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疆地区老年冠心病伴抑郁患者临床特点

张海东;古丽扎尔·买买提明

关键词:冠心病, 抑郁,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观察新疆地区老年冠心病患者伴发抑郁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并符合第3版CCMD-3标准伴有抑郁的冠心病患者52例,与同期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但不伴抑郁的患者60例进行对照,分析其临床特点,进一步探究其危险因素。结果:老年冠心病伴发抑郁患者临床常见,合并有其他疾病、冠心病病程、文化程度、社会支持度、经济状况均为影响抑郁发生的因素,同时具有以上4个因素者抑郁发生较为明显(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具有相关危险因素越多伴发抑郁的危险性越高。早期干预有助于延缓和减少抑郁发生、发展。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Tp-e间期、Tp-e/QT变化及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QT间期、Tp-e和Tp-e/QT指标变化及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价值。方法: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观察组)54例,12 h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测算梗死相关导联和非相关导联校正的QT间期、校正的Tp-e、Tp-e/QT比值,随访1 a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同期健康体检心电图正常者60例为对照组,并与观察组进行相关指标比较。结果:(1)观察组心肌梗死12 h内校正的QT间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恢复正常(P<0.05);梗死相关导联12 h内校正的Tp-e间期和Tp-e/QT比值较非梗死导联和对照组均明显延长(P<0.05),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逐渐恢复正常(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以校正的QT间期440 ms为节点,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肌梗死12 h内校正的Tp-e 100ms和Tp-e/QT比值0.25为节点,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校正的Tp-e,Tp-e/QT比值可能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的新指标。

    作者:王宪沛;李炜;高传玉;李牧蔚;顾爱丽;肖文涛;晏娟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钙调神经磷酸酶表达与心脏重构的关系

    目的:探讨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CaN)表达与心脏重构的关系。方法:因瓣膜性心脏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38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患者心腔内径和室壁厚度。取患者外周静脉血及少量左心室乳头肌,分别提取外周淋巴细胞和心肌组织总RNA,采用半定量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测定CaN催化亚基(calcineurin subunit A,CnA)α和β异构体的mRNA水平,分析其与心腔内径和室壁厚度的相关性。结果:淋巴细胞CnAα转录水平与主动脉根部内径(r=0.376,P<0.05)和左心室内径(r=0.383,P<0.05)呈正相关,淋巴细胞CnAβ与左心室后壁厚度(r=0.324,P<0.05)和左心房内径(r=0.670,P<0.01)呈正相关,心肌组织CnAβ与左心房内径呈正相关(r=0.653,P<0.01)。结论:CaN转录与心脏重构有关,淋巴细胞CnAα mRNA水平可反映心力衰竭和左心室扩大,淋巴细胞和心肌组织CnAβ mRNA水平可反映心肌肥厚和左心房扩大。

    作者:崔国明;东燕;赵勇;王建春;王传霞;李春梅;刘维;邵建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饮食控制、多饮水、戒酒、及时处理痛风急性发作、控制血压等常规治疗,并给予碳酸氢钠片1 g/次,3次/d,口服,别嘌醇片50 mg/次,2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肾康注射液100mL/次,1次/d,静脉滴注。2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尿酸、尿素氮、肌酐及24 h尿酸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血尿酸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24 h尿尿酸较治疗前增高,血尿素氮、肌酐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24 h尿尿酸、血尿素氮、肌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康注射液可降低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增加尿酸排泄,减轻肾损害。

    作者:于改革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动脉-门静脉瘘价值

    目的:探讨肝动脉-门静脉瘘超声声像图特征,提高超声诊断肝动脉-门静脉瘘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肝动脉-门静脉瘘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资料。结果:超声诊断肝动脉-门静脉瘘3例,误诊及漏诊各1例。肝动脉-门静脉瘘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性表现为门静脉血流反向、频谱动脉化,肝动脉增宽、高速低阻。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动脉-门静脉瘘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朱好辉;袁建军;王振华;王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化淤复明汤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1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化淤复明汤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对照组37例。对照组在饮食控制、适量运动等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30~45 IU/d,3次/d,餐前15~30 min,皮下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化淤复明汤头煎300 mL,次煎200 mL,早晚分服。2组均28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56.14%,治疗组总有效率80.9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淤复明汤可控制血糖,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环,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剂。

    作者:呼军明;王华杭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锁骨钩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65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锁骨钩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效果。方法:65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均应用锁骨钩板进行治疗。结果:按照Karlsson标准评定术后功能,优58例、良5例、差2例,优良率96.9%;未发生钩板断裂、松动等并发症。结论:锁骨钩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具有操作简单,复位好、牢固可靠、肩关节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首选方法。

    作者:谷效斌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氩氦冷冻治疗肿瘤进展

    氩氦刀靶向消融治疗不需剥除冷冻后的肿瘤组织,手术操作简便,患者术后并发症少,不影响其他治疗措施,且联合放疗、化疗、中药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肿瘤的转移率和复发率,将会在中晚期肿瘤的临床治疗方面开辟新的局面。

    作者:刘建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低分子肝素对大鼠急性百草枯中毒治疗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减轻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5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5只,模型组25只,低分子肝素组25只。模型组与低分子肝素组禁食1 h后经口一次性给予百草枯75 mg/kg灌胃制成百草枯大鼠肺纤维化模型;低分子肝素组造模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000 u/d,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0.2 mL/d生理盐水皮下注射。正常对照组于第1天,模型组、低分子肝素组于造模后1,3,7,14,28 d分别取5只大鼠肺组织行病理HE染色,取血清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结果:模型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第3天明显升高;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于第7天逐渐上升,第28天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低分子肝素组第3天起转化生长因子-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或P<0.01)。病理结果示低分子肝素组肺泡壁出血减轻,肺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减少。结论:低分子肝素可能通过影响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减少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合成,减轻大鼠纤维化程度。

    作者:彭明;刘亚非;林一勤;肖章武;黄晋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外周血肝癌标志物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3种肝癌标志物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mRN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rorⅡ,IGF-Ⅱ)mRN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mRNA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25例肝癌患者(肝癌组)、131例良性肝病患者(良性肝病组)、32例非肝脏肿瘤患者(肝外肿瘤组)及65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提取外周血中总RNA,经随机引物和反转录酶作用分别合成AFP,IGF-Ⅱ和TGF-β1的cDNA,再以巢式PCR分别扩增其cDNA片段,分析其在肝癌诊断与鉴别中的临床价值。结果:外周血中扩增出的AFP mRNA,IGF-ⅡmRNA和TGF-β1 mRNA基因片段大小为分别为159,170,211 bp,与原设计一致。肝癌组外周血AFP mRNA,IGF-ⅡmRNA和TGF-β1mRNA基因片段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肝外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外周血AFP mRNA,lGF-ⅡmRNA和TGF-β1mRNA基因分析有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转移判断及术后复发的监测。

    作者:张丹;李远;徐泽强;许银银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阴道超声和宫腔镜检查在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中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和宫腔镜检查诊断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160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行阴道超声及宫腔镜检查;以病理结果为标准,评价阴道超声和宫腔镜检查对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经阴道超声检查48例正常,其中40例病理证实子宫内膜无异常;112例诊断为宫腔病变,其中96例经病理证实。宫腔镜检查52例正常,其中1例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108例诊断为宫腔病变,其中103例经病理证实。宫腔镜检查宫腔内病变、子宫内膜癌和癌前病变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均高于经阴道超声检查(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是一种筛查子宫内膜病变较好的方法;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检查对诊断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朕华;王睿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冬凌草治疗老年晚期食管癌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冬凌革用于治疗老年晚期食管癌的效果。方法:76例老年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给予冬凌草糖浆30 mL/次,4次/d,三餐后及睡前口服,6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行食管镜和X线胸片/CT检查示病变缩小或稳定者,继续治疗1个疗程后改为20 mL/次,4次/d维持治疗。对照组拒绝任何抗肿瘤治疗。随访观察2组6,12个月生存率、生存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6,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66.7%和31.5%;对照组分别为40.9%和9.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生存时间7.8~14.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0.9个月;对照组生存时间4.5~5.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5.2个月,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冬凌草用于治疗老年晚期食管癌有一定效果。

    作者:周丽;周建炜;梁振宇;欧阳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自然周期冷冻胚胎移植79例分析

    目的:观察自然周期行冷冻胚胎移植的效果,探讨影响其成功的因素。方法:79例患者胚胎玻璃化冷冻后在自然周期行胚胎解冻移植,按新鲜周期不同受精方式及患者年龄进行分组,比较组间胚胎复苏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等指标。结果: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助孕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高于常规体外受精助孕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5岁组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有所下降,但与年龄<35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和受精方式不影响自然周期冷冻胚胎移植的妊娠率。

    作者:胡玥玥;叶云;王华;张真珍;张昌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色素胃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色素胃镜诊断早期胃癌的价值。方法:行胃镜检查发现可疑胃黏膜异常1 154例,依据患者就诊时间分为研究组536例,对照组618例,研究组先应用亚甲蓝及刚果红染色再取活检送病理检查,对照组直接取活检送病理检查,比较2组早期胃癌检出率。结果:研究组检出早期胃癌29例(5.41%),对照组18例(2.9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84,P=0.032)。结论:色素胃镜可增强早期胃癌病灶的清晰度,增加活检阳性率,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

    作者:相祎;吴洁琼;杨薪博;杜桂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脑外伤迟发性颅内血肿临床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脑外伤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因素,为急性颅脑损伤治疗中防止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急性颅脑损伤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DTIH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137例急性颅脑损伤无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DTIH组中发生迟发性硬膜外血肿69例,迟发性硬膜下血肿41例,迟发性脑内血肿27例;依据GOS分级,Ⅰ级15例,Ⅱ级1例,Ⅲ28例,Ⅳ级41例,Ⅴ级52例;引起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原因主要为颅骨骨折出血、蛛网膜颗粒出血、脑挫裂伤出血、桥静脉出血及凝血异常致颅内血肿。结论:脑外伤后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原因与患者年龄、GCS评分、有无颅骨骨折、脑挫裂伤度凝血功能异常有关,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者预后较未发生迟发出血者差。

    作者:宋明浩;李志祥;马文斌;陈江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SLIPA喉罩全身麻醉患者阿托品应用时机分析

    目的:观察阿托品不同应用时间对SLIPA喉罩全身麻醉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心率收缩压乘积的影响,比较拔出喉罩时呼吸道分泌物情况。方法:将择期行非开腹手术、且预计手术时间<60 min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于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阿托品0.5 mg,B组于术前30 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5 mg,C组未应用阿托品。结果:麻醉诱导前,A组心率、RPP低于B组(P<0.05),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及手术5 min时,A组心率、RPP高于C组(P<0.05);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手术开始时,B组心率、RPP高于C组(P<0.05),其中5例诱导前心率>100次/min,且手术5 min时B组RPP也高于C组(P<0.05)。A,B,C组分别有2,3,17例需在拔出喉罩时吸引口腔分泌物,A,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14例有口干不适。结论: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阿托品可避免麻醉诱导时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且可避免术前因心动过速等导致心肌耗氧增加,具有与术前30 min肌肉注射阿托品减少患者麻醉苏醒期口腔及上呼吸道分泌物的同等效果,且无口干、心动过速等不适。

    作者:程华春;杨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低场强MRI诊断膝关节隐性创伤骨折的价值

    目的:探讨膝关节隐性创伤骨折的低场强MRI表现、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膝关节隐性创伤骨折131例应用0.2T永磁型MR扫描仪行膝关节检查,采用SE序列T1WI、T2WI和STIR序列成像,分析隐性骨折部位、范围及程度。结果:根据损伤累及范围和程度,隐性创伤骨折分为隐性皮质下骨折91例,隐性骨皮质骨折22例和隐性骨软骨骨折18例。结论:低场强MRI可准确诊断隐性创伤骨折部位和类型,可作为疑似膝关节隐性骨折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乔聚义;李秋莉;蔡明;席彬;刘艳;李宏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降钙素原在心外科术后重症监护中的价值

    降钙素原参与机体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网络,扩展炎症介质的级联反应,加重脓毒血症对机体的损伤,是一种早期、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的感染及危重症监测指标,可为心外科术后重症诊断、鉴别诊断、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作者:张燕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高场强MRI诊断椎管内脊膜瘤的价值

    目的:探讨高场强MRI对椎管内脊膜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33例(34个病灶)椎管内脊膜瘤患者的高场强MRI影像资料,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术前MRI检查诊断椎管内脊膜瘤27例,神经鞘瘤3例,神经纤维瘤2例,脂肪瘤1例,定性诊断准确率81.8%。肿瘤单发32例,多发1例(2个病灶);病灶位于髓外硬膜内、脊髓腹侧或背侧30个,位于髓外硬膜外、脊髓侧方和/或波及椎管内外4个;病灶位于胸段21个,颈段11个,腰段2个,MRI定位诊断准确率100%。结论:高场强MRI有助于椎管内脊膜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王书中;张辉;嵇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食管心房调搏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食管心房调搏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3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8例。A组给予食管心房调搏治疗,先采用S1S1非程控刺激法超速抑制,无效者改用短阵猝发脉冲法;B组给予普罗帕酮1~2mg/kg,加入20 mL生理盐水中,10 min内静脉注射完毕。观察2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转复成功率为95.6%,B组为6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出现窦性停搏1例(1.5%);B组窦性心动过缓3例,窦性停搏4例,房室传导阻滞1例,低血压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6.2%,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食管心房调搏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优于普罗帕酮,且不良反应轻。

    作者:张维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影响低血糖脑病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观察低血糖脑病患者低血糖程度、发病持续时间等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探讨头颅MRI检查用于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低血糖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治愈17例,好转8例,无效6例,其中>1~6 h组15例均治愈,>6~10 h组治愈2例(16.7%),>10 h组均未治愈,3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h组治疗前血糖低于>1~6 h、>6~10 h组(P<0.05),病灶弥散程度较>1~6 h组、>6~10 h组重(P<0.05)。结论:低血糖持续时间越长、血糖水平越低的低血糖脑病患者预后差,MRI检查可用于评估患者预后。

    作者:孙成梅;居克举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