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英;程洁;宋猛;杨红照;贾海燕;张俊芳;李秦予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经股静脉或颈静脉途径成功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随访4~36个月.结果:无致死性肺动脉栓塞发生,无滤器移位,1例患者术后2个月时出现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方法简单,安全,可有效防止肺动脉栓塞的发生,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作者:邱福轩;裴明祥;张文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子宫肌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肿瘤,多发生于中年妇女,35岁以上发生率高达20%左右,是导致妇科非急症出血的常见原因[1-2].传统治疗是子宫切除术,平滑肌瘤摘除术,肌瘤溶解术,冷冻和激素治疗,但可造成生理和心理创伤.我们自1998年1月-2004年12月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选择性栓塞双侧子宫动脉治疗23例子宫肌瘤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洪林;王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形成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南京军区总医院对642例DM患者调查显示,DN的总发生率为47.66%[1].据美国肾脏病资料库1996年的统计表明在终末期肾功能不全患者中,DN占首位,约为36%[2].随着DM发病率的逐年升高,对DN的治疗研究已是目前医学界广泛关注的重要命题之一,但时至今日尚无针对性治疗方法.
作者:李新献;刘海立;杨英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大鼠心肌梗死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雄性大鼠30只 ,随机分为心肌梗死对照组(AMI)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各15只,另设15只为假手术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于手术后第2 d起灌胃给药,假手术组及对照组只给予等量清水灌胃,6周后检测心肌AngⅡ、TNF-α及超声心动图,以了解心功能,终获得完整资料大鼠于上述各组分别为10,11,14只.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梗死对照组及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心肌AngⅡ、TNF-α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明显升高(P均<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明显降低(P均<0.05).与心肌梗死对照组相比,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心肌AngⅡ、TNF-α和LVEDd明显下降(P均<0.05),LVEF、 FS明显增高(P均<0.05),左室功能改善明显.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降低心肌AngⅡ,TNF-α水平,减轻心室重塑,保护心功能.
作者:吴帆;孙利强;刘宗芳;张丽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川参通注射液在治疗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川参通注射液对32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并与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30例作为对照,观察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应用川参通注射液治疗的脑梗死患者显效率为87.5%;而对照组显效率为73.3%.结论:应用川参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无毒,降低患者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史宏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特点.方法:对207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冠脉造影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脉血管狭窄≥50%病变429支,≥90%病变231支(53.85%),左前降支159支(37.06%),右冠脉30支(6.99%),回旋支39支(9.09%)和左主干3支(0.70%).单支血管病变63例(30.43%),两支血管病变66例(31.88%),3支冠脉血管病变75例(36.23%).结论: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以左前支冠脉血管病变为主,可能存在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并导致下壁心肌梗死.
作者:艾民;乔玉花;李凌;董建增;付九红;付凤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兔腹主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平滑肌增殖和和血管平滑肌(VSMC)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P27kip1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量的变化.方法:45只健康的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n=15),给予正常饮食;对照组(n=15)和实验组(n=15),采用含1.5%胆固醇的高脂饮食加腹主动脉内皮剥脱术制造兔腹主动脉狭窄模型.内皮剥脱术后第10周实验组和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25 mg/d,氯吡格雷12.5 mg/d,3 d后,分别行支架植入术.术后实验组继续服用辛伐他汀5 mg/d,服药至第30 d处死动物,取腹主动脉含支架段血管,进行血管组织形态学变化观察和检测P27kip1蛋白、PCNA、α-平滑肌肌动蛋白在各组的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血管造影发现内皮剥脱术后第10周实验组和对照组腹主动脉均可见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和血管内狭窄(P>0.05).组织形态学观察发现服用辛伐他汀的实验组兔腹主动脉支架段内的血管膜厚度(P<0.01)、新生内膜面积(P<0.01)均明显降低,而残余管腔面积明显增大(P<0.01),且血管的狭窄程度较轻.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对照组腹主动脉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明显比正常组下降55.4%,辛伐他汀治疗组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比对照组进一步降低了约29.7%(P<0.05).实验组兔腹主动脉支架段内的血管新生内膜中的VSMC的胞核P27kip1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而血管新生内膜中VSMC的胞核PC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辛伐他汀能明显抑制支架植入术后平滑肌细胞增殖,降低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其机理可能与抑制平滑肌细胞DNA增殖周期的P27kip1蛋白表达量增加和促进DNA增殖标志物PCNA表达量降低有关.
作者:高传玉;许文克;于洁;张连仲;袁建军;马业心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是门脉高压征常见的并发症.临床多采用加压素、硬化剂及气囊压迫进行止血,其不良反应常见.我院自2000年7月至今应用奥曲肽(商品名善宁,注射剂,0.1 mg/mL)治疗,收到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玉宝;王新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随着各种诊断技术的进步,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率不断提高,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较以往增多.我科2003年5月-2004年5月,采用甲氨喋呤单次肌肉注射加有效的健康教育治疗异位妊娠8例,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王改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评价食道心房调搏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插入食道电极,用电生理刺激仪发放电脉冲,进行程序及非程序刺激.结果:受检者105例,检出房室结双径路16例(15%);旁道伴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20例(19%);房速3例(3%);病窦综合征4例(4%);迷走神经张力增高22例(21%);冠心病负荷试验1例(1%);检查结果正常者41例(39%);终止阵发性室上速5例(5%).结论:通过食道心房调搏术,可以诊断过缓型及快速型心律失常;评价心脏传导系统功能;揭示心脏电生理现象;诱发及终止阵发性室上速发作等,具有独特及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海英;程洁;宋猛;杨红照;贾海燕;张俊芳;李秦予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与血气分析相关性.方法:对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及30例对照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呈负相关.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呈正相关.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可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并易导致肺小动脉血栓形成、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临床应改善缺氧、通气及适当的抗凝治疗对控制病情有益.
作者:姜正华;吕元文;朱慕云;朱湘平;丁平;汤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吸虫病并结肠癌与ING1及c-erbB-2基因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血吸虫病并结肠癌62例、无血吸虫病56例结肠癌中的ING1、c-erbB-2的表达.结果:在血吸虫病并结肠癌组中的ING1阳性表达率(35.5%)明显低于无血吸虫病结肠癌组(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中的c-erbB-2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吸虫病的感染对抑癌基因ING1在结肠癌发生中的失活有影响.
作者:丁厚中;吴鸿业;李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对108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岁以上老人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占构成比51.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多表现为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皮肤过敏反应.结论:本类药物抗菌活性强,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关注其治疗作用的同时,不可忽视其不良反应,以达到以便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目的.
作者:王丽;朱珊;刘彩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此阶段及时有效的治疗有望使其逆转, 一旦进展至肝硬化则难以恢复,因此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目前肝活检仍然是诊断肝纤维化可靠的方法,但因其取材局限,有创伤,不便常规随访及动态观察,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血清学检测是近年来发展较快并对肝纤维化具有一定诊断价值的非创伤性诊断方法,具有较好应用前景.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作一简介.
作者:贾长河;于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2003年10月-2005年2月,本科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30例药物性肝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步吉;陈玲玲;游旭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鼻前庭囊肿是发生于鼻前庭底部皮下上颌齿槽突之骨面上的一种良性肿瘤,传统术式为唇龈沟进路手术切除.我科于1999年1月-2004年12月经采用揭盖法治疗鼻前庭囊肿5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伍保均;扬红;钟惠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术中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和术中控制性降压对血液的保护作用,评价其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行腰椎减压内固定且俯卧位手术的全麻患者3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5例.联合组:术前急性高容血液稀释联合术中控制性降压.对照组:单纯控制性降压组.手术开始前输血浆代用品贺斯(羟乙基淀粉注射液)20 mL/kg和林格氏液20 mL/kg,速率50 mL/min,术中采用微量泵输注硝普钠实施控制性降压,输注速率为0.5~0.6 μg/(kg·min),控制平均动脉压(MAP)在55~65 mmHg.结果:联合组实际失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减少了术中出血量,二者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节血效果和改善微循环,并且对机体的血液动力学、凝血功能、心功能及氧代谢均无明显影响.
作者:李育红;刘秋荣;范珂;崔明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经口盲插气管导管、封闭食管或气管防止反流误吸的临床应用. 方法:急症饱胃手术患者,开放静脉并面罩吸氧几分钟后,自然体位经口腔插入一气管导管,至相应的气管插管深度后封闭气囊,判断导管位置,若在气管内则全麻诱导机械通气,并放置胃管完成手术,术后患者完全清醒后拔出气管导管.若在食管内则用粗胃管充分吸引胃内容物,并平口唇部剪去多余部分导管用纱布封闭管腔,全麻诱导面罩给氧、气管插管后拔出食管导管、机械通气并放置胃管完成手术.结果: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用此方法防止反流物误吸,操作简单,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赵文香;王耀岐;胡燕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留置导尿是预防手术患者尿潴留,观察尿量,了解病情的重要措施[1].术中常规留置导尿可以了解患者的循环功能、输液量、肾功能,以及患者的酸碱平衡.以往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由病房护士在术前准备中进行,往往给患者带来恐惧、痉挛不适,负性心理等不良影响,严重者延期手术.为此我科从2004年5月开始在全身麻醉后给患者常规留置尿管,结果发现术后清醒期许多患者烦躁不安,甚至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苏醒,延长患者在手术室滞留时间.为寻求解决方法,我们在全身麻醉后给予适当的尿道黏膜表面麻醉后行留置尿管,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秋荣;陈莎莉;杜书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影响麻醉后恢复室治疗时间的因素.方法:统计分析2007例麻醉后恢复室收治患者性别、年龄、麻醉方法、是否带气管导管、入室原因对恢复室治疗时间的影响.结果:所有经过麻醉后恢复室治疗送回病房的患者均平稳、安全复苏.恢复室平均停留时间为(65.84±38.69)min.性别、麻醉方法对麻醉后恢复室治疗时间无影响(P>0.05);年龄、是否带气管导管、入室原因等因素对治疗时间有明显影响(P<0.01).结论:老年、带气管导管入室、术后循环呼吸不稳可使麻醉后恢复室治疗时间明显延长.
作者:张宇;孙静;黄雄庆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