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培青;沈洪
目的:研究分析针灸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通过检索2005年至2015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内公开发表的针灸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运用Rev Man 5.3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比较分析针药联合疗法与单纯西医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逐步筛选,终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共8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针药联合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总体疗效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药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因纳入文献样本有限以及文献质量不高,尚需大样本以及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试验的高质量研究采加以验证.
作者:郑全成;符海燕;符永鋆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通过梳理《内外伤辨惑论》中所使用的炮制类药物发现,李东垣在临床用药方面十分注重药物的炮制,其内涵主要有助脾以升清、理胃以助降、调理气机酒炙升散、纠偏以护正等.可见李东垣在临证之中灵活运用炮制类药物,既蕴含其重视脾胃在全身气血生化和调节气机升降中的重要地位,亦表现出炮制药物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金国娥;刘统治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探讨《素问·奇病论》经文“人生而有病癫疾者”并提出笔者之看法.赞成古今不少医家释此段经文之“癫疾”为癫痫之看法,然认为此段经文“癫疾”之病因记述并不符合临床实际,后世医家随其意之所释并不可取.后指出《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固然是中医学经典之祖,然受限于成书时之历史条件,必然会有某些欠妥之处,这就需要后学者继承时扬其精华,弃其不妥,方能使这块瑰宝更加大放异彩.
作者:丁德正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的减肥效应与线体粗细、埋置深浅的相关性.方法:用2-0、4-0两种规格的铬制羊肠线分别埋置在同一穴位的脂肪层、肌肉层,每15 d埋置1次,共埋置2次.采用红外热像检测及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动态观察埋线前后局部红外热像及散斑血流值的变化,并比较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差值的变化.结果:同一型号线体,肌肉层埋线穴位局部红外热像及散斑血流值均较脂肪层高;同一组织层面埋线,2-0号线埋线穴位局部红外热像及散斑血流值均较4-0号线高.2-0号羊肠线肌肉层穴位埋线组在埋线前后的体质量指数变化值及腰围、臀围变化值较其他组高.结论:穴位埋线的减肥效应与线体粗细、埋置深浅有相关性.
作者:李思婷;王少军;尹业辉;王淑友;姚淑英;李燕燕;叶航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制肝郁化热证的证候评价量表.方法:系统检索肝郁化热证相关文献形成条目池,并建立肝郁化热证证候评价量表概念框架.采集15位专家问卷数据和116例患者临床信息数据,通过专家问卷法、区分度法、相关系数法和克朗巴赫系数法4种方法筛选条目,再使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代表性条目,从而构成肝郁化热证证候评价量表.结果:评价量表由13个条目组成,分别是易怒、心烦、急躁、症状随情志变化、口苦、目赤、面红、胁胀痛、口咽干燥、尿黄、眠差、苔黄、脉弦.该量表的半分信度为0.643,以医生判断为对照的效标效度为0.625,反应度基本满意.结论:本研究所编制的证候评价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可作为疗效评价指标,应用于部分中医证候临床试验研究.
作者:郭盛楠;刘强;王少卿;高颖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发掘急性血瘀证大鼠动物模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探索该中医证候模型的发病机制.方法:SD大鼠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应用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仪的代谢组学方法检测急性血瘀证大鼠血清中代谢物的变化,通过PLS-DA等模式识别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脂肪酸代谢、磷脂酰胆碱代谢、神经鞘磷脂代谢出现异常.结论:急性血瘀证模型中磷脂酰胆碱、脂肪酸、神经鞘磷脂等成分的代谢都受到了干扰,这些代谢途径的变化可能导致能量代谢的异常,影响血小板功能,进而导致血瘀证的发生.
作者:黄烁;孙明谦;孙蕾;刘建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慢性疼痛是临床治疗的难题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对慢性痛的调控研究一直集中在神经元方面.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疼痛的发生尤其是慢性疼痛不仅与神经元有关,与胶质细胞也关系密切.脊髓胶质细胞在痛觉的初级传入和整合以及痛觉调制尤其是慢性痛中枢敏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针刺是一种有效而副作用极少的治疗慢性痛的手段,可以通过抑制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抑制或调节胶质细胞膜受体、细胞因子、神经营养因子、细胞内信号通路的活动,抑制神经元-胶质细胞的对话产生镇痛效应.敌对脊髓胶质细胞在痛觉调制中的作用和针刺治疗慢性痛中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端木程琳;乔丽娜;闫娅霞;王俊英;高永辉;陈淑萍;张建梁;刘俊岭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现代医学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vome,PCOS)子宫内膜病变的关键因素是胰岛素抵抗.中医认为,PCOS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特点与痰瘀致病相吻合.通过从中医虚、痰、瘀角度研究PCOS子宫内膜病变,认为脾肾两虚是促成PCOS子宫内膜病变的病机根本,痰瘀互结是其病机核心.在治疗上应“补益脾肾,痰瘀同治”,同时配合中药治疗,在临床上往往取得显著疗效.应用中医“治未病”及“已病防变”的思想,为早期干预和改善PCOS子宫内膜病变提供重要的指导思想.
作者:闵璐;刘逸超;满玉晶;韩凤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胃不和”与“卧不安”的相关性,为临床脾胃病和失眠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参考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收集失眠症相关信息,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内科学》等,收集脾胃病常见症状.设计调查问卷,在江苏省中医院普内科门诊收集患者,分级积分并整理信息录入数据库,运用SPSS 20.0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组数据中脾胃病症状评分与失眠症状评分数值均呈正态分布;散点图显示脾胃病组和失眠组坐标点均较为密集;运用多元线性相关分析表明,2组脾胃症状与失眠症状存在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不和则卧不安”,脾胃病与失眠症存在着密切的正相关性.
作者:汤皓;张茜;张晓龙;孙丽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芪杉胶囊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效果.方法:将98例符合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9例,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瘤灶近期疗效、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及化疗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瘤灶近期疗效缓解率38.78%,对照组3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87.75%,对照组6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肝肾功能损害、恶心呕吐以及神经毒性方面,治疗组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芪杉胶囊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显著改善患者气阴两虚证候,降低化疗所致的严重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对缩小瘤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姜家康;迟文成;马宝柱;宋立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成纤维细胞作为穴区主要的感受性细胞和效应性细胞,在接受钎刺的机械刺激后其细胞形态结构、周长和横截面积等均会发生规律性改变.同时机械力刺激还能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相关生长因子的合成与释放及细胞骨架重构等,这一系列变化的发生可能与力学效应激活成纤维细胞膜上的整合素和MAPK信号传导通路有关,从而导致机械力作用向生物化学信号的转换,由此推断成纤维细胞的改变在针刺的力传导途径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作者:张小红;蔡定均;王宇;黄士其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改善围术期系列处理,提高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结扎致心梗后心衰大鼠模型存活率.方法:在多次造模中不断摸索,通过筛选动物、调整呼吸管理、冠脉结扎手术及围术期护理等提高模型存活率,同时通过调整结扎位点控制致心衰的程度.结果:通过调整,心梗后心衰大鼠模型的存活率逐渐提高,心功能下降明显.结论:通过改善系列围术期处理,可以较好地提高心梗致心衰大鼠模型的存活率,为进一步实验提供稳定可行的心衰大鼠模型.
作者:周政;陈梓欣;陈洁;申啸笑;唐雅琴;冼绍祥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相关因素对中风病中经络急性期证候的影响.方法:调查242例中风病中经络急性期住院患者的相关信息及中医证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年龄小、合并高血压、不合并冠心病者风火上炎证发生率高,发病时间长者风痰瘀阻证发生率高,女性患者痰热腑实证发生率高,发病时间短者风火上炎证、痰热腑实证发生率高,年龄大者气虚血瘀证发生率高.结论:中风病的证候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在中风病的预防中应遵循“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原则,可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依据相关因素进行中医证候学预防,一旦发生中风应综合患者所有信息进行准确的辨证论治.
作者:胡龙涛;蔡芳妮;王亚丽;周望;张柳婧;张赛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中医学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在发展中伴随着对传统文化、传统哲学、传统科学吸收与创新,构建独特的一套理论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科学的演进,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使中医学面临转型问题.中医学应该是什么样的转型?这涉及到中医学的发展方向问题.总结中医学历史上的演化发展规律,发现中医学是一种复杂适应系统,在现代应该是动态适应进化型转型,这可为中医药学现代转型提供基础理论.
作者:申俊龙;周晨婷;魏鲁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吴鞠通在其问心堂《温病条辨》自序中提到他在校检《四库全书》时得吴又可《温疫论》,观其议论宏阔,实有发前人所未发,但细观其法亦不免支离驳杂,盖用心良苦,而学术未精.研究《温病务辨》时不可忽视《温疫论》对其产生的影响.吴又可确为温病的形成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因此吴鞠通批判地继承了吴又可学术思想,取其所长,补其所短,这在下法的应用中体现得尤其突出.《温疫论》中使用的攻下法、攻补兼施法及润下法理论内容丰富,故主要论述吴鞠通对《温疫论》中下法的继承发展及补正,以期更好地理解运用下法.
作者:孙彬霄;马晓北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单证是证候研究极为重要的研究单元之一,梳理其历史源流和研究现状可以为今后的证候研究奠定基础.通过CNKI检索有关单证的中医文献并对其进行分类阐述和归纳,可以发现单证的概念和理论研究取得了极大进展,同时在多个病种的证候分布规律方面做了相当多的研究,对证候的辨识方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然而虽然目前的单证研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也存在概念不明确、辨识方法不理想的不足.
作者:岳振松;于春泉;姜战胜;闫祝辰;潘战宇;谢广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灵枢》蕴含了古人丰富的医学思想,亦属首部对古代针灸理论集中探讨的论著.透过《灵枢·口问》,从对经文本义的阐释出发,探讨其中所体现的古代人体之生命健康与疾病观、针灸疗法之运用以及有关“气”的论述与内涵等三方面内容,挖掘其中隐藏的深层思想与观念,明确古人注重通过对人体现象的观测以预防疾病,并广泛运用针刺疗法进行调养,在探讨医理过程中巧妙运用“气”的丰富内涵与灵活的表现力等特点,基于此进一步引申对现代医学实践的启示.
作者:姜姗;李素云;赵京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甘文源是甘肃省兰州市名老中医,其用“芥炭柴胡汤”治疗崩漏善守古法,疗效卓著.芥炭柴胡,妙方良效.甘文源治崩漏自拟芥炭柴胡汤为主方,血止后再以归脾丸和逍遥九收功.芥炭柴胡汤的功效是补益气血、清热止崩、疏表固卫,本于气血、鼓舞化源.芥炭柴胡汤治疗崩漏与目前治疗崩漏的常用思路比较有其明显的特点,主要特点是重视气血,略于活血和补肾,疏表固卫也是本方的一大特色;古方令法,各擅发明.中医治疗崩漏之法应是至明清趋于成熟,而20世纪60年代开始又有新的变化.明清、民国乃至50年代治疗崩漏一直以补气血为主,解表药的运用也有相当比例,而补肾和活血化瘀不受重视.但至90年代后,补肾和活血化瘀已占主要地位.善守古法,历久弥新.芥炭柴胡汤治疗崩漏重视气血,佐以疏表固卫,略于活血和补肾,正是善守滥觞于明清,延续至50年代的治崩漏古法.本方传承已50余年,至今仍效用不减,历久弥新.
作者:陈春宇;任星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益艾康及HAART治疗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辅助受体CCR5/CXCR4表达的影响及辅助受体表达与HIV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收集65例HIV感染者及10例健康对照抗凝全血,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样本T细胞表面CCR5、CXCR4表达水平.HIV感染者按治疗情况分为未治疗组、益艾康治疗组、益艾康合并HAART治疗组3组,比较不同组别间辅助受体表达水平.结果:HIV感染组CD4+T淋巴细胞表面CCR5表达高于对照组,CXCR4表达低于对照组.相关分析显示,CCR5表达与CD4 +T细胞数成负相关,与病毒载量成正相关;CXCR4表达与CD4+T细胞数成正相关,与病毒载量成负相关.HIV感染者不同治疗组辅助受体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益艾康治疗可部分恢复辅助受体的表达水平,HAART治疗可增强益艾康疗效.结论:益艾康治疗可降低艾滋病感染者辅助受体CCR5的表达,增加辅助受体CXCR4的表达,可部分改善艾滋病病毒感染后的免疫损伤.
作者:刘真;李强;邓博文;李承乘;桑锋;徐立然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随着《黄帝内经》译本数量和传播广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以不同译本作为翻译研究的素材.从译者为中心的翻译适应选择论出发,以书名、篇名、中医重要概念以及篇章的英译为例对《黄帝内经》两译本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进行对比,并从译者的角度对影响译本差异的因素进行分析,认为译者对译文的选择受到了译者知识背景、翻译目的、预设读者等因素的影响,后针对典籍翻译中的一些现象提出对应的翻译策略,以期为中医典籍的英译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作者:邱海荣;姚欣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