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焦辨证源流考

刘寨华;杜松;李钰蛟;张华敏

关键词:温病, 三焦辩证, 源流
摘要:三焦辨证为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所确立,是温病辨证方法之一.追其理论渊源可以上溯到《内经》、《难经》.自此以后,历代医家每多发挥,对于三焦辨证的认识日趋完善.本文通过对三焦辨证这一重要概念的理论文献进行归纳整理考证,理其脉络,溯其源流,为中医辨证理论和温病的临床研究提供文献学依据.1 春秋至秦汉时期三焦辨证理论发源于《内经》、《难经》,但《内经》、《难经》对于三焦的论述多涉及脏腑功能.如《素问·灵兰秘典论》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1]”决是疏通之意;渎,水也,亦指沟渠,意指三焦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通道.《难经·三十八难》曰:“所以腑有六者,谓三焦也,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其经属手少阳,此外腑也,故言腑有六焉.[2]”指出三焦在生理方面为原气之别使,有主持诸气的功能.《内经》中亦有关于三焦病证的一些名称,如“三焦胀”、“三焦病”、“三焦约”、“三焦咳”等,但没有关于辨证用药的总结[3].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观察肝脾同调治法对糖尿病治疗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分析

    目的:观察从肝脾论治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27例糖尿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117例给予一般干预、西药降糖及中药肝脾同调法治疗,对照组110例给予常规干预、西药降糖治疗,疗程为3个月.于治疗前后分别观察腰臀比、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分析,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纤维蛋白原(Fg)、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结果:治疗前2组所有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各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所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腰臀比、体质量指数、FBG、HbA1c、2 hPPG、FINS、TG、Fg、HCY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指标组间比较,2组除HbA1c外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率59.83%,对照组显效率38.18%,2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16%,对照组总有效率82.7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肝脾论治糖尿病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周新强;周小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医情志疗法对妇产科手术患者心理干预的探讨

    探讨中医情志疗法与心理干预的理论认识并结合临床,对若干妇产科常见手术如剖宫产术、妊娠中止术及子宫切除术等手术前后的心理干预实践进行中西医结合的探讨.

    作者:张洁;于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网络透穴”针法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

    目的:评价“网络透穴”针法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网络透穴”针法组和常规针法组.分别采用“网络透穴”针法和常规针法,于入组当天、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Portmann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网络透穴”针法组Portmann评分明显高于同组治疗前和常规针法组(P<0.05),且“网络透穴”针法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法组(P<0.05).结论:“网络透穴”针法是一种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荣钟;陈耀龙;陈淑慧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益肺健脾化瘀方治疗婴幼儿哮喘及尿TRF、mALB及NAG监测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医益肺健脾化瘀方治疗婴幼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探讨尿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微量白蛋白(mALB)、转铁蛋白(TRF)等指标检测对婴幼儿支气管哮喘临床用药起指导作用.方法:选择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00例,采用多中心、队列研究方案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西医处理方法用药,治疗组50例在此基础上加活血化瘀、益气健脾药,观察2组患儿在哮喘的症状体征、控制病情、减少复发或减轻发作程度等方面的疗效.同时检测发作期、缓解期及中药防治半年后尿NAG、mALB、TRF变化,并与正常健康体检儿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50例患儿中显效3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0%;对照组50例患儿中显效18例,有效2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0.0%,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治疗3个疗程后咳嗽、痰鸣、喘息、肺部哮鸣音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作期不同病情程度患儿的NAG明显高于正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发作期病情中度、重度患儿的mALB均明显高于正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作期病情重度患儿的TRF明显高于正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作期重度病情程度患儿的NAG、mALB与中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期患儿NAG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中药预防半年后尿NAG、mALB、TRF变化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本研究所用中药安全有效.结论:中医益肺健脾化瘀方治疗婴幼儿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显著,发作期尿NAG、mALB、TRF指标对临床用药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作者:黄可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通阳利湿方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合并咽喉部感染患者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通阳利湿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并咽喉部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脱落2例)和治疗组(55例脱落3例).对照组给予20%甘露醇静点5d,后改甘油果糖氯化钠静点5d,同时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静点至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正常;治疗组给予通阳利湿方口服10 d,同时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静点至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正常.应用神经根型颈椎病35分积分表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2组在改善症状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高,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阳利湿方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可有效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合并咽喉部细菌感染患者症状体征,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鹏;乔钢;赵建;崔书国;国延军;牟成林;杜景华;陈爱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对免疫功能、微炎症状态影响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对免疫功能、徽炎症状态影响.方法:将2008年3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19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和对照组(西医)各98例,观察患者的免疫功能、微炎症状态影响.结果:肾功能比较,2组治疗后BUN、S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BUN、S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BUN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及免疫功能比较,2组治疗后在CD4+、CD4+/CD8+、IgM、IgA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在CD4+、CD4 +/CD8+、IgM、IgA方面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在CD4 +/CD8+、IgA水平显著升高(P<0.05);微炎症状态影响比较,2组治疗后治疗组在微炎症状态优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在CRP、IL-6、TNF-a方面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在TNF-α方面显著降低(P<0.05).结论:健脾补肾活血泄浊方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能改善肾功能,控制微炎症状态和CRP、IL-6、TNF-α炎症因子水平,延缓肾功能衰竭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向东;艾子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从《伤寒论》少阴病探讨少阴头痛治疗

    头痛是临床常见病,但却常有些患者久治不愈,从辨证发现这些患者常存在阴阳失调的病理,以《伤寒论》少阴病条文为指导,归纳出各阶段病情特点,结合实践总结出少阴病常见病因,确定调阴阳、辨病因为基本治疗方法,并用此理论指导治疗这类具备阴阳失调病理的头痛患者,常收到满意疗效.

    作者:王东海;金东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苗族针疗及其社会作用探究

    苗族针疗作为常用的外治方法有着丰富的指导理论,并以毒学说为指导.苗族针疗的种类多样,根据器具和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七类,包括弩药针、硫磺针、挑针、瓦针、火针、棉花针、刺猪针,它不仅在我国苗族地区人们日常疾病防治与治疗过程中起着较好的医疗作用,其低廉的费用减轻苗族地区人们的医药负担,而且在针对不同高发、特发疾病方面具有中医和西医借鉴的意义.

    作者:裴凌鹏;蒋沐林;依香叫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风后抑郁症的中医疗法研究

    中风后抑郁症在中风患者中很常见,它会导致患者失去治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终影响中风的治疗效果.因此探寻中风后抑郁症的诱因并及时采取干预治疗对于治疗中风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医疗法在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方面逐渐显示出其优势,并从中药、针灸、针药3方面介绍了中风后抑郁症的中医疗法.

    作者:王金菊;杨旭光;贾守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奈达翻译理论在中医翻译应用中的研究述评

    早传入我国翻译界的美国翻译家奈达的翻译理论对我国中医翻译的影响深远.故以近十年以来奈达翻译理论在中医翻译研究中的应用为契机,从中医翻译中词汇术语的斟酌、中医各学科翻译的具体应用、译者的职能、读者的反应和需求以及中医中蕴涵的传统文化的处理等方面来探讨奈达翻译理论在中医翻译中应用现状.

    作者:冯文林;伍海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胡日查六味丸辅助常规西药辨治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蒙药胡日查六味丸辅助辨治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将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3年3月108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分成2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胡日查六味丸辅助辨治,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临床总有效率,评价胡日查六味丸在辅助辨治慢性鼻窦炎中的临床作用.结果:2组患者经治疗后,中医症状(鼻塞流泪、嗅觉减退、脓涕、头痛及鼻甲肿大)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74.07%,组间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胡日查六味丸辅助辨治慢性鼻窦炎较之于常规治疗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可以起到标本兼治的临床效果.

    作者:梁江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盐酸川芎嗪联合辅酶Q10对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川芎嗪联合辅酶Q10对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心绞痛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常规治疗相同,观察组加用盐酸川芎嗪联合辅酶Q10静滴.记录临床资料,观察患者心绞痛改善情况;用视觉模拟疲劳尺记录疲劳程度(VAS评分)变化;检测治疗前后血脂(lipides)、血清瘦素(LEP),记录观察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8.46%,高于对照组73.08% (P <0.05);观察组心电图缺血改善率(90.38%)高于对照组(73.08%,P<0.05);经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2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LEP较治疗前均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观察组指标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均P<0.05),观察组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盐酸川芎嗪联合辅酶Q10治疗心绞痛效果良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魏建军;郎永军;张平;王振琴;左伟慧;武惠芳;白俊博;范永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临床安全使用中药注射剂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中药注射剂是对传统中医药剂型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不可替代性,其安全性问题也更应重视.影响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安全使用的因素有药品使用环节和患者个体差异等.如何避免其在使用中的不良反应发生,医、护、药三方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输液观念;二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中药注射剂,倡导方证对应的用药理念;三是合理选用溶媒配制输液;四是加强个体差异人群用药监护,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独特的疗效.

    作者:李江;刘治中;王丽霞;王建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高普应用红龙夏海汤和四生汤治疗老年高血压经验

    老年高血压痛是老年人常见疾病,该病以肝风内动为标,脏腑亏虚为本.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高普教授临证以“补益肝肾,平肝潜阳”为治则,补通兼施,注重调阴阳、和气血,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王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张景岳治疗眩晕临证经验研究

    张景岳为明代著名医家,其代表作《景岳全书》作为其学术思想之大成,既继承了《内经》的学术思想,又对其进行了探究及发扬.《景岳全书》详论内科杂病,从理法方药各个方面都有所创新.通过对《景岳全书》中治疗眩晕症的仔细分析,总结其证治经验,以指导临床实践.张景岳发挥“上虚则眩”之说,提出“下虚致眩”说,他认为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根据上虚、下虚及兼证,详辨阴阳,“各因其证,求而治之”,从阴阳相互依存的原理和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出发,认识和治疗眩晕.

    作者:彭鑫;杨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基于比较流行病学的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体质类型和危险因素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地域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患者体质类型和危险因素特点及差异.方法:600例研究对象分别来自太原和新乡2个不同地域,在质量控制因素的前提下,结合中医体质标准进行体质类型的判定,同时对不同地域冠心痛心血瘀阻证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不同地域冠心痛心绞痛患者体质和危险因素进行描述和对比研究.结果:新乡地区的气虚质、痰湿质和湿热质多于太原地区,而太原地区的阳虚质明显多于新乡地区.两地区在瘀血质+阳虚质、瘀血质+痰湿质、瘀血质+阴虚质、痰湿质+瘀血质和阳虚质+瘀血质等相兼体质类型上差异显著,而危险因素地域上的差异性体现在体质量和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上.结论:冠心痛心血瘀阻证的体质分布和危险因素表现出一定的地域差异性,这种差异可能与各地域地理环境气候特征及其影响下患者人群的生活习惯等因素相关.

    作者:田松;祁若可;武小雪;刘景委;张超伟;何茜;程月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120例

    目的:观察并探讨中医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分析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2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中医药内服、外敷、针灸、推拿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结果:12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中,治愈45例,显效44例,有效2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4.17%.中药内服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偶感不适,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口干、腹胀、胃部有灼烧感及消化不良但均较轻,经过治疗调整后,不良反应消失并完成了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中医药疗法对于膝骨关节炎的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因此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膝骨关节炎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熊时喜;桂诗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益气养血组方药物治疗慢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益气养血组方药物对慢性便秘的疗效及对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60例慢性便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益气养血组方药物,对照组30例给予通便灵胶囊.采用瑞典CTD-SYNECTICS公司生产的高分辨率胃电图监测系统记录餐后胃电主频的变化;口服不透X线的标志物48 h后拍摄腹部平片测定胃肠通过时间.结果:益气养血组方药物对慢性便秘患者餐后胃电主频有显著提高(P<0.05),可以显著减少胃肠通过时间(P<0.05)和改善临床症状(P<0.01)气秘、虚秘证型的临床症状(P<0.05).结论:益气养血组方药物对慢性便秘患者的整个消化道具有影响,慢性便秘是与整个消化道相关的疾病,益气养血组方药物可以显著改善慢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蒋卫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医辨证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评价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将136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8例和治疗组68例,对其甲状腺功能指标、甲状腺肿大程度、中医症状体征积分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①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64/68) 94.10%,对照组有效率(55/68) 80.88%,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2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2组治疗8周后较治疗前症状积分均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4周后组间比较治疗组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l);治疗8周后比较治疗组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l);③甲状腺肿大积分比较,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积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④ET3、FT4、TH比较,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FT3、FT4、TSH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FT3、FT4、TS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ALT、ALP比较,治疗组治疗后ALT、ALP有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ALT、AL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辨证治疗不仅能改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症状,而且能够降低激素水平,较西药治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德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穴位埋线结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研究穴位埋线配合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高血压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西药+大冲组、西药+肝俞组、西药+血压点组各20例.穴位埋线结合西药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分别在太冲穴、肝俞穴、血压点穴进行埋线,比较4组治疗前后动态血压及证候积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4组均能有效降低血压(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西药结合穴位埋线组较西药组证候积分减少更明显(P<0.01);穴位埋线结合西药各组之间在改善证候积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结合西药治疗能较快改善临床症状,且不易反复并有继续好转的趋势.

    作者:马界;陈学忠;王霄箫;杨霞;李明秀;王毅;封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