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福轩;裴明祥;张文新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与血气分析相关性.方法:对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及30例对照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呈负相关.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呈正相关.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可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并易导致肺小动脉血栓形成、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临床应改善缺氧、通气及适当的抗凝治疗对控制病情有益.
作者:姜正华;吕元文;朱慕云;朱湘平;丁平;汤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川参通注射液在治疗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川参通注射液对32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并与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30例作为对照,观察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应用川参通注射液治疗的脑梗死患者显效率为87.5%;而对照组显效率为73.3%.结论:应用川参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无毒,降低患者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史宏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留置导尿是预防手术患者尿潴留,观察尿量,了解病情的重要措施[1].术中常规留置导尿可以了解患者的循环功能、输液量、肾功能,以及患者的酸碱平衡.以往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由病房护士在术前准备中进行,往往给患者带来恐惧、痉挛不适,负性心理等不良影响,严重者延期手术.为此我科从2004年5月开始在全身麻醉后给患者常规留置尿管,结果发现术后清醒期许多患者烦躁不安,甚至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苏醒,延长患者在手术室滞留时间.为寻求解决方法,我们在全身麻醉后给予适当的尿道黏膜表面麻醉后行留置尿管,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秋荣;陈莎莉;杜书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为早期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提供一种治疗手段.方法:选择17例患者在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直接注入5-氟尿嘧啶(5-FU).结果:17例患者全部穿刺成功,14例患者治愈,治愈率82%,3例改作手术治疗.全部无并发症产生.结论:经阴道超声注入5-氟尿嘧啶治疗输卵管妊娠,适用于早期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其定位准确,且用药量小.
作者:杨春梅;柴喜荣;常桂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枢复宁与氟哌利多联合应用预防腹部手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144例择期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Ⅰ,Ⅱ,Ⅲ,Ⅳ组,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枢复宁4 mg,氟哌利多1.25 mg,枢复宁4 mg+氟哌利多1.25 mg,统计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Ⅰ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Ⅳ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和Ⅲ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枢复宁与氟哌利多单独应用可预防腹部手术后恶心呕吐,联合应用效果优于单独用药.
作者:宋杰;孙明丽;夏红梅;孙士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子宫肌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肿瘤,多发生于中年妇女,35岁以上发生率高达20%左右,是导致妇科非急症出血的常见原因[1-2].传统治疗是子宫切除术,平滑肌瘤摘除术,肌瘤溶解术,冷冻和激素治疗,但可造成生理和心理创伤.我们自1998年1月-2004年12月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选择性栓塞双侧子宫动脉治疗23例子宫肌瘤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洪林;王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评价食道心房调搏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插入食道电极,用电生理刺激仪发放电脉冲,进行程序及非程序刺激.结果:受检者105例,检出房室结双径路16例(15%);旁道伴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20例(19%);房速3例(3%);病窦综合征4例(4%);迷走神经张力增高22例(21%);冠心病负荷试验1例(1%);检查结果正常者41例(39%);终止阵发性室上速5例(5%).结论:通过食道心房调搏术,可以诊断过缓型及快速型心律失常;评价心脏传导系统功能;揭示心脏电生理现象;诱发及终止阵发性室上速发作等,具有独特及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海英;程洁;宋猛;杨红照;贾海燕;张俊芳;李秦予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手术后的康复效果,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采集我科施行的2000例膝关节镜术,总结该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并阐述采用这些护理方法的机制.结果:本组患者护理效果良好.结论:正确合理的术前术后护理,不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还可缩短康复期,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苏秀菊;王玉霞;牛素梅;胡素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此阶段及时有效的治疗有望使其逆转, 一旦进展至肝硬化则难以恢复,因此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目前肝活检仍然是诊断肝纤维化可靠的方法,但因其取材局限,有创伤,不便常规随访及动态观察,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血清学检测是近年来发展较快并对肝纤维化具有一定诊断价值的非创伤性诊断方法,具有较好应用前景.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作一简介.
作者:贾长河;于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随着各种诊断技术的进步,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率不断提高,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较以往增多.我科2003年5月-2004年5月,采用甲氨喋呤单次肌肉注射加有效的健康教育治疗异位妊娠8例,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王改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经口盲插气管导管、封闭食管或气管防止反流误吸的临床应用. 方法:急症饱胃手术患者,开放静脉并面罩吸氧几分钟后,自然体位经口腔插入一气管导管,至相应的气管插管深度后封闭气囊,判断导管位置,若在气管内则全麻诱导机械通气,并放置胃管完成手术,术后患者完全清醒后拔出气管导管.若在食管内则用粗胃管充分吸引胃内容物,并平口唇部剪去多余部分导管用纱布封闭管腔,全麻诱导面罩给氧、气管插管后拔出食管导管、机械通气并放置胃管完成手术.结果: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用此方法防止反流物误吸,操作简单,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赵文香;王耀岐;胡燕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形成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南京军区总医院对642例DM患者调查显示,DN的总发生率为47.66%[1].据美国肾脏病资料库1996年的统计表明在终末期肾功能不全患者中,DN占首位,约为36%[2].随着DM发病率的逐年升高,对DN的治疗研究已是目前医学界广泛关注的重要命题之一,但时至今日尚无针对性治疗方法.
作者:李新献;刘海立;杨英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及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测定对捂热综合征患儿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捂热综合征患儿(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于入院后1,7 d测定血清cTnI及CK-MB水平. 结果:观察组入院后1d血清cTnI及CK-M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呈逐渐下降趋势.血清cTnI及CK-MB对心肌损害诊断的敏感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血清cTnI及CK-MB可用于捂热综合征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进而对于捂热史不清的捂热综合征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亚彬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对108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岁以上老人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占构成比51.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多表现为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皮肤过敏反应.结论:本类药物抗菌活性强,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关注其治疗作用的同时,不可忽视其不良反应,以达到以便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目的.
作者:王丽;朱珊;刘彩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也指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on,CBP),是近年来在血液透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血液净化技术,是指所有缓慢连续清除水和溶质的治疗方式.CRRT已广泛应用于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等多种危重病的救治中,被认为是近年来急救医学治疗中重要的进展之一[1-3].
作者:邵风民;陈香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们自2000年3月-2005年3月在我院门诊应用国产丙胺苯丙酮片剂治疗顽固性早搏96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鲁奇良;王云平;王友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肺叶切除术是外科治疗肺癌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患者心理压力大,手术危险性高,通常术后恢复缓慢.常常影响患者的康复与生活质量.2001年7月-2004年7月,我们对32例肺叶切除术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以探讨肺叶切除术患者的康复情况与生活质量,取得了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宝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胃肠道穿孔X线检查阴性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12例经手术证实的胃肠道穿孔,对所摄腹平片或工作站存图回顾性判读,并与手术结果相比较.结果:71例显示气腹征(63.4%),41例X线检查阴性(36.6%).结论:不同脏器的穿孔,穿孔距检查时间长短,腹腔组织的黏连,穿孔大小,检查方法对气腹征的显示率均有影响.
作者:杨建松;李华宁;刘建华;宋晖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留置永久性导管血透并发感染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3例颈内留置永久导管血透者中并发导管相关感染8例临床资料并与20例自体内瘘组对照.结果:8例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原因:考虑选择留置病例不严格、操作不规范及患者自身条件限制.自体内瘘组无1例并发相关感染.结论:自体内瘘应当首选,对于无法或不能实行内瘘手术的血透患者留置永久导管无疑是一种理想的选择,但务必合理应用,规范操作.
作者:蒋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大面积脑梗死通常是颈内动脉主干、大脑中动脉主干或皮质支的完全性卒中,患者表现为病灶对侧完全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向病灶对侧的凝视麻痹,可有头痛和意识障碍[1],并进行性加重,是脑梗死中较严重的一类.为了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病因、治疗方法及预后,现将我院2001年2月-2004年2月收治的42例大面积脑梗死分析如下.
作者:张垚;师桂萍;潘登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