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婴幼儿外伤后脑梗死65例临床分析

白国书;李国建;王景波;吕然博;冯会宾;宋彦涛;陈慧峰;王岩

关键词:婴幼儿, 颅脑损伤, 脑梗死, 临床特点, 治疗
摘要:目的 分析婴幼儿外伤后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分析6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婴幼儿外伤后脑梗死好发于单侧基底节区,CT病灶多呈类似圆形或卵圆形的低密度区,占位效应不严重或不明显,本组均痊愈.结论 头外伤史明确,但较轻,多为偏瘫或单瘫.基底节区供血的动脉易受损害的解剖生理特点及婴幼儿自主神经功能不健全是其主要发生机制.应尽早给予钙通道阻滞剂、神经营养剂、改善脑血液循环药物、小剂量脱水剂和激素,配合早期开始功能锻炼,即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腹泻病合并心肌损伤41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和总结儿童腹泻病合并心肌损伤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8年8月至2010年11月收住院的儿童腹泻病合并心肌损伤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1例患儿给予抗病毒及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营养心肌治疗.结果 经抗腹泻和心肌保护综合治疗后,患儿腹泻、心肌损伤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除CK-MB(异常率2.44%)外均正常.结论 儿童腹泻病合并心肌损伤的症状不典型,易漏诊,及时抗腹泻和心肌保护综合治疗后预后良好.

    作者:冯迎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185例

    目的 总结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州市木渎人民医院2006年2月至2011年1月期间收治的185例腹股沟疝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85例患者无围术期死亡,手术顺利,疗效满意.并发症主要有局部肿胀、积液、异物感、疼痛等,随访6个月~4年,有1例复发.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的优点,是目前治疗腹股沟疝较为理想的术式.

    作者:云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C-反应蛋白及代谢指标临床分析

    目的 比较2型糖尿病(T2DM)肾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 将148例T2DM患者设为糖尿病组(DM组),并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分为三组:无肾病组55例(B组)、早期肾病组58例(C组)、临床肾病组35例(D组),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A组).测定血清CRP水平,同时检测血压、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血脂、尿酸(UA)、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观察各组间CRP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①DM组与A组相比,收缩压(SBP)、FPG、HOMA-IR、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UA升高(P<0.01或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降低(P<0.05);D组与B组相比,SBP、UA升高(P<0.05),HDL-C降低(P<0.05);②B、C、D组CRP高于A组(P<0.01),C、D组CRP高于B组(P<0.01),D组CRP高于C组(P<0.05);③相关分析显示CRP与BMI、SBP、TG、LDL-C、HOMA-IR、UA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 CRP与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相关,且随着DN进展而逐渐增高,可预测DN的进展;CRP水平升高与BMI、TG、LDL-C、UA、HOMA-IR等代谢指标密切相关,可作为T2DM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临床预测指标.

    作者:干正琦;郭如雅;周强;方立曙;俞丹璐;汤胜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小儿迁延性腹泻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特点、病因,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住院并诊断为迁延性腹泻的5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主要病因有感染、喂养不当、滥用抗生素造成肠道免疫力低下等;迁延性腹泻患儿多伴有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脱水等;寻找病因并针对病因进行综合治疗,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小儿迁延性腹泻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并发症多;积极寻找病因,针对病因治疗,辅以支持和对症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旭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婴幼儿外伤后脑梗死65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婴幼儿外伤后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分析6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婴幼儿外伤后脑梗死好发于单侧基底节区,CT病灶多呈类似圆形或卵圆形的低密度区,占位效应不严重或不明显,本组均痊愈.结论 头外伤史明确,但较轻,多为偏瘫或单瘫.基底节区供血的动脉易受损害的解剖生理特点及婴幼儿自主神经功能不健全是其主要发生机制.应尽早给予钙通道阻滞剂、神经营养剂、改善脑血液循环药物、小剂量脱水剂和激素,配合早期开始功能锻炼,即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白国书;李国建;王景波;吕然博;冯会宾;宋彦涛;陈慧峰;王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99mTc-MDP骨显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观察骨显像在诊断肺癌骨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99mTc-MDP全身骨显像技术,分析155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首次骨显像及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本实验观察1550例肺癌患者中,肺癌骨转移率为34.8%(540/1550),其中腺癌41.7%(365/876),鳞癌23.8%(114/478),未分化癌为37.1%(33/89),腺鳞癌26.1%(28/107).本组460例(85.2%)为多发性明显的放射性浓聚,其余88例(16.3%)呈单发者均经MRI、CT及X线平片证实为骨转移.转移部位分别为:胸部骨68.7%,脊柱39.3%,骨盆32.5%,四肢骨17.8%,颅骨8.8%.结论 肺癌患者早期进行99mTc-MDP全身骨显像,对病程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评价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99mTc-MDP骨显像肺癌骨转移常见部位是胸部和脊柱,腺癌骨转移率高.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诊断肺癌骨转移有很高灵敏度.

    作者:闫淑珍;马世兴;朱家伦;贾丽;刘鹏杰;刘超;杨耀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Kugel补片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180例

    目的 探讨Kugel补片无张力修补术在临床的应用.方法 2005年6月至2009年3月应用Kugel补片无张力修补术治疗180例腹股沟疝患者.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37 min,术后疼痛13例,阴囊水肿46例,切口感染3例,复发3例.结论 Kugel补片无张力修补术适合于老年腹股沟疝特别是复发疝的治疗.

    作者:刘洪涛;孙德利;张春礼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自发性气胸63例分析

    自发性气胸是临床常见急症,胸膜腔闭式引流是治疗的主要措施。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作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经皮胸腔内置入闭式引流术,配合中心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63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崇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胃癌的胃镜检查分析(附127例报告)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胃癌患者的胃镜及病理特点,为提高胃癌的检出率提供临床实验依据.方法 将行胃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按年龄分成青、中年组(12~59岁)和老年组(60~78岁),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通过胃镜检查,比较胃镜结果及病理特点,并对各年龄段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青、中年组胃癌患者男女比率为2.11:1,老年组为3.3:1;各年龄段胃窦的发病率都占较高比例,青、中年组胃窦发病率明显高于老年组,而老年组贲门发病率明显高于青、中年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病理类型看,各年龄组高、中分化型腺癌的检出率都较高,在青、中年组发现恶性程度较高的未分化癌.结论 不同年龄段胃癌的发病情况各具特点,应早检查、早诊断以提高胃癌的检出率.

    作者:黎雪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研究证实,白细胞介素- 6 (interleukin-6,IL-6) 主要由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是一种重要致炎因子,在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参与炎症损伤过程,具有刺激细胞生长、促进细胞分化和加速细胞急性期蛋白合成的作用,在急性脑出血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1].为此, 我们测定了50 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IL-6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吴浩;张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空腹血糖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空腹血糖(FBG)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22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 HbA1c、GSP及FBG检测并做眼底检查.其中糖尿病正常眼底(NDR)组11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108例.结果 DR组HbA1c及 GSP值明显高于NDR组(P<0.01),而FBG水平DR组与ND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A1c及GSP可作为糖尿病患者发现 DR的指标,两者结合考虑更有助于DR的发现.

    作者:杨昕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应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与单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组)82例和对照组(醒脑静组)80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14、21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单用醒脑静注射液效果更理想,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

    作者:邓树荣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成人恶性脑型疟疾2例临床分析并相关文献复习

    目的 初步探讨成人恶性脑型疟疾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确诊成人恶性脑型疟疾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经过及其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成人恶性脑型疟疾患者均有非洲工作或生活史,同时均为急性起病,表现为高热、头昏头痛,意识障碍,同时伴有肝功能异常,累及两系以上血象异常,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外周血涂片均找到恶性疟原虫;予以青蒿琥酯等治疗患者痊愈,其中1例出院后因未服用伯安喹而引起复燃,再次治疗有效.结论 成人恶性脑型疟疾在我国多为输入性感染,临床易误诊,有必要反复血涂片找疟原虫以便于确诊;该病起病迅速,病情进展快,及时有效抗疟疾治疗病情恢复快,治疗效果好.

    作者:吕金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老年人与中青年人涂阳肺结核临床与影像学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及中青年人肺结核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278例老年人(60~92岁)及415例中青年人(18~59岁)涂阳肺结核患者资料,综合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老年组与中青年组相比,发热、咯血、胸痛、胸闷、厌食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累及双侧肺老年组168例(60.43%),中青年组170例(40.96%);累及右肺下野老年组161例(57.91%),中青年组141例(33.98%);其中以纤维化病灶为主要表现者老年组169例(60.79%),中青年组170例(40.9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人肺结核在临床特点及X线表现上不同于青壮年,了解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征有利于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曾祥丽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手法复位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的疗效.方法 应用Barbecue翻滚法、Gufoni疗法、Casani解脱法对28例HC-BPPV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28例患者经上述手法复位治疗,1周后总痊愈率为60.7%,3个月后总痊愈率为78.6%,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手法复位治疗HC-BPPV有效、简便、安全,可作为HC-BPPV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张继振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卡孕栓宫腔给药防治剖宫产术后出血疗效评价

    目的 观察卡孕栓宫腔给药防治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于剖宫产中缝合子宫切口前放置1 mg卡孕栓于宫腔底部;对照组(50例)不放置卡孕栓.两组均于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缩宫素10 U.结果 治疗组术中及术后2 h内出血量分别为(218±50)ml、(366±54)ml,对照组术中及术后2 h内出血量分别为(249±53) ml、(415±60)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用药前后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卡孕栓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效果好,安全,不良反应少,用药方法简单,值得推广.

    作者:刘芳;田云;谢建端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彩超对颈部淋巴结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超声是颈部淋巴结检查的常规方法,二维及彩色多普勒结合检查已成为鉴别良恶性病变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就92例颈部淋巴结病变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表现进行分析,以探讨超声对颈部淋巴结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桂华;张晓玲;李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目的 探讨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方法 根据新生儿的特点和对患儿家属的心理分析,采取光照疗法和精心的护理,使患儿早日康复.结果 86例患儿全部治愈,无核黄疸的发生.结论 蓝光新生儿黄疸过程中精心护理,严密观察,可有效提高新生儿黄疸的治愈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作者:张智荣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颅骨外固定牵引器定量牵引治疗颧眶复合体骨折

    目的 用颅骨外固定牵引器探索一种便捷实用的牵引治疗颧眶复合体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 收集颧眶复合体骨折并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6例,术前摄颅颌骨三维CT,利用软件测量分析颧眶复合体移位情况.在颅骨上固定颅骨外固定牵引器并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将骨折段持续牵引复位.术后复查CT评价疗效.结果 颅骨外固定牵引器操作简单,固定稳固,术后患者面型及功能恢复好.结论 颅骨外固定牵引器便捷实用,实现了微创、快速牵引复位与持续牵引复位固定相结合治疗颧眶复合体骨折的目的.

    作者:洪碧波;孙维平;龚建明;陆一新;俞丽华;龚超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95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高频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3例以实性密集低回声为主,边界不规则,呈蟹足样或有明显毛刺状,可见有砂砾样钙化.32例以混合回声为主,可有液性或混合性暗区,暗区周边不光滑.95个病例中,术前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甲状腺癌6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0例,甲状腺腺瘤11例,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1例,术前超声诊断与病理符合率为66.3%.结论甲状腺癌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高频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定性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何龙;谢景华;吴晓钟;高雄辉;刘鸿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