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霞;薛维峰;马一乾
目的:探讨化痰除湿法在早期实验性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的应用研究.方法:选用健康Wistar大鼠40只,体质量为(250±10)g,雌雄各半,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0只大鼠分为A组化痰除湿法组、B组西药阳性对照组、C组模型组、D组空白对照组每组各20只.所有的大鼠均采用改良Hulth造模法进行造模实验,形成骨性关节炎模型,第4周开始给药,干预4周后取大鼠膝关节软骨光镜观察形态学变化,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免疫组化法分别观察软骨细胞凋亡情况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以及用放免法测定关节液中IL-1、TNFa的含量.结果:A组的软骨细胞凋亡指数小于模型组,而A组的PCNA表达要高于其他各组,化痰除湿法组大鼠关节液中IL-1、TNFa的含量均较其他组显著升高.结论:化痰除湿法在减少大鼠早期膝关节实验性OA软骨细胞的凋亡有着显著作用,可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对早期骨关节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杨雨果;杨金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方法:将58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肢上臂周径差值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前后患肢周径差值比较均明显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结论:益气活血利水通络中药配合淋巴按摩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庄淑美;许伟;刘建桥;苏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对胃癌前病变(PLCC) Stat3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揭示其干预PLCC的机制及其效果.方法:将120只SPF级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复方蜥蜴散80目治疗组、100目治疗组、80目100目等量混合治疗组、胃癌前病变模型对照组、维酶素治疗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均以0.017 mol/L的MNNG溶液,按0.5 ml/100 g体质量对大鼠灌胃,每日1次,连续24周,辅助采取2d饱食、1d饥饿的饥饱失常法,配合情绪刺激等制作PLC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A组大鼠仍然充足供食及清洁蒸馏水,B组、C组、D组大鼠分别给予复方蜥蜴散80目、100目、80目100目等量混合糊剂混悬液10 ml/kg·d灌胃,每日1次;E组大鼠给予0.9%氯化钠溶液10 ml/kg·d灌胃,每日1次;F组大鼠给予0.1g/ml维酶素混悬液10 ml/kg·d(1.0 g/kg·d)灌胃,每日1次,连续治疗12周.观察复方蜥蜴散对PLGC模型大鼠胃黏膜细胞Stat3、Bcl-2等抗凋亡蛋白的调控作用,探讨该方对PLGC的干预机制.结果:通过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图像的光密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治疗前各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Stat3、Bcl-2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Stat3、Bcl-2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复方蜥蜴散各治疗组与维酶素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尤其以复方蜥蜴散80目100目等量混合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复方蜥蜴散各治疗组间比较,80目治疗组与100目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与80目100目等量混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对PLCC模型大鼠胃黏膜的增生肠化具有修复逆转作用,且能降低Stat3、Bcl-2阳性表达,调控细胞增殖和凋亡,Bcl-2蛋白的表达提高胃黏膜Bax蛋白表达,这可能是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干预PLCC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作者:李卫强;朱西杰;蔡根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温阳法是中医的治法之一,适用于外寒入里,深入经络脏腑,或阳气不足、寒邪内生的里寒证或真寒假热证.具体的治法有温补肾阳、温补脾阳、温阳化饮、温阳行气、温阳利水等.黄褐斑中医也称为“黧黑斑”,黑乃水之色,水为寒邪,非温不化.笔者结合临床实践、《内经》理论和名家经验以及实验研究,说明温阳法亦是治疗黄褐斑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邵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脾气虚证和脾阳虚证大鼠胃组织的改变与cAMP-PKA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脾气虚组、脾阳虚组,脾气虚采用饱食1d、禁食2d、游泳15 d,脾阳虚采用脾气虚证加灌服番泻叶造模,造模后检测大鼠胃组织cAMP活性及PKA、CREB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脾气虚组和脾阳虚组胃组织cAMP活性及PKA、CREB mRNA和蛋白表达均减弱.结论:脾气虚证和脾阳虚证大鼠胃组织的改变与cAMP-PKA信号传导通路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宋囡;贾连群;王俊岩;单德红;何丽娟;曹媛;朱美林;杨关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对秋的表述中“容平”、“急”等字按一般意义难以将字义与文段的主旨相贯通,历代鲜有注解到位者.故从秋时天地大象基础上,立足传统小学以诸字之音、形、义解析切入,引用诸经籍相关例句作为旁证,以“敛-实-安-舒”的动态过程释“容平”,以“裹缩”释“急”,以“鸡应酉而酉为秋门”释秋三月“与鸡俱兴”,以“以刀守法”释“刑”,以“澂”训“清”,疏通诸字与全段主旨的关系,并就“秋”字读音蕴含秋时大象及古人基于象思维构建中医理论略作阐述.
作者:李强;李贺;张志斌;范逸品;于大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马一乾认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以湿热壅盛、气阴两虚为主要病机,治疗宜在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共同祛邪抗病毒、扶助正气、调整阴阳脏腑以治疗水肿、尿蛋白、血尿等症.并指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特点是治疗个体化,增强药物疗效,降低耐药性和病毒变异率的发生,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作者:董霞;薛维峰;马一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袁士良教授行医40余载,在辨治不寐症方面经验丰富、见解独到,擅长运用黄连温胆汤辨治痰热内扰型不寐症,以合方加炒酸枣仁辨证运用于各个证型,临证加减运用药对配伍效大力宏,结合精神、生活调摄效如桴鼓.
作者:袁保;杨静;陈强;夏秋钰;花海兵;袁士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通过对湿热病成因、致病特点的分析,指出湿热病无论是由外感或内伤所致,在病机上的一个重要共同点是容易阻滞气机,而气机阻滞更导致湿邪缠绵难化.故依据这一特点,结合名家的相关论述,着重从调节气机的角度出发,论述了“肺脾并调”这一治则治法在湿热病治疗上的重要意义,并对体现这一治则治法经典方剂“三仁汤”的组方用药进行了详细分析,希冀为同行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黄俊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不寐一证多因情志所伤、劳逸失度、久病体虚、饮食不节等引起阴阳失交、阳不入阴而形成.其病机较多,众说纷纭,对不寐的辨证尚未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以致医者多有困惑.《内经》论述不寐从阴阳着手,但文简义深,很难运用于临床.故从易经卦象中的“否”卦和“未济”卦为切入点,从易理的角度探讨不寐“阳不入阴”的病机变化,希冀对不寐的辨证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作者:陆逸莹;冯蓓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肺金生方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生长和对新生血管的影响,初步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成功构建Lewis肺癌移植瘤模型C57BL/6小鼠4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荷瘤对照组、顺铂组、肺金生方低剂量组、肺金生方高剂量组4组,每组12只,分别以相应药物干预2周,取瘤块称重,计算肿瘤抑制率;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Lewis肺癌小鼠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Lewis肺癌小鼠肿瘤组织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和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结果:各组肿瘤质量中,顺铂组(1.65±0.15)g、肺金生方低剂量组(2.42±0.19)g、高剂量组(1.83±0.16)g与荷瘤对照组(3.13±0.21)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的抑瘤率分别为:荷瘤对照组0,顺铂组46.61%,肺金生方低剂量组27.32%,肺金生方高剂量组44.29%:各组MVD的值中,顺铂组(16.74±0.96)个,肺金生方低剂量组(19.31±0.85)个、肺金生方高剂量组(17.21±0.77)个与荷瘤对照组(29.98±1.06)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各治疗组的VEGF和bFGF蛋白表达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金生方高剂量组VEGF和bFGF蛋白的表达与顺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金生方可抑制血管新生对抗Lewis肺癌,其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和bFGF相关.
作者:王克强;陶琳;王绪淮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护场”见于明·王肯堂《证治准绳·疡医·疔疮》:“凡生疔疮,身热头疼,手足温和,饮食入常,疔之四围赤肿,名曰护场可治.”《中医外科学》(七版)释为“疮疡正邪交争中,正气能够约束邪气,使之不至于深陷、扩散,而形成的局部作肿范围.”徐强将其含义扩展,广义护场(大护场)是调动全身正气对体内一切致病因素进行的抵抗,狭义护场是针对局部外科疾病而言[1].临床中借助护场理论,为糖尿病足、局灶脑缺血、肿瘤转移扩散等难治病的防治开创了局部微观与全身宏观辨证相结合的新局面.
作者:樊圣丽;周春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特性之一,也是物质世界和人类认知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长期以来,中医英译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问题一直是学界讨论的重点,对于中医模糊语的研究却如恒河沙数.语用学理论对语言及翻译有着强大的解释力和指导意义,因此基于语用学视角下的模糊语研究为辩证地探索语言现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故旨在探究关联顺应论视阈下中医模糊语的英译策略,以期更好地把握和优化中医英译,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刘献鹏;姚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黄芩苷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动物行为学、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再生数量以及COX-2(环氧化酶-2)蛋白表达量的影响,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84只体质量250~ 300 g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个实验组(n=28):假手术组(Sham),全脑缺血/再灌注后黄芩苷胃灌注处理组(Baicalin),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生理盐水胃灌注处理组(Saline-water).参照Pulsinelli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通过Bederson神经症状分级评分、被动回避实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蛋白免疫印迹实验分别检测黄芩苷对模型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学习记忆能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数量以及COX-2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Sham)比较,Baicalin组与Saline-water组大鼠神经功能障碍症状都更加明显且差异显著;大鼠进入暗室的潜伏期均缩短,错误次数均明显增多;海马脑区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增加;脑组织环氧合酶-2(COX-2)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与Saline-water组比较,Baicalin组大鼠经黄芩苷胃灌注干预,神经功能损伤显著改善,潜伏期显著延长,错误次数显著减少;Baicalin组海马脑区Brdu阳性细胞数显著多于Saline-water组,Baicalin组COX-2蛋白的表达水平较Saline-water组明显降低.结论:黄芩苷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COX-2基因表达、抑制损伤伴随炎症反应,从而改善内源神经干细胞小生境(niche),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或存活率.
作者:王海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病因是疾病的启动因素,审因论治在临床诊疗体系中是不可或缺的诊疗模式,故忽视、无视审因论治都是不可取的.从省视、充实病因学说的内涵做起,逐病逐候审求病因,将每一病候的病因具体化,是提高审因论治水平的关键所在.
作者:马冠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虚热证是临床常见的一类证型,可见于多种疾病.为探究中药治疗此类证型的药性及配伍规律,以癌性虚热证为栽体,通过文献研究的方式,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的临床报道及现代医家医案,借助数据整理,结合历代医家的认识,研究得出中药治疗各型虚热证并非单纯清热,而是透泄相佐、升降相宜,且都用到了补益气血药,皆配以酸收或重镇等收涩敛津药,并注重阴阳同调.
作者:张梦奇;杨宇;张月;朱思媛;贾德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是一种难治性慢性皮肤病,属于中医学松皮癣和顽癣范畴.艾儒棣提出扶正祛邪、滋阴活血法,并采用中药桃仁四物汤合二至丸加减,治疗1例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其疗效满意,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尤雯丽;陈明岭;艾儒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对人们心身威胁不断被深入认识,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思想又一次提到了重要地位,当今地球环境破坏,直面构成还原论困惑而企兴于东方之际,诸多智者将目光投注到中医传统文化,期待享有养生保健的公平;《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中医药作为健康服务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方明示,也是人们的夙愿.故以《内经》“治未病”观探述其理念,遵照其思想和方法掌握规律,先时而治,防病于未然.
作者:殷克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enki上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文献并建立方剂数据库,方剂逐一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出的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筛选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方剂216首,涉及中药228味;确定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及组合,并演化得到新处方10首.结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收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方剂以活血化瘀、燥湿化痰、补肾益智、醒神开窍、补血益气为主,为中医药临床靶向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了依据.
作者:赵艳青;滕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一般认为李东垣之书详于内伤而略于外感,故分析了李东垣撰写《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的历史背景,以及“人迎候外,气口候内”脉学理论对其学术思想形成的影响,认为李东垣所论“内伤病”除指通常意义上的七情、饮食、劳倦等所致的疾病外,还包括因暑湿、疫疠之气等所致的外感病.李东垣在“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理论指导下论治内外伤痛,并就除风湿羌活汤、羌活胜湿汤、补中益气汤、胃风汤、清暑益气汤等方论治外感病的特色作了分析.
作者:于惠青;于俊生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