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才;高善霞;肖斌;李守村
目的:探讨清热化痰理气方治疗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呼吸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10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平喘、必要时呼吸机通气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增加清热化痰理气汤剂口服,对照组给予沐舒坦针剂静脉注射,1个疗程后观察2组患者症状评分、祛痰作用、黏蛋白含量.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咳嗽、咳痰、喘息、口干、大便干、小便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排痰难度、痰性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黏蛋白含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黏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热化痰理气方能够有效改善AE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党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对人们心身威胁不断被深入认识,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思想又一次提到了重要地位,当今地球环境破坏,直面构成还原论困惑而企兴于东方之际,诸多智者将目光投注到中医传统文化,期待享有养生保健的公平;《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中医药作为健康服务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方明示,也是人们的夙愿.故以《内经》“治未病”观探述其理念,遵照其思想和方法掌握规律,先时而治,防病于未然.
作者:殷克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不寐一证多因情志所伤、劳逸失度、久病体虚、饮食不节等引起阴阳失交、阳不入阴而形成.其病机较多,众说纷纭,对不寐的辨证尚未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以致医者多有困惑.《内经》论述不寐从阴阳着手,但文简义深,很难运用于临床.故从易经卦象中的“否”卦和“未济”卦为切入点,从易理的角度探讨不寐“阳不入阴”的病机变化,希冀对不寐的辨证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作者:陆逸莹;冯蓓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国和朝鲜(韩)的医学交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以清宫存藏朝鲜(韩)医籍为对象,以古籍目录学为线索,以清宫遗存的朝鲜(韩)《东医宝鉴》、《济众新编》两部朝鲜刻本医籍为依据,分析中医学古籍对朝鲜(韩)医学的渗透影响,探讨朝鲜(韩)医籍编纂过程及体系的构成.研究表明,《东医宝鉴》、《济众新编》两部朝鲜(韩)医学代表著作其理论框架来源于中医学,其所呈现出的医学思想特征与道家思想密不可分,对剖析朝鲜(韩)医学的历史渊源,探讨中医文化国际交流和传承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士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湿热蕴肺是咳嗽的一个重要证型,临床上较为常见.该证因其病因病机和症状复杂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舌象是诊断湿热蕴肺的关键指标,治疗上宜湿热两清,宣肺降气止咳.临证中以千金苇茎汤加减化裁治疗湿热蕴肺,疗效满意.故分析湿热蕴肺的病因和病机特点,列出鉴别诊断,对其证治要点进行探讨,并举以验案,以供学习与临证参考.
作者:罗冠杰;王彦晖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特性之一,也是物质世界和人类认知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长期以来,中医英译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问题一直是学界讨论的重点,对于中医模糊语的研究却如恒河沙数.语用学理论对语言及翻译有着强大的解释力和指导意义,因此基于语用学视角下的模糊语研究为辩证地探索语言现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故旨在探究关联顺应论视阈下中医模糊语的英译策略,以期更好地把握和优化中医英译,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刘献鹏;姚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二陈汤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痰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方法,收集东方医院肿瘤科门诊与住院晚期NSCLC痰证患者40例给予二陈汤口服2周,对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QLQ-C30和QLQ-LCl3量表评分显示,治疗后的整体评分高于治疗前,治疗前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消化道症状、呼吸道症状、其他症状评分高于治疗后,认知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后.结论:二陈汤可显著提高NSCLC痰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海燕;王芬;曹阳;肖俐;张可睿;李泉旺;刘传波;李金泽;左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观察透刺与穴位注射相结合治疗风寒外袭型面瘫的疗效.方法:采用透刺与穴位注射甲钴胺注射液相结合治疗风寒外袭型面瘫,与对照组(针刺+肌内注射甲钴胺注射液)分别对2组治疗后面神经麻痹程度各项评分、治疗后面神经麻痹程度总评分、治疗后面神经麻痹程度总评分与治疗前面神经麻痹程度总评分差值、治疗后2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2组在治疗后面神经麻痹程度总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面神经麻痹程度总评分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且2组在治愈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组在面神经麻痹程度改善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均较好,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面瘫患者的患部透刺加穴位注射甲钴胺注射液与透刺加肌内注射甲钴胺注射液均有较好效果,尤其是前者可明显提高面瘫的治愈率,其治疗方法值得针灸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作者:熊云;郭楠楠;胡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对中轴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中P物质、IL-6、IL-2、TNF-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采用针刀和药物治疗观察疗效及相关指标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BASDAI、BASFI、脊柱疼痛Likert四级积分、P物质、IL-6、IL-2和TNF-a指标均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刀治疗中轴型AS的疗效显著,可能与其抑制IL-6、IL-2、TNF-a、P物质的表达有关.
作者:杨喜云;郭健;陈志茹;赵大成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通过对湿热病成因、致病特点的分析,指出湿热病无论是由外感或内伤所致,在病机上的一个重要共同点是容易阻滞气机,而气机阻滞更导致湿邪缠绵难化.故依据这一特点,结合名家的相关论述,着重从调节气机的角度出发,论述了“肺脾并调”这一治则治法在湿热病治疗上的重要意义,并对体现这一治则治法经典方剂“三仁汤”的组方用药进行了详细分析,希冀为同行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黄俊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一般认为李东垣之书详于内伤而略于外感,故分析了李东垣撰写《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的历史背景,以及“人迎候外,气口候内”脉学理论对其学术思想形成的影响,认为李东垣所论“内伤病”除指通常意义上的七情、饮食、劳倦等所致的疾病外,还包括因暑湿、疫疠之气等所致的外感病.李东垣在“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理论指导下论治内外伤痛,并就除风湿羌活汤、羌活胜湿汤、补中益气汤、胃风汤、清暑益气汤等方论治外感病的特色作了分析.
作者:于惠青;于俊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证治规律.方法:检索1999年至2013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文献,对所选文献中的证型和用药进行统计归类分析.结果:终筛选合格文献63篇、证型26个,常见证型有脾肾阳虚、痰瘀互结、肾虚血瘀、肾阴虚、痰湿阻滞、肾虚痰湿共占56.33%.证素有10个,其中虚证占81.88%,主要有阳虚、气虚、阴虚、阴阳两虚和血虚;实证占18.12%,主要有痰湿、痰瘀、气滞、血瘀,其中痰湿占总证候要素的6.97%.用药148味,按功效归为15类,补虚药使用多占比39.83%,其次是化痰湿药、活血药、理气药,前4类共占比84.19%.结论:本病病机复杂,以肾虚为主,痰湿瘀阻为标,肝病是重要发病环节,故补肾调肝兼祛痰化瘀是治疗大法.
作者:朱红梅;李君仪;洪燕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温阳法是中医的治法之一,适用于外寒入里,深入经络脏腑,或阳气不足、寒邪内生的里寒证或真寒假热证.具体的治法有温补肾阳、温补脾阳、温阳化饮、温阳行气、温阳利水等.黄褐斑中医也称为“黧黑斑”,黑乃水之色,水为寒邪,非温不化.笔者结合临床实践、《内经》理论和名家经验以及实验研究,说明温阳法亦是治疗黄褐斑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邵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前卵巢早衰的确切病因及机制尚不明确,已公认的与其发病密切相关的因素有医源性因素、自身免疫性因素、代谢障碍、遗传因素、感染因素、心理应激等.近年来免疫相关因素导致的卵巢早衰临床较为常见,对该病免疫机制的深入研究是早期干预此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免疫性卵巢早衰动物模型已较成熟,中医药治疗免疫性卵巢早衰具有独特优势,故拟从中医药多靶点、多环节调节免疫的角度,阐述中药复方治疗免疫性卵巢早衰实验的进展情况.
作者:左亚威;王佩娟;卢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促排卵颗粒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服用促排卵颗粒,对照组(47例)服用克罗米芬,B超监测卵泡发育和排卵状况、子宫内膜生长情况,观察基础体温、妊娠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排卵率分别为70.83%、76.6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组妊娠率50.00%,对照组29.8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优势卵泡直径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增长且优于对照组.结论:促排卵颗粒可促进卵泡发育、排卵及子宫内膜增长,提高妊娠率,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有较好疗效.
作者:刘玉才;高善霞;肖斌;李守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加味良附丸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3年100例胃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加味良附丸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胶囊进行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88%.结论:加味良附丸治疗胃溃疡有明显疗效,尤其对促进溃疡面愈合、解除胃肠道痉挛、抑制或杀灭HP等方面有肯定疗效,优于奥美拉唑胶囊,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和胃肠道刺激症状表现,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谢利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化痰除湿法在早期实验性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的应用研究.方法:选用健康Wistar大鼠40只,体质量为(250±10)g,雌雄各半,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0只大鼠分为A组化痰除湿法组、B组西药阳性对照组、C组模型组、D组空白对照组每组各20只.所有的大鼠均采用改良Hulth造模法进行造模实验,形成骨性关节炎模型,第4周开始给药,干预4周后取大鼠膝关节软骨光镜观察形态学变化,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免疫组化法分别观察软骨细胞凋亡情况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以及用放免法测定关节液中IL-1、TNFa的含量.结果:A组的软骨细胞凋亡指数小于模型组,而A组的PCNA表达要高于其他各组,化痰除湿法组大鼠关节液中IL-1、TNFa的含量均较其他组显著升高.结论:化痰除湿法在减少大鼠早期膝关节实验性OA软骨细胞的凋亡有着显著作用,可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对早期骨关节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杨雨果;杨金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护场”见于明·王肯堂《证治准绳·疡医·疔疮》:“凡生疔疮,身热头疼,手足温和,饮食入常,疔之四围赤肿,名曰护场可治.”《中医外科学》(七版)释为“疮疡正邪交争中,正气能够约束邪气,使之不至于深陷、扩散,而形成的局部作肿范围.”徐强将其含义扩展,广义护场(大护场)是调动全身正气对体内一切致病因素进行的抵抗,狭义护场是针对局部外科疾病而言[1].临床中借助护场理论,为糖尿病足、局灶脑缺血、肿瘤转移扩散等难治病的防治开创了局部微观与全身宏观辨证相结合的新局面.
作者:樊圣丽;周春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异病同治”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特色之一,通过对《中医内科学》教材的梳理,将《中医内科学》中异痛同治方剂进行归纳和分析,对异病同治的内涵进行剖析,得出异病同治的关键在于证同机同治亦同,异病同治包括异病同证同法同方,亦包括异病同证同法异方,方有主治病机,抓住了病机,方证合宜,就抓住了方剂临床运用的关键.
作者:徐慧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肺金生方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生长和对新生血管的影响,初步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成功构建Lewis肺癌移植瘤模型C57BL/6小鼠4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荷瘤对照组、顺铂组、肺金生方低剂量组、肺金生方高剂量组4组,每组12只,分别以相应药物干预2周,取瘤块称重,计算肿瘤抑制率;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Lewis肺癌小鼠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Lewis肺癌小鼠肿瘤组织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和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结果:各组肿瘤质量中,顺铂组(1.65±0.15)g、肺金生方低剂量组(2.42±0.19)g、高剂量组(1.83±0.16)g与荷瘤对照组(3.13±0.21)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的抑瘤率分别为:荷瘤对照组0,顺铂组46.61%,肺金生方低剂量组27.32%,肺金生方高剂量组44.29%:各组MVD的值中,顺铂组(16.74±0.96)个,肺金生方低剂量组(19.31±0.85)个、肺金生方高剂量组(17.21±0.77)个与荷瘤对照组(29.98±1.06)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各治疗组的VEGF和bFGF蛋白表达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金生方高剂量组VEGF和bFGF蛋白的表达与顺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金生方可抑制血管新生对抗Lewis肺癌,其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和bFGF相关.
作者:王克强;陶琳;王绪淮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