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丹田降脂丸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液流变性及微循环的作用分析

徐筱跃

关键词:丹田降脂丸, 高脂血症, 血脂, 血液流变性, 微循环
摘要:目的:探讨丹田降脂九对高血脂大鼠血液流变性及微循环的影响.方法:50只高脂血症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灌胃丹田降脂丸4 g/kg、2 g/kg和1 g/kg,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同时设立正常组作为对照研究.治疗30 d后对每组大鼠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及耳廓微循环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治疗30 d后TC、TG、LDL-c水平明显下降,且随剂量增加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剂量丹田降脂丸对HDL-c水平影响较小.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治疗30 d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全血高切和低切黏度及红细胞电泳时间)和耳廓微循环指标(输入输出管径比和血液流速)较模型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和耳廓微循环指标改善呈丹田降脂九剂量依耐性.结论:丹田降脂丸可显著下调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改善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对治疗高脂血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补益肺肾、化饮通络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补益肺肾、化饮通络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支气管哮喘病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益肺肾、化饮通络中药口服治疗,每日1剂,2组治疗3个月后对中医症状积分、体征积分、血气指标、肺功能、治疗有效率、急性发作次数、再次住院率和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体征、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血气指标和肺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和再住院比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补益肺肾、化饮通络法治疗支气管哮喘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命体征,改善血气和肺功能,并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宿英豪;苏奎国;马蕴蕾;杨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自拟除湿凉血解毒汤治疗痤疮368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除湿凉血解毒汤内服并外敷治疗“痤疮”的疗效.方法:自拟除湿凉血解毒汤内服并外敷,25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368例,治愈266例,显效68例,有效3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9.5%.结论:自拟除湿凉血解毒汤治疗痤疮是有效的.

    作者:解春湘;祁芙蓉;慧艳;解滢禾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试论象思维在探索脾藏象现代物质基础中的应用

    象思维是中医学的原创性思维,对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试从象思维的功能象着手,由“意象”反推“物象”,即从中医脾的功能象来探索其现代物质基础并得出结论:中医脾藏象的现代物质基础应该包括参与一切撮入体内的外源性物质(包括食物、水、药物等)在体内代谢的全过程的物质总和,即与之密切相关的消化和吸收系统以及物质和能量代谢系统.

    作者:曹继刚;邹小娟;刘娇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合并ITP的疗效.方法:纳入妊娠合并ITP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疾病疗效、中医证候改善以及对分娩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2组血小板计数及出血情况均得到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药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分娩及新生儿结局亦有改善趋势(P =0.052).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缓解妊娠合并ITP病情,改善中医证候,对本病有较好疗效.

    作者:高玉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不同辨证方法论糖耐量减低的中医病因病机

    糖耐量减低(IGT)是糖尿病的前期阶段,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对于IGT进行早期干预属于中医“治未病”理论范畴.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和精华,采用不同辨证方法综述IGT的中医病因病机,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对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作者:赵进东;方朝晖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药外敷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西药保肝利尿治疗,治疗组(30例)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破气逐水中药粉外敷神阙穴;治疗30 d后比较疗效,用药前后记录患者症状、体征,B超观察脾厚及腹水等情况.结果:中药外敷法治疗后肝功能状况、肝胆脾彩超检测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明显.

    作者:王庆利;洪敬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基于动态标准化技术的平人夏秋冬6节气脉图参数比较研究

    目的:对正常人节气脉图模型及其参数变化规律进行认知.文章对夏、秋、冬3个季节6个节气的平人脉图参数进行比较研究.方法:以6个月内的6个节气为时间点,采集231例次平人双手6部脉的脉诊信息,应用余弦函数谐波拟合方法构建脉图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小二来回归分类分析.结果与结论:①人体随季节的变化可以在脉图上反映出来,说明脉随季节变化的现象是确实存在的;②脉位变化是重要影响因素.古人在认识中医脉象时强调要认清脉的位、数、形、势,且将脉位放在首要位置.研究结果证实脉位是对季节变化明显的参数,且与日照角度、气温等的相关性非常显著.本研究的意义在于:①说明传统中医将脉位列为位数形势的第一位的合理性;②为中医“人与天地相应”的理论,用现代科学数据提供了支持的证据;③对认知四时平脉有所帮助.

    作者:闪增郁;陈燕萍;黄大威;逯波;冯淑怡;陈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张仲景脉学特色探讨

    以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为依据,阐述了其脉学精华,包括诊脉当取太过不及、以脉辨证、凭脉用药,以脉言病机、病证,以脉定六经、脏腑,以脉断预后、难易,脉有真假等内容.

    作者:杨运高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益气解毒软肝法治疗肝硬化疗效及对肝功能指标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益气解毒软肝法治疗肝硬化疗效及对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从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诊治的肝硬化患者中选取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根据2组患者病情均给予对症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复方鳖甲软肝片,观察组采取益气解毒软肝法进行治疗,观察2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2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白球比值(A/G)的变化.结果:经过3个月治疗后,2组患者均有一定的临床疗效,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ALT、AST和TBiL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A/G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解毒软肝法可以明显改善肝功能,在治疗肝硬化方面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普遍推广与应用.

    作者:吴松柏;艾素玲;暴宏伶;刘金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疏肝和胃丸对幽门结扎胃溃疡大鼠胃黏膜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丸对幽门结扎胃溃疡大鼠胃黏膜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幽门结扎法复制大鼠胃溃疡模型,观察胃黏膜病理学及VEGF蛋白的变化.结果:模型组VEGF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胃黏膜损伤指数水平均明显升高,与疏肝和胃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和胃丸对胃溃疡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提高胃黏膜组织VEGF蛋白的表达、促进胃黏膜上皮的新生修复有关.

    作者:张国民;莫新民;黄娟;刘鹤群;宁炯杰;李筠芝;刘慧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内经》气病理论探幽

    《内经》将气病分为气郁、气逆、气乱、气消、气闭、气下六类,在不同篇章论述了其发生机理及表现,认为情志内伤是气病发生的主因,气病关乎五脏与血病常并见,此为后世气病论治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者:田丙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解读“在卫汗之可也”之“卫”、“汗”

    “卫”、“汗”为卫分证治疗的关键词,常与《伤寒论》中表证、发汗等同,通过对《伤寒论》、《黄帝内经》类似词句对比研究,认为“在卫汗之可也”之“卫”应释为温邪初犯人体、肺卫功能失调所出现的证候类型,“汗”应解为辛凉、清解疏卫法.

    作者:杨晓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试论妇科疾病与肝脾肾的关系

    妇科疾病的发生率高、病种繁多、治疗困难,一直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自中医药技术得到发展后,涌现出诸多中医药治疗妇科疾病的研究.近段时间有学者指出,妇科疾病与人体的肝、脾、肾三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故从肝脾肾的生理病理与妇科疾病的关系、从肝脾肾论治的常见妇科疾病等方面对妇科疾病和肝脾肾的关系进行探讨.

    作者:张冰;付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疏肝健脾方对肝郁-脾虚-肝郁脾虚证大鼠外观表征的影响

    目的:观察比较柴疏四君汤对肝郁证、脾虚证、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行为表现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肝郁模型及给药、脾虚模型及给药、肝郁脾虚模型及给药组.观测实验期间各组大鼠的外观行为和体质量变化.结果:较之于正常对照组,模型大鼠随着造模时间均出现外观行为的异常变化和体质量的显著降低.较之于对应模型组,各给药组大鼠的体质量均呈不同程度的增加,外观行为变化积分呈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肝郁脾虚给药组大鼠体质量和行为积分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疏四君汤对各模型大鼠体质量和外观行为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其中疏肝健脾方对肝郁脾虚证的改善作用优,疏肝健脾方与肝郁脾虚证的关联性大.

    作者:李聪;谢鸣;赵荣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9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3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益气养阴化瘀方加减中药汤剂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2组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95.65%,优于对照组85.51%,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85.51%,优于对照组7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5%,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同时显著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充分体现中西医结合的互补优势.

    作者:申保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千金方》之肝气不足证与胆虚寒证之我见

    《内经》论肝为将军之官,主生发,其生发之性应有“太过~不及”之虑.唐·孙思邈的《千金方》中载有肝气虚证,治以补肝汤、补肝散,胆虚寒证宜服温胆汤.我们在临床上也数见此类证型,如“肝气不足、肝胆虚寒”型胆囊炎,以温肝理气、散寒定痛之方治疗,效果明显.“肝肾虚寒型”膀胱尿道炎,治以温补下元、通利水道,疗效确切,认为肝气不足证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吕宜民;徐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柴胡芍药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柴胡芍药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柴胡芍药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并评价2组疗效.结果:治疗前后临床证候比较,治疗组有效率93.6%,对照组76.6%,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95.2%,对照组有效率75.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柴胡芍药汤为主方随症加减治疗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凯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张士舜辨证辨病治疗癌症经验

    张士舜主任医师,河北省首届名中医,是第三、四批全国、第四批河北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肿瘤专业50年,专著6部,论文100余篇,发明专利13项.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颇深,兹将其治疗食管癌的经验整理如下.

    作者:李录花;李辉;宋利程;王永欣;王彩红;王根民;安国辉;张士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华传统文化视域下古代名医的学术懿行

    中华传统文化累计了千百代人的创造,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富赡深邃.探讨从古代名医的道德追求和学术研究两方面,论述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古代名医的重要意义.中华传统文化赋予古代名医深厚的人文素养,他们敬德修业,重视伦理道德,笃守仁爱,修身克已,追求至善至美的道德理想人格,为天地立心的道德境界,他们的学术思想受到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和启发,促进了中医学研究的发展和深化.

    作者:周路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糖尿病与肿瘤的相关性机制

    糖尿病与恶性肿瘤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两大常见痰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许多研究表明,糖尿病与恶性肿瘤存在一定相关性.糖尿病导致肿瘤的主要机制包括胰岛素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以及一些降糖药物.糖尿病对不同肿瘤的影响程度具有差异性,对胰腺癌、肝癌、大肠癌影响大,而恶性肿瘤也会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作者:李黎;崔丁鹿;李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