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聚义;李秋莉;蔡明;席彬;刘艳;李宏伟
目的:探讨膝关节隐性创伤骨折的低场强MRI表现、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膝关节隐性创伤骨折131例应用0.2T永磁型MR扫描仪行膝关节检查,采用SE序列T1WI、T2WI和STIR序列成像,分析隐性骨折部位、范围及程度。结果:根据损伤累及范围和程度,隐性创伤骨折分为隐性皮质下骨折91例,隐性骨皮质骨折22例和隐性骨软骨骨折18例。结论:低场强MRI可准确诊断隐性创伤骨折部位和类型,可作为疑似膝关节隐性骨折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乔聚义;李秋莉;蔡明;席彬;刘艳;李宏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阿托品不同应用时间对SLIPA喉罩全身麻醉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心率收缩压乘积的影响,比较拔出喉罩时呼吸道分泌物情况。方法:将择期行非开腹手术、且预计手术时间<60 min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于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阿托品0.5 mg,B组于术前30 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5 mg,C组未应用阿托品。结果:麻醉诱导前,A组心率、RPP低于B组(P<0.05),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及手术5 min时,A组心率、RPP高于C组(P<0.05);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手术开始时,B组心率、RPP高于C组(P<0.05),其中5例诱导前心率>100次/min,且手术5 min时B组RPP也高于C组(P<0.05)。A,B,C组分别有2,3,17例需在拔出喉罩时吸引口腔分泌物,A,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14例有口干不适。结论: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阿托品可避免麻醉诱导时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且可避免术前因心动过速等导致心肌耗氧增加,具有与术前30 min肌肉注射阿托品减少患者麻醉苏醒期口腔及上呼吸道分泌物的同等效果,且无口干、心动过速等不适。
作者:程华春;杨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降钙素原参与机体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网络,扩展炎症介质的级联反应,加重脓毒血症对机体的损伤,是一种早期、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的感染及危重症监测指标,可为心外科术后重症诊断、鉴别诊断、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作者:张燕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胆胰汇合部异常致复发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复发性胰腺炎患者46例,经术前检查明确胆胰汇合部异常,行胆总管横断+胆-肠吻合术治疗。结果:13例胆胰共同通道长度>1.0 cm,46例胆汁淀粉酶>血淀粉酶2倍以上,46例术前胆道压力平均值高于术后.手术后患者症状完全缓解,24例随访52个月无腹痛发作。结论:胆总管横断+胆-肠吻合术是治疗胆胰汇合部异常致复发性胰腺炎的有效术式。
作者:闫勇;闫洪涛;汪涛;汤礼军;张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低血糖脑病患者低血糖程度、发病持续时间等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探讨头颅MRI检查用于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低血糖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治愈17例,好转8例,无效6例,其中>1~6 h组15例均治愈,>6~10 h组治愈2例(16.7%),>10 h组均未治愈,3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h组治疗前血糖低于>1~6 h、>6~10 h组(P<0.05),病灶弥散程度较>1~6 h组、>6~10 h组重(P<0.05)。结论:低血糖持续时间越长、血糖水平越低的低血糖脑病患者预后差,MRI检查可用于评估患者预后。
作者:孙成梅;居克举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和骨转换指标(骨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N末端肽/肌酐)的影响。方法: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钙尔奇D片,1片/次,1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20μg/次,1次/d,皮下注射。2组均连续用药6个月。测定2组治疗前与治疗3,6个月后腰椎、股骨、髋部骨密度,治疗6个月后骨碱性磷酸酶和Ⅰ型胶原N末端肽/肌酐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3,6个月,治疗组腰椎骨密度较治疗前增高(P<0.01),髋部及股骨密度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腰椎、髋部及股骨骨密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骨碱性磷酸酶及Ⅰ型胶原N末端肽/肌酐水平均较治疗前增高(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6个月后尿钙均较治疗前增高(P<0.01),2组治疗后6个月尿钙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旁腺激素可增加骨转换指标,提高绝经后妇女腰椎骨密度。
作者:王博;宋晓敏;刘珺;张秀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儿在提高迷走神经张力治疗无效情况下,分别单独或联合应用三磷酸腺苷、心律平、地高辛药物治疗转复成功。结论: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药物复律疗效确切。
作者:张守磊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减轻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5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5只,模型组25只,低分子肝素组25只。模型组与低分子肝素组禁食1 h后经口一次性给予百草枯75 mg/kg灌胃制成百草枯大鼠肺纤维化模型;低分子肝素组造模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000 u/d,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0.2 mL/d生理盐水皮下注射。正常对照组于第1天,模型组、低分子肝素组于造模后1,3,7,14,28 d分别取5只大鼠肺组织行病理HE染色,取血清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结果:模型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第3天明显升高;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于第7天逐渐上升,第28天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低分子肝素组第3天起转化生长因子-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或P<0.01)。病理结果示低分子肝素组肺泡壁出血减轻,肺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减少。结论:低分子肝素可能通过影响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减少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合成,减轻大鼠纤维化程度。
作者:彭明;刘亚非;林一勤;肖章武;黄晋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饮食控制、多饮水、戒酒、及时处理痛风急性发作、控制血压等常规治疗,并给予碳酸氢钠片1 g/次,3次/d,口服,别嘌醇片50 mg/次,2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肾康注射液100mL/次,1次/d,静脉滴注。2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尿酸、尿素氮、肌酐及24 h尿酸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血尿酸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24 h尿尿酸较治疗前增高,血尿素氮、肌酐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24 h尿尿酸、血尿素氮、肌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康注射液可降低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增加尿酸排泄,减轻肾损害。
作者:于改革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膜联蛋白A1在前列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膜联蛋白A1在61例前列腺癌组织、40例癌旁组织、4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在不同组织中表达情况。结果:在前列腺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前列腺组织中膜联蛋白A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9.67%,22.50%和72.50%(P<0.01)。前列腺癌组织中膜联蛋白A1表达在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远处转移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膜联蛋白A1表达异常可能成为前列腺癌旱期诊断的重要指标。
作者:赵宪龙;李增运;文心;姬永忠;贺云飞;贾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成软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11例成软骨细胞瘤患者X线平片、CT及MRI影像资料。结果:X线平片及CT检查4例,确诊3例;X线及MRI检查2例,确诊1例;X线平片,CT及MRI检查5例,确诊4例。X线平片显示病灶呈类圆形分叶状骨质破坏区,边界清晰,5例病灶呈偏心膨胀性改变,4例病灶内有明显不规则钙化。CT扫描显示骨质破坏区边缘清晰,可见硬化边,内呈软组织密度影,8例病灶可见斑点状钙化,邻近关节积液3例。MRI检查显示T1WI等低信号、T2WI混杂较高信号。结论:成软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X线平片、CT及MRI联合检查可作出正确诊断。
作者:李彤;杨文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Turner综合征不同核型的细胞遗传学特征、分布情况及临床表现。方法:对79例Turner综合征患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部分患者结合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79例中共检出18种不同类型核型,其中含Y及双着丝粒idic(X)的核型均经荧光原位杂交检测证实为Y染色体及双着丝粒X染色体。结论:Turner综合征中X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变异多样,其中以XO及i(Xq)较为常见。
作者:吴玥丽;赵晖;赵玲;胡玉芬;贾莉婷;张展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核磷蛋白在大肠良、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核磷蛋白在大肠腺瘤、大肠腺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核磷蛋白在大肠腺瘤、腺癌中阳性率分别为70.83%,76.92%;与癌旁正常组织阳性率38.4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腺癌核磷蛋白阳性率与腺瘤伴轻、中度不典型增生核磷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腺瘤伴重度不典型增生核磷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组核磷蛋白表达强度与肿瘤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P<0.05)。结论:核磷蛋白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均表达,其参与大肠癌发生的早期阶段,并在大肠癌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检测核磷蛋白的表达情况可能对大肠癌早期诊断、指导治疗、改善预后有一定价值。
作者:张群;孙自勤;魏志;刘长江;黄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总结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3例患者中显效25例,有效6例,无效1例,死亡1例。出院后随访8个月~3 a,2例肢体瘫痪者一般情况良好,余均恢复正常,均未再次发生脑静脉系统血栓。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因多样,头痛为常见或唯一症状;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疾病的诊断,早期诊断及规范化治疗者预后良好。
作者:李宏;杜伟;李宁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1p/19q分子遗传学改变在少突胶质细胞瘤和星形细胞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少突胶质细胞瘤和星形细胞瘤共63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染色体1p/19q分子遗传学改变。结果:1p/19q呈多倍体改变5例,其中星形细胞瘤3例,少突胶质细胞瘤2例;1p和19q杂合性缺失58例,其中少突胶质细胞肿瘤41例,星形细胞肿瘤17例。少突胶质细胞瘤染色体1p,19q及1p/19q缺失率分别为65.9%,68.3%和58.5%,星形细胞瘤分别为17.6%,29.4%和1 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6,P=0.004)。少突胶质细胞瘤中1p/19q杂合性缺失24例,21例(87.5%)有典型少突胶质细胞瘤形态学特征,1p/19q未发生缺失17例,9例(52.9%)有典型组织学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少突胶质细胞瘤1p/19q杂合性缺失率高于星形细胞瘤。组织学特点较典型的少突胶质细胞肿瘤更倾向于合并1p/19q杂合性缺失。1p/19q多倍体多见于星形细胞亚型肿瘤。
作者:李俊芝;侯国胜;蒋茂芬;张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比较血管加压素与肾上腺素对心肺复苏大鼠心肌损伤的程度。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阴性对照组、血管加压素组及肾上腺素组,每组15只。模型组仅行窒息前准备,不实施窒息处理,其他3组成功建立心搏骤停模型后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血管加压素0.4 u/kg和肾上腺素0.04 mg/kg。记录大鼠自主循环恢复后30 min内血压、心率及存活时间;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与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分光光度计检测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结果:血管加压素组复苏成功率与肾上腺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自主循环恢复的30 min内血管加压素组平均动脉压高于肾上腺素组(P<0.05)。自主循环恢复30 min时,模型组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血管加压素组、肾上腺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加压素组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与肾上腺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加压素组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肾上腺素组(P<0.05)。结论:血管加压素与肾上腺素在大鼠心肺复苏过程中复苏成功率相近,但血管加压素能维持复苏后平均动脉压在较高水平,对心肌细胞的损伤相对较轻。
作者:杨伟伟;李文超;彭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比较2种不同术式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4例高龄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DHS组)治疗15例及应用骨水泥固定人工股骨头假体置换(关节置换治疗组)治疗19例,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DHS组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压疮1例,猝死1例,5例遗留不同程度的患肢短缩;Harris标准评分优5例,良6例,中2例,差2例,优良率73.3%。关节置换治疗组术后7~10 d可扶助行器下床活动,1~2个月恢复正常行走,无一例发生上述并发症;Harris标准评分优13例,良5例,中1例,优良率94.7%。结论:对高龄非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单纯动力髋螺钉内固定不能有效控制骨折的稳定性,且并发症多、住院时间长;行人工股骨头王换治疗操作简单,髋关节功能恢复快,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治疗高龄非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马志成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冬凌革用于治疗老年晚期食管癌的效果。方法:76例老年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给予冬凌草糖浆30 mL/次,4次/d,三餐后及睡前口服,6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行食管镜和X线胸片/CT检查示病变缩小或稳定者,继续治疗1个疗程后改为20 mL/次,4次/d维持治疗。对照组拒绝任何抗肿瘤治疗。随访观察2组6,12个月生存率、生存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6,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66.7%和31.5%;对照组分别为40.9%和9.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生存时间7.8~14.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0.9个月;对照组生存时间4.5~5.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5.2个月,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冬凌草用于治疗老年晚期食管癌有一定效果。
作者:周丽;周建炜;梁振宇;欧阳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自然周期行冷冻胚胎移植的效果,探讨影响其成功的因素。方法:79例患者胚胎玻璃化冷冻后在自然周期行胚胎解冻移植,按新鲜周期不同受精方式及患者年龄进行分组,比较组间胚胎复苏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等指标。结果: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助孕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高于常规体外受精助孕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5岁组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有所下降,但与年龄<35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和受精方式不影响自然周期冷冻胚胎移植的妊娠率。
作者:胡玥玥;叶云;王华;张真珍;张昌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分析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支原体感染率及其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方法: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分离鉴定、计数、药敏试剂盒检测 3 776例疑诊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泌尿生殖道分泌物。结果:3 776例患者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以及人型支原体+解脲脲原体混合感染率分别为37.4%,1.2%,9.5%。解脲脲原体感染患者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敏感性高,其次为大环内酯类的交沙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对罗红霉素敏感性较低。人型支原体感染患者对四环素类药物、交沙霉素敏感;人型支原体+解脲脲原体混合感染患者对交沙霉素敏感。结论:支原体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原体,临床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规范用药。
作者:张明磊;陈渝宁;赵静;齐艳;孟冬娅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