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春芬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一个临床综合征,其特征是左室收缩功能和神经激素调节异常,伴体力受限,体液潴留和寿命缩短[1].卡维地洛作为新的非选择性并有扩张血管作用的β受体阻滞剂,用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明显改善心肌的生物学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增加左室射血分数,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本文旨在探讨卡维地洛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作者:魏艳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鼻后部出血为耳鼻喉科常见之急、重症,常因其反复发生而危及患者的生命.我科从2000年1月~2003年6月共收治此类病人25例,在鼻内窥镜下用双极电凝和(或)微波对病人进行止血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斌;王丛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diabetes Postural hypotension,DPH)是由末梢植物神经障碍导致的血管收缩反应不完全引起的,同时还伴有立位时心率增加反应的减弱.DPH发病率约10%~30%[1],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检查早期新发现的糖尿病患者中DPH发病率13%[2].DPH常可发生与低血糖、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无关的突然的猝死.为防止DPH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发展,实施健康教育尤为重要.1999年3月至今,我院内分泌科对收治的28例DPH患者及家属进行科学护理教育,现报告如下:
作者:付亚娟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总结心脏刺伤临床抢救成功的经验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1年1月~2003年12月抢救16例心脏刺伤过程中术前诊断、临床分型及术中修补心脏裂口所采取的措施.结果:抢救成功15例,死亡1例.结论:心脏刺伤在临床并不少见,近年来有上升趋势,简化诊断方法、缩短就诊至手术时间,争分夺秒积极剖胸探查,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临床分型对救治有指导意义.
作者:周长江;刘绪军;谢军;王洪雷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患者女,43岁,体重55kg,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于2000年5月23日拟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替换术.既往无抑肽酶应用史,否认过敏史,术前青霉素、普鲁卡因过敏试验阴性.麻醉完成后血压125/75mmHg,心率82次/min,气道压力12cmH2O.
作者:赵曙光;王亦文;倪乐丹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急腹症,早期确诊对治疗和预后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部分患儿由于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致误诊、漏诊.我院自1993年~2003年共收治小儿肠套叠250例,其中误诊26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毛春芬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大黄对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胃肠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将107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53例),观察大黄对胃粘膜出血的止血疗效和恢复肠蠕动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止血和预防再出血有显著性差异(P<0.05),缓解腹胀,恢复肠蠕动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黄能有效防治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胃肠功能衰竭,促进胃肠蠕动恢复,保护胃肠粘膜屏障.
作者:王冰;黄锦欢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总结主动脉瘤围手术期的监护措施及体会.方法:对25例主动脉瘤患者按全麻低温体外循环术后护理常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证病人血压平稳;尿量的观察能反映患者的循环状况及肾功有情况;心功能的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观察脑部及肢体活动情况,术后应观察意识是否清楚、瞳孔大小是否对称、对光反射是否灵敏、有无病理反射等;呼吸系统护理;胃肠道护理;心理护理;患者术后绝对卧床1周后再逐渐恢复活动.结果:25例患者均顺利出监护室,无任何并发症发生.
作者:朱丽萍;陈萍;宋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腓肠肌皮瓣适应证选择恰当,操作简单,危险性小,效果好.从1996年6月开始,我们应用腓肠肌皮瓣22例,现介绍如下:
作者:高建中;邢建峰;王培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子宫切除术后妇女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4例全子宫切除术妇女,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并分析两组术后的性生活恢复时间、性生活频率及性生活焦虑等情况.结果:干预组术后性生活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性生活焦虑较低,性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结论: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可减少术后性生活障碍的发生.
作者:周洪贵;阳志宁 刊期: 2004年第10期
1 病例简介患者,女,46岁.因腹痛、呕吐、腹泻2小时入院.患者于2小时前在饭店进餐后出现腹痛、呕吐、腹泻.呕吐2次,为胃内容物,稀水便6~7次,无脓血.同食者有类似症状.
作者:苏春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近年来糖尿病患者,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增多,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有上升趋势.我科自2000年8月~2002年8月收治12例妇科肿瘤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现对围手术期治疗方面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杨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特点和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二年来在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与高龄、意识障碍、吞咽功能障碍、长期卧床有密切关系.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应以预防为主,尽可以减少卧床时间,以免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有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三天后应给鼻饲.
作者:蔡亦强;郑兢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近年来神经外科对脑出血的治疗,不只满足于抢救病人的生命,同时追求更小创伤的治疗技术和提高术后神经功能恢复(ADL)质量.我院2002年1月至2003年6月,采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脑出血(基底节区)42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汇报如下:
作者:付俊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死因及防治.方法:通过临床观察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1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死于呼吸衰竭13例、反跳6例、循环衰竭5例、来院途中死亡3例、早期洗胃不彻底死亡2例、停用呼吸机过早和拔气管插管过早2例.结论:呼吸衰竭、反跳、循环衰竭是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主要死因,应加强其抢救治疗.
作者:艾娟;冯乙鸣;赵文霞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小儿前列腺肉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本组6例小儿前列腺肉瘤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患儿多以排尿排便困难为主,结合B超、CT及病理活检证实前列腺性肉瘤,单纯化疗1例1年后死亡,单纯手术1例1年后死亡,手术加化疗2例1年后死亡,手术化疗加放疗1例2年后死亡,放弃治疗1例2个月后死亡.结论:前列腺肉瘤恶性程度高,易复发,预后不乐观,应早期发现诊断及治疗.
作者:孙凯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脊柱后路手术在很多医院已广泛开展,其切口不愈合比较少见.但是,如果在术前、术中、术后一个或几个环节解决不好,就可能导致各种合并症的发生.近二年来我科共收治脊柱后路手术切口不愈合病人6例,其中切口感染1例.经过局部换药全部愈合.现报告如下:
作者:常林顺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症的总称.其中肺血栓栓塞(PTE)为常见,在我国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且易误诊或漏诊,病死率高.因此,提高对PTE的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我院自2002年11月至2003年11月收治的20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王春梅;王玉静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评估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术(PCI)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疗效.方法:分析2002年10月~2004年6月接受PCI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以标准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介入治疗.手术成功标准为:残余狭窄<20%,TIMI血流3级,且无围术期严重并发症(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147例182处冠状动脉病变内植入180只支架,植入成功率98.9%,术后随访效果良好.结论:PCI对CHD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袁正强;李芝峰;曾力群;刘霞洪;徐敏;李杰;张文辉;刘丹;聂鹏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和氯沙坦联合应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2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使用苯那普利、氯沙坦及两药联用治疗18周,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变化.结果:联合或单用苯那普利和氯沙坦治疗早期DN,均有明显降低血压、UAER和BUN的作用,各组在治疗前后具有明显差异(P<0.001或P<0.05);但联合用药组效果更好,尤其是联合用药组降低UAER作用与同期两单用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各组FBG、CH、TG治疗前后及治疗后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那普利和氯沙坦联合应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更合理、更有效.
作者:周明龙;张秀成 刊期: 200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