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洪新;崔家鹏;刘景峰;林庶茹;夏淑杰
目的:研究扶正祛邪丹对K562细胞株和小鼠造血干细胞的影响,探讨扶正祛邪丹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机理。方法:扶正祛邪丹含药兔血清培养K562细胞株,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53蛋白表达、细胞活力、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用造血干细胞培养法观察扶正祛邪丹对BALB/C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扶正祛邪丹对K562细胞株P53蛋白表达有抑制作用,对红系造血祖细胞有促进作用。不能诱导细胞凋亡,对细胞增殖周期无明显影响,对小鼠骨髓粒系造血干细胞无明显促进作用。结论:扶正祛邪丹促进红系造血干细胞增殖,降低P53蛋白表达,可能为其主要疗效机理。
作者:王展翔;许勇钢;麻柔;杨经敏;刘锋;郑金福;廖军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肾虚对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及其跨膜信息传递的影响以及补肾中药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手术去势切除性腺造成雄性大鼠肾虚动物模型,施加补肾中药,以红细胞膜蛋白激酶C(PKC)、Ca2+-Mg2+ATP酶、Mg2+ATP酶活性变化和膜磷脂组分含量为观察指标。结果:肾虚模型对照组红细胞膜蛋白激酶C(PKC)、Ca2+-Mg2+ATP酶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红细胞膜磷脂组分PC、PI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明显的降低(P<0.01),PS明显降低(P<0.05),而SM明显增高(P<0.01)。补肾中药可使肾虚雄性大鼠的PKC、Ca2+-Mg2+ATP酶活性明显提高(P<0.01);明显降低SM含量,明显增高PC、PI、PS含量(P均<0.01)。结论:肾虚雄性大鼠具有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可能影响膜的不对称性和流动性及跨膜信息传递。补肾中药具有增强细胞膜的某些酶活性,纠正部分膜磷脂(如SM、PC、PI等)组成成分的作用,使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跨膜信息传递趋于正常,对肾虚相关疾病具有防治作用。
作者:郑洪新;崔家鹏;刘景峰;林庶茹;夏淑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若干年针刺实验文献中电针的应用状况加以荟萃分析,探讨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方法:使用中医文献学方法及电子计算机统计计算。结果:发现各文献在研究针效机理时采用的电针参数不一,大部分文献未完整标明所采纳的各种电针参数。结论: 所分析的文献中电针参数不统一,故各文献的研究结果难以相互比较和引证,这是使得针刺研究较难以深入的原因之一。
作者:黄晓卿;陈凌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火热病邪有外感与内生之别,其为病既可迳犯于脑,扰乱神明,闭塞清窍,化火生风;又可灼液伤津、生痰致瘀、壅滞气机,引起继发性病理变化。二者皆是热性致脑病过程中常见的病理改变。因此,清热泻火是治疗脑病的重要方法。
作者:丁元庆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从医学影像学角度研究小脑梗塞、出血与中医病、证、症的相关性,旨在将中医脑病的研究和颅脑的解剖、生理病理有机结合起来,为中医病、证、症的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本文收集11例小脑梗塞、出血患者实时进行中医辨证诊断和CT分析与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小脑梗塞、出血与中医病证眩晕密切相关,与中医中风病有一定的联系,并出现头痛、呕吐症状,从属于中医症眩晕范畴,这对目前认为小脑出血从属于中医中脏腑范畴结论[2]给予否定。
作者:王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千禧年之后,即将步入21世纪。回眸20世纪的中医学,莫变于此时,亦莫盛于此时。20世纪之初,在西学东渐、科玄论战和反对国粹的大气候下,曾刮起废(中)医风潮,广大中医及学子们起亟抗争,驳怒之愤久久难消。一个世纪的历程,医运与国运一脉相连,有前50年之困顿,更有后50年之振兴。 面直新世纪,我们不仅要对20世纪中医学全面总结,甚至应该对其奠立以来的全部发展史深入研究,但在当前至真要的是,设定中医学在新世纪的发展目标,选择前进道路。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素问》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认为温病是发生于春季的外感热病,为后世伏气温病学说奠定了基础。仲景《伤寒论》和《伤寒例》详细论述了伏气温病的症候和治疗。诸医学名家均宗仲景和《伤寒例》的伏气温病说,认为伏气温病只发于春季,初起无恶寒表证,属里热外发型热病,是广义伤寒的一种类型,治当清泄里热,不须发表。
作者:曹东义;贾春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用X-XOD体系在体外诱发培养乳鼠心肌细胞自由基损伤,观察加入枸杞多糖(12.5μg/ml)后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结果:X-XOD体系作用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明显破坏,加枸杞多糖后则接近正常。结论:枸杞多糖对培养心肌细胞自由基的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杨建军;胡淑婷;张焱;任彬彬;马金保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肾阳虚证的本质及补肾中药右归饮的作用机理。方法:以大剂量醋酸可的松造成大鼠肾阳虚模型,取其下丘脑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1.肾阳虚大鼠下丘脑正中隆起室管膜细胞超微结构发生改变,细胞出现孔洞。2.右归饮能够逆转肾阳虚所致下丘脑正中隆起室管膜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论:肾阳虚大鼠下丘脑正中隆起室管膜细胞存在着超微结构的改变和损伤,右归饮对这种超微结构的改变和损伤具有逆转作用,说明肾阳虚证与下丘脑正中隆起室管膜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改变密切相关。
作者:宋春风;尹桂山;李恩;李向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主任委员 孟庆云副主任委员 吕爱平 许有玲 程昭寰 潘桂娟 刘艳骄学术顾问 共30人(按姓氏笔画为序)邓铁涛 王永炎 王安民 王玉川 石学敏 任继学 沈自尹 陆广莘佘 靖 吴大真 张瑞祥 李振吉 李经纬 余瀛鳌 季钟朴 陈可冀周仲瑛 房书亭 姚乃礼 胡之璧 赵伟康 姜廷良 阎孝诚 唐由之高 德 侯 灿 董建华 程莘农 韩济生 路志正 裘沛然委 员 共82人(按省市自治区分配,按姓氏笔画为序)于友华(北京) 马 飞(陆军) 马 骥(辽宁) 马超英(江西) 孔令诩(北京)方肇勤(上海) 方 耀(香港) 王 力(北京) 王庆国(北京) 王承德(北京)王 琦(北京) 王 健(北京) 王 健(安徽) 刘保延(北京) 刘彤华(北京)刘艳骄(北京) 刘燕池(北京) 刘红星(青海) 刘 良(香港) 刘鲁明(浙江)白兆芝(山西) 齐 鸣(北京) 吕爱平(北京) 乔明琦(山东) 孙永章(北京)朱邦贤(上海) 张士卿(甘肃) 张莅峡(北京) 张瑞贤(北京) 张伯礼(天津)宋开源(四川) 宋剑南(北京) 沈绍功(北京) 沈汉澄(浙江) 李俊龙(北京)李树珍(北京) 李 锐(内蒙) 李德新(辽宁) 吴 萍(北京) 苏 礼(陕西)邱德文(贵州) 何绍奇(北京) 陈贵廷(北京) 陈瑞春(江西) 陈大舜(湖南)陆付耳(湖北) 陆寿康(北京) 项 平(江苏) 林昌全(上海) 林天冬(海南)林信宜(台湾) 杨牧祥(河北) 杨宝琴(北京) 孟庆云(北京) 周铭心(新疆)周超凡(北京) 肖诗鹰(北京) 金敬善(北京) 阎晓天(河南) 洪 净(北京)哈木拉提*吾甫尔(新疆) 胡海翔(空军) 胡庆和(宁夏) 赵玉庸(河北)高文柱(北京) 高荣林(北京) 梁菊生(北京) 烟建华(北京) 徐 琦(北京)涂瑶生(广东) 高金亮(天津) 黄龙祥(北京) 黄汉儒(广西) 曹洪欣(黑龙江)钱彦方(海军) 黄世林(辽宁) 隋殿军(长春) 程昭寰(北京) 赖世隆(广东)蔡光先(湖南) 潘桂娟(北京) 戴西湖(福建)特约编委 (按姓氏笔画为序)王丹驰 王新波 冯军军 秦 秋 喻长远名誉主编 王永炎主 编 孟庆云副主编 吕爱平 许有玲 程昭寰 潘桂娟 刘艳骄社 长 吕爱平(兼)编辑部主任 刘艳骄(兼)编辑部副主任 于 峥读者服务部负责人 敖丽英广告发行部负责人 黄晓华办公室负责人 刘桂梅对外合作联络部 刘艳娇(兼)财务部负责人 陆建华编辑 孟庆云 刘艳骄 于 峥 鞠大宏 刘桂梅特约编辑 潘桂娟 刘 洋 秦 秋特约校对 秦 秋 施淑华美术编辑 敖丽英电子编辑 黄晓华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提出“关系理论”概念,认为中医学继承古代科学的认识方法,重视综合,以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为目的,而西医学继承现代科学的认识方法,重视分析,以认识事物实体为目的,造成了中医学理论的根本差别。中医学的阴阳五行、藏象、病因学说和治则治法学说,都是建立在关系理论基础上的。
作者:吴昌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经过对三首经方抑菌作用的实验观察显示,黄芩汤对伤寒杆菌等6种肠道菌株有中敏感度或低敏感度抑菌作用,白头翁汤对福氏痢疾杆菌等3种肠道菌株有低敏感度抑菌作用,葛根芩连汤仅对鼠伤寒杆菌一种肠道菌株有低敏感度抑菌作用。通过对三首经方组成配伍和剂量的比较性研究发现,黄芩与芍药配伍的抑菌作用优于黄芩与黄连。黄连与黄柏、白头翁、秦皮配伍的抑菌作用,每毫升药汁中黄芩的含量与方剂的抑菌作用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王孝先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心脉通胶囊对冠心病患者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4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心脉通组(20例,加用心脉通胶囊治疗),对照组(20例),观察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心电图ST段和临床症状等变化,并与14名健康人作对比。结果:两组患者ET明显高于健康人(P<0.001),CGRP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后:(1)两组患者ET及症状计分明显降低(P<0.01),ST段明显升高(P<0.01),但心脉通组ET、症状计分降低及ST段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0.01);(2)常规用药者CGRP变化不明显(P>0.05),加用心脉通胶囊者CGRP明显提高(P<0.01)。结论:心脉通胶囊对血管活血因子ET、CGRP起积极调节作用,其良好抗心肌缺血作用与血管内皮保护效应密切相关,为中医对“心有病,从脉起”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丘瑞香;贺敬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药对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 U.U.)感染大鼠睾丸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在大鼠膀胱内接种U.U.(105ccu/ml),大鼠的睾丸组织中培养出U.U.,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出U.U.,并用光镜观察睾丸组织。结果:对照组检测出U.U.阳性8只,检测率为66.7%,中药组检测出U.U.阳性2只,检测率为16.7%,正常组均未检测出U.U.;对照组睾丸重量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而中药组与正常组睾丸重量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正常组睾丸曲细精管正常,生精细胞排列有序,管腔中常可见到精子,对照组光镜可见曲细精管变性,生精细胞减少,部分区域间质呈渗出、水肿,中药组仅见极少数曲细精管变性或生精细胞减少。结论:提示U.U.感染可干扰精子发生,因而是造成男性不育的因素之一。
作者:胡海翔;蔡庆;梁孟如;王吉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益智丹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和对小鼠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制作记忆障碍模型,观察益智丹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和对小鼠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结果:益智丹对东莨菪碱、亚硝酸钠、乙醇所致的小鼠学习记忆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P<0.05);且能够显著提高小鼠脑组织D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对DOPAC、NE、HVA、5-HT、5-HTAA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益智丹治疗CHS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中枢神经系统胆碱能神经突触的信息传递、提高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有关。
作者:陈永辉;黄斌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 研究对象 全部研究对象共114例,均来源于驻军某部机关工作人员,年龄40岁以上,大84岁。其中中年组(40岁~59岁)64例,老年组(60岁以上)50例,男女之比为1∶1.1。研究对象既往无严重循环、呼吸、消化、泌尿、内分泌等系统病变或虽患过上述系统疾病,但目前病情平稳,同时近2月无发热、外感、外伤等急性病史,近1个月内未用过抗氧化类药物。另设青壮年(24岁~39岁)对照组10例。中医脾虚、肾虚辨证方法参考有关标准[1、2]。 62 (总第页)2 观察指标 总抗氧化能力测定使用氧化还原显色法,D-木糖排泄试验使用间苯三酚法。观察对象在试验日当天早晨空腹抽血1ml,做总抗氧化能力(AOT)测定。次日晨6时起床后,按规定服D-木糖1g并于2h后留尿送检。以上按说明书操作,然后在德国产ECOM-F6124半自动生化仪上比色测定。
作者:李镤;贺先奇;王兰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黄芩茎叶总黄酮(TF)对脑组织缺氧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脑缺氧模型采用断头制备。过氧化脂质(LPO)采用改良TBA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结果:黄芩茎叶总黄酮200、400、800mg*kg-1显著延长小鼠断头后喘息持续时间,降低脑组织LPO含量,提高GSH-PX活力,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黄芩茎叶总黄酮对脑组织缺氧有显著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抑制膜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和提高GSH-PX活力有关。
作者:李素婷;王海林;杨鹤梅;王宝元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肾与耳的关系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多论作肾开窍于耳,而对于肾与耳的深层关系却论述不足。从专科角度而论,肾与耳窍的关系尚表现在肾主耳;肾为听觉之本;肾助耳司平衡;耳为肾之外候等方面。本文仅就肾与耳的生理病理关系做一探讨,不当之处,敬望斧正。 1 肾主耳 肾主耳,是指耳以肾为主,肾有主宰耳的生长发育及生理活动的作用。肾主耳是通过肾精、肾气对耳窍的温养作用来实现的。一方面,肾藏精,精生髓,髓通于脑,耳与脑相连,故肾精通过脑髓而滋养耳窍,助耳生成与发育;另一方面,肾气通于耳,温养耳窍,助耳听觉,故肾精、肾气充盛,髓海充足,精气灌耳,耳得肾之精气的温养,方能发育健全,听觉聪敏,位觉灵敏。犹如《证治准绳*杂病*耳》所云:“肾通乎耳,所主者精,精气调和,肾气充足,则耳闻而聪。”肾之精气不仅是耳生长发育,产生生理活动的主要物质,亦是肾主耳的主要物质基础,是肾与耳连系的根本所在。倘若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耳失濡养,或肾气不足,耳失温煦,或肾之阴阳偏胜偏衰,阴虚阳亢,虚火上炎,或阳虚阴盛,寒水上泛等,均可致耳的先天发育异常,以及听觉、位觉失灵而病矣。正如《济生方*耳门》所曰:“夫耳者,肾之所候。肾者,精之所藏,肾气实则精气上通,闻五音而聪矣。若疲劳过度,精气先虚,于是乎风寒暑湿得以外入,喜怒忧思得以内伤,遂致聋聩耳鸣。”又曰:“肾气不平,则耳为之受病也。”由于肾精肾气温养耳窍,耳由肾所主,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肾主耳,……在窍为耳。”《灵枢*五阅五使》亦曰:“耳者,肾之官也。”
作者:王永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中医学“脑主神明”观在道家、道教“泥丸主元神”观念形成之前就已经有其雏形,而它被发扬光大则是近到受西医解剖学影响的结果;另外,中医学与道家、道教在脑与神问题上的认识,存在着部位、认识途径、立论依据、神的概念等方面的差异。因此,本文认为中医学“脑主神明”观的建立主要源于西医学的传入,而与道家、道教之论关系不大。
作者:翟双庆;王洪图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MCF-7细胞株体内外的研究,揭示温肾活血法中药抑制乳腺癌的作用机理。方法:体外实验用MTT法测定药物血清对细胞的杀伤作用,并用FCM检测各组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体内实验观察药物对体内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温肾活血中药血清在培养液中浓度为10%、20%和30%时,对MCF-7的体外生长抑制率达22.7%、33.1%和37.4%(P<0.05)。温肾活血法中药灌饲MCF-7荷瘤裸小鼠后,在剂量为8g/kg、4g/kg、2g/kg时抑瘤率分别为47.5%、44.2%、51.0%。结论:温肾活血法中药可以抑制乳腺癌,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癌细胞的DNA合成而达到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作者:刘胜;吴雪卿;陆德铭;唐汉钧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