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清热化痰理气方治疗AECOPD的临床疗效

党强

关键词:清热化痰理气, COPD,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清热化痰理气方治疗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呼吸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10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平喘、必要时呼吸机通气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增加清热化痰理气汤剂口服,对照组给予沐舒坦针剂静脉注射,1个疗程后观察2组患者症状评分、祛痰作用、黏蛋白含量.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咳嗽、咳痰、喘息、口干、大便干、小便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排痰难度、痰性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黏蛋白含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黏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热化痰理气方能够有效改善AE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使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化痰除湿法对早期实验性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化痰除湿法在早期实验性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的应用研究.方法:选用健康Wistar大鼠40只,体质量为(250±10)g,雌雄各半,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0只大鼠分为A组化痰除湿法组、B组西药阳性对照组、C组模型组、D组空白对照组每组各20只.所有的大鼠均采用改良Hulth造模法进行造模实验,形成骨性关节炎模型,第4周开始给药,干预4周后取大鼠膝关节软骨光镜观察形态学变化,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免疫组化法分别观察软骨细胞凋亡情况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以及用放免法测定关节液中IL-1、TNFa的含量.结果:A组的软骨细胞凋亡指数小于模型组,而A组的PCNA表达要高于其他各组,化痰除湿法组大鼠关节液中IL-1、TNFa的含量均较其他组显著升高.结论:化痰除湿法在减少大鼠早期膝关节实验性OA软骨细胞的凋亡有着显著作用,可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对早期骨关节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杨雨果;杨金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对李东垣论治内外伤病的一点思考

    一般认为李东垣之书详于内伤而略于外感,故分析了李东垣撰写《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的历史背景,以及“人迎候外,气口候内”脉学理论对其学术思想形成的影响,认为李东垣所论“内伤病”除指通常意义上的七情、饮食、劳倦等所致的疾病外,还包括因暑湿、疫疠之气等所致的外感病.李东垣在“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理论指导下论治内外伤痛,并就除风湿羌活汤、羌活胜湿汤、补中益气汤、胃风汤、清暑益气汤等方论治外感病的特色作了分析.

    作者:于惠青;于俊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肺脾并调”治湿热探析

    通过对湿热病成因、致病特点的分析,指出湿热病无论是由外感或内伤所致,在病机上的一个重要共同点是容易阻滞气机,而气机阻滞更导致湿邪缠绵难化.故依据这一特点,结合名家的相关论述,着重从调节气机的角度出发,论述了“肺脾并调”这一治则治法在湿热病治疗上的重要意义,并对体现这一治则治法经典方剂“三仁汤”的组方用药进行了详细分析,希冀为同行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黄俊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促排卵颗粒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促排卵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促排卵颗粒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服用促排卵颗粒,对照组(47例)服用克罗米芬,B超监测卵泡发育和排卵状况、子宫内膜生长情况,观察基础体温、妊娠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排卵率分别为70.83%、76.6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组妊娠率50.00%,对照组29.8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优势卵泡直径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增长且优于对照组.结论:促排卵颗粒可促进卵泡发育、排卵及子宫内膜增长,提高妊娠率,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有较好疗效.

    作者:刘玉才;高善霞;肖斌;李守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从“亢害承制”理论思考消渴病

    “亢害承制”是中医学的经典理论,历代医家借鉴其机理,清晰地展现了事物之间的承制关系,并将其运用于疾病的诊疗过程之中.笔者结合“亢害承制”理论解读消渴病相关事宜,阐发五脏之间的承制关系及脏腑功能动态平衡在消渴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导师吴深涛教授化浊解毒扶正之消渴病治法,以期对消渴病的认识和诊治有所启发.

    作者:李沛纯;吴深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透刺与穴位注射相结合治疗风寒外袭型面瘫的疗效观察

    观察透刺与穴位注射相结合治疗风寒外袭型面瘫的疗效.方法:采用透刺与穴位注射甲钴胺注射液相结合治疗风寒外袭型面瘫,与对照组(针刺+肌内注射甲钴胺注射液)分别对2组治疗后面神经麻痹程度各项评分、治疗后面神经麻痹程度总评分、治疗后面神经麻痹程度总评分与治疗前面神经麻痹程度总评分差值、治疗后2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2组在治疗后面神经麻痹程度总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面神经麻痹程度总评分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且2组在治愈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组在面神经麻痹程度改善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均较好,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面瘫患者的患部透刺加穴位注射甲钴胺注射液与透刺加肌内注射甲钴胺注射液均有较好效果,尤其是前者可明显提高面瘫的治愈率,其治疗方法值得针灸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作者:熊云;郭楠楠;胡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脾虚证大鼠模型胃组织cAMP-PKA信号传导通路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脾气虚证和脾阳虚证大鼠胃组织的改变与cAMP-PKA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脾气虚组、脾阳虚组,脾气虚采用饱食1d、禁食2d、游泳15 d,脾阳虚采用脾气虚证加灌服番泻叶造模,造模后检测大鼠胃组织cAMP活性及PKA、CREB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脾气虚组和脾阳虚组胃组织cAMP活性及PKA、CREB mRNA和蛋白表达均减弱.结论:脾气虚证和脾阳虚证大鼠胃组织的改变与cAMP-PKA信号传导通路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宋囡;贾连群;王俊岩;单德红;何丽娟;曹媛;朱美林;杨关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的血管性痴呆组方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enki上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文献并建立方剂数据库,方剂逐一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出的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筛选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方剂216首,涉及中药228味;确定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及组合,并演化得到新处方10首.结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收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方剂以活血化瘀、燥湿化痰、补肾益智、醒神开窍、补血益气为主,为中医药临床靶向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了依据.

    作者:赵艳青;滕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从易经卦象略述不寐的“阳不入阴”

    不寐一证多因情志所伤、劳逸失度、久病体虚、饮食不节等引起阴阳失交、阳不入阴而形成.其病机较多,众说纷纭,对不寐的辨证尚未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以致医者多有困惑.《内经》论述不寐从阴阳着手,但文简义深,很难运用于临床.故从易经卦象中的“否”卦和“未济”卦为切入点,从易理的角度探讨不寐“阳不入阴”的病机变化,希冀对不寐的辨证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作者:陆逸莹;冯蓓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黄芪甲苷对关节不稳诱导型小鼠膝骨关节炎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能否缓解膝骨关节炎的病理改变.方法:将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黄芪甲苷组,实验组通过关节不稳术造成小鼠膝骨关节炎模型,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黄芪甲苷腹腔注射8周.取左侧膝关节进行三维重建和组织学染色.结果:模型组小鼠膝关节半月板钙化明显增加,关节软骨变薄,Ⅱ型胶原明显减少,破坏明显,边缘骨赘形成;黄芪甲苷组均有明显改善.结论:黄芪甲苷可以减轻关节不稳诱导的小鼠膝骨关节炎病理改变.

    作者:赵永见;薛纯纯;王利波;李晓锋;施杞;王拥军;舒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丹灵芪刺饮治疗假日后疲劳型亚健康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丹灵芪刺饮治疗假后疲劳型亚健康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假后疲劳型亚健康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补中益气丸治疗,治疗组给予丹灵芪刺饮治疗,治疗周期28 d.结果:丹灵芪刺饮治疗假后疲劳型亚健康的总有效率优于补中益气丸;治疗后2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丹灵芪刺饮改善程度优于补中益气丸.结论:丹灵芪刺饮用于治疗假后疲劳型亚健康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骞芳;范铁兵;樊新荣;万涛;梁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医药防治肺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肺纤维化是多种因素引起的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终导致肺间质纤维化为特征.本病临床缺乏特效药物,中医药在防治肺纤维化方面优势渐显,作用机制研究也不断深入.故通过归纳、总结近年来的相关文献,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细胞外基质代谢、干预细胞凋亡、调节微血管新生、纠正氧化/抗氧化失衡、调节免疫功能、减轻内质网应激7个方面阐述了中医药防治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可为临床中医药有效防治肺纤维化提供实验室依据.

    作者:渠景连;龚婕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益气活血利水通络中药配合淋巴按摩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疗效观察

    方法:将58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肢上臂周径差值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前后患肢周径差值比较均明显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结论:益气活血利水通络中药配合淋巴按摩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庄淑美;许伟;刘建桥;苏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温阳法在黄褐斑治疗中的运用

    温阳法是中医的治法之一,适用于外寒入里,深入经络脏腑,或阳气不足、寒邪内生的里寒证或真寒假热证.具体的治法有温补肾阳、温补脾阳、温阳化饮、温阳行气、温阳利水等.黄褐斑中医也称为“黧黑斑”,黑乃水之色,水为寒邪,非温不化.笔者结合临床实践、《内经》理论和名家经验以及实验研究,说明温阳法亦是治疗黄褐斑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邵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黄帝内经》归来——中医“治未病”观探析

    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对人们心身威胁不断被深入认识,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思想又一次提到了重要地位,当今地球环境破坏,直面构成还原论困惑而企兴于东方之际,诸多智者将目光投注到中医传统文化,期待享有养生保健的公平;《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中医药作为健康服务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方明示,也是人们的夙愿.故以《内经》“治未病”观探述其理念,遵照其思想和方法掌握规律,先时而治,防病于未然.

    作者:殷克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清热化痰理气方治疗AECOPD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清热化痰理气方治疗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呼吸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10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平喘、必要时呼吸机通气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增加清热化痰理气汤剂口服,对照组给予沐舒坦针剂静脉注射,1个疗程后观察2组患者症状评分、祛痰作用、黏蛋白含量.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咳嗽、咳痰、喘息、口干、大便干、小便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排痰难度、痰性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黏蛋白含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黏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热化痰理气方能够有效改善AE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党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观小学之竅见大象之妙 探形音之赜索悬隐医理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对秋的表述中“容平”、“急”等字按一般意义难以将字义与文段的主旨相贯通,历代鲜有注解到位者.故从秋时天地大象基础上,立足传统小学以诸字之音、形、义解析切入,引用诸经籍相关例句作为旁证,以“敛-实-安-舒”的动态过程释“容平”,以“裹缩”释“急”,以“鸡应酉而酉为秋门”释秋三月“与鸡俱兴”,以“以刀守法”释“刑”,以“澂”训“清”,疏通诸字与全段主旨的关系,并就“秋”字读音蕴含秋时大象及古人基于象思维构建中医理论略作阐述.

    作者:李强;李贺;张志斌;范逸品;于大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湿疹不同证候核因子-κB、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

    目的:观察湿疹不同证候核因子-κB、热休克蛋白70表达,探讨其与湿疹不同证候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湿疹患者30例,包括风湿热蕴证18例,血虚风燥证12例,另取健康人8名作为对照.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组织中NF-κB mRNA和HSP70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皮损内核因子-κB、热休克蛋白70蛋白表达.结果:HSP70 mRNA和蛋白表达,风湿热蕴证组高于血虚风燥证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虚风燥证组表达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风湿热蕴证组表达高于血虚风燥证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虚风燥证组表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SP70和NF-κB的表达程度可能体现了“湿疮”病理过程中机体正邪力量,为揭示中医湿疮“证候”的本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龙剑文;皮先明;涂亚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基于Stat3通路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干预胃癌前病变大鼠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对胃癌前病变(PLCC) Stat3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揭示其干预PLCC的机制及其效果.方法:将120只SPF级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复方蜥蜴散80目治疗组、100目治疗组、80目100目等量混合治疗组、胃癌前病变模型对照组、维酶素治疗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均以0.017 mol/L的MNNG溶液,按0.5 ml/100 g体质量对大鼠灌胃,每日1次,连续24周,辅助采取2d饱食、1d饥饿的饥饱失常法,配合情绪刺激等制作PLC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A组大鼠仍然充足供食及清洁蒸馏水,B组、C组、D组大鼠分别给予复方蜥蜴散80目、100目、80目100目等量混合糊剂混悬液10 ml/kg·d灌胃,每日1次;E组大鼠给予0.9%氯化钠溶液10 ml/kg·d灌胃,每日1次;F组大鼠给予0.1g/ml维酶素混悬液10 ml/kg·d(1.0 g/kg·d)灌胃,每日1次,连续治疗12周.观察复方蜥蜴散对PLGC模型大鼠胃黏膜细胞Stat3、Bcl-2等抗凋亡蛋白的调控作用,探讨该方对PLGC的干预机制.结果:通过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图像的光密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治疗前各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Stat3、Bcl-2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Stat3、Bcl-2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复方蜥蜴散各治疗组与维酶素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尤其以复方蜥蜴散80目100目等量混合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复方蜥蜴散各治疗组间比较,80目治疗组与100目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与80目100目等量混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对PLCC模型大鼠胃黏膜的增生肠化具有修复逆转作用,且能降低Stat3、Bcl-2阳性表达,调控细胞增殖和凋亡,Bcl-2蛋白的表达提高胃黏膜Bax蛋白表达,这可能是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干预PLCC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作者:李卫强;朱西杰;蔡根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医诊治多囊卵巢综合征证型和用药规律文献讨论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证治规律.方法:检索1999年至2013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文献,对所选文献中的证型和用药进行统计归类分析.结果:终筛选合格文献63篇、证型26个,常见证型有脾肾阳虚、痰瘀互结、肾虚血瘀、肾阴虚、痰湿阻滞、肾虚痰湿共占56.33%.证素有10个,其中虚证占81.88%,主要有阳虚、气虚、阴虚、阴阳两虚和血虚;实证占18.12%,主要有痰湿、痰瘀、气滞、血瘀,其中痰湿占总证候要素的6.97%.用药148味,按功效归为15类,补虚药使用多占比39.83%,其次是化痰湿药、活血药、理气药,前4类共占比84.19%.结论:本病病机复杂,以肾虚为主,痰湿瘀阻为标,肝病是重要发病环节,故补肾调肝兼祛痰化瘀是治疗大法.

    作者:朱红梅;李君仪;洪燕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