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风后抑郁症的中医疗法研究

王金菊;杨旭光;贾守凯

关键词:中风, 抑郁症, 中医治疗
摘要:中风后抑郁症在中风患者中很常见,它会导致患者失去治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终影响中风的治疗效果.因此探寻中风后抑郁症的诱因并及时采取干预治疗对于治疗中风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医疗法在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方面逐渐显示出其优势,并从中药、针灸、针药3方面介绍了中风后抑郁症的中医疗法.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乙状结肠镜象辨证与溃疡性结肠炎不同证型的相关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热、脾肾亏虚、肠道湿热三个证型肠镜表现积分及相应证型的相关性,说明肠镜辨证与溃疡性结肠炎不同证型具有相关性.方法:共收集门诊及住院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0例分为脾虚湿热组、脾肾亏虚组、大肠湿热组,每组患者40例,并比较3个证型肠镜表现积分的异同.结果:3个证型的肠镜表现积分各不相同.结论:乙状结肠镜象辨证与溃疡性结肠炎不同证型具有相关性.

    作者:韩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健脾益肾颗粒辅助免疫抑制剂对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目的:分析健脾益肾颗粒辅助免疫抑制剂对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单纯免疫抑制剂治疗及健脾益肾颗粒辅助免疫抑制剂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肾功能指标、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缓解有效率(92.31%)、CCr(56.12±8.86) ml/min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尿蛋白(0.86±0.27) g/24 h、SCr(102.47±35.92)μmol/L、BUN(7.45±2.01) mmol/L、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益肾颗粒辅助免疫抑制剂可以有效提高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肾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晓艳;李玉琴;安建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药周期疗法治疗肾虚型黄体功能不全4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周期疗法治疗肾虚型黄体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将82例黄体功能不全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用中药周期疗法,对照组用黄体酮进行治疗.通过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内分泌指标、基础体温变化,对比2组治疗黄体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总有效率分别为95.2%和8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周期疗法治疗肾虚型黄体功能不全有较好疗效.

    作者:张慧珍;张彦丽;魏小萌;杜耀战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内皮素与神经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并释放一种具有强烈收缩血管作用的物质称为内皮素,其主要作为一种体液性介质参于许多疾病,可作为内皮细胞受损的分子标志物,通过影响血管功能状态来参与心、脑、肺及肾脏疾病的发生,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过程[1].文献总结发现,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时血清内皮素(ET)水平明显增高,且经治疗后ET水平明显降低,但仍高于正常水平.内皮素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病变程度、疾病的进展以及疾病的预后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帅;陈颖;高树彪;高永红;周莉;刘培燕;史永梅;张根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糖尿病足的中医证候探究

    目的:对糖尿病足的中医证候特点进行探讨,为临床治疗糖尿痛足提供参考.方法:观察本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120例,通过制定中医证候量表调查问卷调查患者中医证候,并收集全身及局部症状,根据中医诊断学理论进行辨证分析.结果:120例糖尿病足患者中,湿性坏疽67例(55.83%),混合性坏疽43例(35.83%),干性坏疽有10例(8.33%).湿性坏疽患者常见症状为口燥咽干(53.73%)、神疲乏力(43.28%)、口渴多饮(47.76%)等,混合性坏疽患者常见症状为神疲乏力(51.16%)、口燥咽干(46.51)、大便干燥(44.17%)等,干性坏疽患者常见症状为神疲乏力(70%)、失眠(50%)、气短(50%)等.结论:本院120例糖尿病足患者中,湿性坏疽以阴虚证为主,有气虚证;混合性坏疽以气虚证为主,兼有阴虚证;干性坏疽以气虚证为主,兼有血虚证;气虚、阴虚、血虚、阳虚等证多参差出现.

    作者:陈少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穴位埋线结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研究穴位埋线配合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高血压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西药+大冲组、西药+肝俞组、西药+血压点组各20例.穴位埋线结合西药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分别在太冲穴、肝俞穴、血压点穴进行埋线,比较4组治疗前后动态血压及证候积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4组均能有效降低血压(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西药结合穴位埋线组较西药组证候积分减少更明显(P<0.01);穴位埋线结合西药各组之间在改善证候积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结合西药治疗能较快改善临床症状,且不易反复并有继续好转的趋势.

    作者:马界;陈学忠;王霄箫;杨霞;李明秀;王毅;封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补肾活血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蛋白尿5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蛋白尿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1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肾病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补肾活血方,疗程4周.观察治疗后临床疗效、空腹血糖、24 hMAU及UMALB/UCR改变情况并评价其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2.9%,对照组76.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均降低,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24 hMAU均下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UMALB/UCR比值均下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可以有效降低早期DN蛋白尿.

    作者:刘香红;杨晨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俞募配穴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观察俞募配穴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俞募配穴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安慰针具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采取疲劳量表(FS-14)、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和抑郁状态问卷(DSI)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疲劳、疼痛和抑郁程度进行评价,同时分别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IL-2、TNF-α和IFN-γ水平.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的疲劳、疼痛和抑郁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1),但实验组治疗后的2组评分均显著低于时照组(P<0.01).实验组治疗后的IL-2、TNF-α和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治疗后的对照组(P<0.01);对照组治疗后的IL-2、TNF-α和IFN-γ水平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俞募配穴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疲劳、疼痛和抑郁症状,同时通过提升体内细胞因子水平方式改善患者免疫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安贵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辨证录》中的外科学术思想

    探讨清代医家陈士铎所著《辨证录》中的外科学术思想.研究认为,陈士铎在外科学术上主要有重视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注意辨别疮疡部位以明析因机治法,常用金银花和人参,强调疮疡宜禁恼怒色欲等思想,其内容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学习,而且外科卷中的大量方药亦多可借鉴和运用.

    作者:徐冰理;张凯松;付小杰;王长璐;张治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通阳利湿方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合并咽喉部感染患者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通阳利湿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并咽喉部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脱落2例)和治疗组(55例脱落3例).对照组给予20%甘露醇静点5d,后改甘油果糖氯化钠静点5d,同时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静点至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正常;治疗组给予通阳利湿方口服10 d,同时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静点至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正常.应用神经根型颈椎病35分积分表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2组在改善症状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高,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阳利湿方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可有效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合并咽喉部细菌感染患者症状体征,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鹏;乔钢;赵建;崔书国;国延军;牟成林;杜景华;陈爱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网络透穴”针法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

    目的:评价“网络透穴”针法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网络透穴”针法组和常规针法组.分别采用“网络透穴”针法和常规针法,于入组当天、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Portmann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网络透穴”针法组Portmann评分明显高于同组治疗前和常规针法组(P<0.05),且“网络透穴”针法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法组(P<0.05).结论:“网络透穴”针法是一种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荣钟;陈耀龙;陈淑慧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寻常痤疮男女中医体质因素研究

    目的:进行痤疮相关体质因素研究.方法:调查356例痤疮患者,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测评得分,通过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痤疮有意义的主要体质影响因素.结果:入选的3个中医体质因素按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湿热质、阴虚质、痰湿质.以性别分层分析,男性痤疮患者的主要体质影响因素是阴虚质、湿热质;女性患者主要是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其中湿热质对女性痤疮的影响更显著.结论: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是痤疮的主要体质影响因素,男性和女性痤疮的中医体质影响因素不同.

    作者:丁大鹏;石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参附汤入血有效成分对急性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及心肌凋亡、自噬的影响

    目的:研究参附汤入血有效成分对急性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及心肌凋亡、自噬的影响,以探讨其回阳救逆的作用机制.方法:①采用盐酸异丙肾上腺素腹腔注射建立大鼠急性心衰动物模型,用16导生理记录仪同步记录左室内压(LVSP)、左室内压大上升速率(+ dp/dtmax)、左室内压大下降速率(-dp/dtmin),动态观察参附汤入血有效成分对急性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以SYBR(R) Green Ⅰ法测定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Atg5mRNA表达量、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 mRNA的表达量.结果:①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左心室内压、左心室内压大上升速率及左心室内压大下降速率有明显降低,说明模型成立;参附汤水煎液组、参附汤萃取液组、阳性组与模型组比较,左心室内压、左心室内压大上升速率及左心室内压大下降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与模型组比较,参附汤水煎液组、参附汤萃取液组与阳性对照组Beclin1、Atg5 mRNA的表达量均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参附汤水煎液组、参附汤萃取液组与阳性对照组Caspase mRNA的表达量均明显下降.结论:参附汤入血有效成分对急性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参附汤水煎液与参附汤萃取液给药后改善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参附汤入血有效成分可保护急性心衰天鼠心肌细胞,有抑制细胞凋亡和自噬的作用,且与降低Beclin-1、Atg5 mRNA、Caspase mRNA的表达量有关.

    作者:周俊佟;雷雪;王雪梅;刘佳;付殿斌;李丽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张景岳治疗眩晕临证经验研究

    张景岳为明代著名医家,其代表作《景岳全书》作为其学术思想之大成,既继承了《内经》的学术思想,又对其进行了探究及发扬.《景岳全书》详论内科杂病,从理法方药各个方面都有所创新.通过对《景岳全书》中治疗眩晕症的仔细分析,总结其证治经验,以指导临床实践.张景岳发挥“上虚则眩”之说,提出“下虚致眩”说,他认为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根据上虚、下虚及兼证,详辨阴阳,“各因其证,求而治之”,从阴阳相互依存的原理和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出发,认识和治疗眩晕.

    作者:彭鑫;杨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电针治疗女性胃热滞脾型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胃热滞脾型2型糖尿病疗效.方法:将62例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1例给予电针治疗,对照组31例给予针刺治疗,疗程前后检测患者血糖、胰岛素、血脂等相关指标.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电针组患者总有效率93.5%,针刺组83.9%,2组患者经治疗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血脂指标均显著降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明显增加.结论:电针及单纯针刺对胃热滞脾型2型糖尿病患者皆有良好疗效,电针疗法较单纯针刺取效快,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冯虹;汪娅莉;张娜;刘志诚;徐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影响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影响,评估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按照纳入标准收集2011年11月至2013年5月收治入佛山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脓毒症病人共122例,均接受常规治疗并按住院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血必净组.血必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收治后6h内及5d后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及尿肌酐并计算两者的比值(UACR).统计分析治疗前后及组间同期UACR、APACHE Ⅱ的差异和2组病人MODS的发生率、死亡率.结果:治疗5d后2组病人的UACR较收治时均有升高,但血必净组的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5d后,血必净组的UACR、APACHE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前者MODS发生率显著低于后者(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减少脓毒症患者尿白蛋白的排泄,可能对肾脏有保护作用.

    作者:江皓波;马明远;劳美铃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医辨证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评价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将136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8例和治疗组68例,对其甲状腺功能指标、甲状腺肿大程度、中医症状体征积分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①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64/68) 94.10%,对照组有效率(55/68) 80.88%,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2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2组治疗8周后较治疗前症状积分均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4周后组间比较治疗组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l);治疗8周后比较治疗组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l);③甲状腺肿大积分比较,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积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④ET3、FT4、TH比较,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FT3、FT4、TSH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FT3、FT4、TS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ALT、ALP比较,治疗组治疗后ALT、ALP有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ALT、AL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辨证治疗不仅能改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症状,而且能够降低激素水平,较西药治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德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高血压病“痰瘀互结、毒损心络”的理论思维与创新

    高血压痛即眩晕、头痛的发生与五脏病变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在临床治疗高血压痛时要注意其与五脏的关联.历代文献虽有痰、瘀致病的论述,但未发现痰瘀互结致眩晕、头痛的明确认识,故分析痰瘀同源、痰瘀同病、痰瘀互结而现拐点,当择其痰瘀多寡而治的理论思维,总结痰瘀互结是高血压痛发生的重要病理因素,毒损心络为其病理演变的过程.

    作者:贾海骅;王仑;韩学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钩“益火补土”法之隐微

    依据五脏分属五行而论,心属火,脾属土,火与土者母子相生也.火不生土,应有心火或命门之火衰微,不能温煦脾土及外因所致脾胃寒盛火微之分,其益火之法亦当有补心、温肾以暖脾土之别.对益火补土法内涵的阐释虽观点颇不相同,但旨在为治疗脾土疾病提供新思维.

    作者:郭煜晖;周安方;张长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苗族针疗及其社会作用探究

    苗族针疗作为常用的外治方法有着丰富的指导理论,并以毒学说为指导.苗族针疗的种类多样,根据器具和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七类,包括弩药针、硫磺针、挑针、瓦针、火针、棉花针、刺猪针,它不仅在我国苗族地区人们日常疾病防治与治疗过程中起着较好的医疗作用,其低廉的费用减轻苗族地区人们的医药负担,而且在针对不同高发、特发疾病方面具有中医和西医借鉴的意义.

    作者:裴凌鹏;蒋沐林;依香叫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