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适
目的:探讨特异性IgG4在老年皮肤瘙痒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选择26例(实验组)无原发皮肤损害的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及10例(健康组)健康老人,分别检测血清中吸入与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4,并在回避、禁食过敏物6个月后再次测定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G4,比较各项结果.结果:实验组16例检出特异性IgG4;健康组1例检出特异性IgG4,两组相比P<0.01,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检出食物特异性IgG4 16例,检出吸入特异性IgG4 5例,两者相比P<0.01.回避、禁食过敏物6月个后,检出特异性食物与吸入过敏原IgG4分别为8例、4例,禁食过敏食物前后相比P<0.01;回避吸入过敏原前后无差别.结论:特异性IgG4可能参与老年皮肤瘙痒症的发病,老年皮肤瘙痒症可能与IgG4介导的食物性过敏原关系更密切.特异性IgG4检测可作为补充检查.回避、禁食过敏物对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有效.
作者:陈载融;孙春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锐器伤所致心脏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锐器伤所致心脏破裂患者的诊断、治疗及治疗结果.结果:本组10例经手术治疗后痊愈,麻醉诱导及心包切开减压时各发生心脏骤停1例,均经胸内心脏按压后复跳,死于急诊室1例,死于手术室1例.结论:锐器伤所致心脏破裂早期诊断、尽早开胸手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楚社录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带状疱疹在前驱期(又称无疹期)未出现皮损前,一些患者常以腹痛为主诉就诊,涉及诸多科室.临床医师在遇腹痛患者时,应注意详细了解病史,进行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包括对皮肤的检查,全面分析病情,注意进行鉴别诊断.
作者:邵忠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在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作用及提高小细胞肺癌生存期的重要因素.方法:对经手术治疗的80例小细胞肺癌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术前化疗一疗程能提高切除率.结论:外科手术可作为治疗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手段,并且应和化放疗联合应用.
作者:陈凯;张玮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个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发生关节晨僵、疼痛、肿胀、畸形、功能受限等,严重影响患者工作生活.通过对10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家庭康复护理指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焦春莲;鲁秀平;郑艳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电针与常规治疗中风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B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B组比A组肢体神经功能恢复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组疗效明显优于A组,提示电针应用于中风病的治疗时,对肢体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疗效.
作者:邢青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服用爱普列特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尿流指标的改变.方法:门诊收集单独服用爱普列特并超过3个月以上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60例,回顾性分析该组患者服用爱普列特前后前列腺体积、症状评分、残余尿量、尿流率的变化.结果:服用爱普列特3个月后,前列腺体积缩小,大尿流率增加,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下降,残余尿量下降,本组患者无尿潴留发生.结论:爱普列特客观上能够改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排尿梗阻症状,是保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有效药物.
作者:李启忠;王向阳;赵战强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对近期预后及病情变化的影响.方法:收集479例脑血管病患者中的168例意识障碍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其中,脑出血出现意识障碍者多,为90.8%(69/76例).脑出血出现意识障碍时间多在6小时以内,蛛网膜下腔出血出现意识障碍时轻时重,脑血栓形成多于发病1 d后出现意识障碍且较轻.168例意识障碍中,意识恍惚、嗜睡占17.9%,昏睡占34.5%,昏迷占47.1%.意识障碍与预后关系:缺血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88例中,昏迷32例,死亡23例(26.14%),出血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80例中,昏迷47例,死亡36例(4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意识障碍除可做为病情判断外,也是估计预后的主要依据.
作者:朱曼薇;江国华;陈刚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评价曲马多超前镇痛用于膝关节镜手术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30例硬膜外麻醉下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超前镇痛组(Ⅰ组)和术后镇痛组(Ⅱ组),每组15例.L3~4间隙穿刺、置管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控制麻醉平面在T10以下.Ⅰ组在硬膜外麻醉成功后,手术开始前15 min缓慢静脉注射曲马多2.5 mg/kg,Ⅱ组则在手术结束关闭关节镜时缓慢静脉注射曲马多2.5 mg/kg.观察记录患者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4,8 h血压,并于术后2,4,8,24 h对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VAS评分法进行评价,记录患者术后24 h内其它镇痛药使用率和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术后2,4,8,24 h疼痛评分,Ⅰ组明显低于Ⅱ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4,8 h收缩压、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Ⅱ组手术后4,8 h收缩压、舒张压无变化,但与手术前、手术中相比显著增高;两组比较,手术后4,8 h,Ⅱ组收缩压明显高于Ⅰ组,舒张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Ⅰ/Ⅱ组镇痛药使用[例(%):3(20.0%)/4(26.7%)]和恶心呕吐[5(33.3%)/3(2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曲马多有超前镇痛作用,能够减轻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的疼痛,并使术后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杨利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短时间联合应用前列地尔和代文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早期糖尿病肾病40例,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20例,代文组20例.代文组服用代文80 mg,1次/d;联合用药组,除用代文外还静脉滴注前列地尔10 μg,1次/d,连续14 d.结果:两组相比,联合用药组于治疗后2周24 h尿蛋白及白蛋白排泄率明显降低(P<0.05),代文组仅在治疗6个月后尿蛋白较前明显减少(P<0.05).结论:在糖尿病早期肾病阶段,联合应用前列地尔和代文有显著疗效,可有效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作者:杨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评价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5例,共49支靶血管、52处靶病变,梗死相关动脉狭窄99%~100%,急诊植入冠状动脉支架52枚.结果: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率100%,成功植入52枚支架,恢复TIMI 3级血流.无操作并发症,即刻成功率100%.术后共3例支架内发生亚急性血栓形成,其中2例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成功,另1例梗死相关动脉未开通死于心源性休克.结论: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安全而有效的.
作者:翟关群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应用快速活检枪进行肝活检的可行性以及对临床诊疗工作的意义.方法:选择符合穿刺指征的58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利用快速活检枪进行肝脏穿刺活检.结果:58例均穿刺成功,作出病理诊断.术后2例出现穿刺部位明显疼痛,另2例出现一过性休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在超声引导下利用快速活检枪进行肝活检安全可行,并发症少,对临床诊疗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贾长河;靳秀;于静;张昊;赵玉琴;孙洁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采用表面遮盖成像和表面透视技术分别对血肿三维重建,在血肿三维空间里定位和体积测量,然后确定靶点进行穿刺.结果: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清晰显示血肿的立体解剖关系,穿刺定位准确,血肿清除率高.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在指导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朝晖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低场MRI在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作用及价值.方法:对20例临床诊断为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行低场MRI检查,并对其低场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损害,其中广泛脑水肿5例,颅内出血10例,皮质下及脑室旁白质损害9例,丘脑、基底节区和脑干背侧异常信号7例.结论:低场MRI能准确的反映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脑损害程度.
作者:付立平;陈道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病情凶险,变化快,易并发呼吸衰竭导致死亡,及时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比较高.本组应用机械通气救治AOPP并发呼吸衰竭16例,现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胡继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了解ICU内革兰氏阴性杆菌菌种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方法:对ICU病房2004年2月-2005年4月所有临床标本分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检测.结果:ICU内革兰氏阴性杆菌以为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37%.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占23%.嗜麦芽窄食菌占13%,不动杆菌占11%.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占革兰氏阴性杆菌的29%,占肠杆菌科总数的85%.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定的耐药率为69%,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81%,对亚安培南的耐药率为57%,肺炎克雷伯菌时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60%,对亚安培南的耐药率为0%,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27%,对亚安培南的耐药率为7.1%,嗜麦芽窄食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88%,ESBLs肠杆菌科细菌时亚安培南的耐药率为0%.结论:ICU内革兰阴性菌耐药性较高,产ESBLs情况严重,临床医生应尽量在确立了病原学诊断后参考细菌药敏报告用药,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何理;吴松远;孔祥骞;张楠;赵亚娟;付亚玲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骨样骨瘤的X线及CT表现,提高其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16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同时有CT扫描6例.分析X线和CT对瘤巢及瘤巢周围改变的显示能力.结果:X线和CT检查分别有13例和6例表现为一圆形或卵圆形<2 cm瘤巢,周围可有程度不一的骨质硬化、骨膜反应、软组织肿胀,X线和CT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1%和100%.结论:大多数骨样骨瘤有X线特征表现,通过X线检查可得到诊断,CT对瘤巢定位更准确对提高本病诊断准确率有一定价值.
作者:黄勇;黄耀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腰腿痛为一古老疾病.公元15世纪Aurelianus明确描述了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并阐述了坐骨神经痛由隐匿或明显的原因所致,随着现代分工的进一步细化,腰腿痛成为当代国际性的流行病,日益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
作者:宋进良;郑稼;游之海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肾实质切开取石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对25例残余结石患者采用软性膀胱镜和套石篮在肾实质切开取石术后经肾盂造瘘取肾内残余结石的方法和疗效.结果:共治疗肾实质切开取石术后患者25例,20例取净残石,其中4例残石较大者经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分次取净较大残石,其余小残石排石成功;5例患者残石未完全取净.结论:软性膀胱镜可安全、有效的处理肾实质切开取石术后的残石.
作者:刘学锋;吴斌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被动吸烟对健康青年人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肱动脉内径测量法,观察被动吸烟、主动吸烟及正常对照者各30例血流介导的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结果:三组肱动脉内径基础值及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被动吸烟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吸烟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被动吸烟与健康青年人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损伤有关,预示有早期动脉硬化损害.
作者:刘爱玲;马红;王志凯;田鹏;王旺河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