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欣母沛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陈亚

关键词:欣母沛, 剖宫产, 产后出血,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欣母沛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5月接收并诊治行剖宫产产妇77例,按双盲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0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催产素20 U+生理盐水500ml行静脉滴注;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250μg欣母沛治疗,比较两组产妇治疗后产中、产后2h、产后24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率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h、24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加欣母沛治疗,可有效减少产妇术后出血率,降低术后出血量,对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有重要意义。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U F-500i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尿路感染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比较U F‐5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尿路感染(U T I)的效果。方法:对382份2型糖尿病患者新鲜中段尿液标本,分别行细菌培养和U F‐5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结果:随着 U F‐5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细菌计数值的增加,尿培养阳性率也相应增加。当细菌计数值>4000/μl时,其诊断率高(88.1%),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3%和90.3%,阴性预期值达94.2%。结论:U F‐5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液细菌定量计数可作为2型糖尿病早期UTI的一项快速筛查指标。

    作者:宋创业;李润奇;陈加琳;孟艳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优质护理对冠心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对冠心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治疗依从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治疗总依从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4%,经对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 P<0.05。结论:优质护理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还可提升治疗的依从性,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洪清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斑秃的治疗现状

    斑秃是皮肤科较为常见的损容性、精神相关性疾病,以突然发生的斑片状脱发为特征,病因至今不明,病程缠绵难愈,临床尚缺乏良好的治疗方案。本文主要对目前临床上中西医治疗斑秃常用的药物及治疗方法作出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斑秃诊治的未来方向。

    作者:徐桃桃;左英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冠心病患者CD105、TGF-β1和MMP9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CD105、TGF‐β1和MMP9水平,分析研究其调控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诊断为冠心病并行冠脉造影确诊的患者88例。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患者46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23例和冠脉造影正常(Control)患者19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每位患者血清CD105、TGF‐β1和MMP9水平。结果:ACS组CD105比SA组和Control组显著降低(P<0.001),ACS组MMP9较SA组和Control组显著增高(P<0.001),SA组CD105较Control组降低(P<0.05),SA组MMP9较Control组增高(P<0.05),TGF‐β1在三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ACS患者较SA患者MMP9升高,CD105降低,可以推测出ACS患者血管壁上有更多易损斑块;(2)提示CD105减少后通过上调MMP9从而在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及致斑块易损中起主要作用。

    作者:蔡荣耀;吴黎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根除幽门螺杆菌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四联方案对幽门螺杆菌(Hp)根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 Hp感染患者32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的四联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的四联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结束4周后通过13 C‐尿素呼吸试验比较两组患者的 Hp根除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Hp根除率为93.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25%( P<0.05)。结论:雷贝拉唑四联方案可明显提高H p根除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唐永飞;李娟;刘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影响脑出血预后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目的:观察影响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临床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诊治的150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预后判断;将GCS预后评分4~5分的9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预后良好),评分1~3分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预后不良),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入院时平均动脉压(MAP)、体温(T)、血钠(Na+)、血糖(Glu)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组入院T、Na+、Glu水平高于对照组,MAP低于对照组(P均<0.05),为影响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结论:影响脑出血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多种多样,应实施针对性措施,提高脑出血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玉芝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2种不同手术方法用于治疗急性胃穿孔的效果观察与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2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对急性胃穿孔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定2013年1月1日-2014年12月1日住院部收治的60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手术治疗,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30例,腹腔镜下胃修补术)和对照组(30例,开腹胃修补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胃溃疡恢复和并发症、血清胃泌素水平及胃肠功能的恢复。结果:研究组在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血清胃泌素水平等指标上恢复较对照组良好,组间数据经统计学 t检验,P<0.05,差异明显。研究组胃溃疡总恢复率(96.67%)高于对照组(86.67%),术后并发症率(6.67%)均低于对照组(16.67%),组间经统计学χ2检验,P<0.05,差异明显。结论:腹腔镜下胃修补术在急性胃穿孔的治疗中较开腹胃修补术疗效显著,有效恢复患者胃肠功能,且并发症率低,安全性高,建议在临床中优先选择使用。

    作者:陈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复杂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分期治疗策略

    目的:总结分期治疗GustiloⅢ型胫腓骨骨折的手术时机、方法及治疗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5例GustiloⅢ型胫腓骨折患者治疗经过。患者经彻底清创和血管修复,骨折经螺钉钢丝或克氏针临时有限固定并用VSD治疗创面1~3次,创面有新鲜肉芽组织后,Ⅱ期植皮或转移皮瓣修补创面。待感染消除、创面愈合后后期采用微创技术更换Liss钢板或内侧锁定钢板。结果:本组55例创面经清创、应用VSD后,4例发生感染、骨外露、肌腱外露等并发症,应用VSD 1~3次,创面出现新鲜肉芽组织,细菌培养阴性,经植皮或皮瓣修复后创面愈合;随访12~36个月,4例因感染、复位不良,骨折不愈合经植骨后愈合。骨折Ⅰ期愈合43例,延迟愈合8例,骨折平均愈合时间9.3个月。根据Johner‐Wruhs评分[1],优良率为94.5%。结论:GustiloⅢ型胫腓骨骨折Ⅰ期清创结合VSD处理伤口并采用有限内固定可降低创面感染风险,缩短创面修复时间,有利于后期微创技术固定骨折端同时促进软组织的修复及骨折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68例

    目的:探讨分析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2月我院治疗的136例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观察组给予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虽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月经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秀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急症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急症的降压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急症患者135例随机分成3组,其中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缓释片组45例,舌下含服卡托普利片45例,同时含服硝苯地平缓释片、卡托普利片45例,观察三组用药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硝苯地平组血压在用药后5min即开始下降,1h达到高峰并保持稳定,总有效率为77.8%;卡托普利组用药后4min开始下降,1~2h达到高峰,总有效率为84.4%;合用硝苯地平及卡托普利组用药后5min开始下降,30min~2h达到高峰,总有效率为93.3%;三组心率在用药前后无明显改变。合用硝苯地平及卡托普利组降压疗效明显好于硝苯地平组或卡托普利组(P<0.05)。结论: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卡托普利片对高血压急症患者安全、有效,可作为高血压急症患者的应急用药。

    作者:王载芳;谢跃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流行性腮腺炎的疾病调查和预防控制措施剖析

    目的:探讨流行性腮腺炎的疾病调查和预防控制措施剖析。方法:对于2012-2015年江西省上饶地区流行腮腺炎患者的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腮腺炎的流行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流行性腮腺炎呈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且主要发生于冬季与春季;其中,男女所占比例分别为65.40%和34.60%,16岁及以下年龄的患者是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人群,其所占比例高达70.28%。结论:依据流行性腮腺炎的疾病调查结果,应用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从而控制其传染源、阻断其传播途径,终有效控制该疾病的流行。

    作者:聂荣荣;聂小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头位难产中体位改变配合徒手矫正胎方位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中体位改变配合徒手矫正胎方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头位难产产妇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将孕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行单纯性徒手矫正,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体位改变,比较两组矫正胎方位总成功率及分娩情况。结果:实验组第一次转位成功率、转位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二次转位成功率、转位失败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阴道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位难产孕妇分娩时在徒手矫正基础上联合体位改变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萍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以胸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误诊1例分析

    急性白血病多以贫血常为白血病的首发症状,但有个别病例临床表现变得非常不典型,给早期诊断带来了困难。本文就我院所遇1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误诊漏诊原因分析如下,供各位同仁参考。

    作者:游向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英文缩略语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电视胸腔镜辅助微小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微小切口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50例行电视胸腔镜辅助微小切口手术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资料。结果:50例手术均成功,无手术死亡及术中大出血;住院时间5~15d ,平均住院时间(6.9±1.8)d;住院总费用8957.3~13513.7元,平均住院总费用(10503.8±834.5)元。随访6~24个月,1例复发,无术后疼痛。结论:胸腔镜辅助微小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效果明显,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同时具有降低医疗费用等优势。

    作者:杨坤;丁伯应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特征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疾病合并肺部感染的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分析我院分院内科诊治的48例急性脑血管疾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影响肺部感染发生的因素、痰培养结果、肺部感染的治疗及预后。结果:表现为典型呼吸系统感染者29例(60.42%),表现为胸闷、气喘、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意识模糊、烦躁者19例(39.58%)。肺部感染患者的年龄、脱水剂应用时间、实施侵入性操作、应用制酸剂、预防应用抗生素、意识障碍均高于无肺部感染组,是引起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痰培养阳性32例,包括革兰氏阴性杆菌19例、革兰氏阳性球菌10例、真菌3例;本组48例患者中死亡5例,死亡率为10.42%。结论:急性脑血管疾病存在一定程度的肺部感染,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响因素多,病原菌构成复杂,不但会对原发病预后产生不良的影响,而且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应实施相应措施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作者:钱志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品管圈活动对住院患者失禁性皮炎护理的影响

    目的:探究在住院患者失禁性皮炎护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张家港澳洋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2月-2012年2月住院患者中的128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住院患者中的128例作为观察组。分析2013年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对住院患者失禁性皮炎护理的影响,对活动前、后两组患者皮肤破损发生率、大便失禁发生率以及护理人员主动性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大便失禁几率为32.03%,相比对照组的59.38%差异明显,而观察组患者失禁性皮炎护理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皮肤完好率为87.8%,对照组为60.53%,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实施,促进了护理人员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对护理过程更为细心、努力,可有效降低患者失禁性皮炎的发生几率和治疗时间。

    作者:王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孕中期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孕中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62例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的孕妇为观察对象,分别对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常规B超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常规B超组检出48例,检出率为77.4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61例,检出率为98.39%,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孕中期做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具有较高检出率,可有效判断是否存在先天性心脏病,利于先天性心脏病早期控制,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靳艳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多种自身免疫抗体联合检测对SLE和RA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包括ANA、ds‐DNA、ENA多肽抗体谱、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类风湿因子(RF)在内的多种自身免疫抗体的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在本院确诊为SLE的患者132例、RA患者82例、健康对照组40例,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清后,采用 ELISA 法检测 ANA 和 ds‐DNA ,免疫印迹法检测ENA多肽抗体谱,化学发光法检测anti‐CCP、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RF。结果:SLE患者的ANA、ds‐DNA、ENA多肽抗体谱、anti‐CCP、RF及5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88.6%、66.7%、68.9%、3.0%、6.8%、95.4%;RA患者以上项目的阳性率分别为31.7%、14.6%、24.4%、75.6%、46.3%、87.8%;健康对照组仅出现1例 ANA 阳性。结论:以上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在SLE和 RA 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同时不同的自身免疫抗体在SLE和RA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也不同,联合检测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对SLE和RA患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以及监测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徐礼杭;叶火铨;蔡汝满;李秀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术后再出血预防中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3年9月在我院进行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的患者150例,采用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再手术率以及护理效果。结果: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术后再出血率与再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患者行脑出血手术后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术后再出血的发生,降低再手术率,有助于提高术后护理效果。

    作者:郭盼盼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