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悦
目的 探讨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ASI)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可疑冠心病患者25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187例与冠状动脉正常组71例,术后1周内监测24 h动态血压,分析观察动态血压及动态AASI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冠状动脉双支及3支病变组动态AASI数、24 h收缩压变异、白昼收缩压变异、夜间收缩压变异、夜间舒张压变异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P<0.05),BPV及动态AASI数随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动态AASI与24h收缩压变异、白昼收缩压变异呈正相关;年龄、合并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24 h收缩压变异、白昼收缩压变异、夜间收缩压变异、夜间舒张压变异及动态AASI与冠心病的发生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4 h收缩压变异、夜间收缩压变异及动态AASI是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收缩压变异性和动态AASI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作者:蔡战友;茶春喜;罗仁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端粒酶在大鼠脊髓胶质瘢痕中的表达及其与脊髓胶质瘢痕形成和发展的关系.方法 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只,观察组为脊髓损伤组,采用改良Allen's重物坠落法造模;对照组为假手术组,仅打开椎板,暴露脊髓,不造成脊髓损伤.分别于术后1,3,5,7,14,28,42,56 d取标本,用PCR-ELISA端粒酶检测法检测端粒酶表达,ELISA法检测胶质酸性纤维蛋白的表达,采用组织病理学观察胶质瘢痕的形成和发展.结果 术后各时间点观察组端粒酶及胶质酸性纤维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组织病理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各时间点胶质瘢痕较对照组严重;观察组胶质瘢痕中胶质酸性纤维蛋白的表达与端粒酶表达变化呈正相关(r=0.755,P<0.01).结论 端粒酶在脊髓胶质瘢痕中呈动态表达,可能是促进胶质瘢痕形成的重要因素.
作者:涂来勇;杨明坤;阚瑞;黄凯;盛伟斌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无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无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3例术前均误诊为甲状腺囊肿,术后组织病理证实为无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术后随访3~8 a无复发.结论 无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组织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手术切除是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李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体外克隆、表达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分化调控因子Math5,并通过亲和层析的方法进行纯化获得重组表达的Math5蛋白.方法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系统将Math5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上,并通过载体自身所带6×His标签,利用Ni-NTA纯化出相应的重组蛋白.结果 Math5基因432 bp的序列成功克隆到pET28a载体上,通过Ni-NAT纯化出重组表达的Math5蛋白,其纯度为90%,浓度为1.0 mg/mL.结论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分化调控因子Math5蛋白的体外表达与纯化为体外蛋白诱导神经前体细胞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分化提供蛋白.
作者:孙竞;吴鹏;李蓓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静脉麻醉对行上腹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各20例,R组麻醉诱导时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3 ng/mL,麻醉维持时效应室浓度为2 ng/mL;S组麻醉诱导时舒芬太尼效应室浓度为0.3 ng/mL,麻醉维持时效应室浓度为0.2 ng/mL;记录2组入室时(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切皮1min(T3)及拔管后1 min(T1)时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麻醉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并比较2组拔管后5 min Riker镇静躁动评分.结果 T1~T3时间点,R组心率与平均动脉压低于S组(P<0.05);T4时间点R组心率、平均动脉压高于S组(P<0.05);R组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例数多于S组(P<0.05),术后Riker SAS评分高于S组(P<0.05);2组麻醉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上腹部手术麻醉诱导和维持效果优于瑞芬太尼.
作者:杨清存;任柏林;冯艳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Ⅰ类基因A,B,C位点多态性与河南地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对河南地区9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观察组)和373例正常对照个体的(对照组)HLA A,B,C位点的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 2组受试者共检出HLA-A等位基因型16种,HLA-B等位基因型37种,HLA-C等位基因型15种;其中观察组检出HLA-A,B,C等位基因型分别13,26,13种,而对照组分别检出15,36,14种;HLA-B*07在观察组中的频率0.01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频率0.056(P=0.026,OR=0.261,95%CI:0.080~0.850,x2=8.734);除HLA-B*07外,HLA-A,B,C其他各等位基因存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B* 07在河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生中可能起保护作用.
作者:杨科;张冰;吴东;郭谦楠;王莉;侯巧芳;康冰;李涛;丁雪冰;廖世秀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解剖矫正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合并法洛四联征的远期效果.方法 11例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合并法洛四联征患儿.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紫绀,1例有频繁缺氧发作,经皮血氧饱和度60%~85%,1例术前并发脑脓肿,4例伴明显肺动脉瓣及瓣环狭窄;术前共同瓣轻度反流2例、中度反流3例、重度反流2例;11例均采用右心房、右心室纵切口,二片法补片修补房室间隔缺损,左侧房室瓣裂隙采用间断缝合,右心室流出道加宽补片.结果 手术后11例患儿紫绀均消失,经皮血氧饱和度均在95%以上;1例脑脓肿患儿先行脑脓肿治疗后再行矫正手术亦康复;术后超声检查显示2例二尖瓣少量反流,其中1例合并三尖瓣中度反流;术后早期无死亡;随访6个月~5a无死亡,患者NYHA心功能Ⅰ级或Ⅱ级.结论 解剖矫正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合并法洛四征手术安全、远期效果好.
作者:张晶;吴祖凯;张为民;谭杰;李艳春;李倩倩;李健;拜合提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新生儿先天性肠闭锁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7例无明显腹胀的空回肠闭锁患儿采用腹腔镜辅助下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17例手术过程顺利,确诊空肠闭锁8例、回肠闭锁9例,合并美克尔憩室、肠气囊肿各1例,术中将闭锁肠管盲端及美克尔憩室、肠气囊肿一并切除;术后常规全静脉营养5~7 d,术后5d始经口喂养并逐渐增加喂哺量;术后随访6个月,仅1例小肠长度约70 cm患儿因腹泻、体质量不增而再次行肠外及肠内营养治疗,余16例生长发育正常.结论 应用腹腔镜技术诊治先天性肠闭锁可有效避免腹部长切口,并可防止术中肠管不必要暴露和损伤,能及时发现腹腔内合并畸形,适用于无明显腹胀的先天性肠闭锁患儿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刘丰丽;张宏伟;马同胜;孙邡;李世宪;张建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去细胞组织工程猪肺动脉带瓣管道的生物特性.方法 新鲜猪肺动脉带瓣管道组织3份,A组为对照组,不再进行进一步处理,B组采用胰蛋白酶+ Triton X-100去细胞方法对新鲜猪肺动脉带瓣管道进行去细胞处理,C组去细胞处理方法同B组,后行明胶嵌合再处理;3组均采用组织病理HE染色、ETVG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扫描电镜检查,观察去细胞效果和胶原纤维、弹力纤维改变;采用抗胶原纤维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及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检测明胶分子的填充和包裹效果.结果 采用去细胞方法可完整去除瓣膜、管壁组织中所有细胞及细胞外基质成分(蛋白多糖、糖蛋白),无细胞核碎片,B组瓣膜及血管壁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呈波浪状整齐排列、结构完整,得到“纯净”猪肺动脉纤维支架;C组可见明胶分子均匀填充在纤维间隙并包裹在纤维支架表面,通过透射电镜初步观察到填充的明胶成分有较好的包裹纤维的作用.结论 采用新型方法构建的组织工程猪肺动脉带瓣管道是切实可行的.
作者:王圣;李温斌;武喜红;马金辉;程兆云;赵子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评分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ACS患者325例,根据LVEF水平四分位数分成Q1~Q4组,根据GRACE积分将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与高危组.住院期间进行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后发生MACE的情况.结果 低危组、中危组与高危组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Q1~Q4组GRACE分值分别为123.51±26.94,113.41±24.18,109.75±31.69及111.68±29.93,Q1组与Q3,Q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LVEF与GRACE评分呈负相关(r=-0.248,P<0.01);住院期间治疗后发生MACE者18例(5.5%);ROC分析基线GRACE评分对AC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AUC为0.811(SE=0.064,95%CI:0.686~0.936,P<0.01);ROC分析基线LVEF对AC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AUC为0.806(SE=0.073,96%CI:0.663~0.950,P<0.01),LVEF和GRACE评分的AUC在预测AC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价值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VEF与GRACE对ACS患者住院期间危险分层和预测MACE有重要价值.
作者:郭俊林;杨毅宁;马依彤;谢翔;刘芬;门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卵巢癌患者代谢酶CYP3A5*3基因多态性与紫杉醇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107例卵巢癌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患者的CYP3A5*3基因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患者紫杉醇血药浓度,分析CYP3A5*3变异基因型与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结果 携有变异基因型(CYP3A5* 3/*1+CYP3A5* 3/*3)者使用紫杉醇后恶心、呕吐、腹泻以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高于携有野生基因型(CYP3A5* 1/*1)者(P<0.05),且发生风险分别是野生基因型携有者的4.32倍和4.08倍;0,24 h时CYP3A5*3变异基因型携带者紫杉醇血药浓度明显高于野生型基因者(P<0.05);24 h紫杉醇血药浓度>42 μg/L者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高于≤42 μg/L者(P<0.05).结论 CYP3A5*3基因多态性可能增加紫杉醇不良反应,并与高血药浓度有关.
作者:顾海娟;郭小红;朱冬梅;顾湘;姚敏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化疗与糖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 62例非糖尿病鼻咽癌患者均行放疗和以顺铂为基础的化疗,治疗第1~10周分别检测患者血常规及空腹血糖等生化指标.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5.43±1.02) mmol/L,治疗第1~10周其空腹血糖均较治疗前增高,其中第5~8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7例(11.3%)空腹血糖>7.0 mmol/L,确诊糖尿病4例(6.5%),均需胰岛素及口眼降糖药物控制血糖.结论 鼻咽癌放化疗可导致患者糖代谢紊乱,空腹血糖水平增高及罹患糖尿病均可能与顺铂化疗致胰岛素分泌受抑制有关.
作者:王小艳;王志伟;倪萍;于瀚宇;李海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依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8例小细胞肺癌患者均给予伊立替康联合顺铂化疗,21d为1个周期,完成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完成2个周期化疗3例,完成4~6个周期化疗者25例,其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20例、稳定2例、进展3例,总有效率82.1%,疾病控制率89.3%;生活质量改善9例,稳定15例,下降4例;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和消化道反应,仅2例出现Ⅲ度腹泻.结论 伊立替康联合顺铂—线治疗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赵晓光;宋明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53(carbohydrate antigen 153,CA153)、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elopeptide of type Ⅰ collagen,NTx)水平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经组织病理学和/或细胞学确诊乳腺癌患者94例(观察组),依据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ECT检查结果分为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3组外周血清中CA153,NTx及AKP水平;比较不同骨转移灶数量患者血清中CA153,NTx及AKP水平.结果 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ECT检查提示观察组发生骨转移51例,无骨转移43例;骨转移组血清CA153,NTx及AKP水平高于对照组和无骨转移组(P<0.01),无骨转移组CA153,AKP及NTx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转移灶数量≤2个者,CA153,NTx及AKP水平明显低于骨转移灶>2个者(P<0.05).结论 血清CA153,NTx及AKP可作为诊断乳腺癌患者是否发生骨转移的指标.
作者:卢翔 刊期: 2012年第12期
手术是治疗宫颈癌的主要方法之一,临床多根据病变程度、范围、临床期别及患者全身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力求取得较理想疗效同时,尽可能减少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随着科技发展,手术方式的多元化,微创手术、保留功能手术的开展,使宫颈癌手术治疗的个体化逐步完善成熟.本文就宫颈癌手术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悦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重度肺损伤的效果.方法 体外循环术后出现重度肺损伤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8例,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无效后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存活11例,死亡7例,其中4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另3例分别死于肺动脉高压危象、肺静脉梗阻、肺出血;高频振荡通气时间为46~243(126.4±66.32)h;高频通气前pa(O2),pa(CO2)及pa(O2)/FiO2分别为(8.38±2.84)kPa,(7.73±2.26)kPa及0.87±0.12,高频通气后分别为(15.78±5.84)kPa,(5.96±1.03)kPa及0.51±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循环术后出现重度肺损伤且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无效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尽早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可改善患儿术后氧合和气体交换,改善患儿预后.
作者:朱耀斌;罗朝峰;范祥明;李志强;李晓锋;刘扬;苏俊武;张晶;刘迎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肥胖伴高脂血症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变化,探讨维生素D水平与血脂及肥胖的关系.方法 将91例门诊体检者分为肥胖伴高脂血症组(A组)27例、超体质量组(B组)33例、正常对照组(C组)31例,比较3组身高、体质量、血压等参数和血糖、血脂、甲状旁腺激素及1,25-二羟基维生素D3水平.结果 3组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血清1,25二羟基维生素D3分别为(21.65±4.97),(27.65±5.68),(33.58±8.54)ng/ mL,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5二羟基维生素D3与腰围、体质量指数、收缩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结论 肥胖伴高脂血症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降低,维生素D与肥胖及血脂关系密切.
作者:赵永强;田德增;高用琴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serum cystatin C,SCys C)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支气管肺炎患儿50例(观察组)依据疾病程度分为轻度支气管肺炎组(26例)和重度支气管肺炎组(24例),同期择期行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患儿22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SCys C、尿素氮、血清肌酐水平.结果 支气管肺炎患儿SCys 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支气管肺炎组SCys C水平高于轻度支气管肺炎组(P<0.01);重度支气管肺炎组血清肌酐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3组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支气管肺炎组SCys C、血清肌酐的AUC分别为0.709,0.587;重度支气管肺炎组SCys C、血清肌酐的AUC分别为0.834,0.715.结论 SCys C可作为支气管肺炎患儿早期肾损伤的诊断指标之一.
作者:乔培修;范联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ST段抬高的不同形状在预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范围及左心室收缩功能中的价值.方法 77例首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其再灌注前V3导联ST段抬高的形状分为ST段弓背向下抬高组(弓背向下组)24例,ST段斜坡型抬高组(斜坡型组)41例,ST段弓背向上抬高组(弓背向上组)12例.检测并比较3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和左室射血分数.结果 弓背向下组、斜坡型组、弓背向上组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分别为(2 287.0±1 001.2),(4 371.0±2 541.2),(5 322.0±3 219.6) u/L,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心肌梗死后第14天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58.8±0.1)%,(48.1±0.1)%,(41.0±0.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早期ST段抬高的形状不同对再灌注患者恢复期梗死范围及左室功能的预测有一定价值.
作者:严丽丽;甘继宏;杨晶晶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子宫肌层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观察组),采用子宫肌层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治疗;选择以子宫动脉结扎或髂内动脉结扎或子宫切除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4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止血有效率及子宫切除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改良式B-Lynch 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疗效确切,可作为剖宫产产后出血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韦瑞红;伍丽群;彭碧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