常易误诊。往往伴有牙髓、牙周联合病变。特别是由于对此类疾病的认识不足,不易即刻找出病因而及时诊治。笔者自1987年以来,遇到72例病人,共74颗患齿,特加以报道。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72例病人共74颗牙齿,男46例,占63.89%,女26例,占36.11%。患者性别比为1.77:1。小年龄为31岁,大年龄为72岁。其中40~60岁共54例,占75%。患牙牙位及患根分布情况见表1
作者:崔迪;林锡江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