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
目的:对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于2012年3月~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糖尿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5例)进行对照研究,对常规检验和生化检验的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正确率为91.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8%,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显著提高糖尿病诊断的准确性,值得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孙园圆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无痛管理在肛肠疾病围手术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360例围手术期的肛肠病患者采用无痛管理的临床资料。结果:疼痛轻,并发症少,无肛门狭窄及肛门功能减退,伤口愈合时间20天左右。结论:在肛肠疾病围手术期中,无痛管理方法简单易行、疗效好、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不受客观条件限制,有推广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孙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2013年和2014年医院感染的细菌药敏实验结果,为经验性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以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方法:对本院分离出的774株细菌进行分析。结果:2014年G+菌与2013年G+菌比较,χ2=4.1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监测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部分药物的耐药性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感染的细菌仍以G-杆茵为主。菌种及细菌耐药敏感的变化使经验性的选择抗生素变得复杂。临床医师应尽量合理用药,以控制耐药菌的产生。
作者:宋爱芹;孟秀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在宫腔镜检查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行宫腔镜检查术患者300例分为联合治疗组和丙泊酚组,每组150例,联合治疗组使用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丙泊酚组单纯使用丙泊酚麻醉,记录麻醉前至术毕各时间段患者的心率(H R)、平均动脉血压(M A P)、血氧饱和度(S p O2)和呼吸频率(R R),并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1- T2时间段,两组MAP、SpO2、RR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发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麻醉可显著降低呼吸、循环系统抑制,安全性高。
作者:段修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胸腔积液是许多疾病常见的一种病理过程,主要表现为咳嗽、胸痛、呼吸困难,中等以上积液可见胸部饱满[1]。临床多见于结核性胸膜炎、原发和转移性肺或胸膜恶性肿瘤、低蛋白血症等疾病。近年来许多学者就针对该病如何发挥中医特色、降低复发率、提高治愈率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通过总结我们发现在传统治疗方法基础上配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合五苓散治疗胸腔积液临床疗效明确,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德伟;骆世光;何建文;刘怀刚;党永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前,我国手术量呈现为逐年增加的趋势,对于麻醉科护士而言,劳动强度较大,以往传统麻醉信息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手术麻醉科工作需求,且有较多的问题慢慢显露出来,其中包括通知单重复递交、通知单无法及时传送、麻醉信息统计不够全面等问题,大大降低了麻醉科工作效率。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手术麻醉信息系统被应用于麻醉科工作中,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冉华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痛泻药方合失笑散加味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疗效。方法:本文对2008~2015年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68例,运用痛泻要方合失笑散加味,随证化裁进行治疗,一日一剂,早晚二次温服,30天为一个疗程。结果:68例中,基本治愈58例,好转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55%。疗程短30天,长121天,平均75.5天。愈后近两年以上随访者30例,仅1例因外出打工饮食不节而复发。结论:痛泻药方合失笑散加味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疗效良好。
作者:连旭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四肢长骨骨不连患者采用骨皮质剥脱术联合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120例我院2010.8~2015.6期间收治的四肢长骨骨不连患者,将所有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60例。其中60例患者采用骨皮质剥脱术治疗作为对照组,另60例患者在上述基础上联合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作为观察组。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3.33%、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16.67%,均P<0.05。结论:四肢长骨骨不连患者采用骨皮质剥脱术联合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姚建兴;蒋业平;黄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客观评估用药情况,为合理调控用药结构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4年用药数据,从药品金额、药理分类、用药金额排名等几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用药结构稳定,用药情况基本合理。
作者:杨雪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深入探讨健康教育在验光配镜治疗中的实际效果。方法:通过选取自2015年以来我院收治的重度近视患者作为抽样的对象,对其在入院之后接受的健康教育进行一定的分析,探讨健康教育在验光配镜治疗上的一般规律,对于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之后的表现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健康教育在验光配镜治疗中的积极影响,对于当前我院在验光配镜治疗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探讨,以求更好的完善验光配镜治疗健康教育的措施和体系,提高近视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的心态,为进一步的治疗做好充分的准备。结果:通过对近期收治的近视患者进行基础性,系统性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心理水平,并有效消除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患者对于更进一步治疗的准备,并有利于医院进行下一步的保养和治疗方案,为医院进行的健康教育分析提供了充分和有力的依据。尤其是医院工作人员在对验光配镜治疗进行充分的健康知识讲解之后,患者对于近视的认识更是大大提高。结论:通过对于重度近视患者的健康教育,充分提高了患者在近视疾病等方面的理解,因此,健康教育在验光配镜治疗上的临床应用是必不可少的,系统性的健康教育不仅是提高近视患者对于眼部结构了解的关键,同时也为医院的眼科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便于医院进行完善的眼科,从而整体上提高医院验光配镜治疗的治疗水平。
作者:高凤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61例,均采用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d测量病椎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6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背部疼痛消失54例,背部疼痛缓解7例。骨水泥注射量为3.0~5.7ml,平均(4.06±1.43)ml。术后3dVAS评分低于术前,病椎前柱高度高于术前,Cobb角低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占11.48%。结论: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好、手术时间及X线暴露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
作者:王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在白内障临床医疗中实施临床路径治疗方法并对其医疗效果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方法:收集临床路径前后的诊疗信息,以此得出实施临床路径后白内障患者的满意度等数据并对其进行研究分析。结果:通过收集实施临床路径白内障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满意度等数据,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患者的满意度较临床路径前有提高,(P<0.05)。结论:临床路径能够优化诊疗服务和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崔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与不常吃辣食的个体比,常吃辣食者总死亡风险降低14%。同时,常吃辣食者死于肿瘤、缺血性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也存在类似的降低。国际权威医学杂志《英国医学杂志》在线发表了由北京大学、哈佛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和牛津大学学者共同完成的这项新研究结果,即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 K B)项目发现常吃辣食与降低死亡风险存在关联。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评析急诊科运用预见性护理模式的价值。方法:挑选在我院急诊科接受抢救的患者120例,患者的入院时间在2013年7月~2015年3月期间。将120例急诊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每组各有患者60例,其中一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称为常规组,另一组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模式,称为预见组,记录常规组患者及预见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及抢救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预见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明显比常规组患者短,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在急诊科运用预见性护理模式能有效减短就诊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预见性护理模式在急诊科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军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患者,男,75岁,体重60k g,因不完全性肠梗阻于10月25日入院,给予保守治疗,期间因腹胀时现时隐,考虑曾有手术史,为肠粘连所致,家属要求保守治疗。11月12日因腹胀明显家属要求手术。术前访视,患者面色略苍白,精神尚可,腹部膨隆明显,有3次胆总管胰腺手术史,具体不详;有糖尿病史15年,从初口服降糖药至目前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发现低血钾史3~5年,曾在三甲医院接受低钾治疗,效果不佳,临床无低钾症状;入院至手术日末梢血糖5.0~15.1m m o l/L。目前病区内给予优R6u/日,补达秀口服3天后改10%氯化钾30m l/日,输血球400m l。入院后部分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异常情况:E C G:电轴左偏,T波改变;胸片:两肺正常,右侧胸膜病变;血钾:2.1~2.8 mmol/L;血糖:8.2~11.0mmol/L;Hb:48~89g/L;白蛋白:29~34g/L。
作者:王建珍;祁喆;李蔚波;薄志华;李国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们在医院当中选取了一百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来进行研究,这些患者随机分成了实验组以及对照组人数都是五十人,两组都进行手术治疗,实验组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米非司酮治疗。结果:实验组当中的总有效率为百分之九十五点二,痊愈率是百分之八十四点一,对照组总有效率是百分之五十六点七,痊愈率是百分之四十三点三。结论:手术治疗联合米非司酮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能够十分有效的提高手术效果,降低复发几率。
作者:张亚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对2014年2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8例胆囊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将48例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采取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照组采取采取传统手术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与传统手术相比,操作相对简单,耗时少,术中损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临床治疗过程中可适当选择应用。
作者:韩松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过程中显露喉返神经对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80例,按照是否显露喉返神经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显露喉返神经)与对照组(不显露喉返神经)分别有40例,对两组患者喉返神经损伤情况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观察组喉返神经损伤率为0%(0/40),显著低于对照组7.5%(3/4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能够有效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的概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冯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70例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给予肌苷、肝泰乐和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和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1.43%(32/35),显著高于对照组77.14%(27/35),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抗结核药物所引发的肝炎患者来说,主要采取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治疗成效性高,而且经临床试验患者的肝功能以及身体症状均得到显著的变化,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
作者:游长胜;林华强;周清霞;张晓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给药错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采用处方点评办法分析750例不合理医嘱。结果:不合理医嘱可分为溶媒种类选择不当、溶媒体积选择不当、药物用法用量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或配伍禁忌、重复用药及录入医嘱错误等。结论:临床药师应提高审方能力,积极与临床医师沟通共同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障静脉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李言;阮露;钱磊;王珊珊;许元宝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