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帝内经》归来——中医“治未病”观探析

殷克敬

关键词:《黄帝内经》, “治未病”, 健康工程
摘要: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对人们心身威胁不断被深入认识,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思想又一次提到了重要地位,当今地球环境破坏,直面构成还原论困惑而企兴于东方之际,诸多智者将目光投注到中医传统文化,期待享有养生保健的公平;《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中医药作为健康服务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方明示,也是人们的夙愿.故以《内经》“治未病”观探述其理念,遵照其思想和方法掌握规律,先时而治,防病于未然.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从“亢害承制”理论思考消渴病

    “亢害承制”是中医学的经典理论,历代医家借鉴其机理,清晰地展现了事物之间的承制关系,并将其运用于疾病的诊疗过程之中.笔者结合“亢害承制”理论解读消渴病相关事宜,阐发五脏之间的承制关系及脏腑功能动态平衡在消渴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导师吴深涛教授化浊解毒扶正之消渴病治法,以期对消渴病的认识和诊治有所启发.

    作者:李沛纯;吴深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试析体质偏性与六淫致病的关系

    体质对六淫具有特定的选择性和易感性,六淫致病其发病形式、病变类型、疾病转归都与个体体质因素关系密切.故探讨六淫的概念及其致病机理、体质的相关问题及其形成机制,旨在阐释个体体质偏性对六淫致病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体质偏性与六淫致病的关系,这将为临床上诊治疾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肖勇;刘英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对李东垣论治内外伤病的一点思考

    一般认为李东垣之书详于内伤而略于外感,故分析了李东垣撰写《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的历史背景,以及“人迎候外,气口候内”脉学理论对其学术思想形成的影响,认为李东垣所论“内伤病”除指通常意义上的七情、饮食、劳倦等所致的疾病外,还包括因暑湿、疫疠之气等所致的外感病.李东垣在“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理论指导下论治内外伤痛,并就除风湿羌活汤、羌活胜湿汤、补中益气汤、胃风汤、清暑益气汤等方论治外感病的特色作了分析.

    作者:于惠青;于俊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盗汗小儿体质类型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盗汗小儿中医体质类型及分布规律.方法:根据张君教授提出的均衡质、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痰湿质5种体质分型标准设计调查表,对盗汗小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103例,发现盗汗小儿体质类型阴虚质和阳虚质占比高,是盗汗小儿体质类型的主要两类,而阳虚质多于阴虚质.而本病多发于1~6岁,尤以阳虚质在6岁以下多见.结论:盗汗非独阴虚,亦多阳虚也,由此为盗汗的治疗开拓思路,为体质调养提供基础.

    作者:王娟;孟跃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从方剂学角度分析“药引”对山药功效发挥方向规律的影响

    目的: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药引对山药功效发挥的影响并总结其规律.方法:对《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所收载的含山药方剂进行收载记录,以山药的药引为主线,用EXCEL对其进行图表分析.结果:补脾不用盐汤;补肺一定用米汤或姜汤,一定不用盐汤,坚决不用酒;益肾用盐汤不用姜汤;固肾同益肾用法.结论:药引对山药的功效发挥有较大影响,其对临床和保健养生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作者:周滢;周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黄芩苷对脑缺血后大鼠海马COX-2表达和神经干细胞增殖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目的:探究黄芩苷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动物行为学、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再生数量以及COX-2(环氧化酶-2)蛋白表达量的影响,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84只体质量250~ 300 g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个实验组(n=28):假手术组(Sham),全脑缺血/再灌注后黄芩苷胃灌注处理组(Baicalin),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生理盐水胃灌注处理组(Saline-water).参照Pulsinelli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通过Bederson神经症状分级评分、被动回避实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蛋白免疫印迹实验分别检测黄芩苷对模型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学习记忆能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数量以及COX-2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Sham)比较,Baicalin组与Saline-water组大鼠神经功能障碍症状都更加明显且差异显著;大鼠进入暗室的潜伏期均缩短,错误次数均明显增多;海马脑区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增加;脑组织环氧合酶-2(COX-2)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与Saline-water组比较,Baicalin组大鼠经黄芩苷胃灌注干预,神经功能损伤显著改善,潜伏期显著延长,错误次数显著减少;Baicalin组海马脑区Brdu阳性细胞数显著多于Saline-water组,Baicalin组COX-2蛋白的表达水平较Saline-water组明显降低.结论:黄芩苷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COX-2基因表达、抑制损伤伴随炎症反应,从而改善内源神经干细胞小生境(niche),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或存活率.

    作者:王海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透刺与穴位注射相结合治疗风寒外袭型面瘫的疗效观察

    观察透刺与穴位注射相结合治疗风寒外袭型面瘫的疗效.方法:采用透刺与穴位注射甲钴胺注射液相结合治疗风寒外袭型面瘫,与对照组(针刺+肌内注射甲钴胺注射液)分别对2组治疗后面神经麻痹程度各项评分、治疗后面神经麻痹程度总评分、治疗后面神经麻痹程度总评分与治疗前面神经麻痹程度总评分差值、治疗后2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2组在治疗后面神经麻痹程度总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面神经麻痹程度总评分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且2组在治愈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组在面神经麻痹程度改善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均较好,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面瘫患者的患部透刺加穴位注射甲钴胺注射液与透刺加肌内注射甲钴胺注射液均有较好效果,尤其是前者可明显提高面瘫的治愈率,其治疗方法值得针灸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作者:熊云;郭楠楠;胡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化痰除湿法对早期实验性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化痰除湿法在早期实验性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的应用研究.方法:选用健康Wistar大鼠40只,体质量为(250±10)g,雌雄各半,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0只大鼠分为A组化痰除湿法组、B组西药阳性对照组、C组模型组、D组空白对照组每组各20只.所有的大鼠均采用改良Hulth造模法进行造模实验,形成骨性关节炎模型,第4周开始给药,干预4周后取大鼠膝关节软骨光镜观察形态学变化,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免疫组化法分别观察软骨细胞凋亡情况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以及用放免法测定关节液中IL-1、TNFa的含量.结果:A组的软骨细胞凋亡指数小于模型组,而A组的PCNA表达要高于其他各组,化痰除湿法组大鼠关节液中IL-1、TNFa的含量均较其他组显著升高.结论:化痰除湿法在减少大鼠早期膝关节实验性OA软骨细胞的凋亡有着显著作用,可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对早期骨关节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杨雨果;杨金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东乐膏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东乐膏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试验组用东乐膏,对照组为功能主治相似的跌打镇痛膏,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7d时采集症状和体征等观测指标,并对2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痊愈率12.7%,对照组痊愈率9.1%;试验组有效率96.8%,对照组90.9%;2组受试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东乐膏外用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对疼痛减轻、痊愈率、总体改善症状体征方面优于跌打镇痛膏,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作者:郎森艳;高云;张兴平;石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的血管性痴呆组方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enki上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文献并建立方剂数据库,方剂逐一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出的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筛选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方剂216首,涉及中药228味;确定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及组合,并演化得到新处方10首.结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收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方剂以活血化瘀、燥湿化痰、补肾益智、醒神开窍、补血益气为主,为中医药临床靶向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了依据.

    作者:赵艳青;滕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小夹板与石膏外固定技术对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

    目的:对国内外所有研究石膏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抉择提供可靠的循证学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及手工全面检索石膏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试验.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试验、评价质量和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S.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4项研究、474例患者纳入到本评价系统,3项研究描述了传统小夹板与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优良率,2组间临床疗效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篇文献2组临床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传统的小夹板固定是有效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叶洁;尹萌辰;夏烨;许金海;莫伟;俞志兴;陈妮;莫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触骨针法及其作用机理探析

    目的:探索触骨针法治疗效果的作用机制.方法:总结应用触骨针法治疗痛证疾病的经验,结合现代医学理论探讨相关机理.结论:触骨针法治疗痛证疾病效果显著,其作用机理与骨膜结构密切相关.

    作者:刘智斌;牛文民;王渊;王卫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阳明蓄血”致“其人喜忘”探析

    从蓄血、阳明两部分论述《伤寒论》“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的理论,认为蓄血本身可致喜忘,而阳明证是蓄血的重要病因,一旦阳明邪热与蓄血互结,血不得养其心脑,邪热扰其心脑,易导致喜忘,故临床中不可忽视张仲景从瘀辨治喜忘的思路.

    作者:于佳佳;孙西庆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基于Stat3通路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干预胃癌前病变大鼠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对胃癌前病变(PLCC) Stat3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揭示其干预PLCC的机制及其效果.方法:将120只SPF级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复方蜥蜴散80目治疗组、100目治疗组、80目100目等量混合治疗组、胃癌前病变模型对照组、维酶素治疗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均以0.017 mol/L的MNNG溶液,按0.5 ml/100 g体质量对大鼠灌胃,每日1次,连续24周,辅助采取2d饱食、1d饥饿的饥饱失常法,配合情绪刺激等制作PLC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A组大鼠仍然充足供食及清洁蒸馏水,B组、C组、D组大鼠分别给予复方蜥蜴散80目、100目、80目100目等量混合糊剂混悬液10 ml/kg·d灌胃,每日1次;E组大鼠给予0.9%氯化钠溶液10 ml/kg·d灌胃,每日1次;F组大鼠给予0.1g/ml维酶素混悬液10 ml/kg·d(1.0 g/kg·d)灌胃,每日1次,连续治疗12周.观察复方蜥蜴散对PLGC模型大鼠胃黏膜细胞Stat3、Bcl-2等抗凋亡蛋白的调控作用,探讨该方对PLGC的干预机制.结果:通过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图像的光密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治疗前各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Stat3、Bcl-2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Stat3、Bcl-2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复方蜥蜴散各治疗组与维酶素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尤其以复方蜥蜴散80目100目等量混合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复方蜥蜴散各治疗组间比较,80目治疗组与100目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与80目100目等量混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对PLCC模型大鼠胃黏膜的增生肠化具有修复逆转作用,且能降低Stat3、Bcl-2阳性表达,调控细胞增殖和凋亡,Bcl-2蛋白的表达提高胃黏膜Bax蛋白表达,这可能是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干预PLCC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作者:李卫强;朱西杰;蔡根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黄帝内经》归来——中医“治未病”观探析

    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对人们心身威胁不断被深入认识,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思想又一次提到了重要地位,当今地球环境破坏,直面构成还原论困惑而企兴于东方之际,诸多智者将目光投注到中医传统文化,期待享有养生保健的公平;《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中医药作为健康服务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方明示,也是人们的夙愿.故以《内经》“治未病”观探述其理念,遵照其思想和方法掌握规律,先时而治,防病于未然.

    作者:殷克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针刀治疗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P物质、IL-6、IL-2、TNF-a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对中轴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中P物质、IL-6、IL-2、TNF-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采用针刀和药物治疗观察疗效及相关指标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BASDAI、BASFI、脊柱疼痛Likert四级积分、P物质、IL-6、IL-2和TNF-a指标均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刀治疗中轴型AS的疗效显著,可能与其抑制IL-6、IL-2、TNF-a、P物质的表达有关.

    作者:杨喜云;郭健;陈志茹;赵大成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马一乾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经验

    马一乾认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以湿热壅盛、气阴两虚为主要病机,治疗宜在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共同祛邪抗病毒、扶助正气、调整阴阳脏腑以治疗水肿、尿蛋白、血尿等症.并指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特点是治疗个体化,增强药物疗效,降低耐药性和病毒变异率的发生,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作者:董霞;薛维峰;马一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促排卵颗粒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促排卵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促排卵颗粒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服用促排卵颗粒,对照组(47例)服用克罗米芬,B超监测卵泡发育和排卵状况、子宫内膜生长情况,观察基础体温、妊娠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排卵率分别为70.83%、76.6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组妊娠率50.00%,对照组29.8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优势卵泡直径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增长且优于对照组.结论:促排卵颗粒可促进卵泡发育、排卵及子宫内膜增长,提高妊娠率,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有较好疗效.

    作者:刘玉才;高善霞;肖斌;李守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疏肝降脂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疏肝降脂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血清内毒素、降钙素原(PCT)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NASH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每次2片,每日3次;观察组患者给予疏肝降脂汤治疗,每次150 ml,每日2次口服,2组均连用12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肝功能、血清内毒素、PCT和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2组患者ALT和γ-GT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值明显大于对照组;2组患者血清内毒素、PCT和TNF-α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值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疏肝降脂汤治疗NASH能降低血清内毒素、PCT和TNF-α水平,抑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产生,保护和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善肝功能指标.

    作者:林海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关联顺应论视阈下《黄帝内经》模糊语英译研究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特性之一,也是物质世界和人类认知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长期以来,中医英译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问题一直是学界讨论的重点,对于中医模糊语的研究却如恒河沙数.语用学理论对语言及翻译有着强大的解释力和指导意义,因此基于语用学视角下的模糊语研究为辩证地探索语言现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故旨在探究关联顺应论视阈下中医模糊语的英译策略,以期更好地把握和优化中医英译,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刘献鹏;姚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