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对产妇焦虑的影响

邵勇平;于军;王云

关键词:分娩, 焦虑, 自控镇痛
摘要:目的:观察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对产妇焦虑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实施分娩镇痛的产妇为镇痛组,42例未实施分娩镇痛者为对照组.在宫口开至2~3 cm时和产后24~48 h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问卷评定焦虑程度.结果:镇痛组产妇在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前焦虑程度、疼痛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实施镇痛后焦虑程度和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可减轻产妇产后焦虑.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三维DSA在脑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栓塞治疗中是否优于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方法:4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均在破裂急性期行电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应用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患者的资料(A组,25例)和应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患者的资料(B组,2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动脉瘤的位置、大小、电解脱弹簧圈的数目、DSA曝光次数和造影剂的用量.结果:两组中年龄、性别、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和电解脱弹簧圈的数目无统计学差异.应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以减少总曝光次数(P<0.01),不仅在选取参考图像时曝光次数减少(P<0.01),而且在手术过程中曝光次数也减少(P<0.01).两组造影剂的用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以从多方位观察颅内血管的结构,可以提供可靠的参考图像,从而可减少DSA的曝光数目,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优于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作者:宗登伟;李天晓;翟水亭;曹会存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布替奈芬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89例

    目的:观察布替奈芬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浅部真菌病患者89例,在治疗前后进行临床观察和真菌学培养,判断布替奈芬乳膏的疗效.结果:布替奈芬外用治疗浅部真菌病89例,痊愈80.9%,总有效率92.1%.治疗后真菌清除率93.3%.结论:布替奈芬外用是治疗浅部真菌病的有效药物之一;对体股癣疗效佳,花斑癣次之,手足癣较差;其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真菌清除率高.

    作者:刘科峰;仵瑞玲;娄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葛根素与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葛根素和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葛根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方法治疗组(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按常规口服阿司匹林及硝酸异山梨醇酯、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根据病情选用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和葛根素.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和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葛根素加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方法治疗组.

    作者:谭世余;郭联斌;黄晓燕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紫杉醇及草酸铂两种新药用于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对入选的40例晚期胃癌患者以紫杉醇联合草酸铂方案予全身化疗,并配合DDP单药腹腔灌注化疗.结果:40例胃癌患者平均化疗3个周期,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22例,总有效率为62.5%.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发生率达70.0%,但60.0%为Ⅰ~Ⅱ度,2例(5%)为Ⅲ度;2例(5%)为Ⅳ度;胃肠道反应,末梢神经炎,肝、肾功能损害,黏膜炎及心脏毒性发生率分别为50%,40%,12.5%,10.0%,10.0%及7.5%,所有患者均未因不良反应中断或退出治疗.结论: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好,不良反应较轻.

    作者:王素兰;余方琴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血清KL-6在器官移植术后肺部并发症监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KL-6在器官移植术后肺部并发症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监测了5例肾脏移植和2例骨髓移植患者血清KL-6的动态改变,同时行病原学和肺部影像学检查.结果:肺部影像为多发斑片影者3例,明确细菌、真菌感染的患者血清KL-6无显著升高;1例未查到病原学而肺部影像为双肺广泛磨玻璃样改变的患者血清KL-6显著升高,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后,随着肺部病变吸收血清KL-6恢复正常;1例肺部影像为双肺间质改变的卡氏肺囊虫感染患者血清KL-6显著升高;2例患者随着肺部影像的实变或广泛纤雏化,血清KL-6进行性显著升高,终呼吸衰竭死亡.结论:在器官移植术后合并肺部并发症的患者,血清KL-6显著升高提示肺广泛损伤或纤维化,血清KL-6动态监测有利于判断预后.

    作者:刘一;王东;张波;高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左旋卡尼汀预处理对大鼠移植心脏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左旋卡尼汀(L-CN)预处理对移植心脏再灌注时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心脏移植模型,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A组)、对照组(B组)、和实验组(C组).术后3 h测定各组心肌TNFα的含量及心肌含水量,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结果:与A组相比,B组和C组心肌TNFα、心肌含水量和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升高(P<0.05).与B组相比,C组心肌TNFα、心肌含水量及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左旋卡尼汀预处理能有效抑制心肌TNFα的表达,减轻心肌水肿,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从而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

    作者:田立群;郅兴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原发性颅内肿瘤患者脑囊液细胞学检查

    目的:对脑囊液进行细胞学检查,以提高颅内占位病变的定性准确率.方法:对12例原发性颅内肿瘤患者脑囊液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其定性阳性率66.6%(8/12),虽比手术病理报告的90%(9/10)为低,但比头颅CT或MR定性阳性率33.3%(4/12)为高.结论:初步探讨了脑囊液的特点,并可作为术前颅内肿瘤影像学定性诊断的重要补充,亦可为病理诊断手段之一.

    作者:谢海峰;谢岳锐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贲门癌组织中annexin 1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贲门癌组织中annexin 1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与贲门癌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贲门癌及癌旁组织中annexin 1的表达.结果:贲门癌和癌旁组织annexin 1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90%(45/50),15%(3/20),annexin 1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程度及有无远处转移有关.结论:annexin 1在贲门癌组织中的表达率较正常贲门组织显著增高,可能是反映贲门癌的生物学特性,评估预后的较好指标.

    作者:李一;冯常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血清生长抑素改变及意义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与糖尿病胃轻瘫的关系.方法:测定糖尿病组、糖尿病胃轻瘫组和正常对照组0 min以及食用馒头餐后15,30,60,120 min,180 min胰岛素、生长抑素水平.结果:糖尿病组除30 min外,其余时段的生长抑素水平均大于对照组,其中0,15,60,120,180 min差异存在显著性.糖尿病胃轻瘫组0,15,30,60 min的生长抑素水平均小于对照组,仅0 min差异存在显著性,120 min和180 min大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各时段生长抑素水平均低于糖尿病组,0 min和15 min存在统计学差异.正常对照组生长抑素分泌峰出现在30~60 min,而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胃轻瘫组在60~120 min,且下降平缓.结论:生长抑素分泌异常可能是糖尿病和糖尿病胃轻瘫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吴慧萍;陆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误诊分析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起病隐匿,轻重不一,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常以某一系统表现突出,给诊断造成一定困难.其中一部分病例在临床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因而易造成误诊,延误治疗,严重者甚至可引起粘液水肿性昏迷危及患者生命.现对我院内科1995-2004年收住院误诊为肾病综合征的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11例进行回顾分析.

    作者:徐文俭;刘国锋;孙顺成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128例子宫下段切口撕裂临床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剖宫产子宫下段切口撕裂的原因及临床处理措施.方法:对860例首次剖宫产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切口撕裂伤128例,占14.88%;枕后位较枕前位、枕横位易发生切口撕裂,发生率分别占(64.06%,10.16%,25.78%).128例子宫切口撕裂中麻醉效果不佳占35.94%,子宫下段形成差占25.75%.结论:剖宫产前必须判断麻醉效果,结合胎方位,子宫下段形成情况,先露下阵情况等因素,以免子宫切口撕裂的发生.

    作者:黎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乳腺肿块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9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良性肿块多表现为边界清晰光滑,内部回声均匀,可见侧边效应.而恶性肿块的二维超声声像图特征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回声不均匀,部分伴有微小钙化灶,后方回声衰减,中晚期病例可见周边卫星灶和同侧腋窝、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恶性肿块内血流检出率、流速、阻力指数均高于良性肿块,且大部分为穿入性血流.结论: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准确率较高,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支鹏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持续性房颤患者多因素分析对评估血栓栓塞危险性的临床价值

    目的:对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以探讨其对评估血栓栓塞危险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9例房颤患者分为两组:血栓栓塞阳性组(30例)和血栓栓塞阴性组(39例);另选47例无房颤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为非房颤组.全部患者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其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其左室射血分数、P-选择素、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D-二聚体水平;用发色底物法测定其AT-Ⅲ活性.其中48例房颤患者接受TEE检查,测定其LAA流速及LASEC,并根据是否发现左房和/或左心耳血栓分为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血栓阳性组(12例)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血栓阴性组(36例).对结果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房内径增大、左房自发超声对比现象≥2级、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和D-D浓度增高左房自发超声对比现象为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单个危险因素中,诊断房颤血栓栓塞的灵敏度较高的是左房内径,特异度较高的是D-二聚体.随着独立危险因素的增多,诊断血栓栓塞的特异度增高,但灵敏度下降.结论: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是LA内径增大、左房自发超声对比现象≥2级、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和D-二聚体浓度增高,且D-二聚体浓度增高的评估价值优于其他因素.结合多个危险因素,可提高诊断房颤血栓栓塞的特异性,更可靠地评估血栓栓塞危险性.

    作者:李刚;沈玉祥;袁建军;翟亚萍;商保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低分子肝素川芎嗪治疗老年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心衰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和川芎嗪治疗老年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选择96例老年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有效抗生素、吸氧、祛痰、解痉、平喘、止咳、利尿强心等综合治疗.观察组48例,在常规治疗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和川芎嗪.结果:低分子肝素川芎嗪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88.9%,较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3.3%为高,P<0.05,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定量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低分子肝素和川芎嗪治疗老年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疗效确切.

    作者:江玉玲;张向东;范琳琳;梁振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DNA倍体分析法在宫颈病变早期筛查的应用

    目的:探讨DNA倍体分析检测方法对宫颈早期病变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256例妇科检查的对象随机分为传统组和DNA倍体分析组,分别采用传统宫颈细胞学与液基薄层细胞/DNA倍体分析系统进行宫颈早期病变筛查,对筛查阳性病例进行阴道镜下活检,并对两组阳性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DNA倍体分析组筛查阳性率(2.07%)和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检出率(84.62%)均高于对照组(0.64%、25%),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液基薄层细胞/DNA倍体分析检测方法对宫颈病变筛查阳性率和CIN检出率高于传统宫颈细胞学检查,是早期筛查宫颈癌和癌前病变敏感而准确的方法.

    作者:叶小姬;肖娟佩;赵雪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心肌保护的研究进展

    随着心脏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需要纠治的心脏畸形和病变日趋复杂,尤其是冠状动脉外科、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重症瓣膜病和再次换瓣手术等的不断增多、对心肌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者:郭训;刘琴湘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丙泊酚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丙泊酚在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中的效果及作用.方法:全组共30例,机械通气后采用丙泊酚镇静治疗,观察镇静效果达Ramsay氏分级Ⅲ~Ⅳ级时间、动态监测给药前、后和停药时呼吸、循环参数的变化,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丙泊酚镇静治疗后起效快,用药后血压、心率逐渐稳定;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氧和指数亦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丙泊酚能达到ICU机械通气患者所需的镇静要求,根据临床需要调整镇静时间和深度.

    作者:邱翰忠;邱卫东;肖庆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膝关节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9例膝关节外伤患者进行普通X线和MSCT检查,并通过多平面重建法(MPR)、三维表面遮盖显示(SSD)及容积显示技术(VR)观察骨折细节.结果:2例隐匿骨折和17例复杂骨折通过MSCT检查能清晰显示线的位置、范围和骨折块的移位及关节面塌陷的程度与面积.结论: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能为膝关节骨折提供有价值的诊断和治疗信息,有良好的前景.

    作者:乔继红;薛世钦;王全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肾鹿角形结石的碎石治疗

    目的:探讨肾窦内肾盂切开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肾鹿角形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肾窦内肾盂切开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治疗鹿角形结石26例.结果:所有患者均取石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10min,24例手术过程平稳,2例术中输血200~400mL,术后无继发出血及感染发生.26例术后1个月复查B超,4例肾小盏残留小结石,经体外震波碎石后排出.结论:肾窦内肾盂切开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肾鹿角形结石方法可靠,疗效确切,操作简便.

    作者:崔志刚;郑保良;赵永体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小婴儿支原体肺炎35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6个月婴儿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将<6个月婴儿称为小婴儿.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35例小婴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资料.结果:小婴儿支原体肺炎多起病急,病程长,咳喘明显,病情重,进展快,且多伴有肺外病变,有胸腔积液和肺不张各1例.结论:小婴儿支原体肺炎应用综合治疗及抗生素序贯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刘海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