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外科学范畴中的“寒热”观

王伏声

关键词:中医外科学, 疮疡, 寒热
摘要: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中医外科学形成了丰厚的学术积淀,学术发展的过程充满了理论争鸣与认识修正.其中,关于疮疡发病的“寒邪致病论”和“火毒致病论”两种观点具代表性,学术分歧表现的为突出.由于中医外科学传统上归属广义疮疡的范畴,如何理解疮疡发病的“寒热”观点,建立中医外科学范畴的“寒热”观,直接关系到对中医外科学的理论阐释和疗效优化,更重要的是,透过理解中医外科学一般证治规律,有助于对中医学中一些基础而重要疑问的解读.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见心斋药录》及其文化传承特色

    《见心斋药录》为清代医药著作,故对《见心斋药录》成书年代、书名、作者及著作所属类别等进行了考证,同时介绍了该书的主要内容,对该书所蕴含的药店文化特色进行了分析.认为《见心斋药录》目前被归为本草著作是不恰当的,该书的主要特色并非体现在本草学价值上,而是体现在其能够反映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医疗情况、中西医汇通思想的发展、药后护理、医学知识的普及及传播方式等信息,对后世研究晚清药店文化对中医药学知识的传播及贡献具有借鉴价值.

    作者:张稚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补肾健脾中药对骨质疏松症小鼠骨骼、骨骼肌异柠檬酸脱氢酶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方药对骨质疏松症小鼠骨骼、骨骼肌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含量变化的影响,评价中医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效率.方法:将OPG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补肾组、健脾组和福善美组,用野生型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Elisa法测定小鼠骨骼、骨骼肌IDH含量.结果:①各组小鼠较正常组骨骼和骨骼肌中IDH表达显著降低(P<0.01);②补肾组、福善美组较模型对照组小鼠骨骼和骨骼肌中IDH表达明显升高(P<0.01);③健脾组较模型对照组小鼠骨骼和骨骼肌中IDH的表达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骨质疏松症的形成,骨骼与骨骼肌功能下降,局部能量代谢减低,导致IDH含量异常变化.②补肾、健脾方法通过提高骨质疏松症大鼠的骨骼、骨骼肌IDH的含量,对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李佳;杨芳;郑洪新;王拥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黄芪建中汤结合穴位埋线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黄芪建中汤结合穴位埋线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21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9例,均接受黄芪建中汤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穴位埋线治疗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31例,显效48例,有效23例,总有效率93.6%;对照组治愈19例,显效35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65.1%,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胃脘痛、胆汁性呕吐、胃脘部嘈杂感、口苦及总积分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2组患者嗳气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观察组部分患者治疗3d后出现局部红肿、发热等炎性反应,均自行缓解.结论:黄芪建中汤结合穴位埋线能够有效改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症状,促进其生活质量改善,且安全性良好,减少了患者就诊次数,其疗效、安全性均十分优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84697例冠心病患者入院及死亡时间和节气关系的分析

    目的:了解真实世界中冠心病患者的发病及死亡节气分布情况,为冠心病的预防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选择全国17家三甲医院中第一诊断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采集其入院及死亡时间信息,使用频数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84697例冠心病患者中,男性47564人,女性32882人,年龄中位数为71岁.2008年至2010年患者为71602例,入院时间在各节气分布较为均匀,在寒露入院人数多为3752例;其中,2008年患者在寒露入院人数较多为1333例;2009年从立春到处暑均有较高的入院人数,但在立夏更为突出为1774例;2010年在雨水(1449例)、清明(1382例)、立夏(1462例)节气入院患者人数明显增多,从寒露(1027例)到大雪(939例)患者入院又再次维持在较高水平.分析不同证候患者入院节气发现,气阴两虚者在寒露、霜降、立冬达到入院高峰,气虚血瘀者在春分、清明、小寒、寒露节气入院较多,痰瘀互结者在立夏、雨水、清明较多.冠心病死亡患者共1356例,其中死亡人数处于前3位的节气为霜降79例(5.83%)、大寒77例(5.68%)、冬至69例(5.09%).结论:冬春季节及季节交替时节是冠心病多发且易于出现死亡的季节,不同证候的冠心痛患者发病情况也有所不同,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四季节气变化规律积极进行冠心病的预防.

    作者:姜红岩;廖星;谢雁鸣;杨薇;赵维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吴中朝对邱茂良针灸学术思想的继承与发挥

    邱茂良教授是我国中医针灸大家,也是澄江学派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中医科学院吴中朝教授是其入室弟子,临床、科研及教学近30年来不断研究、发扬和传承澄江学派及其学术思想,在临床中多有心得和发挥,现从几则临床验案加以论述.1 “热者疾之”的再认识及发挥《灵枢·经脉》在确定针灸治疗原则时说:“盛者泻之,虚者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对于“热则疾之”,古代医家多以热证轻刺、浅刺、疾刺疾出、不留针而解.邱茂良在针灸临床中体会到,对于实热证常需深刺、重刺、反复运针、留针,才能达到清热祛邪的作用.因此,他将“疾之”引申为针刺快而有力.

    作者:王彤;吴中朝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热敏通道:“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意义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是重要的中医治疗大法之一.许多寒热药物具有辛味,这些辛辣成分能激活热敏通道,发挥清热、散寒或止痛的作用.这些药物脱敏热敏通道,可能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原理.

    作者:杨桢;高琳;赵红霞;芦冲;李冀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过伟峰论治偏头痛经验撷菁

    偏头痛属于中医学“内伤头痛”范畴,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尚未明了,治疗仍处于部分有效阶段.过伟峰教授独辟蹊径,提出“血虚肝旺”为该病的基本病机,临证施治以“养血平肝、通络止痛”为大法,应用“养血平肝方”为基础方治疗,同时兼顾其他病理因素,并总结相关用药,为本病的中医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张兰坤;杨小燕;徐丹;过伟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基于HIS 211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真实世界实效分析

    目的:了解真实世界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中西医药物治疗临床实效,为临床诊断规范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全国19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第一诊断”为过敏性紫癜患者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数据,使用频数分析及关联规则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HIS数据的211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中,发病年龄多为4~12岁的儿童,男性为主;住院科室多集中在儿科、皮肤科、泌尿科;近1/3人群肾脏损害和感染,西药以抗感染药物和糖皮质激素为主,代表用药为注射用氢化可的松和注射用头孢菌素类,少数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中医药治疗以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类药物为主,代表用药为丹参注射液和雷公藤多甙;大多数患者临床转归良好.结论:过敏性紫癜的患者以儿童为主.合并症主要为肾脏损害、感染,考虑感染为主要的诱发因素;临床治疗应及时控制感染,并佐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类中药辅助治疗,若出现肾脏损害早期应及时进行治疗.

    作者:燕丽;王连心;谢雁鸣;杨薇;艾青华;孙勇;庄严;王永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基于HIS真实世界52350例肺恶性肿瘤患者中医诊治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真实世界中我国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全国18家三甲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对患者一般信息、诊断信息、医嘱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提取患者52350例,其中男性35667例(71.46%),女性14245例(28.54%),男/女比为2.5,中位年龄60岁,中位住院天数10d,中位住院费用12894.4元.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男/女比、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升高.患者入院年代从2006年至2011年间,男/女比升高,住院天数下降,住院费用基本不变.53.13%的患者诊断为“其他恶性肿瘤”,提示其存在转移.患者合并疾病和并发症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出现转移的比例反而下降.患者的入院主症和出院主症都是以气阴两虚证为主.药物使用方面,使用频率多的西药是地塞米松(60.53%),中药是参芪扶正注射液(20.86%),使用频率高的西药类别是抗生素类(9.85%),中药功效类别为扶正类(29.1%).结论:我国肺癌患者的特点是老年患者、晚期患者比例高,证候以气阴两虚证为主,扶正类中药在治疗中应用频率较高.

    作者:王薇;姜俊杰;谢雁鸣;杨薇;韩小娟;庄严;王永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中药野艾挥发物抗菌活性与化学成分分离鉴定研究

    目的:对中药野艾的药用价值进行研究,主要指对其挥发物进行抑菌活性研究及化学成分分离鉴定,进而为野艾的药用价值寻找依据.方法:①采用超临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萃取法提取野艾的挥发油,然后测定挥发油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的杀菌抑制作用;②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离鉴定.结果:①挥发油对革兰氏阳性菌杀菌效果较好,对真菌的效果一般,对3种革兰氏阴性菌无杀菌活性;②分离鉴定出39种成分,包括野艾挥发油主要成分是蒿酮15.47%,蒿醇9.55%,顺式丁香烯8.85%,艾醇728%和桉叶素6.78%等.结论:挥发油对所测试的菌落有很好抑制作用,对革兰民阳性菌有很好的杀菌作用.

    作者:任维华;李伟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从证治变迁探析真心痛证治规律

    真心痛是中医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典型临床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烈疼痛,甚至胸痛彻背、背痛彻心,病死率较高,故深入挖掘中医古籍,系统整理真心痛证治源流势在必行.唐宋时期真心痛多从“外”立论,首开分型论治先河,明清时期全面发展了对真心痛的认识,近、现代更是从多角度研究真心痛,对真心痛的认识与现代西医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的认识趋于一致,对更好地掌握真心痛的证治规律、指导临床有着深远的意义.

    作者:苏润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论张锡纯对石膏之认识

    随着火神派理论的传播,众医家对附子的认识有很深的了解.然而自《名医别录》首次提出石膏性大寒之后,众医家畏之如虎.近代名医张锡纯通过大量临床实践,认为石膏性凉而能散,既透表解肌又善清多种脏腑之热、无黄连等大寒之弊,坚持其性“微寒”之说,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对石膏之论述详细精当,颇有见地.

    作者:吕林;黄穗平;王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基于CNKI数据库2003-2013年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研究文献的计量学分析

    以2003 ~2013年间国内学者在CNKI中发表的应用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AR)的临床研究文献为数据源,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文献时间走势、文献所采取的研究方法、治疗方法等进行统计分析,以揭示中医药治疗的有效途径及趋势.分析认为,中医药治疗AR的文献近5年是快速发展时期;针对AR的治疗方法多样,但以内服中药及中西医结合疗法为主,这一领域的研究较为成熟,但其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张慧丽;王琦;张惠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加味当归补血汤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辅助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加味当归补血汤对非小细胞肺癌辅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1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根据患者自身生理及病理特点给予相应化疗方案并进行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化疗及间歇期间给予患者服用当归补血汤,再取6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取3组患者血液进行T淋巴细胞群、NK细胞活性、IL-2红细胞C3b等免疫细胞因子指标变化,并观察治疗有效率以及副反应.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各项免疫细胞指标均低于正常组,但是观察组相对对照组在经过化疗治疗后免疫因子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当归补血汤能够提高患者免疫功能,配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够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增强化疗效果.

    作者:王海波;陈鹊汀;赵丽;史蕾;刘立衡;刘智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中国传统医学语言中的隐喻英译审美表现手段探析

    试从翻译美学的视角来探讨中国传统医学语言中隐喻的英译策略.翻译美学为中医隐喻的英译引入了动态模仿的模式,译者可以通过拼音、直译、借用、补偿以及映射等灵活的模仿方法,直接或间接地将中医隐喻引入目的语,从而将独具美学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忠实地译出国门.同时,结合美学理论来研究中国传统医学语言中隐喻的翻译,也加深了我们对中医美学的认识,为中国古文和典籍的英译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作者:朱文晓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手足口病2号方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2号方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6d,用药期间观察记录患儿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退热起效时间及皮疹消退天数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完全退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改善食欲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他证候的改善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足口病2号方疗效显著,可快速改善疾病症状,有效缩短病程.

    作者:陈鲁;李燕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本院门诊及住院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92例(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每日1次;20%甘露醇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0.5g胞二磷胆碱钠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同时给予患者康复训练、认知功能训练、肢体平衡训练、吞咽功能训练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汤治疗口服2次/d,1袋/次,约250 mL.2组均治疗4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4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08%,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hs-CRP、D-D二聚体、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在各方面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疗效优于单纯西药,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hs-CRP、D-D二聚体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作者:王彦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0例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的患者进行临床特征、中医证候、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的问卷调查.结果: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的中医证候分布以肝郁化火和心脾两虚为主,初期以肝郁化火为主,后期则以心脾两虚为主,病机演变过程具有由肝郁化火证→痰热内扰证→心脾两虚证的演变规律,且肝郁化火证、痰热内扰证以及阴虚火旺证的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计分明显高于心脾两虚证和心胆气虚证(P<0.05),证型分布与学历、合并疾病有一定的关系.结论: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的中医证型分布以肝郁化火和心脾两虚为主,分布与病程长短、学历、合并疾病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康雷;杨迎霞;赵晓东;施怡;黄仁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李杲脾胃内伤热病临证经验小议

    探讨李杲在《脾胃论》中描述的两种较有特色的脾胃内伤所致热病,即热中证和大汗泄证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等内容,并从脾胃受损则诸病由生的视角对其发病机理进行了阐释.

    作者:李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中医针刺结合刺络拔罐在治疗痤疮、黄褐斑等面部损美性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中医针刺法结合剌络拔罐在治疗痤疮、黄褐斑等面部损美性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近年来接收的100例痤疮、200例黄褐斑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利用统计学软件分别将痤疮、黄褐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相应的口服或涂抹相应西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中医针刺结合刺络拔罐治疗,对疗程结束后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痤疮组患者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患者不仅痤疮面积减少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其临床总有效率(88.0%)也明显高于对照组(4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褐斑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不仅痤疮黄褐斑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且色斑颜色也较治疗前显著变浅、淡化.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差高达92.0%,而对照组仅为5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刺结合刺络拔罐在治疗面部损美性疾病上具有临床有效率高、恢复效果好的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中医美容方案.

    作者:高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