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本龙;张颖美
目的:探讨分析对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2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中阴道分娩7例,剖宫产45例,剖宫产率为86.5%,其中9例行B‐L y nch缝合,1例行子宫切除术。52例孕妇中双胎妊娠1例,共53例围生儿,<37周出生的有23例,其中有2例围生儿死亡;>37周的30例,无围生儿死亡,早产率为44.2%。结论:前置胎盘患者的类型与分娩孕周、分娩方式、产前出血量、新生儿结局有关。因此早期明确前置胎盘类型,并及时采取合理治疗,可降低前置胎盘对母儿的危害。
作者:刘国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1年12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收治的234例脑出血患者为分析对象,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44例,对照组9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常规护理;治疗组给予采用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相关知识掌握率及患者满意度有无差异。结果:治疗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相关知识掌握率、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比对照组都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出血患者护理,提高了护士的主动性和健康教育质量,可缩短住院天数,明显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陈洪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米索前列醇在宫腔镜检查前的宫颈预处理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抽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行宫腔镜检查的186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组(n=106)和对照组(n=80),米索前列醇组检查前2~12h阴道后穹窿置米索前列醇片400μg ,对照组检查前6~12h宫颈放置导尿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人流综合征(PAAS)发生率、疼痛情况及宫颈软化、扩张情况。结果:米索前列醇组 PAAS发生率1.9%明显低于对照组31.3%,米索前列醇组感觉疼痛者比例87.7%明显低于对照组100.0%,米索前列醇组扩宫率为29.2%明显低于对照组扩宫率81.3%,米索前列醇组扩张宫颈所需时间平均(5.18±2.9)min短于对照组(11.8±8.2)min ,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宫腔镜检查前2~12h阴道后穹窿一次性置入米索前列醇400μg可有效软化宫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新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II组)50例,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MSII组)50例,观察并比较两种不同的胰岛素给药方法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的影响。结果:与MSII组相比,CSII组能显著快速改善血糖;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结论:CSII能较迅速及平稳控制血糖,减少术后并发症,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崔芳;蔡可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并发心衰的急诊护理要点与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4月6日-2014年7月8日收治的8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加强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经0.5~72h后,患者的心衰情况得到很好的改善。结论:心力衰竭是生命紧急情况,医生和护士如能及时发现,且向患者实施正确的急诊抢救方法及护理方法,能有效控制和缓解病情,减少死亡率。
作者:林静娟;蔡美玲;戴海银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及右美托咪啶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麻醉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麻醉下行胃ESD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维持麻醉组(A组)、丙泊酚诱导右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组(B组);记录给药前(T0)及给药后1min(T1)、5min(T2)、10min(T3)、20min(T4)、30min(T5)、40min(T6)时的 HR、MAP、RR、SpO2,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苏醒即刻下腹痛(VAS)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所有病例均能顺利完成操作:(1)给药后A组T1~T3时点MAP、HR、RR较T0时点下降,T1~T2时点SpO2明显下降(P<0.05)。给药后B组T1~T5时点 HR较T0时点下降(P<0.05)。(2)组间比较A组T2~T3时点MAP较B组下降(P<0.05),而B组患者T2~T5时点HR明显低于同时间点 A组患者,B组患者在 T2时点心动过缓的发生率高于 A组(P<0.05)。(3)B组患者呼吸抑制、术中体动发生率、苏醒后下腹痛低于 A组(P<0.05)。B组苏醒时间短于A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及患者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及右美托咪啶用于无痛ESD ,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麻醉方法。
作者:朱丽;刘枫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120例,其中有肺部感染患者60例,为观察组;其余60例无肺部感染患者为对照组。统计患者的吸烟史、饮酒史、昏迷史、误吸史、气管切开以及抗生素激素使用情况,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吸烟人数41例,饮酒人数43例,昏迷人数18例,误吸人数53例,气管切开人数47例,发生抗生素及激素不合理使用情况人数57例;对照组的吸烟人数27例,饮酒人数31例,昏迷人数3例,误吸人数8例,气管切开人数31例,抗生素及激素不合理使用人数41例。结论:根据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对患者恢复健康有很大帮助。
作者:杨福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糖尿病足(DF)的关系。方法:选取单纯2型糖尿病(T2DM )患者51例(DM组),T2DM合并DF患者72例(DF组),门诊健康体检者35例(对照组),收集基本临床资料,检测RBP4、hsCRP、FBG、HbA1c、UA、Cr、HOMA‐IR、WBC等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DF组的HbA1c、UA、Cr、HOMA‐IR、WBC、血清 RBP4和 hsCRP水平均高于 DM 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F组相关性分析示UA、Cr、年龄、BMI、HOMA‐IR、WBC、hsCRP与血清RBP4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hsCRP(r=0.453,P<0.01)、HbA1c(r=0.551,P<0.01)、RBP4(r=0.362,P<0.01)是DF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血清RBP4、hsCRP与DF的发生发展有一定联系,是DF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艳;罗娜;冯尚勇;佘敦敏;陈晖;朱妍;张真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COPD患者每年约发生0.5~3.5次的急性加重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AECOPD是COPD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也是患者医疗费用的主要支出部分。AECO‐PD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疾病进程和社会经济负担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预防、早期发现和科学治疗 AECOPD是临床上的一项重大和艰巨的医疗任务[1]。因此,笔者将舒适护理应用于AECOPD患者,以观察其对AECOPD患者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崔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6月收治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3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重组人脑利钠肽)和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分别应用BioZ ICG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选取10种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HR)、收缩压(SBP)、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每搏指数(SI)、速度指数(VI)、加速指数(ACI)、预射血期(PEP)、收缩时间比率(STR)对血流动力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后,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每搏输出量、每搏指数明显提高(P<0.05),预射血期、收缩时间比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血浆脑利钠肽浓度(BNP)显著下降(P<0.05)。收缩压变化、速度指数、加速指数改善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有着较好的血流动力学效应,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作为评估心衰治疗的量化指标。
作者:汪亚芸;陈曼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社区居民对公共卫生预防保健的需求以及影响居民需求的相关因素。方法:以入户分层次系统抽样法调查社区居民的一般资料以及其对社区预防保健的需求情况。结果:个体化慢性病管理、体检及妇女更年期保健是社区居民需求性高的三种预防保健需求;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表明慢性病患病情况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为社区居民预防保健需求的两项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慢性病患病情况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对社区居民的预防保健需求产生重要影响,社区居民对于个体化慢性病管理、体检及妇女更年期保健的需求性更高,今后的社区预防保健医学应注意以上调查结果,根据居民需求合理开展预防保健项目。
作者:黄庆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癫痫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09年8月我院癫痫门诊确诊的癫痫病人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填写治疗依从性量表以及病人健康档案。在病人治疗过程中给予实验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治疗依从性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通过系统的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治疗依从性评分、治疗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以及治疗有效率。
作者:李文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子宫瘢痕妊娠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21例,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将其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结果:21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100%;术中出血量为(19.4±7.6)ml;血HCG水平值降至正常时间为(20.6±3.1)d;患者住院治疗天数为(10.1±1.2)d。结论:将子宫动脉栓塞方法应用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治疗中,其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优点,并且可保留患者生育功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海凤;陈惠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头孢丙烯和头孢克洛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头孢丙烯进行治疗,另一组采用头孢克洛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头孢丙烯组的总有效率(96.00%)高于头孢克洛组(90.00%) ,通过对患者恶心、呕吐、头晕、腹痛、皮疹等不良反应的观察,发现头孢丙烯组不良反应率(8.00%)高于头孢克洛组(6.00%) ,但是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无意义( P>0.05)。结论:头孢丙烯和头孢克洛治疗呼吸道感染的疗效相近,但头孢丙烯具有更好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惠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物理降温联合药物降温控制脑血管意外所致中枢性高热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5例脑血管意外后并发中枢性高热的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降温干预,实验组给予药物和物理联合降温,分析两组护理干预降温效果。结果:实验组4h内腋温恢复率48.84%高于对照组的30.95%,χ2=4.41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3d末腋温恢复率88.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χ2=5.76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枢性高热可加重脑组织损伤,采取物理降温联合药物降温能够快速控制中枢性高热,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李晓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微创自撑开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2012年6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7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方案,研究组采用微创自撑开钉内固定手术方案。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以及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半年的伤椎前缘高度和后凸cobb角与手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之间术后即刻和术后半年的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自撑开钉治疗胸腰椎骨折时间短、创伤小,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谌思;熊洋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总结诊断与治疗外伤性肾损伤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9例外伤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诊治体会进行总结。结果:本组29例患者中有26例采取卧床休息、使用止血药及抗生素等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其中治疗失败后转开放手术治疗的有1例,其余2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另3例给予手术治疗,其中2例行肾切除术,1例行肾修补术,行肾切除术的患者中有1例死亡,其余2例经治疗后出院。结论:B超和CT检查是诊断外伤性肾损伤的主要方法。治疗时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尽量保留患者的肾脏。
作者:蓝汉荣;胡万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对口服药物的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86例糖尿病口服降糖治疗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大部分患者对口服降糖药物用药原理、用药时间、注意事项等不了解,有待糖尿病专科医护人员正确指导、教育。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方法需求有多样性,在住院期间健康教育方式的选择上,护士与患者实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受到青睐。结论:护士对住院患者实行健康教育时,要根据患者对健康教育需求的内容及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
作者:周付华;王雪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儿科病房医院感染进行相关分析。方法:采用回归性分析的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500例患儿进行分析,探究儿内科医院感染发病率的相关因素。结果:儿内科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41%,其中,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发生率分别是49.71%、44.00%,在45d~1岁发生医院感染率高,为4.56%。结论:医院儿内科病房医院感染的途径是呼吸道和消化道,45d~1岁组感染发生率高,因此,要加强医务人员的消毒工作,限制患儿家属陪护数量,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陈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根治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病房收治的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80例,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阑尾切除术。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术后恢复时间等指标进行临床结果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临床观察指标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治疗急性阑尾炎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减少术后出血量及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元涛 刊期: 2015年第05期