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玲
目的:分析、探讨七氟醚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在腹腔镜切术手术之前,对这些患者实行全身麻醉。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麻醉方法,观察组采用七氟醚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方法。然后对两组麻醉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在腹腔镜切除手术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短,定向恢复能力强,麻醉效果比对照组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胆囊结石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之后,采用七氟醚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王金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是短小手术,常在无麻醉的情况下进行。近年出现越来越多的小儿和老年患者发生肩关节脱位,且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要求麻醉后无痛下手法复位病例逐年增多。过去多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或静脉全身麻醉来完成,这些麻醉方法均能满足手法复位的要求,但对于不合作的小儿和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麻醉选择和操作顾虑较多。七氟醚因诱导快、苏醒快、麻醉深度易调节、对循环抑制轻、呼吸道刺激小、有一定的肌松作用等优点[1],已较广泛用于临床麻醉。
作者:李家奎;李莉;肖继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61例,均采用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d测量病椎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6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背部疼痛消失54例,背部疼痛缓解7例。骨水泥注射量为3.0~5.7ml,平均(4.06±1.43)ml。术后3dVAS评分低于术前,病椎前柱高度高于术前,Cobb角低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占11.48%。结论: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好、手术时间及X线暴露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
作者:王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减少在医疗过程中的肾内科方面的纠纷现象。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肾内科近5年来发生的10起护理纠纷引起的原因,分析护理纠纷的多发环节。结果:发现了诸多问题,主要是由服务意识和操作不当引起。其次还有一些在护理过程中的细节需要注意等问题。结论:医患纠纷现在是社会的热点问题,是社会民生都非常关注的问题,所以一定要尽可能的减少和避免类似的医患纠纷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的时候加强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将护理纠纷杜绝在萌芽状态。
作者:薛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过程中显露喉返神经对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80例,按照是否显露喉返神经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显露喉返神经)与对照组(不显露喉返神经)分别有40例,对两组患者喉返神经损伤情况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观察组喉返神经损伤率为0%(0/40),显著低于对照组7.5%(3/4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能够有效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的概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冯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龄阑尾炎伴糖尿病病人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高龄阑尾炎伴糖尿病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16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n=16例采取特殊护理,对比两组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经过特殊护理干预,在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阑尾炎伴糖尿病患者进行外科手术风险较大,而给予患者特殊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切口感染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董红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头孢匹胺为人工半合成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具有广泛的抗菌谱和杀菌力,对G+和G-以及厌氧菌均有强大的抗菌活力,对B-内酰胺酶相当稳定。该药用于临床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主要是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约占1.2%。其次是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不良反应,亦有个别患者用药出现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本例在临床应用中,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较少见。
作者:何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小儿药证直诀》是中国古代儿科名医钱乙的儿科代表作,是儿科学发展的重要瑰宝,本文通过对《小儿药证直诀》治法的文献研究,全方面地阐述了钱氏补法的心得与体验。对后世医家论治小儿补法有重要影响。
作者:孙超贤;董晓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评析急诊科运用预见性护理模式的价值。方法:挑选在我院急诊科接受抢救的患者120例,患者的入院时间在2013年7月~2015年3月期间。将120例急诊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每组各有患者60例,其中一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称为常规组,另一组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模式,称为预见组,记录常规组患者及预见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及抢救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预见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明显比常规组患者短,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在急诊科运用预见性护理模式能有效减短就诊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预见性护理模式在急诊科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军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预防子宫肌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子宫肌瘤术的230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其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15)和观察组(n=115),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按摩,观察组予以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在此基础上两组均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χ2=4.678,P<0.05,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为(91.5±2.4)分,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96.8±2.7)分,组间比较,t=8.609,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用于预防子宫肌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刘晓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布病治疗进展简要综合介绍。方法:急性期布病患者抗生素治疗;慢性活动期布病患者治疗中医中药疗法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抗生素远期疗效不巩固,愈后容易复发,慢性活动期布病患者中医疗法疗效确切,动用灵活,药源广。结论:我国治疗急性期布病患者和慢性活动期布病患者主要方法。
作者:宋维旭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危重病人转运中的应用。方法:以“降低危重病人转运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为品管圈活动主题,解析问题,并制定对策。结果:开展6个月的品管圈活动,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5%,较实施前明显下降。同时提高了临床护士的管理能力,增加了责任心、凝聚力、创新力等。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提高工作效率,有效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是提高护理品质管理的重要手段。
作者:吴天霞;秦玉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9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单纯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联合采用阿司匹林及硫酸氢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及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脑梗塞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促甲状腺激素检测及超声应用于甲状腺微小结节临床诊断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129例甲状腺微小结节患者,甲状腺微小结节共计181枚,针对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前的TSH水平以及超声检查中的异常现象进行综合分析。结果:T S H浓度水平与甲状腺微小结节恶变风险呈正比例关系,浓度越大风险越大;181枚甲状腺微小结节超声检查中,微钙化灵敏度及特异度明显高于其他征象,边界不清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次之。结论:接受手术治疗前T S H浓度超过4.95m I U/L会导致甲状腺微小结节恶变风险出现明显增高,如果T S H浓度超过4.95m I U/L的同时,患者接受超声检查发现异常征象微钙化以及边界不清等,可促使甲状腺微小结节临床诊断工作更加科学及准确。
作者:杨建强;董翠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痛泻药方合失笑散加味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疗效。方法:本文对2008~2015年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68例,运用痛泻要方合失笑散加味,随证化裁进行治疗,一日一剂,早晚二次温服,30天为一个疗程。结果:68例中,基本治愈58例,好转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55%。疗程短30天,长121天,平均75.5天。愈后近两年以上随访者30例,仅1例因外出打工饮食不节而复发。结论:痛泻药方合失笑散加味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疗效良好。
作者:连旭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2013年和2014年医院感染的细菌药敏实验结果,为经验性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以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方法:对本院分离出的774株细菌进行分析。结果:2014年G+菌与2013年G+菌比较,χ2=4.1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监测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部分药物的耐药性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感染的细菌仍以G-杆茵为主。菌种及细菌耐药敏感的变化使经验性的选择抗生素变得复杂。临床医师应尽量合理用药,以控制耐药菌的产生。
作者:宋爱芹;孟秀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比较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与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在梅毒诊断和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63例性病门诊就诊者、120例非梅毒病例患者、120例健康体检者、100例梅毒治疗患者随访3个月、6个月后的血清标本用TRUST法与TPPA法联合检测,记录结果并分析。结果:1763例性病门诊就诊者中,TRUST检出阳性303份(17.19%), TPPA检出阳性493份(27.96%),TRUST和TPPA均阳性296份(16.79%);120例非梅毒患者的TRUST和TPPA阳性率分别为6.67%和0;120例健康体检者的TRUST和TPPA阳性率分别为0.83%和0;TRUST阳性滴度>1:4、滴度≤1:4的样品TPPA检测结果有差异;100例梅毒治疗患者随访检测结果显示,TPPA均为阳性,TRUST出现滴度下降或转阴。结论:TRUST和TPPA都是梅毒诊断快速有效的方法, TPPA特异度和灵敏度均明显高于TRUST,但TRUST适合大批量标本筛查,且在疗效观察价值上明显好于TPPA,建议对高危人群就诊者、初诊患者使用TRUST和TPPA联合检测,在治患者可只进行TRUST检测。
作者:罗德维;王开宇;王顺东;周林碧;彭焕文;袁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开胸手术患者疼痛评分的意义。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124例开胸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通过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后12h、手术后1d、手术后2d、手术后3d的疼痛评分分别为(4.92±0.78)、(4.12±0.52)、(3.10±0.79)、(2.09±0.4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后1d、手术后3d的焦虑评分分别为(40.34±7.33)、(32.12±5.12),相对于对照组来说,明显较低(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开胸手术患者临床中有效应用,不但能改善患者心理不良情绪,同时可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全方位推广应用。
作者:代书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心内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之间收治的76例住院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原发性高血压38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18例、合并冠心病20例,同时选择2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各组观察对象超声检查结果。结果:高血压患者斑块出现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各组高血压患者斑块出现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观察对象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对比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检查是一种较为准确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检查和诊断技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龚泽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的优越性。方法:将130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分为65例对照组和65例观察组,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对患者行PICC置管,观察组则在视锐5超声引导下对患者行PICC置管。结果:对照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静脉炎和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视锐5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比常规置管更能准确定位靶向血管,降低局部组织损伤,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等。
作者:刘华秋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