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病中医证动物模型的研究和应用

孔炳耀

关键词:高血压病, 中医证型, 动物模型
摘要:目的:探讨有关高血压病中医证动物模型的研究方法和临床应用。方法:通过比较临床高血压病证型与中医证动物模型的研究,探讨中医证动物模型在实际研究和应用的可行性和方法。结果:研究人与动物沟通的信息,动物模型才能对中医临床研究发挥实际应用价值;中医应将高血压作为独立疾病认识,加强针对性。结论:中医高血压病证动物模型的研究既要立足于中医原有的理论基础之上,又要适应现代医学发展需求,其研究方向应是“病证结合”模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论肾虚的阶段性、局部性和层次性

    肾虚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但概括而言不外肾虚病变的阶段性、局部性和层次性等几个方面。 1 阶段性 中医认为,人的生、长、壮、老、已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七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说明了人体在生长发育衰老的不同阶段,肾脏的活力及功能主要与肾中精气的变化紧密联系。而发生于一生不同阶段的肾虚病证,其临床见症有其相对特殊和常见的表现类型及倾向。 婴幼儿时期:肾虚主要病机为先天性的肾精不足,可表现为囱门不闭,生长迟缓等五迟五软之证,以及解颅、遗尿、无天愚型、智商低下等病证。 青少年时期:肾虚主要表现为发育延缓,记忆学习能力低下,第二性征不全,女性月经不来等证。 青壮年时期:肾虚主要出现性功能低下,不育,阳痿早泄,腰膝酸软,遗精滑脱,须发早白;月经先后不定期,经间期出血、月经过少、闭经、崩漏、经行泄泻等月经病以及不孕、胎漏、胎动不安、白带量多等等。 中老年时期:肾虚主要倾向于性功能低下,阳痿早泄,头晕耳鸣,健忘,痴呆,腰酸背痛,肢体酸软,疲倦乏力,发脱齿落,夜尿频多,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等症。

    作者:吴水生;陈杨荣;李海松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BDNF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针“百会”、“三阴交”穴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BDNF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BDNF阳性神经元进行染色,并用图像分析仪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BDNF阳性神经元显著减少,形态以空泡为主,而电针对其有明显改善作用。结论:电针对海马BDNF的保护作用,是电针对抗慢性应激引起大鼠抑郁的机制之一。

    作者:韩毳;李学武;李晓泓;郭顺根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环磷酰胺所致血虚证小鼠骨髓CD34+细胞的变化

    目的:研究环磷酰胺(CTX)诱发的血虚证小鼠骨髓中干祖细胞的数量和骨髓细胞周期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CTX大小两个剂量分别对两组小鼠进行腹腔注射制作小鼠血虚证模型。在不同时相点,双荧光标记测定CD34+细胞在骨髓有核细胞中的比例,骨髓细胞固定后PI染色测定细胞周期。结果:①注射CTX后CD34+细胞在骨髓有核细胞中的比例下降后迅速上升,然后又下降。②注射CTX后骨髓细胞增殖受抑,然后动员骨髓细胞增殖,但药后10d细胞增殖又受抑。与CD34+细胞在骨髓有核细胞中比例的变化规律有一致性。结论:CTX可以动员骨髓造血干祖细胞进入细胞周期而增殖,增加了骨髓中造血干祖细胞的数量,但此过程加速了干祖细胞池的耗竭,从而对骨髓造成更大损伤,这可能是CTX诱发小鼠血虚证的机理之一。

    作者:马增春;高月;刘永学;谭洪玲;张立;陈鹏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应用时振声教授经验方治疗肾炎血尿的体会

    笔者曾进修于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跟随中医肾脏病专家时振声教授学习,收益颇深。为缅怀恩师教诲,现将学习时振声教授经验方治疗肾炎血尿的体会介绍如下。 1 时振声老师经验方 滋肾化瘀清利汤:女贞子9g,旱莲草9g,生侧柏30g,马鞭草30g,白花蛇舌草30g,石苇15g ,益母草30g,白茅根30g,大、小蓟各15g。本方以二至丸(女贞子、旱莲草)滋养肝肾为主,侧柏叶、马鞭草、白茅根、大小蓟、益母草活血凉血为辅,再合清热利湿之白花蛇舌草、石苇,共奏滋肾化瘀、清热凉血之效。凡肾炎血尿,不论肉眼或镜下,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皆可用本方治之。

    作者:傅文录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论情志致病中的意志因素

    人的意志特征,决定着来自内外各方面的刺激对人体的影响,所以意志对七情的发生具有调控作用。七情发生后是否致病,则首先取决于机体耐受力的大小,而机体的耐受力又与人的意志力有着直接关系。因此,意志又能对七情致病起到制约作用。所以,加强意志力的锻炼,对于提高心理免疫力和预防疾病具有意要意义。

    作者:董少萍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老年痰病证治的源流及现状

    中医痰病学说,萌芽于秦汉,发端于晋唐,发展于宋元,深化于明清,在近现代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综观历代有关老年痰病证治的学说和临床经验,其理论基础虽渊源于《内经》以来的中医学理论,但真正对于痰浊与衰老及其相关疾病的关系,有较为明确的认识与论述,则始于宋元时代一些医家的著述之中。此后历经明、清两代,乃至近现代,在老年痰病证治方面,不少医家和学者又提出了一些新的学说,总结了许多行之有效的临证经验。但是这些经验都隐含在临床各科疾病的证治中,缺乏有关痰浊与衰老关系的明确论述。本文在此仅就古今有关老年痰病证治学说、经验的专门论述,分析其源流与现状如下。 1 老年痰病证治的理论渊源 中医学对人之生、长、壮、老、已的正常规律,以及与此相关的病理变化、衰老及死亡的原因,以及影响寿命的问题,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经有比较明确而系统的论述。虽然书中尚未明确论及痰浊与衰老及其相关疾病的关系,但书中已指出“气化”在生命活动中,特别是在生、长、壮、老、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引起衰老的后天原因,对后世论痰、治痰颇多启迪。

    作者:李海玉;潘桂娟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以瘀阻气虚论治前列腺增生症的思路与方法

    前列腺增生是指前列腺间质与上皮增生导致以前列腺进行性增生引起膀胱尿液排出受阻为特点的疾病。前列腺增生病程进展缓慢,发病率很高,与年龄的增长成正比。在组织学角度上,50岁以上发生率为50%,80岁以上为100%。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患病率呈上升趋向。 对前列腺增生所致的症状,中医辨证治疗的报道甚多,但临床分型涉及五脏六腑,应用时不易掌握其要领。在多年的临床研究中,我体会到,肾气虚是前列腺增生症发病的基础病因;瘀滞造成膀胱出口梗阻,引起排尿困难或尿潴留,是前列腺增生症的局部有形病变;而脾气虚既是前列腺增生症排尿不畅,日久导致中气下陷的结果,又是加重排尿困难的继发因素。因此,肾气虚、脾气弱与瘀阻是前列腺增生发生膀胱激惹与下尿路梗阻症的三个关键的中医病因病机。

    作者:崔学教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清热祛风汤治疗急慢性荨麻疹45例疗效观察

    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这一,临床表现为局部或全身出现大小不等的局限性风团,骤然发生,迅速消退,剧烈瘙痒,患者十分痛苦,按其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笔者近两年采用清热祛风汤治疗急慢性荨麻疹45例,取得了满意疗效,兹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瘾诊的诊断依据诊断,凡符合此标准,均为选择病例。本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2岁~60岁;病程短2 d,长16年;其中急性荨麻疹28例,慢性荨麻疹17例。20d为1疗程,观察时间不超过2 个疗程。 2 治疗方法 清热祛风汤主要药物组成:双花15g,连翘10g,黄芩10g,蝉衣6g,荆芥10g,防风10 g,白僵蚕10g,生地15g,当归10g,丹皮10g,赤芍10g,生甘草10g,并随症加减,痒甚者加白藓皮、地肤子;气虚者加党参、黄芪。每日1剂。

    作者:柏燕军;李馨龄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经方治疗抑郁症的动物行为学研究

    目的:在抑郁症动物模型的基础上,研究经方治疗抑郁症的动物行为学改变。方法:根据临床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甘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等经方治疗抑郁症的实践,观察其对小鼠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又采用慢性应激的大鼠模型,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进行了行为学研究。结果:(1)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大、小剂量,甘麦大枣汤小剂量,百合地黄汤大剂量,盐酸氯丙咪嗪等均能明显缩短小鼠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其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小剂量作用为显著。而甘麦大枣汤大剂量、百合地黄汤小剂量,对小鼠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无显著影响。(2)慢性应激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比较,水平运动次数与垂直运动次数均明显减少,差异极显著;柴胡加龙骨牡蛎组的水平运动、氯丙咪嗪组的垂直运动同模型空白组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柴胡加龙骨牡蛎组的垂直运动、氯丙咪嗪组的水平运动同模型空白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小鼠强迫游泳试验表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甘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等经方均有抗抑郁作用,其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作用更为显著。采用慢性应激的大鼠模型进一步证实,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具有抗抑郁作用。结合以上经方的临床作用,说明在抑郁症动物模型基础上的动物试验,是筛选和证实中药复方抗抑郁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张有志;聂惠民;付延龄;张德昌;何维;胡愉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关于炙甘草汤中清酒问题的探讨

    炙甘草汤为《伤寒论》方,是治疗各种心律失常病症的有效方剂。但该方煎药方法为“清酒七升,水八升,……煮取三升”,基本上为水酒各半,其用清酒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清酒究为何物,一直是学习本方和临床使用本方的一个障碍。作者以为,清酒不是今日之烈性白酒,也不是常做药用的黄酒,而应是糯米所酿之糯米酒。

    作者:张尊如;王永梅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多发性肌炎、皮肤炎从脾湿论治

    概述多发性肌炎(PM)、皮肤炎(DM)。从中医角度定位论治PM/D M。PM/DM证属中医之痹痿,早期为痹,后期为痿。脏腑辨证以脾为主,病因辨证以湿为主。

    作者:蒋福斌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慢肾消对家兔实验性膜性肾炎的影响

    目的:探讨慢肾消对膜性肾炎治疗作用的机理。方法:用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复制家兔膜性肾炎模型,分为慢肾消组、雷公藤组、模型组和正常组。每2周检测1次蛋白尿,实验结束时检测血浆白蛋白、总蛋白和胆固醇以及血栓素B2 (TxB2)、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a)。并进行光镜、电镜和免疫荧光的观察。结果:慢肾消组和雷公藤组从第4周开始24h尿蛋白定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 ),而且血浆白蛋白、总蛋白以及胆固醇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 P<0.01)。其中慢肾消提高血浆白蛋白、降低血浆胆固醇及TxB2的作用明显优于雷公藤 (P<0.05),光镜、电镜和免疫荧光均发现两个用药组均较模型组病理损害减轻,尤以慢肾消组更为明显。结论:慢肾消能减少尿蛋白,提高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降低血浆胆固醇,以及防治肾小球的病理损害。

    作者:赵玉庸;陈志强;董尚朴;朱立;孙中成;白云静;朱小棣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肾虚、血瘀、痰浊阻络为衰老的基本病机

    衰老病机不外虚实两端。虚乃脏腑虚损,尤其肾虚是衰老的主要原因;实则以血瘀痰浊为主。我们认为,络中血行瘀滞和痰浊凝结较经脉更为常见,所以提出肾虚、血瘀、痰浊阻络为衰老的基本病机。

    作者:陈刚;郭茂川;张六通;邱幸凡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非平衡是有序之源”与《内经》中的阴阳平衡

    运用离散结构理论和自组织理论中“系统开放”原理、“非线性相互作用”原理和“涨落突变”原理,结合《内经》中的阴阳非平衡观点,分析了《内经》中的“阴阳平衡”,认为《内经》所说的阴阳平衡是动态平衡,人的生命过程是一种非平衡的有序。因此《内经》的阴阳平衡与离散结构理论关于“非平衡是有序之源”的论点是一致的。

    作者:庞文斌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论治溯源

    从3个方面对肠易激综合征中医相关论述予以总结归纳。首先认为肠易激综合征属于中医“泄泻”、“便秘”病证范畴,与“大肠泄”、“气秘”、“痛泄”关系为密切;肝郁脾虚是其病因病机的关键。在治疗中,除了提倡药物治疗外,精神情志调理也是治疗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作者:张正利;蔡淦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治风先治血”与“治风先治气”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是后世医家所遵循的治疗法则。本文通过对风病的剖析,揭示了风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是气血失调,而气血失调又是瘀血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气行血则行”,调理气血应以治气为先。

    作者:苗后清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千金方》用脏器疗法治疗消渴特色掬萃

    孙恩邈,唐代大医药学家。《千金方*消渴》篇中,用脏器疗法治疗消渴特色独具。孙氏认为消渴成因,皆因虚热阴亏所为,用药以柔润清养为主,配伍动物脏器有益处。一是分辨病情轻重:对于消渴轻症及恢复期,选用除热养阴中药,配伍乳、酪、酥、脂等以柔润调补。对于消渴危重沉疴,遣方用药中选取牛羊髓、阿胶、鸡子黄、卵白汁、鹿角、鹿茸等血肉有情之品,厚味填精补髓,固本护元。二是分析病位:针对上消(消渴)用动物肺脏,“补肺止嗽,止渴,补不足。”针对中消(胃渴)”,用猪肚“补中益气,止渴利”。针对下消( 肾消),用猪羊肾“补肾气,益精髓”,共达“以脏补脏”、“以形补形”同气相求之意境。孙氏不愧是灵活应用脏器疗法之始祖。

    作者:王存芬;朱强;田雪峰;文志琦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方证从化学说理论探索

    提出并阐述了中医学辨证论治诊疗体系的内核是方证从化问题。方证从化是方药进入体内后具体愈疾过程的药证互反馈效应。其包括“从方化证”与“从证化方”两个互为反馈的过程。所谓“从方化证”即指“方”对“证”的授予、攻击作用;所谓“从证化方”即“证”对“方”的亲和选择作用过程。在方证这种“耦合过程”中,方证以互为主客体的“主体选择”和“引导”,构成不可分割的互溶、互化的交互关系。把一个辨证论治过程的对应方证,分解为从化前的“方证对应”,从化中的“方证耦合”和从化后的“方证符合”三个阶段,进行多元、多级化“方”、“证”互补式的阶段研究,从而提出了“方药有效实体——成分组合模”的概念。

    作者:司端圣;尚海峰;石洪超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论情志病发病机理

    结合《内经》等古籍论述,认为情志病是外界刺激导致气机运行失调,伤及内脏则影响相应器官气机,并对情志病的转归从宏观上探讨分析。

    作者:金曦;金冬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功效探析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虽源于《金匮要略》的虚劳病篇,但不能将该方列入补益剂范畴。它是针对“虚劳失精”的“失精”而设的主治方。其功效主要在于对阴阳的调整协调。

    作者:蒋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