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桢;高琳;赵红霞;芦冲;李冀
目的:探讨自拟方新疆贝母保肝降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100例NAFL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血脂康胶囊,观察组给予自拟方保肝降脂汤,3个月后比较2组血脂、肝功能、血液流变学、B超分度积分并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0%(44/50),对照组68.0% (3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47,P<0.05).2组治疗后肝功能及血脂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红细胞压积、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2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方新疆贝母保肝降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可显著降低血脂,改善血液流变性及肝功能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维华;甘霞;赵新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移情是一种审美心理活动.中医翻译在跨文化创作过程中需要审美主体译者的移情.合理移情的运用帮助译者有意识地摆脱自身文化的束缚,充分体会作者情感并传达原文用意,更准确地推测译文文化接受度和审美取向,引发读者体验原文的美与情感,提高译作的质量和艺术性.故从美学移情角度论述中医翻译中的审美情感,并提出语用移情、人文移情以及保持审美移情和同情的中医跨文化翻译原则.
作者:刘天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回顾近30年敦煌医学文献研究可以发现呈现两个研究特点:一是文本的整理研究占据主导地位;二是初步涉及其学术本体(思想、观念、技术、方法等)与学术价值研究,但主要集中在《辅行诀》、《五脏论》等个别资料上.在文本整理研究的基础上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其学术本体与学术价值,从而促进当代中医研究的发展、中医学术体系的传承与中医临床疗效的提高,已成为下一阶段敦煌医学文献研究的必然趋势.
作者:田永衍;秦文平;梁永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是重要的中医治疗大法之一.许多寒热药物具有辛味,这些辛辣成分能激活热敏通道,发挥清热、散寒或止痛的作用.这些药物脱敏热敏通道,可能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原理.
作者:杨桢;高琳;赵红霞;芦冲;李冀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通过对胃脘痛病因病机及三合汤方义配伍的探讨,体会孟静岩教授在运用三合汤辨证治疗胃脘痛方面的临证经验,通过临床具体痛案分析,体悟“通”法在本病中的具体运用.
作者:于巾越;孟静岩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黄芪建中汤结合穴位埋线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21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9例,均接受黄芪建中汤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穴位埋线治疗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31例,显效48例,有效23例,总有效率93.6%;对照组治愈19例,显效35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65.1%,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胃脘痛、胆汁性呕吐、胃脘部嘈杂感、口苦及总积分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2组患者嗳气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观察组部分患者治疗3d后出现局部红肿、发热等炎性反应,均自行缓解.结论:黄芪建中汤结合穴位埋线能够有效改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症状,促进其生活质量改善,且安全性良好,减少了患者就诊次数,其疗效、安全性均十分优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S)不同中医证型与ESR、hs-CRP、TNF-α、CD4+ CD25+ CD127-Treg等免疫炎性指标的关系.方法:将116例确诊的AS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湿热证、督寒证和血瘀证,观测各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总体VAS评分、患者背痛VAS评分、BASFI、BASDAI、ASDAS以及ESR、hs-CRP、TNF-α、CD4+ CD25+ CD127-Treg等免疫炎性指标,研究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相关性.结果:AS督寒证患者的平均病程长,瘀血证患者次之,湿热证患者相对较短,督寒证患者与湿热证患者的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督寒证患者的平均年龄大,瘀血证患者次之,湿热证患者相对较小;督寒证与湿热证患者的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湿热证AS患者BASDAI、ASDAS显著高于督寒证和血瘀证,活动期AS患者中(ASDAS>1.3),湿热证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督寒证和血瘀证(P<0.0l);湿热证AS患者的ESR、hs-CRP、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血瘀证和督寒证(P<0.05,P<0.01),督寒证AS患者的CD4+ CD25+ CD127-Treg水平均显著低于血瘀证和湿热证(P<0.05).结论:AS患者的病情活动程度、免疫功能状态与中医证候存在关联.
作者:张皖东;曹云祥;葛瑶;万磊;刘健;黄传兵;汪元;谌曦;王桂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气机升降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临床辨证及遣方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明清时期气机升降理论盛行,对其重视的医家甚多,其中张景岳、李宗源、黄元御、周学海等系统阐释气机升降之理,为后世医家辨证论治以及遣方用药提供了理论基础.笔者从张景岳探究升降之理、李宗源用药升降法度、黄元御中气升降立论、周学海论升降出入为详尽等4个方面进行论述,旨在阐发4位医家对气机升降理论理解的深刻内涵.
作者:刘瑞;花宝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或(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表现为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从而极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及由其引起的骨折等并发症,对中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的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并极大地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和生活负担.近20多年来,中医药工作者在大量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广泛的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大的研究成果.本文简述中医药科研中各种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并进行评价.
作者:付小卫;宋长恒;刘梅洁;于峥;赵宏艳;张治国;张方珍;李岳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麻子仁汤和小承气汤加减治疗腰椎开放手术术后便秘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腰椎开放手术术后便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26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减麻子仁汤和小承气汤治疗,水煎300 ~350 ml每日1剂,并每日给予适量的蜂蜜配合服用,7d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28 d,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对照组26例患者治愈13例,好转7例,无效6例;治疗组26例患者治愈19例,好转6例,无效1例;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6.16%)显著高于对照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2例患者出现恶心,1例患者呕吐;治疗组治疗后出现1例恶心,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子仁汤和小承气汤加减治疗腰椎开放手术术后便秘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胡万钧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与术后出现阴虚体质及阴虚倾向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表》对190例剖宫产分娩者与240例正常分娩者进行调研,并对各年龄组出现阴虚体质及阴虚倾向的情况加以比较.结果:剖宫产组出现阴虚体质及阴虚倾向的情况高于非剖宫产组;阴虚倾向主要表现在29~35岁年龄组中,阴虚体质主要出现在50岁之后;剖宫产横切口与纵切口之间在导致阴虚证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王珺;李红岩;陆海涛;刘斯佳;姜文睿;解秸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癌性疼痛是癌症患者在各种有害因素刺激下产生的疼痛,对健康状况、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等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癌症疼痛是影响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在肿瘤镇痛药物的探索研究中,中药、天然药物已越来越凸显其药效良好、无成瘾性、不良反应少及资源丰富等优势,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故就中药及天然药物在肿瘤镇痛中的研究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朱友文;黄亚男;霍海如;代宝强;朱亚英;魏玉娜;宋灿;谭余庆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方药对骨质疏松症小鼠骨骼、骨骼肌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含量变化的影响,评价中医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效率.方法:将OPG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补肾组、健脾组和福善美组,用野生型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Elisa法测定小鼠骨骼、骨骼肌IDH含量.结果:①各组小鼠较正常组骨骼和骨骼肌中IDH表达显著降低(P<0.01);②补肾组、福善美组较模型对照组小鼠骨骼和骨骼肌中IDH表达明显升高(P<0.01);③健脾组较模型对照组小鼠骨骼和骨骼肌中IDH的表达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骨质疏松症的形成,骨骼与骨骼肌功能下降,局部能量代谢减低,导致IDH含量异常变化.②补肾、健脾方法通过提高骨质疏松症大鼠的骨骼、骨骼肌IDH的含量,对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李佳;杨芳;郑洪新;王拥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型与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探讨代谢综合征中医病因病机及病理演变过程.方法:将148例代谢综合征患者辨证后分为阴虚躁热组40例,气阴两虚组35例,阴阳两虚组31例,痰浊瘀阻组42例共4组,并设正常组40例,检测各组血清RBP4、Hs-CRP及其他相关指标.结果:血清RBP4、hs-CRP值高低顺序依次为痰浊瘀阻组>阴阳两虚组>气阴两虚组>阴虚躁热组>正常组,各项指标及证候积分在4组之间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型与RBP4、Hs-CRP具有一定相关性,疾病的严重程度从重到轻依次为痰浊瘀阻>阴阳两虚>气阴两虚>阴虚躁热,可为代谢综合征中医病因病机及病理演变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朱亚琴;张伟成;沈睿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和评价柴胡龙牡汤对Lewis肺癌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只C57BL/6J小鼠常规接种Lewis肺癌,造模成功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柴胡龙牡汤组、模型组、顺铂对照组和恩度联合NP对照组4组.治疗时间均为2周.称瘤重计算抑瘤率,统计肺部结节数量并计算抗肺转移率,用MTT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血液中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的比值和对脾脏中自然杀伤细胞活性、IFN-y和1L-10含量及T淋巴细胞比值的影响.结果:柴胡龙牡汤组肿瘤质量和肺部转移结节数量明显减少(P<0.05);柴胡龙牡汤组在第2~3天的肿瘤细胞数目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顺铂对照组和恩度联合NP治疗组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明显降低,IFN-γ含量减少,IL-10含量升高(P<0.05).柴胡龙牡汤组的白细胞数量高于其他组(P<0.05),脾脏T淋巴细胞的CD4+、CD4+/CD8+比值明显高于模型组、顺铂对照组和恩度联合NP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龙牡汤对Lewis肺癌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
作者:黄艳;刘鑫;廖端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真实世界中我国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全国18家三甲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对患者一般信息、诊断信息、医嘱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提取患者52350例,其中男性35667例(71.46%),女性14245例(28.54%),男/女比为2.5,中位年龄60岁,中位住院天数10d,中位住院费用12894.4元.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男/女比、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升高.患者入院年代从2006年至2011年间,男/女比升高,住院天数下降,住院费用基本不变.53.13%的患者诊断为“其他恶性肿瘤”,提示其存在转移.患者合并疾病和并发症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出现转移的比例反而下降.患者的入院主症和出院主症都是以气阴两虚证为主.药物使用方面,使用频率多的西药是地塞米松(60.53%),中药是参芪扶正注射液(20.86%),使用频率高的西药类别是抗生素类(9.85%),中药功效类别为扶正类(29.1%).结论:我国肺癌患者的特点是老年患者、晚期患者比例高,证候以气阴两虚证为主,扶正类中药在治疗中应用频率较高.
作者:王薇;姜俊杰;谢雁鸣;杨薇;韩小娟;庄严;王永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黄帝内经》中有一干人等,包括黄帝、岐伯、伯高、少师、少俞、鬼臾区、雷公等数人.若论地位尊卑,黄帝君尊,岐伯等位于臣侍.若在于医道,则岐伯、伯高等为帝师,雷公为帝徒.因此,黄帝尊岐伯为“天师”,而雷公数次自贬为“小子、细子”.岐伯至雷公,医已三世矣.《灵枢》中的经脉、禁服、五色等3篇,王冰本《素问》末二卷(23、24卷)共7篇,全为黄帝召见雷公,为之发蒙解惑传道授业之行迹.
作者:刘洋;于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1 特发性女性不育症患者龙某某,女,29岁,婚后5年未育,曾于多家医院就诊,经中西医治疗未果.近2年在湖南湘雅医院诊断为特发性女性不育症,先后3次于该院进行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均未获效.2010年3月1日初诊:患者13岁月经初潮,平素月经规律,每月一行.24岁结婚,末次月经2010年2月25日,经期4d,量中等,色泽暗黑,伴少腹痛.症见面色不华、舌质紫暗、脉沉细,辨证属肾气亏虚、冲任不固、瘀血阻滞,治宜培元固肾、调补冲任、活血化瘀.处方:紫河车(焙干打粉冲服)、三七粉(冲服)、土鳖虫、桃仁、茯苓、香附各10 g,血蝎6g,水蛭、全蝎各5 g,丹参12 g,蜈蚣4条,牛膝15 g,甘草3 g,黄芪30 g.
作者:王代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医针刺法结合剌络拔罐在治疗痤疮、黄褐斑等面部损美性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近年来接收的100例痤疮、200例黄褐斑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利用统计学软件分别将痤疮、黄褐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相应的口服或涂抹相应西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中医针刺结合刺络拔罐治疗,对疗程结束后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痤疮组患者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患者不仅痤疮面积减少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其临床总有效率(88.0%)也明显高于对照组(4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褐斑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不仅痤疮黄褐斑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且色斑颜色也较治疗前显著变浅、淡化.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差高达92.0%,而对照组仅为5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刺结合刺络拔罐在治疗面部损美性疾病上具有临床有效率高、恢复效果好的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中医美容方案.
作者:高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见心斋药录》为清代医药著作,故对《见心斋药录》成书年代、书名、作者及著作所属类别等进行了考证,同时介绍了该书的主要内容,对该书所蕴含的药店文化特色进行了分析.认为《见心斋药录》目前被归为本草著作是不恰当的,该书的主要特色并非体现在本草学价值上,而是体现在其能够反映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医疗情况、中西医汇通思想的发展、药后护理、医学知识的普及及传播方式等信息,对后世研究晚清药店文化对中医药学知识的传播及贡献具有借鉴价值.
作者:张稚鲲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