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颖娜
目的:探讨湿性愈合治疗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8月的Ⅱ 度以上压疮患者随机分成湿性愈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湿性愈合治疗组25例患者,运用湿性愈合理论及新型敷料进行换药处理,常规治疗组23例患者采用碘伏纱条换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湿性愈合治疗组25例有22例治愈,3例好转,治愈率88.0%;常规治疗组23例有16例治愈,7例好转,治愈率69.6%.结论:湿性愈合疗法是治疗压疮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它能促进愈合、减少瘢痕,能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及降低费用.
作者:习明娟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护理质量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患者140例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70例患者接受PDCA循环管理,对照组7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提高,并发症发生率4.3%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采取PDCA循环管理,能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刘乾仙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和探讨我院第二类精神药品应用情况.方法:我院门诊药房选取2016年的第二类精神药物处方5049份,研究和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药品名称、用药剂量、用药剂型.结果:第二类精神药物处方5049份,占处方总量的11.12%,精神药物的二联用药有54张,占第二类精神药物处方量的1.07%,没有精神药物的三联以及以上的情况.大于66岁的患者使用多,占比为29.01%;19岁到35岁的患者使用少,占比为12.99%.艾司唑仑片的DDDs值大,为13542,少的为地西泮注射液,DDDs值为167.结论:我院的第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作者:张灵丽 刊期: 2017年第24期
1.问题聚焦超声影像报告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报告质量事关重大,我科就诊人数长期居高不下,科室医务人员面对繁重工作,时有缺陷报告产生,为提高超声影像报告质量,做好科室质控工作,我科将2016年上半年质控抽查1780份报告中缺陷报告情况做PCDA循环,统计汇总分析,找出其中各种造成因素,针对性做出整改计划加以实施后检查改进成效,对尚存问题进入下一PDCA循环.
作者:胡蜀雯;王依宁;刘华丽;杨丽;刘影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探究老年急腹症患者的临床就诊特点以及采用急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09月至2016年09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6例老年急腹症患者,收集并汇总老年急腹症患者的临床就诊特点.将86例病患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护理期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急诊护理干预,评价并分析两组老年急腹症患者在不同护理方法下的护理效果以及焦虑自评情况.结果:收治的老年急腹症患者临床主要表现出腹部疼痛、恶心呕吐、乏力、情绪焦虑、心里紧张等特点.干预组老年急腹症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5.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9%,干预组焦虑量表分布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急腹症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急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值得在以后的临床护理中广泛推广.
作者:张世艳 刊期: 2017年第24期
通过回顾广元市院前急救指挥调度中心接听电话,指挥医疗出诊等资料,对广元市院前急救资源使用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找出广元市急救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院前急救资源合理使用的对策,为今后合理使用急救资源提供依据.
作者:雷莉容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探究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采取全程护理措施.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不如采取全程护理措施的观察组.结论:对急诊危重患者采取全程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使得抢救时间得到有效缩短,患者满意度和抢救成功率得到提高,并发症的发生得到减少,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作者:陈斌妹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氟比洛酚酯对老年人腹腔镜手术术后苏醒的影响及镇痛效果、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老年人随机分成两组,于手术开始前分别注射氟比洛酚酯或生理盐水.观察给药前,给药后各时点患者的生命体征,苏醒程度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全麻苏醒时血压、心率更平稳,术后应用镇痛药量明显减少,VAS评分低,统计学差异显著.而不良反应组间比较无差异.结论:氟比洛酚酯可明显减轻老年人腹腔镜手术术后痛,且镇痛时间长,不增加副反应.
作者:徐昀;关欣 刊期: 2017年第24期
帕金森疾病是临床诊疗中并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该病明显的表现和特征就是肌僵硬、姿势不稳、行动迟缓等,同时还有部分患者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情绪障碍等.以往研究中多关注帕金森患者的核心运动症状,但是对其非运动症状的研究关注较少.本文对非运动症状表现及其对帕金森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做一综述,旨在为帕金森临床治疗研究提供借鉴价值.
作者:杨盛贤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探究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使用舒适护理的应用体会.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52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将全部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2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干预.结果:经过舒适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通过将舒适护理措施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作者:杜娜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8月神经内科的120例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6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的是优质护理服务,根据心理焦虑抑郁表对患者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比较.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92±6)分,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70±7)分,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经护理后,在焦虑评分方面,观察组为(34.2±10.2)分,对照组为(39.8±13.7),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抑郁评分方面观察组为(32.5±9.6)分,对照组为(37.2±11.8)分,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内科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质量显著提高,可广泛使用于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
作者:费网华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分析应用64排CT扫描头颈CTA佳时机.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头颈联合CTA扫描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回顾性分析对照组患者颈动脉联合成像的延迟时间和靶血管对比剂浓度之间的关系,重新设计延迟时间的计算公式后,再次进行扫描.结果:对照组测得的对比剂浓度CT平均值为(371+ 53) HU,对照组对比剂浓度CT平均值为(442±69) HU.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新公式计算扫描延迟时间,有助于控制靶血管对比剂的浓度,将其稳定在能够显示血管斑块的浓度值范围内,避免造成静脉伪影.
作者:赖宇林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145人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肾损伤患者64人,非损伤患者81人,另设健康对照组112人.检测各组人群的N端脑钠肽前体指标,比较各组检测结果同时用酶法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肌酐清除率(Ccr)与NT-proBNP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肾病组NT-proBNP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损害组和非损害组相比NT-proBNP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作为检测标准对病人的检出率明显大于血清肌酐和尿素氮.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NT-proBNP指标可以作为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吴文俊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病原理,临床特征,病中治疗和病后恢复,经过系统的研究来提高临床认识和医治质量.方法:对我院接收的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例档案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本次分析的案例中,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病的发生率为8.87%,女性发生率为2.42%,男性发生率为6.41%,脑卒中后癫痫的的早期发生率比晚期发生率高得多,几乎是2倍还多,脑卒中的发生类型,性质与病灶部位有关,易发生癫痫的病灶是皮质病灶.结果:对脑卒中癫痫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理进行探讨,脑卒中后癫痫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皮层病灶更易发病,并且基本上是全面性发作,治疗及时可有效控制.
作者:刘虎;杨芳;刘荣华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结果:两组子宫肌瘤患者的整体护理疗效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观察组在采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措施后患者的整体护理治疗有效率为96.30%(26/27);对照组采用了常规护理方式后患者的整体护理治疗有效率为5.19%(23/27).结论:在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整体护理治疗有效率.
作者:张秀娟;哈丽恰·霍加西 刊期: 2017年第24期
脑出血是临床较为常见,致残以及致死率极高的非外伤性、脑实质自发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相关脑出血疾病的病因分析以及治疗方案研究甚多.多数治疗取得显著疗效,但仍存在治疗不及时,治疗方案错误导致的疾病迁延,错失治疗时机等问题.近年来临床对于脑出血的病因与其发病部位的相关研究广受医学界学者的关注.本次研究主要从脑出血分型、不同分型脑出血疾病的发病部位、脑出血病因与发病部位的相关性分析与研究展望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脑出血患者的疾病治疗提供科学可靠依据.
作者:吴先良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就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内科护理体会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内科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所收治的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的抑郁得分明显要低于对照组,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措施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缓解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或者避免出现抑郁现象,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候会荣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研究推拿配合针灸微波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增生性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均分作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5例.研究组采用推拿配合针灸、微波理疗的综合疗法,对照组采用药物注射疗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复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4.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63% (P<0.05);治愈后1年随访中,研究组复发率5.45%,对照组复发率为30.90%,两组比较,对照组复发率更高(P<0.05).结论:推拿配合针灸、微波理疗的综合疗法对增生性膝关节炎具有更理想、更持久的效果.
作者:王慧海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分娩期实施体位护理干预对矫正胎位异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住院分娩的300例胎位异常产妇,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娩期分别采取常规舒适和特殊体位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的胎位矫正情况、分娩方式及产程时间等.结果:实验组护理后的各项临床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娩期对产妇实施特殊的体位护理,可以有效矫正胎位异常,提高分娩质量,保障产妇与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作者:黄琴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对比两种断脐时间对第二产程中存在胎儿宫内窘迫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窒息程度及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足月阴道分娩在第二产程中出现胎儿宫内窒息的产妇100例所分娩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新生儿出生后十秒之内断脐(常规断脐),观察组在脐带搏动减弱后断脐(延迟断脐),对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对比分析,对比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窒息程度及复苏效果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相对于对照组新生儿,观察组新生儿Apgarlmin、5min评分要高,复苏时间要短.结论:延迟断脐能够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减轻其窒息程度,提高复苏效果,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肖琴 刊期: 2017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