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虹;朱诗明;王蓉;柳家珍;胡红珍
目的:探讨他达拉非、坦洛新单用或联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继发性性功能障碍临床效果差异。方法:观察对象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慢性前列腺炎继发性性功能障碍患者共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即A组、B组及C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他达拉非单用、坦洛新单用及两种药物联用治疗,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 NIH‐CPSI评分。结果:C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 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组患者治疗后NIH‐CPSI评分均显著低于A、B组及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他达拉非、坦洛新单用,两种药物联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继发性性功能障碍可有效缓解排尿障碍,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并有助于促进性功能恢复。
作者:陈厚富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究分析护士职业应对自我效能与职业压力源及核心能力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我院注册护士100例,运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观察并比较护士自我效能、职业压力源以及核心能力得分情况和关联性。结果:自我效能方面,与同事相处困难、与患者相处困难、不能轻易决定如何工作以及同时进行多项工作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的;职业压力源方面,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护理专业及工作得分明显高于其他的;核心能力方面,伦理实践、人际关系、临床护理得分明显高于其他的;护士职业应对自我效能与职业压力源呈负相关,护士职业应对自我效能与核心能力呈正相关(P<0.05)。结论:护士职业应对自我效能与护士职业压力源呈负相关,与核心能力呈正相关。
作者:田友菊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采用预检分诊系统对儿科急诊进行分诊的实施效果。方法:对分诊护士进行预检分诊系统相关知识的培训,考核合格后对儿科急诊患儿进行预检分诊,比较实施前、后的分诊效果。结果:儿科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实施后,患者、医生、护士对分诊工作的满意度较实施前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采用儿科预检分诊系统能有效改善儿科急诊就诊环境,缩短危重患儿的就诊时间,同时提高急诊患儿家属与医护人员的满意度,预检分诊系统值得关注并推广。
作者:谭贵林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应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疗法的效果及其对血脂水平影响。方法:择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7月接收的急性脑梗患者,共108例。按照随机分组原理,将108例患者等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都行“基础+阿托伐他汀”治疗。其中,观察组阿托伐他汀的用药剂量为40mg/d;对照组为20mg/d。观察两组疗效,并比较其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血脂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者采取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可有效改善其血脂水平,疗效甚好。
作者:吕永刚;刘静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究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 )对于硬化萎缩性苔藓(LSA )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100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以卤米松乳膏进行治疗的50例患者归入对照组,以A L A‐PD T方法进行治疗的50例患者归入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就总有效率而言,研究组(96.00%)高于对照组(74.00%);就复发率而言,研究组(0%)低于对照组(30.00%);研究组其余指标如疼痛评分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可以减轻患者病痛,有效促进皮肤破损的恢复,既安全又有效。
作者:陈岩松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评价采用健康课堂及微信随访等方式干预后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平行对照试验设计。干预组110例患者参加健康课堂并定期通过微信方式了解患者近期血压控制情况并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管理,对照组97例患者接受常规高血压三级管理,比较6个月、12个月后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对两组各观察指标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SBP、DBP、症状管理自我效能、一般疾病管理自我效能、体育锻炼、认知症状管理、与医生沟通情况、精神健康8个方面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这8个方面随着时间变化而逐渐改善。多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SBP、DBP、症状管理自我效能、一般疾病管理自我效能、体育锻炼时间、与医生沟通情况和精神健康评分7个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分组因素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作用,干预组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结论:健康课堂及微信随访的干预模式较普通的高血压三级预防模式更具有优势。
作者:张彩红;周伟;蒋琴;陶晔;王绘颖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在盲肠后位阑尾炎中的治疗效果加以对比。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盲肠后位阑尾炎患者63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4)与对照组(n=29)。观察组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照组患者则行传统开腹手术,将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手术相关参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予以对比。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血量、恢复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方面则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盲肠后位阑尾炎患者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可有效降低患者出血量、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患者尽早恢复健康,改善生活质量,故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林茂维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检测父系表达基因10(PEG10)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PEG10与肝细胞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8例肝细胞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PEG10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EG10阳性表达与癌组织生物学行为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PEG10阳性与低分化等级、Ki67(+)及mDFS缩短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EG10阳性表达提示肝细胞癌预后较差。
作者:李晓花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我院门诊2014年8月-2015年5月接受体检的260例婴幼儿临床资料,根据2岁时有无贫血将入选婴幼儿分为贫血组与非贫血组,每组130例。采用纵向监测的方法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进行监测,并定期对婴幼儿的身高、体重、行为、智力发育及精神指数等进行检测。结果:经过检测与分析,发现贫血组婴幼儿体重、体重增长率、智力发育及精神指数明显低于非贫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组婴幼儿血红蛋白水平与其精神指数与智力发育情况成正相关;贫血组婴幼儿行为问题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贫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铁性贫血严重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导致婴幼儿智力发育迟缓。积极的干预与治疗是保证婴幼儿正常发育的关键。
作者:刘慧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持续俯屈接生法对会阴切开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3月在我院采用持续俯屈接生法分娩的273例产妇为观察组,2014年1-3月在我院采用常规助产方法分娩的227例产妇为对照组。就两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助产方法对两组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会阴切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会阴完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第三方满意度测评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第二产程平均时间、新生儿 Apgar评分、新生儿平均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持续俯屈接生法与传统阴道助产方法比较,能够降低顺产产妇会阴切开率和产后出血率,提高了产妇的会阴完整率,对母婴安全有保障。
作者:李欣;徐素琴 刊期: 2016年第14期
随着人们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深入研究以及其血管内皮炎症病理基础的确立,一些促炎及抗炎因子已被验证是血管损伤病理变化过程的潜在媒介。自1987年白细胞介素8(IL‐8)被首次描述,其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尤其是在白细胞运输和激活中的作用已被广大科研学者反复论证。研究表明,IL‐8在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炎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然而,如何将细胞研究和动物模型的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尚未明确。本文对目前IL‐8在冠心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汇总,并对其未来的研究前景进行了探讨。
作者:王宁;庄艺;涂玥;董勤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80例胸腔积液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术,观察组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胸腔积液控制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便等特点,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快速恢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海库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120例湿疹皮炎类皮肤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用中药治疗,对照组用复方曲安奈德乳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疗效理想,且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帆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金刚藤胶囊配合康妇消炎栓治疗慢性附件炎包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妇科门诊收治的100例慢性附件炎包块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氧氟沙星+奥硝唑治疗,观察组应用金刚藤胶囊+康妇消炎栓治疗。观察两组疗效、不良反应以及病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个月、6个月、9个月时病情复发率分别为0%、2.0%、8.0%,远低于对照组的28.0%、44.0%、5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金刚藤胶囊配合康妇消炎栓治疗慢性附件炎包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远期病情复发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左智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胆汁、血清CA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hsCRP(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水平在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2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普外科住院收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疾病患者(A组,n=51)、良性梗阻性黄疸疾病患者(B组,n=45)、无黄疸的胆道良性疾病患者(C组,n=60)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免疫比浊法测定三组患者的胆汁、血清CA199及hsCRP水平。结果:与血清CA199及hsCRP水平相比较,三组患者的胆汁CA199水平较血清升高,胆汁hsCRP水平较血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三组组内血清 CA199/hsCRP比值相比较,胆汁 CA199/hsCRP比值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 CA199/hsCRP比值与D/T比值(直接胆红素D‐BIL与总胆红素 T‐BIL的比值)在A组表现为相关关系(r=0.925, P<0.01),而在B组、C组均无相关性。结论:测定胆汁、血清CA199、hsCRP水平以及CA199/hsCRP比值有助于鉴别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疾病。
作者:任清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1病例资料患者,男,67岁,因“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障碍40余天”于2015年10月16日入住我院。患者于2015年9月7日突发脑梗死,送至“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诊疗,病情稍稳定后,15日转入“上海市皮肤病医院”,住院期间不慎义齿脱落,误咽入食管,查胸部CT示“食管上段异物,两肺散在炎症性改变,右下肺较明显”,胃管置入,感染控制后,转至我院。既往史:高血压病史5年,规律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无糖尿病史。入院查体:T 36.8℃,P 90次/min ,R 20次/min , BP 126/70mmHg(1mmHg=0.133kPa),神清气平,言语不能,查体合作欠佳。右侧鼻唇沟稍浅。心、肺、腹(-)。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入院后摄胸片(2015年10月16日):(1)上纵隔区致密影,结合病史及外院检查,为脱落假牙所致;(2)两肺未见明显活动性病变。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肿瘤标志物、B超、心电图均未见明显异常。2016年1月17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剧咳,自行将假牙呕出。18日复查胸片了解患者假牙咳出情况,胸片示两肺未见明显活动性病变,咽喉部及胸部未见明显假牙影。胃管进食5d后逐步开始口腔进流质,于2月9日拔出胃管。
作者:居健惠;霍永彦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50例,随机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服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服用西吡氯铵含漱液,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张子旋;严维;周璇;王洋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泌尿外科微创术后的肠外营养支持对慢性出血现象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60例行微创术治疗的泌尿外科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不同营养支持对慢性出血现象的影响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营养支持总有效率为90%,与对照组的80%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肠外营养支持能够显著改善泌尿外科微创术后的慢性出血现象,有助于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积极推广使用。
作者:潘婷婷;刘强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98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予降糖、控压、调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曲美他嗪和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9%)高于对照组(81.6%);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3.9%)高于对照组(77.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效果显著。
作者:王九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评价Seminar教学法在泌尿外科临床见习带教中可行性及教学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泌尿外科见习的2010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3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人。在临床带教中实验组采用Seminar教学法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授课。结果:3个月临床见习结束后,采用理论考试、临床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来评价教学效果,发现实验组理论成绩、技能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问卷调查各单项得分及总分中,Seminar教学评价均优于传统教学(P<0.05)。结论:Seminar教学法在泌尿外科临床教学中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探索和团结协助能力。
作者:许宁;林婷婷;薛学义;魏勇;蔡海;郑清水;李晓东;林云知 刊期: 201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