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霞;吕钢
目的:研究当归水煎液对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A)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采用目内眦静脉注射ConA方法制备急性肝损伤小鼠致死模型,同时给予当归水煎液口服灌胃,观察小鼠生存率;制备急性肝损伤非致死模型,10 h后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并进行病理染色,3h、10 h后采用流式CBA(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方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造模3h后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肝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 mRNA表达水平,造模6h后检测脾脏IFN-γ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ConA模型组比较,给予当归水煎液治疗后生存率显著升高,肝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血清ALT、AST水平降低.当归水煎液治疗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12、IL-6和IFN-γ降低,肝脏iNOS mRNA表达水平降低,但对脾脏IFN-γ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作用.结论:当归水煎液对ConA诱导急性肝损伤小鼠具有抗炎和保肝作用.
作者:陈芯;马雅銮;李蕊;朱鏐娈;王宪波;张剑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头针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脑卒中共济失调的疗效.方法:将140例小脑卒中共济失调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基本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头针电刺激,每天1次,10次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世界神经病联合会国际合作共济失调量表(ICARS)、Berg平衡量表(BBS)、Barthel指数(BI)及并发症进行评定.结果:2组治疗后ICARS、BBS与Barthel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有效率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头针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脑卒中共济失调能明显改善共济失调症状,促进患者平衡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敏;刘苗苗;苏静;王兵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瘀热是在漫长的中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重要的病因病机概念,近年国医大师周仲瑛先生在长期临床实践及总结前人相关认识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瘀热学说,在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等方面对瘀热进行了系统阐述,使瘀热理论系统化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在一些难治性疾病中取得了较好疗效.提出瘀热是糖尿病肾病中晚期的重要病机,瘀热致病具有多脏器受累及病情缠绵难愈的特点,瘀热致病可见低热、斑疹、大量蛋白尿、水肿等多种临床表现,清热凉血化瘀、涩精固肾为治疗大法.
作者:孟加宁;姚源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面瘫病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适宜针灸治疗的病种之一,也是针灸科就诊量较大、主要的几个病种之一.针灸治疗面瘫有悠久的历史、系统的理论及成熟的临床实践.故旨在探讨近10年来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实验研究进展,从解剖形态学机制、神经电生理学、病毒学、血流动力学等方面进行综述.针灸在治疗周围性面瘫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疗效,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张二超;李晓燕;刘志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加味黄芪赤风汤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自噬相关蛋白LC3和Beclin-1表达的影响.方法:设立空白、模型、替米沙坦及加味黄芪赤风汤组,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FN、LN、LC3和Beclin-1的表达及分布.结果:加味黄芪赤风汤可保护阿霉素肾病大鼠肾脏,显著抑制肾组织中的FN、LN,显著拮抗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的过度表达.结论:加味黄芪赤风汤通过调控自噬水平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脏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于子凯;杨斌;张昱;王金虎;张秋;郝伟;赵晋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新血府逐瘀汤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主动脉HMGB-1、Foxp3表达及病理形态学影响,探讨其调节免疫因子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PF级Wistar大鼠4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立普妥组、新血府逐瘀汤(NXFZY)低剂量组、NXFZY高剂量组及NXFZY+立普妥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复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NXFZY低剂量组新血府逐瘀汤9 g/(ks·d)、NXFZY高剂量组新血府逐瘀汤18g/(kg·d)灌胃,立普妥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 mg/(kg·d)水溶液灌胃,对照组及模型组灌服等容积生理盐水,8周后HE染色后镜下观察胸主动脉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胸主动脉HMGB-1、Foxp3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新血府逐瘀汤可显著降低HMGB-1表达,升高Foxp3表达,两者存在显著负相关性.结论:新血府逐瘀汤可通过下调促炎因子HMGB-1、上调抗炎因子Foxp3表达,调节AS过程中促炎与抗炎因子之间的平衡,发挥抗AS的作用.
作者:姜婷;纪文岩;隋永妮;刘妮娜;吉中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和发展源泉,其中对耳鸣的论述达17处,清楚地解释了耳鸣的机理.《内经》认为脾胃失调是导致耳鸣的根本原因,而饮食不节、起居无常、情志失畅是引起脾胃失调的3个重要因素,因此通过调整饮食、睡眠、情志来调理脾胃是治疗耳鸣的关键.
作者:曹祖威;岳凤娟;何伟平;刘蓬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通过观察黄芪多糖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线粒体膜电位、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活性及钙离子浓度等指标的影响,以探索黄芪多糖产生心肌保护作用的线粒体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35只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黄芪多糖预处理组、黄芪多糖后处理组、阳性药物腺苷对照组各7只,采用冠状动脉结扎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模型,测定心肌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活性、线粒体钙离子浓度及ROS水平等指标.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线粒体膜电位、mPTP的开放程度、线粒体钙离子浓度及ROS水平均显著升高,而经黄芪多糖处理后线粒体膜电位、mPTP的开放程度、线粒体钙离子浓度及ROS水平明显降低.结论:黄芪多糖可通过减轻钙超载,减少ROS产生,降低膜电位水平及抑制mPTP过度开放,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线粒体膜结构的破坏,保护线粒体功能,进而保护心脏舒缩功能.
作者:范宗静;谢连娣;董巧稚;崔杰;刘洋;吴旸;逯金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活血降糖饮对长期高脂饲料喂养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长期(28周)高脂喂养建立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大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中药组、贝特组,另设正常对照组.药物干预治疗后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IRT),并测定各组大鼠生化指标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胰腺组织病理学及脂肪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大鼠OGTT、IRT明显改善,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明显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胰腺TG含量明显升高,胰腺可见明显脂肪沉积,胰岛β细胞凋亡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贝特组胰腺脂肪含量明显减少,胰腺脂肪沉积明显改善,胰岛β细胞凋亡明显减少.相关性分析表明,胰岛β细胞凋亡指数与胰腺TG含量呈正相关.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胰腺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Bax蛋白表达明显上调,而中药组和贝特组大鼠胰腺Bcl-2蛋白表达明显上调,Bax蛋白表达明显下调.结论:活血降糖饮防治脂毒性所致大鼠胰岛细胞凋亡的作用可能与调节胰腺Bcl-2和Bax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楚淑芳;李惠林;刘德亮;赵恒侠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经络特征、体质类型、证候特点及传变规律.方法:采用中医经络检测仪诊断系统于透析前和透析6个月后进行检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同期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辨证.结果:透析后患者体质以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和瘀血质为常见,证型主要以脾肾气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透析后患者的自律神经系统、运动状态和体能等检测数据升高,代谢状态、精神状态、检测数据下降.透析前心经、大肠经、小肠经、胃经和膀胱经正值向上,容易患实证;而三焦经、脾经、肾经和肝经负值向下,容易患虚证或慢性病.透析后肺经、心包经和胆经基本处于正常能量区;其他经络处于相对低能量区或相对高能量区.结论:透析后患者向虚性体质转化,脾肾气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为主要证型;经络检测结果基本上反映了上述体质和中医证候的变化规律,可为临床提供量化、客观的诊断依据.
作者:李增变;张国胜;张玉霞;杨科朋;纠三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哮喘属于中医学“哮证”“喘证”范畴,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主要慢性疾病.通过曹正柳教授治疗哮喘验案,分析其治疗哮喘的经验.曹正柳教授认为哮喘的病因病机是肺肾两虚是本,痰阻气闭为标,非时之邪为诱因.治疗上选用加味七紫汤为本病的专方,预防使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双侧肺俞穴位注射.整体治疗上体现了标本兼治,攻补兼施,肺肾同调,药穴同用,防治结合,衷中参西.
作者:彭中娟;曹正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对明·陈实功《外科正宗》在中医治疗痈疽方面的学术成就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总结.《外科正宗》中包含中医内治法和中医外治法,其中中医外治法有针法、灸法、外敷、熨法、吹药等,而常用的外治法是针法和灸法.故主要从陈实功针法治疗痈疽经验方面进行总结,用以指导现代临床的应用,现将陈实功使用针法治疗痈疽过程中常用针具、针刺时机、针刺方法、针刺禁忌等方面进行总结.
作者:张晓霞;吕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采用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治疗冠心病维吾尔医方剂的组方配伍理论进行数据挖掘.方法:以古方为线索,借助于现代统计软件,建立冠心病方剂的Microsoft Excel数据库,应用关联规则的Apriori算法和样本聚类方法,分析处方中高频药组的关联规则及其剂量关系,挖掘核心药物组合和候选新方剂.结果:符合标准的127首方剂进行统计,药物之间具有强关联规则(支持度≥17%、置信度≥75%)的药物组合21组,挖掘出10个核心药物组合,得到6首候选新方剂.讨论:挖掘的核心组合和候选方剂所谓“木排日亚提”的加减方,从结构可推断以强心为主药,配伍强筋、补脑、补肾以及相应成熟药的基本组方及其剂量配伍理论,继而为新药研发提供新方剂线索.
作者:买买提依力·努尔买提;吐尔洪·阿西木;阿布都热依木·阿不都克里木;艾尼瓦尔·塔力甫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袁士良教授是清末名医柳宝诒先生的再传弟子,故以柳宝诒先生所存医案中找出立论依据为切入,根据江阴地方区域特点和疾病谱特点,提出并具体阐述清化法在临床的具体应用.推崇“三因”,力主清化,活用温胆、异病同治,并立足湿热论治肝病.
作者:袁保;杨静;翟金海;夏秋钰;花海兵;龚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方剂是中医治病与养生的主要形式与手段,是中医理论与临床联系的重要途径之一.方剂数据库利用电子手段组织、存储和检索的作品或资料集合.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利用电子手段组织方剂内容,有利于中医方剂的传播与利用,有利于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通过分析现有方剂数据库的特点,试总结方剂数据库整体设计的三个关键因素,即方剂源流的纳入、方剂的分类、方剂原生信息的处理,对方剂数据库的文献纳入、检索与利用功能的合理布局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作有益的探索.
作者:孙海舒;李宗友;王映辉;李鸿涛;李敬华;于彤;李兵;王蕊;邱润苓;张一鸣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客观评价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性及优越性.方法:检索各文献数据库创库至今所有针灸治疗本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采用Jadad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分,运用Revman 5.3辅以STATA 13.0软件对其有效率效应结局指标进行分析.结果:5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累计5865例病例.温针、电针及普通针刺疗法治疗本病疗效分别优于对照组.针灸结合推拿治疗本病疗效分别优于封闭治疗、口服西药和单纯推拿,总有效率方面针灸治疗本病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温针、电针、普通针刺治疗肩周炎疗效优于对照组,针灸结合推拿治疗本病优于封闭疗法、口服西药及单纯推拿,可综合推论针灸治疗本病具有良好疗效,尚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加强本结论.
作者:罗晓舟;唐纯志;杨雪捷;黄健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老子的情志摄生思想寓有浓厚的哲学内涵,他所倡导的俭啬收敛、顺应自然、清静无为、谦下不争等观点对于中医情志养生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成为后世诸多养生思想的泉源,在中医养生学著作中也有着生动体现.故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整理、归纳《老子》中所蕴含的情志养生理论,对名篇名句逐一解读,分析、梳理其对《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以及后世摄生思想的影响,深入挖掘中医养生观的哲学基础,并分析传统养生思想方法的现实意义.
作者:张岚;邹纯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北宋官修的医药方书《太平圣惠方》在当代缺乏完善的传本,195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根据多种抄本互校增补的排印本,广受学界推崇,但其中仍存在缺字、字误等现象,不利于该书的使用.北宋·唐慎微《证类本草》征引的宋本《太平圣惠方》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故依据《证类本草》国内现存早的两大传本对《太平圣惠方》进行纠误.
作者:周云逸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疼痛是疾病极为常见的症状,被认为是人体的5大生命指征之一.现代医学在慢性疼痛的止痛效果、方法、药物耐药、副作用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络病理论,故总结了慢性疼痛的因机证治规律,认为寒邪、热邪、络脉病变是疼痛原因的重要组成部分,“血瘀”“血虚”“病络”“神躁”构成了疼痛核心的病机要素,治疗上则主张引经祛邪、补血荣络、活血通络等,为慢性疼痛的中医临床认识及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张邵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陆子贤“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为温病学斑疹点睛之笔.此语滥觞于华佗“胃烂发斑”,且较之幸虚谷“斑从肌肉而出属胃,疹从血络而出属肺”更具纲领性的指导意义.斑疹“和而不同”,陆子贤由“胃烂发斑”提出“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的贡献在于:立足于叶天士温病斑疹诊治模式,统合张仲景、叶天士寒温学术体系,把卫气营血、三焦、经络、脏腑辨证体系统一起来.陆氏寒温统一学术较之现代新安名医程门雪“伤寒本寒而标热,温病本热而标寒”“温病在伤寒基础上发展了清气热、凉营清热、清心开窍等法”的认识且各有时代特色,斑疹诊治应统合寒温学术及中西医病证结合.
作者:金丽;郑洪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