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淮安市灌肠类熟肉制品生产环节致病菌检测及病原学分析

侯海燕;李兵兵;刘靓;刘纯成;邢亚东;范乃来

关键词:灌肠类产品, 生产环节, 致病菌, 病原学特征
摘要:目的 了解淮安市灌肠类肉制品各生产环节致病菌污染状况及病原学特征.方法 根据国家食品安全微生物检测标准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致病菌进行分子分型,同时对其进行药敏分析.结果 105份样品中,致病菌总体污染率为17.14%,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原辅料、中间产品和环境污染率分别为31.82%、29.03%和4.76%.经PFGE分型,沙门菌菌株的基因型比较相近,同源性高,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型别分散.经药敏分析,沙门菌对氨苄西林和萘啶酸的耐药菌株多,而对头孢他啶和头孢西丁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磺胺甲恶唑的耐药菌株多,而对头孢噻圬和庆大霉素不耐药.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是灌肠类熟肉制品生产环节的主要污染菌群,原辅料是主要污染来源.分离出的致病菌大多具有多重耐药性.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2013年-2015年广州市水体及水产品霍乱弧菌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市2013年-2015年霍乱弧菌在外环境水体及水产品中的污染状况,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年-2015年每月均采集广州市水体和水产品样本进行霍乱弧菌培养,对分离得到的阳性菌株进行血清分型、荧光定量PCR检测毒力基因、K-B法药敏试验.结果 2013年-2015年共检测样品l 440份,分离出霍乱弧菌37株,总阳性检出率为2.57%.其中外环境水体监测阳性率为3.61%,水产品监测阳性率为1.53%,蛙类阳性率高为21.05%.阳性菌株的优势血清型为O1群稻叶型,从水体中检出1株肠毒素阳性.药敏结果显示,对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未产生耐药.结论 广州市水体及水产品存在霍乱弧菌,应加强监测力度,及时了解其污染状况,以便采取有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霍乱的发生和流行.

    作者:伍业健;张欣强;和鹏;张晶;吴新伟;白志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医院血流感染主要细菌谱的分析

    血流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血流感染的发病率较高,常导致患者死亡.据报道,美国每年有65万~75万人死于脓毒症.有学者通过对美国400家急诊中心的调查显示,约2.8%的急诊患者因怀疑存在血流感染而需要做血培养[1],血培养仍是目前诊断细菌性血流感染的金标准.

    作者:肖美英;王亚玲;王社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2015年惠州大亚湾区二次供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惠州市大亚湾区2015年二次供水的卫生状况,为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大亚湾区人民饮用合格的二次供水.方法 收集2015年二次供水水质的监督检测结果,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大亚湾区2015年二次供水的水质总合格率为74.9%,对应的市政管网水的合格率为100.0%.在不合格项目中,余氯的合格率低,仅为66.9%;在不同类型的供水单位中,居民住宅楼的水质合格率低,仅为55.9%;定期清洗消毒的水箱水质合格率为97.3%,不清洗消毒水箱的水质合格率为0.0%.结论 大亚湾区二次供水的水质卫生合格率较低,应进一步究其原因,采取措施,加强监督管理.

    作者:钟叶芳;段先兵;向袏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淮安市灌肠类熟肉制品生产环节致病菌检测及病原学分析

    目的 了解淮安市灌肠类肉制品各生产环节致病菌污染状况及病原学特征.方法 根据国家食品安全微生物检测标准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致病菌进行分子分型,同时对其进行药敏分析.结果 105份样品中,致病菌总体污染率为17.14%,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原辅料、中间产品和环境污染率分别为31.82%、29.03%和4.76%.经PFGE分型,沙门菌菌株的基因型比较相近,同源性高,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型别分散.经药敏分析,沙门菌对氨苄西林和萘啶酸的耐药菌株多,而对头孢他啶和头孢西丁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磺胺甲恶唑的耐药菌株多,而对头孢噻圬和庆大霉素不耐药.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是灌肠类熟肉制品生产环节的主要污染菌群,原辅料是主要污染来源.分离出的致病菌大多具有多重耐药性.

    作者:侯海燕;李兵兵;刘靓;刘纯成;邢亚东;范乃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宁波市食源性腹泻患者中3种相关病毒的检测与分型

    目的 了解腹泻患者中食源性相关病毒感染情况与流行特征,为防控病毒性胃肠炎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 129份食源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和甲型肝炎病毒核酸;用NSP4和VP1基因对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流行株分别测序.结果 检出轮状病毒核酸52份,阳性率为2.44%,以A组感染为主;检出诺如病毒核酸113份,阳性率为5.31%,以Ⅱ型为主.VP1基因将诺如病毒分为GⅠ.2、GⅡ.6和GⅡ.17 3个型;A组轮状病毒均带NSP4毒力基因.全年均可检出病毒,秋冬季是发病高峰;全人群均可检出,5岁~及其以下年龄组的阳性率高于18岁~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发现A组轮状病毒和GⅡ.17型诺如病毒是本市病毒性胃肠炎主要流行病原.病原感染途径多样、带毒者多、人群普遍易感、全年均可检出,本市人群随时有暴发疫情的可能.应加强关注,强化检测,以减少疾病的流行.

    作者:叶硕;周伟艳;高红;倪红霞;谢蕾;徐景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杭州地区育龄妇女和新生儿TORCH的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TORCH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弓形虫IgM/IgG抗体(TOX-IgM/IgG)、抗风疹病毒IgM/IgG抗体(RV-IgM/IgG)、抗巨细胞病毒IgM/IgG抗体(CMV-IgM/IgG),检测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和Ⅱ型IgM/IgG抗体(HSV Ⅰ/Ⅱ-IgM/IgG),分析感染率.结果 与育龄妇女相比,新生儿的TOX、RV、CMV的IgM抗体阳性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2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的RV-IgG阳性率低于育龄妇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4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ORCH的筛查对做好优生优育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宇;马琳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塑料包装材料中6种尼泊金酯的迁移量

    目的 检测不同包装食品中尼泊金酯类物质的迁移情况,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塑料包装材料中6种尼泊金酯类物质迁移量.方法 水性模拟物(蒸馏水、3%乙酸溶液和10%乙醇溶液)过滤膜测定,橄榄油模拟物经固相萃取处理后过滤膜测定.结果 该法在蒸馏水、3%乙酸溶液、10%乙醇溶液和橄榄油中的回收率分别为82.73%~127.85% 、73.66% ~ 95.71%、92.43% ~ 113.00%、79.33% ~ 108.64%,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34%~1.63%、1.03% ~4.02%、0.98% ~ 3.53%、0.29% ~ 2.39%,检测限分别为0.36 μg/L ~0.59 μg/L、0.3μg/L ~0.6 μg/L、0.2μg/L~0.3μg/L、0.4μg/L ~0.6 μg/L.结论 该法灵敏、准确,适用于塑料制品中6种尼白金酯类物质迁移量检测.

    作者:戴金兰;李小晶;唐熙;陈旻实;吕水源;邹哲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胎膜早破孕妇阴道病原菌感染与耐药性探讨

    目的 通过对胎膜早破孕妇患者阴道病原菌感染以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上合理性用药以及控制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5 138例胎膜早破孕妇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进行常规性菌群与支原体培养以及衣原体的分析.结果 5 138例胎膜早破孕妇患者中检出阳性1 734例(易感率为33.7%);病原学阳性结果支原体培养为1 283例(占25.0%),衣原体测定为143例(占2.8%),细菌为941株(占18.3%),常见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329株(占35.0%),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358株(占38.0%),以β-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等为主;真菌254株(占27.0%),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常见的支原体、病原菌耐药性均较高.结论 因胎膜早破孕妇患者常见的病原菌耐药性均较高,临床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性用药.

    作者:李刚;王振勇;杨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离子液体萃取生活饮用水中挥发酚的分析方法研究

    目的 建立用离子液体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挥发酚的分析方法.方法 在pH=10.0±0.2和氧化剂铁氰化钾存在的溶液中,酚与4-氨基安替吡啉生成红色的安替吡啉染料,用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代替氯仿萃取后,在波长470 nm处比色定量.结果 本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方法检出限为0.0012 mg/L,挥发酚的浓度在0.002 mg/L ~0.04 mg/L时,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9).相对标准偏差(RSD)均≤4.94%,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4.0%~102.5%.结论 该方法环境污染小,操作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准确度高、线性范围宽,适用于生活饮用水中挥发酚的测定,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惠珠;宣栋樑;王舵;蔡嵘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精子DNA碎片化指数2种方法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精子DNA完整性不同检测方法的区别,探讨使用精子染色质结构分析法(SCSA)和精子染色质扩散实验法(SCD)分析精子DNA碎片化率(DFI)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分别用SCSA法和SCD法检测1 19例不育症患者精液的DFI值,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 SCD法检测1 19例精液标本DFI均值为(15.4±8.9)%,SCSA法DFI均值为(14.2±7.3)%SCD法DFI值高于SCSA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SA法和SCD法相关性分析呈明显的线性正相关(r=0.816,P<0.01).结论 SCSA法与SCD法比较,其检测精子DFI结果具有一致性;但SCD法检测值普遍比SCSA法高.

    作者:白万凯;蔡蛟龙;杨洋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国产和进口试剂检测非甲状腺疾病住院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结果分析

    目的 使用国产和进口试剂测定非甲状腺疾病住院患者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探讨该类患者2种试剂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典型表现.方法 172例非甲状腺疾病住院患者作为疾病组,120例门诊健康体检人员作为正常对照组,使用国产的安图磁微粒化学发光法试剂和进口的罗氏电化学发光法试剂检测相应样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疾病组使用国产、进口2种试剂检测,FT3异常降低率分别为24.4%、20.9%;FT4异常升高率分别为18.0%、16.9%;TSH异常降低率分别为5.2%、4.1%,异常升高率分别为11.6%、14.5%;2种试剂之间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试剂检测均表现为疾病组均值相对正常对照组:nT3偏低、FT4偏高、TSH偏高.结论 非甲状腺疾病住院患者FT3、FT4、TSH异常发生率较高,国产的安图试剂和进口的罗氏试剂检测结果一致.

    作者:朱永朝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微波消解-原子吸收法测定辣条中铅的含量

    目的 了解济宁市市售辣条中重金属铅的含量,评估其污染状况,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济宁市市售辣条随机抽取50份样本,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铅的含量,并对消解试剂和基体改进剂进行了选择和优化.结果 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吸光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4),加标回收率为92.26%~ 97.4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54%,用该方法检测样品,重金属铅均有检出,检出率为100%.检测结果参照GB 2762-201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规定的豆类制品铅的含量应≤0.5 mg/kg,50份检测样品的总合格率为88%.结论 该方法样品处理效率高、简单、快速、准确,可用于辣条中铅的测定.辣条样品中铅都有检出,说明有不同程度的积累,由于铅在体内具有蓄积性,相关部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程晓平;董方;赵艳霞;张建萍;郭建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自然妊娠与辅助生殖术后妊娠胚胎停育患者绒毛细胞染色体比较分析

    目的 对自然妊娠与辅助生殖技术(ART)术后妊娠胚胎停育患者绒毛细胞染色体进行研究,分析自然妊娠与ART术后妊娠绒毛细胞染色体异常率,并通过二者之间的比较,从遗传学角度来验证ART手术是否安全.方法 通过搜集患者绒毛组织,按照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涂片,通过G显带法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2组间绒毛细胞染色体异常率的差异.结果 异常核型共计145例,异常核型检出率为56.20%(145/258),以常染色体三倍体为主.自然流产绒毛细胞正常核型为63例,异常核型为73例,异常率为53.67%(73/136).ART组正常核型为50例,异常核型为72例,异常率为59.01%(72/122).自然流产组与ART组绒毛染色体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胚胎停育与胚胎染色体异常密切相关,自然妊娠与ART术后妊娠绒毛细胞染色体异常率无显著差异.

    作者:陈新科;周建伟;张昭才;常虹;郭焕;颜金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安徽省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原检测分析

    目的 对安徽省首例人感染H5 N6禽流感病例相关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为今后禽流感疫情实验室检测和防控提供有效参照.方法 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反应检测疑似病例和外环境标本以及密切接触者的咽拭子标本,对NA基因片段采用一步法普通RT-PCR技术进行扩增.将阳性外环境标本和疑似病例标本送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感参比中心实验室复核.结果 疑似病例咽拭子标本经实验室检测为H5N6亚型流感病毒.在13份农贸市场标本中,有2份H5 N6和H9N2亚型混合标本和1份H5 N6标本,5份H9N2亚型标本,1份H7亚型标本,1份H7和H9N2混合标本.其他标本均阴性.结论 经宣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所国家流感中心一致鉴定,该患者为安徽省首例人感染H5 N6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作者:陈晓龙;杨芸;黄志伟;夏志才;王辉;何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瓜蒌中的70种农药残留

    目的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和QuEChERS结合固相萃取(SPE)前处理技术,建立瓜蒌中有机氯类、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和氨基甲酸酯类等70种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方法 样品采用QuEChERS方法提取并简单净化,经SPE固相萃取柱进一步净化,由HP-5 MS毛细管柱(30m×0.25mm,0.25 μm)分离,以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检测,选择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内标法定量.结果 70种农药的线性范围为5μg/L~ 200 μg/L,相关系数>0.995,方法的检出限为0.01 μg/kg ~ 2.00 μg/kg,定量限为0.05μg/kg ~5.00 μg/kg.70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74.2% ~ 106.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 ~4.6%.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样品处理简单、分析时间短、灵敏度和准确性好,可满足瓜蒌中多种农药的同时分析,适用于中药材中农药残留的快速筛查.

    作者:林林;刘广桢;穆向荣;林永强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β-CTx、P1NP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中的评价作用

    目的 探究骨转换标志物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3年6月-2015年6月就诊的1 560例患者中选取51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为实验组,84例对应年龄段骨质疏松未发生骨折绝经后女性为对照组,分别检测2组各患者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1NP)值,同时检测各受试者髋部或脊柱骨密度.通过对2组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并借助ROC曲线评价β-CTx、P1 NP对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作用.结果 β-CTx、P1NP在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2和3.07,P<0.01).β-CTx曲线下面积为0.815,大于P1 NP曲线下面积(0.667),当β-CTx判定阈值为472.97 pg/ml时,灵敏度和特异度相对优.结论 高浓度的β-CTx是绝经后女性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测价值更高,当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β-CTx达到472.97 pg/ml以上水平时预示高骨折风险.

    作者:王福斌;陈剑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一种超薄切片定位捞片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目的 建立针对目标超薄切片的精准展片、捞片方法,以提高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超薄切片的效率.方法 以环氧树脂PON-812、丙烯酸树脂L R White 2种不同类型树脂包埋病毒感染的培养细胞及动物组织样本并进行超薄切片.用定位环套取漂浮在刀槽液面上的目标切片,以限制切片移动,以四氯甲烷气体展片,再以捞片环捞取目标切片,后对切片进行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通过建立的定位捞片法能够对目标切片进行靶向性隔离、展片,实现超薄切片的靶向性精准捞片.结论 建立了一种针对目标超薄切片进行精准定位捞片的方法.

    作者:佟大伟;王广超;屈建国;洪涛;宋敬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短期死亡率预测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短期死亡率的预测作用.方法 收集188例上海闵行区中心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的急性肺栓塞患者诊断记录,采用多元风险模型检测NLR、PLR对急性肺栓塞死亡率的预测作用,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进行评估.结果 共有144例患者符合本研究标准,其中13例在入院30 d内死亡.死亡患者存在4周以上的制动史,有较低的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较低,伴随着高心率、高呼吸频率、lgBNP和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同时NLR以及PLR比例也升高明显.PLR、NLR以及二者结合(PLR-NLR)3个指标的AUC值分别为0.752、0.758、0.750.结论 NLR、PLR对肺栓塞患者短期死亡率具有独立预测作用,NLR、PLR可以指导肺栓塞严重程度分级并进一步指导肺栓塞临床治疗.

    作者:凌美蓉;刘梅;朱旻婕;潘飞;孙克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类孟买型血清学特点及后续输血策略的研究

    目的 鉴定并分析类孟买型血清学特点,探讨输血策略.方法 采用ABO血型正反定型、H抗原检测及红细胞吸收放散试验,采用PCR-SSP法进行FUT1基因测序,采用配合型输血方案进行类孟买型输血策略研究.结果 6例被检者均确认为类孟买型,分别为Bmh4例、Amh2例;FUT1基因测序547-552del AG 4例、682 AG 2例;例1、例2与10份B型悬浮红细胞、10份O型洗涤红细胞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显示在室温有2份交叉配血不合,在37℃交叉配血全部相合.结论 罕见类孟买型血清学鉴定研究,对后续患者的输血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秋菊;朱碎永;林甲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固相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蔬菜中氟虫腈和溴虫腈残留

    目的 建立蔬菜中氟虫腈和溴虫腈残留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方法 试样经乙腈提取,硫酸镁和氯化钠盐析,通过比较PSA柱、石墨化碳/NH2柱、中性氧化铝柱、QuChERS净化管4种小柱,对蔬菜中氟虫腈和溴虫腈的吸附和净化情况,选取PSA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GC-MS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 该方法在5μg/L ~ 100 μg/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0.999),氟虫腈和溴虫腈的回收率分别为93.1% ~99.2%和97.4% ~ 100.0%,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5% ~8.6%、2.8% ~6.1%,检出限为1.0 μg/kg ~ 2.0 μg/kg,定量限为3.0 μg/kg~6.0 μg/kg.应用该方法对90份蔬菜样品进行分析,检出2份阳性样品.结论 该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和LOD均符合残留分析要求,具有简便、准确、成本低的特点,适用于蔬菜中氟虫腈和溴虫腈农药残留的检测.

    作者:覃玲;王生;蔡雅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