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观察帕瑞昔布钠对腭垂腭咽成形术后舒芬太尼作用效果的影响

万文华;刘春华;唐智豪

关键词:帕瑞昔布钠, 鼾症
摘要:目的 研究帕瑞昔布钠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行腭垂腭咽成形术(UPPP)患者,对术后舒芬太尼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40例择期全身麻醉下行UPPP患者随机均分为帕瑞昔布钠组(A组)和对照组(B组),术毕带气管导管在麻醉恢复室观察治疗.A组手术前15 min及间隔12 h后分别给予帕瑞昔布钠0.5 mg/kg,B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舒芬太尼静脉微泵持续输注,根据患者躁动情况及循环波动情况调整舒芬太尼用量.观察两组患者在入恢复室时(T1),术后2 h(T2),术后4 h(T3),拔管前(T4),拔管即刻(T5)5个时点的血压、心率,记录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各时点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躁动次数、恶心、呕吐的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0.5 mg/kg可以增加患者对于气管插管的耐受性,明显增强舒芬太尼的镇痛效果.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外伤性乳糜腹水的处理

    外伤可致多种疾病发生,但乳糜腹水较为少见,我院于2010年2月收治1例因外伤致乳糜腹水患者,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端孟;贾凯;凌丰军;王永恒;张晓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多西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在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45例原发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方案,术前化疗2~4个周期,术后完成规定化疗,观察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8%,其中3例病理为完全缓解,主要不良反应为呕吐,粒细胞减少及脱发.结论 多西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可耐受,是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方案之一.

    作者:吴天峰;范春香;郗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壳聚糖宫颈抗菌膜治疗宫颈电环切除术后阴道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壳聚糖宫颈抗菌膜治疗宫颈电环切除术后阴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3例宫颈电环切除术后阴道出血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局部应用壳聚糖宫颈抗菌膜压迫,B组用碘仿纱布压迫,比较两组止血时间,宫颈外观恢复情况.结果 A组止血时同明显短于B组,宫颈外观恢复好于B组.结论 结论 壳聚糖宫颈抗菌膜治疗宫顼电环切除术后阴道出血效果好,使用方使,有推广价值.

    作者:赖俏红;黄惠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小切口松解术治疗青少年臀肌筋膜挛缩症

    目的 总结采用小切口臀肌筋膜挛缩松解术治疗青少年注射性臀肌筋膜挛缩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7月21例青少年臀肌筋膜挛缩症行挛缩松解术的临床资料.21例中男10例,女11 例;年龄7~19岁,平均12.7岁.病变均位于双侧.病程5~16年,平均11.3 年.结果术后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28.5 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未遗留明显瘢痕.术前双下肢功能根据Fernandez分度法评定:轻度3例、中度12例、重度6例;术后仅1例重度患者遗有轻度跛行,优良率为95.2%.结论 对于青少年臀肌筋膜挛缩症,小切口臀肌筋膜挛缩松解术可避免术后遗留明显瘢痕,同时术中能彻底松解挛缩带,配合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可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李萌;刘长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护理

    目的 更好的了解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 对蕲春县人民医院肾内科病房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合理饮食护理、药物治疗期间的护理.结果 6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缓解率达85%.结论 全方位的综合护理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关键之一.

    作者:胡文丽;王晓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纤维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治疗恶性胆道梗阻33例

    目的 探讨纤维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置放胆道内支架姑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ERCP 将导丝插入33例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胆道并超过梗阻部位,扩张狭窄,然后用推送导管将引流支架推送至胆道狭窄部位,其两端均超过狭窄段1 cm 以上,从而解除33例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结果 33例患者中插管成功29例,不成功4例,成功率为87.88%( 29/33).术后黄疸逐渐消退,皮肤瘙痒等症状消失或减轻.术后2周内血清总胆红素均下降50%以上,血清总胆红素均退至40 μmol/L,肝功能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 通过ERCP 内镜下胆道内置放支架,解除恶性梗阻性黄疸,对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满意疗效.

    作者:徐亮;周栋;李建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靶向注射治疗腰椎间盘源性神经痛

    目的 观察椎间孔靶向注射利多卡因曲安奈德治疗腰椎间盘源性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腰椎间盘源性神经痛患者40例,按治疗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做常规牵引、物理治疗和静脉脱水消炎治疗;试验组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行靶向腰神经阻滞根注射治疗.3个月后评价治疗效果,随访6个月.结果 试验组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6例.6个月后随访复发情况,试验组2例,对照组6例,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靶向注射治疗腰椎间盘源性神经痛确切有效.

    作者:常国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一种微创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方法的研究

    目的 探索一种效果好、费用低的微创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自2008年5月至2010年11月期间对132例患者共176条浅静脉曲张下肢行河南省人民医院普外科改进的微创方法 治疗,术后随访1~2年.结果 所有术前标记的曲张静脉均被剥除,手术时间30~70 min,术中出血50 ml左右,术后无血肿,随访1~2年无复发.大部分患者患肢曲张静脉消失,少留痕迹;肿胀、酸困不适、沉重感减轻或消失,效果理想.结论 该手术是一种成本效益俱佳的微创手术,值得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李红光;赵利红;王永乾;鲍学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血脂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血脂水平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10月来我院就诊的汕头市孕妇血脂检测结果,其中妊娠期糖耐量减低 (GIGT)62例,妊娠期糖尿病(GDM)56例,经临床确诊PIH 38例,分析项目包括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并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分析.结果 GIGT组和GDM组与正常妊娠组相比TG、TC 明显增高,ApoA1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IGT 组和GDM组间四项血脂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IH组与正常妊娠组相比血脂TG、TC、ApoB明显增高,ApoA1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存在脂代谢紊乱,脂代谢紊乱可能是其发生或发展的原因或结果,重视妊娠妇女血脂监测,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应作为围产期保健和优生优育的重要内容.

    作者:姚家勇;张蔚起;韦天彬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138例

    目的 总结开展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138例.结果 全部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20~80 min,术中出血量10~60 ml,术后引流量100~800 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9 d.术后胸管漏气24例,术后因呼吸衰竭行机械辅助呼吸3例.结论 基层医院开展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安全有效、节省费用、值得推广.

    作者:李克剑;阮应东;李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宫颈病变的早期筛查

    宫颈癌是妇科肿瘤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容易早期发现、早期确诊的肿瘤.宫颈癌有较长的癌前病变阶段,各级CIN均有发展为宫颈癌的趋向,级别越高发展为癌的几率越大;级别越低,自然消退几率越多.所以临床早期筛查并诊断宫颈病变尤其重要,有效的筛查及恰当的治疗完全可能将其阻断在癌前病变或早期癌阶段并彻底治愈,所以宫颈癌是可被预防的恶性肿瘤.

    作者:刘小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鼻内镜下顽固性鼻出血好发部位及其治疗

    目的 总结顽固性鼻出血的好发部位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经鼻内镜治疗的46例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鼻出血好发部位依次为:下鼻道穹窿部12例(26.09%),鼻中隔嗅裂区10例(21.74%),鼻中隔后部9例(19.57%),中鼻道后端7例(15.22%),中鼻甲后端6例(13.04%),2例出血部位不能确定(4.35%).首次检查发现出血点35例(76.09%),再次检查发现出血点9例(19.57%),其中38例行电凝止血,6例行凡士林油纱条或膨胀海绵定向填塞.2例出血部位不能确定者做后鼻孔栓塞,未再出血.结论 应用鼻内镜寻找出血点并进行电凝治疗,具有减轻患者痛苦、操作简单、安全、有效、一次性治愈率高的优势,为临床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作者:郑娟;鞠宏霜;马明忠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乳腺癌保乳手术24例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十余年来其在我国发病率有逐渐升高趋势,在北京、上海等地乳腺癌已跃居为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随着乳腺彩超、X线钼靶以及乳腺MRI等设备的应用和诊断技术的进步,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明显提高.早期乳腺癌采用保留乳房手术(保乳手术),新辅助化疗,辅助放、化疗以及内分泌治疗,是近年来乳腺癌治疗的重要进展.

    作者:林楠;廖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非甾体类抗炎药致上消化道出血42例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是一类不含有甾体结构的抗炎药,具有抗炎、抗风湿、止痛、退热和抗凝血等作用,在临床上广泛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多种发热和各种疼痛症状的缓解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但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常见的是对消化道的损害.我们对2003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与NSAID有关的病例共4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桂燕;徐瑞红;王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骨巨细胞瘤手术治疗的疗效

    目的 探讨骨巨细胞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0年8月至2010年9月手术治疗33例骨巨细胞瘤患者,其中肿瘤切除﹢石炭酸烧灼、酒精局部灭活﹢骨水泥填塞术10例;病灶刮除﹢植骨6例;单纯瘤段切除5例;瘤段切除人工假体置换5例;瘤段切除关节融合4例;病灶刮除术治疗Ⅲ期患者3例.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5年,平均2.6年.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10例,肿瘤复发2例;病灶刮除植骨6例,肿瘤复发1例;单纯瘤段切除5例,肿瘤复发1例;瘤段切除人工假体置换5例,肿瘤复发 0例.瘤段切除关节融合4例,肿瘤复发0例;病灶刮除术治疗Ⅲ期患者3例,肿瘤复发1例.结论 手术治疗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是令人满意的,但其复发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作者:钟伟;刘文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孕中期孕妇产前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孕中期产前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测定11 909例孕中期孕妇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值,采用Auto DELFIA 1235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得出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神经管缺陷(NTD)三种疾病的风险值,高风险者采用胎儿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以及三维B超进行确诊.结果 筛查的11 909例孕妇中,高风险孕妇1976例,阳性率为16.59%,经染色体检查或三维B超诊断,确诊唐氏综合征9例,18-三体综合征3例,NTD 0例,其他缺陷异常10例.结论 对孕中期孕妇进行产前筛查是减少染色体疾病和神经管缺陷患儿出生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仙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氯吡格雷对偏头痛患者增效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治疗偏头痛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及其对偏头痛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R)、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及血管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偏头痛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急性发作时加服麦角胺咖啡因片1片/次;口服尼莫地平40 mg/次,3次/d,盐酸氟桂利嗪胶囊2粒/次,1次/d,睡前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口服,75 mg/次,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0 d.监测治疗前后偏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伴随症状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测定PAR、LPA、ET-1.结果 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2178,3.9720,P<0.05).治疗30 d后,观察组的PAR、LPA、ET-1均显著低于治疗前(t=8.1816,5.2797,4.4709,P<0.01)和对照组(t=6.7543,2.4861,2.0546,P<0.01或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66,P>0.05).结论 偏头痛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与PAR、LPA及ET-1水平密切相关,在常规治疗偏头痛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可显著地提高疗效,降低PAR、LPA及ET-1水平,并不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杨占礼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心脏疾病因其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自2002年Amplatzer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和国产封堵器应用于临床以来,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已成为一种替代传统外科手术的有效手段.但其并发症及其防治仍是介入医生关注的重点,现就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并发症予以综述.

    作者:宋志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阴道镜检查246例分析

    目的 评价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7年3月至2010年12月在河南省宁陵县妇幼保健院妇科检查发现宫颈有肉眼病变或有接触性出血者进一步行阴道镜检查,并对依据阴道镜图像异常进行定位活检的246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理结果慢性宫颈炎者213例(含宫颈基底组织增生1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 19例,CINⅡ~Ⅲ 9例,宫颈癌3例,宫颈湿疣2例.结论 将阴道镜检查作为宫颈疾病的筛查手段,对早期发现宫颈癌、CNI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权红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胰腺囊性病变的多层CT诊断与分析

    目的 分析胰腺囊性病变的MSCT 表现及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的27例胰腺囊性病变的MSCT 表现.结果 假囊肿11例,平扫表现为囊状水样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囊壁轻度强化,内无分隔.囊腺瘤9例,其中浆液性囊腺瘤6例、黏液性囊腺瘤3例,平扫呈囊状水样密度并见壁结节,其内有分隔,增强扫描囊壁、壁结节及分隔不规则强化.囊腺癌4例,肿瘤呈多房分隔囊性病灶,壁厚薄不一,显不均匀强化,其中2例伴肝脏转移.胰腺脓肿1例,平扫为类圆形液性密度,内见小气泡影,囊壁呈环形强化.胰岛细胞瘤囊变1例,囊液密度略高,增强周边强化.胰腺癌伴囊变1例平扫呈程度不同的低密度区,囊变区内无分隔,壁厚不均匀.结论 胰腺囊性病变有各自的CT表现特征.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能很好显示胰腺囊性肿瘤内部结构及邻近脏器、血管受累改变,是诊断胰腺囊性病变的较好方法.

    作者:马长江;孙丽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