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代生;刘书芳;刘玉花
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结核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结核性腹膜炎近几年发病有增多趋势.本文对我院1991年6月-2001年8月收治的72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代生;刘书芳;刘玉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宫颈旋切器在剖腹筋膜内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及优点.方法:应用宫颈旋切器,经阴道将宫颈管的内膜组织切除.结果:86例子宫肌瘤患者,均在术后1周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与经腹筋膜内子宫切除相比,损伤小,出血少,操作方便,安全有效;保留盆底及阴道内解剖结构的完整性,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切除宫颈管的内膜组织,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李莲香;李红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女性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和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4例,对照组43例,测定其空腹血清瘦素、血糖、胰岛素、血脂、体重指数,稳态模型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心脏彩色多谱勒测定室间隔厚度并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分析血清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关系.结果:女性高血压组的血清瘦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瘦素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左心室重量指数呈正相关.结论:女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和左室肥厚有关.
作者:李志娟;汪砚雨;董平栓;杨旭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re panbronchiolitis DPB)是由日本的本间山中于1969年在研究肺气肿的过程中,发现的以呼吸性细支气管为主要病变部位的一种新的独立性疾病[1].我国近几年已有陆续报道.现就本院2例及既往文献复习如下.
作者:张海生;王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Dieulafoy病由Gallad1884年首先报道.1903年Dieulafoy做了系统描述,故文献将本病称为Dieulafoy病,亦称为Dieulafoy血管畸形,胃小动脉出血,黏膜下动脉畸形或孤立性十二指肠黏膜糜烂,其实质是胃壁血管先天畸形,胃供血动脉进入胃黏膜下后,不是逐渐变细形成毛细血管,而是一直保持管径不变;由于胃肠黏膜动脉先天或后天畸形、迂曲、扩张或行走异常,局部扩张动脉压迫黏膜上举,凸出于腔内,使黏膜易受食物刺激和胃液消化损害而发生溃疡,引起动脉破裂出血.
作者:刘锦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方法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三色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测定105例肺癌患者及18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NK细胞、CD4+/CD8+比值.结果:全组肺癌患者外周血中各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较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Ⅰ期、Ⅱ期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之间T细胞各亚群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Ⅲ期、Ⅳ期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相比:CD4+明显降低(P=0.04);CD8+则明显升高(P=0.02);CD4+/CD8+较正常有所下降,但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检测有助于对肺癌患者的病情、临床分期以及机体免疫状态的判断,晚期肺癌患者机体免疫状态成紊乱型改变.
作者:沈玉光;许金良;杨宗林;赵婷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混合液预防创伤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关节内骨折术后应用透明质酸钠混合液关节腔注射.结果:治疗组应用透明质酸钠后创伤性关节炎的症状、体征明显减轻.结论:透明质酸钠混合液预防创伤性关节炎效果好.
作者:黄素芳;王朝亮;孙雪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十二指肠Oddi括约肌切开成形术的适应证及手术技巧.方法:经十二指肠Oddi括约肌成形术52例.40例随访1~5年.结果:近期并发症4例,远期2例,效果优良.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注意手术技巧,经十二指肠Oddi括约肌切开成形术是安全的术式.
作者:马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诊断灰区内血清游离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比值,在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4.0~10.0 μg/mL的35例前列腺癌患者和4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检测血清中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和游离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AS,计算F/T比值.结果:T-PSA在4.0~10.0 μg/mL,组间T-PSA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F/T)PSA比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列腺癌患者F/T比值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患者(P<0.05).结论:应用F/T比值<0.15为鉴别点,提高了对前列腺癌诊断灵敏性和特异性,尤其T-PSA在4.0~10.0 μg/mL更有意义.
作者:白安平;李启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意识障碍误诊原因.方法:对12例COPD并发意识障碍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2例中低渗性脑病6例,脑梗死2例,脑出血1倒,氨茶碱中毒2例,氧氟沙星诱发1例.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时要与肺性脑病相鉴别.
作者:董贤明;金玲;李英杰;朱晓叶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静脉复合全麻在支气管肺泡灌洗中的应用.方法:21例患者行肺灌洗术.术前检查PetCO2在正常范围,肺功能测定均为重度混合性功能障碍.全部采用静脉复合全麻,插入双腔气管导管,术中单肺通气,非通气侧用温生理盐水(37℃)灌洗,灌洗液量为8~12 L,直至引流液清亮为止.灌洗1 h后静脉推注速尿20 mg.结果:全组患者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成功,术中双肺隔离良好,血流动力学平稳,15例在灌洗过程中能全程耐受单肺通气,SaO2维护在93%~100%;6例在单肺通气15~30 min后出现低氧,经双肺通气后改善,手术时间平均2 h左右.灌洗完毕,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回病房后用呼吸机辅助呼吸2 h后拔除气管导管,愈后良好.结论:全麻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麻醉管理完善,处理正确,安全可行.
作者:宋先荣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氯沙坦对早期高血压心室肥厚和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含量.左心室肥厚指标及心肌舒张功能用彩色多谱心动仪测定.结果:治疗8周后血浆醛固酮及血清Ⅲ型前胶原的含量降低,快速充盈峰速(E)与心房收缩峰速(A)之比升高,而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PWT)及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氯沙坦在有效降低血压的同时,具有明显的改善左心舒张功能的作用.
作者:费爱华;刘晓红;陈书艳;李月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路径介入治疗时局部应用维拉帕米防治桡动脉痉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80例经桡动脉路径介入治疗的患者,成功置入鞘管后注入维拉帕米5 mg,记录雏拉帕米注入前、注入后2,5,10,30 min患者心率、血压、局部及全身情况变化.结果:80例患者均未发生桡动脉痉挛,均未发现心力衰竭和传导阻滞加重,均于维拉帕米注入后出现上肢烧灼和胀麻感,但很快消失(<30 s).维拉帕米注入前、后心率及舒张压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注入前、后收缩压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注入后不同时间点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时,局部应用维拉帕米可以有效防治桡动脉痉挛的发生,并且对心率、传导、舒张压和心功能无明显影响.
作者:王子超;梁有增;高传玉;牛振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在治疗过程中往往出现反跳及猝死,我院从1987年开始,采用换血疗法救治有机磷农药中毒,降低了反跳发生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苗荣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急性后极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APMPPE),又名急性多灶性缺血性脉络膜病变(AMIC).Gagg(1968)首次报道以来,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现将我院1例(1眼)合并视网膜脱离,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证实,报道如下.
作者:李鑫;李季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回顾性对比研究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的疗效.方法:重症急性肾衰患者85例,其中45例行肾脏替代,40例行血液透析,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疗效和预后.结果:肾脏替代组病情明显重于血液透析组(P<0.01).肾脏替代组血流动力学稳定,对氮质血症和水电解质控制优于血液透析组(P<0.05).肾脏替代组存活35例(77.8%),死亡10例(22.2%);血液透析组存活21例(52.5%),死亡19例(47.5%).两组存活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肾脏替代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的疗效优于血液透析,能提高重症急性肾衰患者的存活率,改善预后.
作者:邵凤民;寇灵芝;程巧玲;李红菊;常淑莹;何丽君;范凯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国产紫杉醇85 mg/m2静脉滴注第1,8,15 d用药;顺铂20 mg/m2静脉滴注1~5 d用药.28 d为1周期,连用3周期.结果:30例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CR+PR)53.3%,其中CR 1例为初治患者,有效率60%,复治患者有效率33.3%.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脱发、关节肌肉疼痛、消化道反应,其他不良反应轻微均可耐受.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获得较好疗效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张献东;韩永军;王东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闭塞性病变(CTO)的成功率.方法:对56例62处闭塞性病变的冠状动脉介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急性心肌梗死直接行冠状动脉介入均获成功;36例择期冠状动脉介入中10例为血管闭塞时间<4周,成功率为84.6%,2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和冠心病心绞痛的慢性闭塞病变成功率为59.2%,冠状动脉闭塞处形状尖头成功率为72.2%,平头成功率为42.9%,闭塞局部有桥连侧支成功率为33.3%,无桥连侧支成功率为75%,1例死于心源性休克.结论:冠状动脉闭塞时间越长介入成功率越低,冠状动脉闭塞处形状尖头成功率高于平头成功率,无桥连侧支成功率高于有桥连侧支的成功率.
作者:何瑞利;程冠昌;洪岩;万琪琳;刘玉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对晚期前列腺癌致后尿道梗阻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2例晚期前列腺癌致后尿道梗阻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TURP)加双侧睾丸切除术和术后氟他胺口服治疗.结果: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切除前列腺组织12~45 g,平均(23.23±6.90)g.术后均一次性解除后尿道梗阻,大尿流率从术前(6.38±2.04)mL/s升至(14.15±1.95)mL/s,残余尿从术前平均125 mL减少至20 m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从术前(29.54±3.19)分降至(8.54±1.58)分.生活质量评分从术前(5.35±0.63)分降至(1.15±0.37)分.术前后各参数值比较,P值均<0.05.结论:晚期前列腺癌致后尿道梗阻,在雄激素阻断治疗的同时,加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可有效、迅速改善后尿道梗阻症状,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作用.
作者:张超雄;高强利;陈昌贵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缬沙坦与苯那普利对高血压患者心肌纤维化及左室肥大的逆转作用.方法: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与苯那普利分别治疗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监测治疗前后左心室各项指标,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Ⅲ型前胶原、透明质酸、血管紧张素Ⅱ.结果:高血压病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Ⅲ型前胶原,透明质酸,血管紧张素Ⅱ明显升高,一氧化氮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血管紧张素Ⅱ(ng/L),Ⅲ型前胶原(μg/L),透明质酸(μg/L),室间隔厚度(mm),左室后壁厚度(mm),左室舒张内径(mm),左室重量(g),左室重量指数(g/m2)均有一定的下降(P<0.05),一氧化氮(mmol/L)有明显的升高(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与苯那普利有同样的降压作用,其抑制心肌纤维化及左室肥大的机制不同,强度更强,且不良反应较少,患者容易依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士超;韩跃刚;吴淑伦;王光公;王留义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