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茵瑜;叶庆邦;史伟文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RA患者34例,均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6个月随访,分析其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HSS)、生活质量评分(SF-36)变化,统计治疗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4例患者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屈曲畸形、肌力、活动度、功能、疼痛评分均较术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心理健康、躯体疼痛、机体功能、社会职能评分均较术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优良率为88.2% (30/34),并发症发生率为11.8% (4/34).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有效率,安全性较高.
作者:梁鸿志;樊书新;骆雷锋;王贺平;刘照树;张潇;钟凯华;姚树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空腹C肽、餐后2hC肽、餐后2h血糖(2hPG)、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及总胆固醇(AG)、三酰甘油(T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抵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可显著改善其血糖、胰岛素功能指标,对于血脂调节也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蔡茵瑜;叶庆邦;史伟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运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在保障患者知情权的情况下,根据所用手术方案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5).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手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切开胆管取石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与住院天数,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胆漏、反流性食管炎、切口感染、脂肪液化等)及药物镇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2.6 ±5.1)ml、(2450.0±350.0)ml、(20.2±5.3)h、(7.1±2.8)d,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49、10.314、12.616、6.715,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t=1.273、1.693,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2% (2/48),使用镇痛药物患者3例(6.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84、7.157,P<0.05).结论 相比于传统的开腹术,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尹克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70例小儿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70例心律失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入院后给予临床常规检查,配合相对应药物治疗.观察并分析患儿心律失常的诊断结果、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异位心律失常患儿中以房性早搏、室性早搏为主,窦性心律失常以窦性心动过速为主,无心房扑动、心房纤颤发生;70例患儿病因分析结果可知,先天性心脏病16例(22.86%),重症感染13例(18.57%),病毒性心肌炎41例(58.57%);经治疗,70例心律失常患儿中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61例(87.14%),好转7例(10.00%),无变化2例(2.86%).结论 小儿心律失常病情较为复杂,且疾病类型较多,临床上主张早发现、早治疗,治疗药物的选择以对患儿影响小的药物为主,有助于患儿恢复.
作者:赵爱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支原体肺炎、细菌性肺炎患儿及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各60例,分别检测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三组儿童血清CRP水平,比较其血清CRP阳性率.结果 治疗前,支原体肺炎组血清CRP水平和血清CRP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细菌性肺炎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支原体肺炎组;治疗后1周,细菌性肺炎组和支原体肺炎组患儿血清CRP水平和血清CRP阳性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细菌性肺炎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结论 小儿细菌性肺炎血清CRP阳性率高于支原体肺炎,血清CRP检测可作为鉴别细菌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刘罗慧;李伟艳;田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联合用药组)与对照组(单一用药组).观察组采用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抗反流方案即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对照组单独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剂,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哮喘症状评分、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及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哮喘症状评分、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食管反流病史(GERD)症状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GERD症状评分未见明显变化(P>0.05);两组哮喘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时,在控制哮喘的同时给予抗反流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惠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母乳喂养对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坏死性肠炎和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7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早产儿进行人工喂养,观察组早产儿则进行母乳喂养,比较两组早产儿坏死性肠炎、喂养不耐受、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喂养后,观察组早产儿坏死性肠炎和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到肠内完全营养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腹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母乳喂养能够有效降低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坏死性肠炎的发生率,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作者:刘军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采用无乳糖水解蛋白奶粉喂养对其体质量增长和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中选取86例,按照喂养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普通早产儿奶粉喂养,观察组采用无乳糖水解蛋白奶粉喂养.分析两组早产儿体质量增长及其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 截止观察结束,观察组早产儿体质量增加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肠道热卡、恢复出生体质量日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乳糖水解蛋白奶粉喂养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可改善早产儿肠道耐受性,降低喂养不耐受比率,增加早产儿体质量.
作者:袁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生脉饮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肌重塑及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79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40例予以生脉饮注射液+曲美他嗪治疗,对照组39例予以单一生脉饮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心肌重塑各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清cTnI、血浆BNP水平,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用药3周后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LVDD、LVSD及血清cTnI、血浆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 (6/40),对照组为10.26%(4/39),组间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脉饮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可减缓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重塑,改善其血浆BNP、血清cTnI水平,且安全性高.
作者:李爱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西地那非联合高频振荡通气对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新生儿心肺功能及血清脑钠肽(BNP)、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58例PPHN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研究组联合采用高频振荡通气及西地那非治疗,治疗3~6d.对比两组用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入院时及疗程结束后心肺功能指标[肺动脉压力(PA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BNP、HIF-1α、ET-1水平.结果 研究组用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AP、LVEF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AP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BNP、HIF-1α、ET-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血清BNP、HIF-1α、ET-1水平,改善患儿心肺功能.
作者:王俊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抗骨质疏松药物预防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再发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93例骨质疏松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后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骨密度、疼痛、椎体高度骨折再发率.结果 观察组椎体压缩性骨折再发率(4.26%)低于对照组(28.26%),(P<0.05);观察组降低VSA评分、提高骨密度T值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减少Cobb角、增加伤椎椎体前缘高度、降低OD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抗骨质疏松药物降低PKP术后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再次骨折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温亚锋;陈丽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Y型钢板内固定与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肱骨髁间骨折患者8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肘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肘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增高,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效果显著,可恢复患者肘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作者:杜凯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肥厚的逆转效果.方法 将64例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1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拉西地平4mg/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阿托伐拉汀10mg/d,疗程均为8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记录两组患者心肌肥厚和心脏舒张功能情况,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射血分数及左心重量指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水平、超声心动图指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SBP及其平均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托伐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降低血压,增强患者心肌收缩能力,可有效改善LVMI,逆转心肌肥厚.
作者:刘斌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对危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后评估.方法 选取确诊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患者61例,于确诊当日及确诊后第4、8天检查患者血清PCT及CRP水平.按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其中存活组39例,死亡组22例.比较两组VAP患者于确诊后第0、4、8天的PCT和CRP水平及分析在不同时间段PCT截断值与死亡预后的关系.结果 两组VAP患者确诊当天的血清PCT和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于确诊第4天和第8天的血清PCT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存活组患者于确诊第0、4、8天的血清PCT水平呈下降趋势;两组VAP患者的血清CRP水平于确诊第0、4、8天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第4天PCT水平>1μg/L是强的死亡预兆.结论 血清PCT水平是危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重要预测标志物,未发现CRP水平与该疾病的预后存在相关性;确诊第4天PCT水平是预测危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病死率的关键指标.
作者:朱建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优势.方法 选取行抗生素治疗的重症肺炎患儿共75例,将37例行抗生素降阶梯治疗的患儿纳入观察组,38例行抗生素升阶方案治疗的患儿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治疗情况、细胞免疫指标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抗生素使用时间、感染控制时间、肺部病灶吸收率、总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疗效更佳,抗生素使用时间和患者恢复时间更短,炎症控制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黄国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颅骨缺损中改良颞肌下颅骨修补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36例颅骨缺损患者随机分为颞肌下组、改良颞肌下组、颞肌外组,每组12例,对比三组患者术后的外观、咀嚼力、颞部疼痛,并对比并发症.结果 术后随访12个月,改良颞肌下组患者在外观、咀嚼力、颞部疼痛方面优于其余两组,并未增加颅内出血、感染、硬膜外血肿、钛网松动、癫痫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 颅骨修补术中,改良颞肌下颅骨修补术能够使患者在外观、咀嚼力、颞部疼痛等方面得到改善,并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提升了患者的自信心,改善了患者生活的质量.
作者:张松;杨春红;陈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应用DPAP25 Plus呼吸机进行无创正压通气,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溶液、沙丁胺醇加氯化钠注射液氧化驱动雾化吸入15 ~ 20 min,每日2次.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3% (60/65),对照组为77.8% (35/65),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氧分压(PaO2)、pH值、血氧饱和度(SaO2)高于对照组,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氧化驱动雾化吸入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减少抗生素等激素类药物用量,缩短治疗时间,加速患者恢复.
作者:鄢楠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胃镜检查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胃镜检查的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于检查前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5 μg/kg泵注,对照组给予5 ml氯化钠注射液泵注.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T0),置入胃镜后1 min(T1)、3 min(T2)、5 min(T3)和检查结束后(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水平.结果 观察组T1、T2、T3、T4时刻MAP、HR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1、T2、T3、T4时刻血清NE、E、Cor水平高于T0时刻(P<0.05),观察组T1、T2、T3、T4时刻血清NE、E、Co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丙泊酚总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诱导时间、检查时间、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减轻了高血压患者胃镜检查中的应激反应程度,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邓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8例(94眼),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4例(47眼).对照组予以小梁切除术,观察组实施小梁切除术与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术后视力、眼压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两组视力和眼压明显改善,观察组视力高于对照组,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眼压性浅前房、前房炎症、黄斑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乳化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能改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术后视力、眼压,安全性高.
作者:孟华锋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下肢手术应用硬膜外注射右美托咪定和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下肢手术的患者180例,均实施硬膜外麻醉,将其分为三组,组1的60例患者应用1.5 μg/kg右美托咪定+1.0μg/kg舒芬太尼+0.10%罗哌卡因治疗,共计150 ml;组2的60例患者应用1.5 μg/kg舒芬太尼+0.10%罗哌卡因治疗;组3的60例患者应用2.0 μg/kg舒芬太尼+5 mg/ml曲马多,共计150 ml,实施静脉镇痛,分别在T0、T1、T2、T3各时间点采集患者的静脉血对其NE、E、APTT、COR、PT、APTT、FIB以及TT值,同时在术后T1、T2、T3时间点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结果 通过对组2、组3患者进行比较,其术后T1、T2、T3时间点的VAS评分差异未见统计意义(P>0.05);与组1比较,组2、组3的术后T1、T2、髓时间点PT、APTT、TT值均比组1低,而NE、E、COR、FIB值比组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前比较,组1患者的T1、T2、T3时间点PT、APTT、TT、NE、E、COR、FIB值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组2、组3比较,T1、T2、T3时间点的各个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手术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镇痛的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应激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思海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