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
目的 探讨3.0TMRI多序列扫描在颈动脉斑块分析中的价值.方法 经超声检查有颈动脉斑块者22例,均进行颈动脉MRI检查,均经3D-TOF血管成像、T1WI、T1 WI压脂、T2 WI,质子密度加权、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选择图像质量合格者18例进行斑块分型,分析稳定斑块与不稳定斑块在各扫描序列信号表现特点.结果 18例中Ⅰ~Ⅱ型3例、Ⅲ型8例、Ⅳ~Ⅴ型2例、Ⅵ型1例、Ⅶ型3例、Ⅷ型1例,其中符合不稳定斑块3例,稳定斑块4例;不稳定斑块MRI信号特点:信号混杂,3D-TOF原始血管图像可见薄纤维帽2例,破裂纤维帽1例,增强扫描不光整内膜强化明显;稳定斑块MRI信号特点:信号均匀,3D-TOF原始血管图像可见厚纤维帽,增强扫描增厚内膜强化不明显或不强化.结论 3.0TMRI多序列扫描中颈动脉不同性质斑块有不同形态学表现特点,可作为临床无创性检测颈动脉斑块的方法.
作者:李永丽;徐俊玲;王梅云;连建敏;闫峰山;窦社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电动取皮机联合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在大面积皮肤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大面积皮肤缺损46例,均应用电动取皮机实施创面修复手术,游离皮片应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覆盖固定,通过观察术后皮片成活情况、受皮区外观及瘢痕、有无感染,供皮区边缘整齐程度、取皮深度是否均匀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46例患者中,31例(67.4%)创面一期愈合,15例(32.6%)二期愈合.结论 应用电动取皮刀修复大面积皮肤缺损方便快捷,取皮厚度均匀、边缘整齐,节省皮源,皮片成活率高;回植皮可提高皮肤缺损修复效率;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利于皮片固定及皮片生长.
作者:孟宇;陈聚伍;王楠;任佳;孟伟莉;朱志强;肖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镍铬合金、钴铬合金、金合金3种金属烤瓷冠修复前、后患者龈沟液中炎症介质水平和抗氧化作用变化.方法 患牙54颗随机分为3组,每组18颗,测定修复前及修复后6个月患者牙周指标、龈沟液量及龈沟液中炎症介质水平和抗氧化作用变化.结果 修复后,3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附着水平、牙周袋深度、龈沟液量、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一氧化氮、丙二醛均明显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明显下降(P<0.05),钴铬合金、金合金组各项指标变化水平明显低于镍铬合金组(P<0.05),金合金组各指标变化水平低于钴铬合会组(P<0.05).结论 钴铬合金、金合金较镍铬合金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金合金预后效果更好.
作者:孔亚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发生或首次发现的不同程度糖代谢异常,对母婴健康均有影响;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其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本文就妊娠期糖尿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欧阳晓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腹部淋巴结肿大对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disseminated penicilliosis Marneffei,DPsM)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1 6例有可疑DPsM症状AIDS患者的腹部淋巴结超声/CT检查结果,应用流行病学各项指标评价腹部淋巴结肿大对DPsM的诊断价值.结果 腹部淋巴结肿大诊断AIDS合并DPsM的灵敏度75.8%,特异度72.1%,阳性似然比2.72,阴性似然比0.34,准确度73.6%;在有脐凹样皮疹的AIDS人群中,以上指标分别为88.9%、78.6%、4.15、0.14、87.2%.结论 腹部淋巴结肿大对AIDS合并DPsM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梁欣;姚钦江;李春玫;江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62例,随机分为鼠神经生长因子组和甲钴胺组各31例,鼠神经生长因子组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30 μg/次,1次/d,肌肉注射;甲钴胺组给予甲钴胺注射液0.5 mg/次,1次/d,肌肉注射,2组均连续治疗28d,比较2组疗效,观察治疗前、后VA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quality of sleep,QS)评分、神经传导速度等指标.结果 鼠神经生长因子组有效率为70.96%,甲钴胺组有效率为45.1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VAS评分、Q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鼠神经生长因子组较甲钴胺组降低明显(P<0.05);2组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鼠神经生长因子组腓总神经MCV、正中神经及胫神经SCV与甲钴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疗效优于甲钴胺.
作者:杨丕坚;李舒敏;吕以培;黄中莹;黄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多普勒速度成像技术检测二尖瓣环纵向运动峰值速度,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价值.方法 85例住院心脏病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依据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分为2组,LVEF<50%者40例为观察组,LVEF≥50%者45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应用定量组织多普勒速度成像技术测量二尖瓣环前壁、下壁、后间隔、侧壁处收缩期运动峰值速度(systolic movement,Sm),并与LVEF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二尖瓣环前壁、下壁、后间隔、侧壁处Sm均低于对照组(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LVEF与Sm呈明显正相关(r=0.69,P<0.05).结论 二尖瓣环Sm可作为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指标.
作者:孟凡银;崔永鸿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预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年龄≥60岁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75例,分为H-FABP阳性组48例和阴性组127例,记录并分析2组资料及12个月随访结果.结果 阳性组年龄、体质量指数大于阴性组(P<0.05),吸烟、冠心病家族史、既往心肌梗死病史、冠状动脉介入和旁路移植手术史及合并糖尿病比例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低于阴性组(P<0.05);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阳性组多支、弥漫甚至闭塞病变、累及左主干和前降支比例高于阴性组(P<0.05);随访12个月,阳性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结论 H-FABP可用于≥60岁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危险分层和1 a预后的预测.
作者:钱海燕;黄觊;杨跃进;杨艳敏;张朝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荧光磁微粒酶免疫分析法检测癌胚抗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荧光磁微粒酶免疫分析法、放射免疫法检测208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癌胚抗原,并与手术组织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比较2种方法诊断恶性肿瘤的符合率.结果 与手术组织病理结果进行对照,荧光磁微粒酶免疫分析法的符合率分别为69.6%、44.8%、46.8%、60.0%;放射免疫法的符合率分别为67.6%、48.3%、48.9%、56.7%;二者诊断恶性肿瘤的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荧光磁微粒酶免疫分析法检测癌胚抗原对诊断恶性肿瘤有一定价值.
作者:马晓慧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头颅CT和脑电地形图(brain electrical activity mapping,BEAM)在精神分裂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37例临床诊断精神分裂症患者的CT和BEAM检查结果.结果 脑部CT检查发现脑萎缩征象113例(33.5%),其中脑沟裂增宽102例(30.3%),脑沟加深102例(30.3%),侧脑室扩大68例(20.2%),第三脑室扩大57例(16.9%);BEAM异常增强部位出现在额部48例(14.2%),颞部33例(9.8%),中央部23例(6.8%),顶部18例(5.3%),表现为θ,δ频域功率值增加.结论 CT和BEAM分别从脑器质和脑功能2个方面对精神分裂症进行诊断,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赵建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CD11b与CD64在早产儿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胎龄≤36周早产儿60例,感染组29例与非感染组31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中性粒细胞CD11b、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CD64的平均荧光强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感染组早产儿中性粒细胞CD11b、中性粒细胞CD64、单核细胞CD64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CD11b、中性粒细胞CD64及单核细胞CD64在早产儿早期感染的佳临床诊断界值分别为1 151、1 013、4 340,敏感度分别为69%、72%、76%,特异性分别为65%、74%、7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5%、72%、71%,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9%、74% 、76%.结论 早产儿早期感染时中性粒细胞CD11b、中性粒细胞CD64、单核细胞CD64平均荧光强度均升高,其中CD64的表达明显升高,可作为早期诊断早产儿感染的实验室依据.
作者:陈睿;陈幽;马丽亚;陈丽芝;钟文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磷酸化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hosphorylated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p-Stat3)的活化状态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4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p-Stat3的活化水平及P53与C-erb-B2的表达水平.结果 胃癌组织p-Stat3活化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胃癌组织p-Stat3活化水平在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表达水平在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表达水平在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Stat3活化与P53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37,P=0.04).结论 p-Stat3的高活化状态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浸润及转移等有关;联合检测p-Stat3和P53对评估胃癌恶性程度和浸润、转移有一定意义.
作者:从丽;陶林;赵瑾;陈成;张文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结核性胸膜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观察其治疗疗效.方法 46例结核性胸膜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观察组)与同期收治的5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对照组),2组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行胰岛素治疗,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胸腔积液以渗出为主,胸腔积液吸收时间、结核中毒症状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长(P<0.05);血糖控制良好者胸腔积液吸收时间少于血糖控制不良者(P<0.05).结论 在常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加强血糖控制,可有效改善结核性胸膜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患者预后良好.
作者:宋蓉;何家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Ⅲ型Pilon骨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Ⅲ型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开放性损伤7例、闭合伤15例,根据患者情况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3~44个月,疗效评价优10例、良7例、可4例、差1例;术后1例发生踝内翻.结论 Ⅲ型Pilon骨折行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安全、有效,根据软组织损伤情况有计划分步治疗,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作者:刘银堂;商嵩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反向筛查方法在梅毒高流行人群和梅毒低流行人群中应用价值,及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l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TPPA)作为确认试验的应用价值.方法 住院和性病门诊患者50685例,其中行手术、内镜检查、输血等住院患者49 040例为梅毒低流行组,性病门诊患者1 645例为梅毒高流行组,采用酶免疫法(enzyme immunoassay,EIA)筛查,阳性血清再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apid plasma regain,RPR),其中RPR阴性血清进一步做TPPA检测.结果 50 685例筛查血清中EIA阳性1 610例(3.2%),其中1 009例(62.7%)RPR阴性;1 009例EIA阳性RPR阴性血清中TPPA阴性138例(13.7%);低流行组EIA阳性率(1.5%)明显低于高流行组(51.6%)(P<0.01),EIA阳性RPR阴性的发生率(73.4%)高于高流行组(53.1%) (P<0.01),假阳性(EIA阳性RPR阴性TPPA阴性)结果的发生率(20.4%)明显高于高流行组(5.3%)(P<0.01).结论 以EIA为初筛试验时有高假阳性率,尤其对梅毒低流行人群.所有EIA阳性血清均应再行非梅毒螺旋体试验如RPR,对不一致结果的血清再做第2种梅毒螺旋体试验如TPPA.
作者:郭大文;方秀菊;李坤;杨柳;张英辉;单娜;孟冬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解耦连蛋白2是线粒体内膜上一种阴离子载体蛋白,在体内分布广泛,有抑制氧应激、负调节β细胞分泌胰岛素、促进脂肪酸代谢的作用.解耦连蛋白2-866G/A基因多态性影响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与2型糖尿病发病相关.本文对解耦连蛋白2在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冯晓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低频率电刺激联合小剂量雌孕激素序贯疗法对子宫内膜的修复效果.方法 90例宫腔手术后子宫内膜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大剂量雌孕激素序贯治疗,观察组给予低频率电刺激联合小剂量雌孕激素序贯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评定2组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变化、月经量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不良发应发生率为4.44%,对照组分别为77.78%和22.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2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较治疗前增厚(P<0.05),月经量较治疗前增多(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频率电刺激联合小剂量雌孕激素序贯疗法用于修复子宫内膜疗效优于大剂量雌孕激素序贯治疗,且不良反应轻.
作者:冯明月;王中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短重建髓内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分析其疗效.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58.6±21.2)min,术中出血量(119.5±63.2)mL;术后获随访3~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13)d,术后肢体短缩(0.5±0.3)cm;疗效优34例、良5例、可2例、差1例,治疗优良率92.9%.结论 短重建髓内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固定牢固、骨折愈合快、患肢功能良好及并发症少.
作者:任世祥;林源;张博;王志为;曲铁兵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B超、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在慢性胰腺炎诊断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0例同时行B超、CT、MRCP检查的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3种检查方法诊断慢性胰腺炎的敏感性和对胰腺异常的检出率.结果 CT与MRCP诊断慢性胰腺炎的敏感性(62.7%、80.5%)明显高于B超(52.7%),MRCP高于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与MRCP对胰腺异常的检出率(82.7%、86.8%)明显高于B超(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与MRC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及MRCP对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优于B超.
作者:赵子慧;梁灿灿;姚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肠镜下注射乙氧硬化醇治疗Ⅰ~Ⅲ度内痔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内痔患者61例,其中Ⅰ度15例,Ⅱ度28例,Ⅲ度18例,均在常规肠镜检查后给予痔核上黏膜下及痔核内注射乙氧硬化醇治疗,治疗3个月后评定疗效,并随访观察肠穿孔、感染、异位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总有效率95.l%,其中Ⅰ度内痔有效率100%,Ⅱ度内痔有效率96.4%,Ⅲ度内痔有效率88.9%,3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发生轻微出血2例,再次肠镜下注射乙氧硬化醇后消失;患者均未发生感染、异位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肠镜直视下注射乙氧硬化醇治疗Ⅰ~Ⅲ度内痔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
作者:杜瑜;梁冬生;蒙钊;邓世伟;苏夏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