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迪;林锡江
1 临床资料自1999年10月至2000年10月,我院共收治外伤性休克76例,颅脑损失12例,胸部损伤18例,骨盆骨折20例,会阴撕裂6例,广泛软组织损伤20例。男52例,女24例,年龄小8岁,大74岁,入院时均处于严重休克状态。经早期精心、正确的病情观察,及时救护,均康复出院。现将经验总结如下。2 外伤性休克病人的临床观察2.1 神志、表情的观察:外伤早期抗体代偿机能尚好,脑组织血流量未明显减少,脑缺氧程度轻,脑组织处于兴奋状态,病人表现烦躁不安、焦虑,如休克不及时纠正,血压持续下降至8/6kPa时,脑血流量明显减少,脑缺氧严重,脑细胞兴奋性降低,病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意识不清,甚至昏迷,提示病情恶化。
作者:姜风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前庭大腺囊肿的手术方式有囊肿造口术、囊肿切除术,脓肿形成还可单纯切开引流。我院对传统的前庭大腺囊(脓)肿造口术式进行了改进,效果满意,现将26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本组病例门诊23例,住院3例。年龄23~42岁,平均32岁。其中囊肿17例,脓肿9例,囊(脓)肿直径3~6cm。所有病例术前均予以外阴坐浴,脓肿患者口服或静脉用抗生素3d。
作者:姜琦;姚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儿腹部及颅脑复合性损伤的准确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我院10年来收治的31例小儿腹部及颅脑复合伤患儿的疗效及随访情况。结果:29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5年,其中治愈27例,伤残2例。结论:对就诊患儿应早期诊断有无复合伤,优先处理致命伤可提高生存率。
作者:徐晓青;刘爱雅;王玉红;杨广承 刊期: 2001年第03期
75%酒精会阴伤口湿敷预防感染效果观察研究,是课题组成员于1995年5月至1998年6月间选择同期住院产妇,共510例,观察组240例,对照组270例。观察组会阴伤口给予75%酒精局部湿敷,对照组给予青霉素和卡那霉素肌注或青霉索静滴,两组产妇进行疗效对照,前者疗效明显优予后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病毒性肝炎的分类与传播途径根据病原体的不同,病毒性肝炎目前可分为甲、乙、丙、丁、戊型五种。其中甲肝和戊肝经消化道传播,乙肝、丙肝和丁肝传播途径复杂,主要经体液血液途径、母婴垂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甲肝和戊肝只有急性患者,其它三型既有急性患者,又有慢性患者,且以慢性患者更为多见。对于疾病向来是“三分治,七分养”,尤其对于目前治疗较为棘手的乙肝、丙肝和丁肝,院外护理非常重要,是养好病的关键所在。
作者:陈爱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输卵管积液是女性常见的慢性炎性病变,也是女性不孕的原因之一。发病的机理还不清楚,大多数认为是由细菌上行感染所引起的,诊断上经常通过输卵管造影或手术结果所证实。随着科学的发展,目前超声诊断输卵管积液有重要诊断意义,腹部超声已成为妇科疾病临床辅助诊断手段之一。
作者:王鲁宁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β受体阻滞剂的药理分类1.1 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的选择性是指在不同组织中阻断β受体的能力。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噻吗洛尔、纳多洛尔对β1和β2受体均有阻滞作用;但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阿替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治疗剂量对β1受体阻滞作用强而对β2受体作用弱,因此较少引起因阻滞β2受体引起的副作用,如诱发支气管哮喘、雷诺氏现象、低血糖反应不易恢复等。
作者:焦建民;付国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在医院,良好的人才素质,就能拥有病人,拥有信誉。而门诊护士是首先接触病人的人,是医院医疗第一线的主角。她们的举止言谈、行为规范、人格素质,都会给病人留下第一印象,这一印象直接关系到病人就诊时的情绪、心态变化、病情预后。同时,医院形象的树立,首先就是门诊护士的具体形象体现。所以,对门诊护理人员素质的培养十分重要。1 道德素质 是素质培养的核心,德才兼备,有德才能谈到才,有才而无德,素质就是句空话。高尚的医德,要求我们医护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解病人,尊重病人。
作者:俞琬如;许淑琴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形状形如大写的英文字母“X”,可描述为一体、两切迹、四臂。体部呈盾状,长40~50mm,宽25~35mm。体部分布四个园形钉孔,直径4.5mm,四孔连线为平行四边形,两切迹分左右,据其切迹之同心圆直径不同而区分型号,全套钢板共5块(Ⅰ~Ⅴ型)。其切迹的同心圆直径以2mm为单位递增,小42mm大60mm,每块钢板的左、右切迹相差2mm,(1型42/44,2型46/48,依此类推)。四臂不等长(如图),短臂长20mm,宽15mm,其中分线与体部中分线相交成40度角,短臂中心有一个圆形钉孔,直径4.5mm。长臂长50mm,宽15mm。其中分线与体部中分线呈30角,沿长臂纵轴均匀分布三个圆形钉孔,直径4.5mm,长臂侧缘有切3对迹,利于塑形或切断。
作者:尹绍猛;刘建丰;金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碘一淀粉比色法测定粉酶其结果的计算公式为:Amy=( A空—A测)/(A空)×800(IU/L)我院使用的香港产Analyzer780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无此程序进行测定,此前只能在722型分光光度计上测出吸光度后,通过计算获得。
作者:俞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以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祖国医学称为“缠腰火丹”。我所自1997年至1999年收治带状疱疹96例,采用干扰素治疗48例。同时设对照组治疗,临床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1]:①起病突然或先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②皮损为红斑上出现群集状绿豆大小水泡,少数为丘疹或血泡性。各群皮疹间皮肤正常。③皮损沿外周神经作单侧带状分布,以肋间神经和三叉神经分布区多见。④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神经痛,病程2~3周,少有复发。神经痛可持续更久。所有病例均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作者:徐云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一般资料70例均为子宫肌瘤患者,年龄在35~55岁,其中子宫全切除32例,子宫次全切除38例。2 患者的主要心理问题2.1 有关手术问题需了解手术多长时间、麻醉情况、开刀医生技术水平、手术成功率等。2.2 有关术后健康问题:担心术后切口疼痛,体力下降。2.3 有关术后家庭、夫妻生活问题:尤其年轻患者关心是否会发生性功能障碍。2.4 有关自身健康问题:是否会发生早衰,男性化等。
作者:徐晨曦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腹部手术切口裂开是腹部手术严重并发症之一,我科自1992年8月至1999年10月共行腹部手术1756例,切口裂开21例,治疗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1例,男性13例,女性7例,男、女比例为3:1,年龄35~76岁之间,其中择期手术15例,急症手术6例,择期手术中恶性肿瘤9例,良性疾病6例,急症手术中消化道穿孔3例,胆道感染3例,21例切口裂开均立即采取二次缝合,17例全层减张缝合,4例分层缝合,减张缝合后三次缝合2例,均痊愈。
作者:郭海泉;蔡克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自1995年以来,我们采用中药外洗法治疗足跟痛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例,72足,男性30例,年龄25~68岁,病程长8年,短1个月,平均1年2个月,单足患病56例,双足患病8例,体力劳动者50例,非体力劳动者14例,有风湿性关节炎病史者16例,X线提示有足跟骨刺者56例,大部分有过局部封闭及服用消炎止痛药效果欠佳史。
作者:张炳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近年来,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l)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为探讨青年人(年龄40岁)AMI发病规律及特点,将1995年1月至2000年3月收住我科的37例青年人急性AMI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全部病例均系住院病人,均符合WHO规定的急性AMI诊断标准。年龄24~40岁,平均年龄34.5岁。男33例,女4例,男女比例8.3:1。
作者:徐艳秋;刘秀;郝志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为了便于统一标准,采用单盲法,即固定1名手术医师操作,1名护士配合,选择孕10周以内90例,孕10 周~14周210例,无人工流产禁忌症的孕妇。(有初孕妇和有人工流产史的孕妇及剖宫产妇者)。随机选择情况类似的200例为对照。(10周以内160例,10周~12周40例)。
作者:徐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以多脏器损害为主的以自身免疫为特点的全身结缔组织病。小儿重症SLE(SSLE)在短期内可出现肾功不全,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等,预后差。我们采用大剂量甲基强地松龙(MP)合并大剂量环磷酰胺(CTX)联合冲击治疗SSLE 8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侯文敏;廉道三;刘霞;张丽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酸碱失衡类型。为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同步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和电解质分布,以酸碱失衡预测代偿公式,结合AG值和潜在HCO3-对119例次慢性呼吸衰竭进行酸碱失衡类型判断。结果:正常5例次,呼酸37例次,代碱5例次,呼碱3例次。呼酸和并代碱52例次,呼酸合并代酸4例次,呼碱合并代碱4例次,三重酸碱失衡(TABD)9例次,其中呼酸合并代酸代碱7例次,呼碱合并代酸代碱2例次。经AG值和潜在HCO3-判断,代酸8例增至17例。呼吸三重酸碱失衡(TABD)由0增至9例。不测潜在HCO3-有4例失检。结论:慢性呼衰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出现多种类型酸碱失衡,AG值及潜在HCO3-对代酸和呼吸型TABD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宋琼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同一胃癌中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10例正常胃粘膜、10例萎缩性胃炎、10例肠上皮化生的胃壁组织和145例胃癌组织中P21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0例正常胃粘膜、10例萎缩性胃炎、10例肠上皮化生的胃壁组织中未发现P21和P53。145例胃癌组织中P21和P53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5.2%和51.2%。表达阳性的P53定位于肿瘤细胞核内,P21定位于细胞膜或细胞浆上。P21和P53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检测P21和P53有助于评估胃癌的预后。
作者:黄维清;纪萍;王海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可使85%以上的APL病人获完全缓解(CR),故而成为当今治疗APL的常规首选药[1]。且用药方法简便,无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毒副作用,但也存在着如维甲酸综合症,皮肤口唇干燥,头疼头晕,骨关节痛等不良反应[2]。我科自1989年以来将其用于临床35例,效果良好,其中4例治疗中发生阴茎,阴囊皮疹,溃疡,通过及时的换药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病人坚持治疗达CR,现将其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孟丽娜;席延荣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